方法如下:第一:对装修后的室内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可以买检测盒自己检测),找出装修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空气污染的程度,能够即时发展问题,在装修污染治理的时候能够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室装修污染,第二,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装修污染治理;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案:轻微污染:室内污染物超标1倍以内可以采用开窗通风、摆放盆景植物如吊兰、芦荟等进行治理使用新风系统。中度污染:室内污染物超标2—3倍可以采用开窗通风、摆放盆景植物、摆放活性炭、购买甲醛清除剂如“确感灵健康风”、使用新风系统。、等自行进行处理。重度污染:室内污染物超标4倍以上,使用新风系统对室内长期空气净化。
‘贰’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步骤一般是什么
9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预测内容与步骤
9.1.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用于判断项目建成后对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常用的大气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
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9.1.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前提是必须掌握评价区域内的污染源源强、排放方式和布局等有关污染排
放的参数,同时还需掌握评价区域内大气传输与扩散规律等。
9.1.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为:
9.1.3.1 确定预测因子。
9.1.3.2 确定预测范围。
9.1.3.3 确定预测受体。
9.1.3.4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9.1.3.5 确定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9.1.3.6 确定地形数据计算清单9.1.3.7 设定预测情景。
9.1.3.8 选择预测模式。
9.1.3.9 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
9.1.3.10 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与评价。
9.2 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为预测因子。
9.3 预测范围
9.3.1 预测范围应根据评价范围而定,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
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
9.3.2 计算区域浓度场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 坐标轴、南北向为Y 坐标轴,评价项目位于评价范围
的中心区域。
9.3.3 计算污染源对下风向的影响时,一般取污染源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坐标(0,0),取下风向为X
坐标轴。
‘叁’ 大气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用于生物监测的手段很多。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手段主要有:①利用指示植物监测大气污染,主要是根据各种植物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叶片上出现的伤害症状,对大气污染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②测定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估测大气污染状况。③观察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如酶系统的变化、发芽率的降低等,对大气污染的长期效应作出判断。④测定树木的生长量和年轮等,估测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历史。⑤利用某些敏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制成大气污染植物监测器,进行定点观测(见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肆’ 大气污染预测模式:高斯模型、多源和面源扩+散模式、箱式模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8
‘伍’ 简述环境预测的主要方法
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和推测,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预测工作的程序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和十一个步骤:
1.准备阶段
2.收集并分析信息阶段
3.预测分析阶段
4.输出预测结果十一个步骤:确定预测目的、确定预测时间、制定预测计划、收集预测资料、资料分析检验、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检验、输出预测结果、提交预测结果 环境预测的方法:
(一)根据预测方法的特性分类 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特尔非法、主观概率法、集合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先导指标预测法等。 定量预测方法有: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模糊推理法、马尔柯夫法等。 综合预测方法
(二)根据预测方法的原理分类 1.直观法:即定性预测方法 2.因果型预测方法:用相关性原理来分析预测对象与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关系构造模型进行预测。
‘陆’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方法有哪几点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代表性是指当前所选取的点位要能够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所代表区域的真实情况,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保持一致。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保持一致性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有效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点位加以科学分配,争取做到在污染物严重地区多布点,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如农村地区进行少量布点,将有效的资源尽可能用到重点区域。
(4)科学性原则。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监测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气体污染物时,监测点位的高度尽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间,或者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值1.7米;如监测对植物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时,监测点位高度应该尽量与植物的中心叶面保持一致。
2.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1)照功能区布点法。这种方法是在大气环境监测初期经常采用的布点方法,功能区主要是根据一个城市的工业区域、教育区域、商业区域等等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点位,是在工业区域设置较多点位,特别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企业所在点。在对不同功能区进行布点时,应尽可能考虑布点的观测有效性、合理性,对应急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的预测及合理的紧急处理,同时对于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根据不同扩散系数,对布设的点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功能区进行布点方法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能够对工业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测和预报,在大城市里具有明显的优势,缺点是不太适合城市外的其他地区,不能提供有效的判断监测数据,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
(2)网格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即在综合考虑区域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在网格的交点处设立监测点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代表性、一致性原则,能够确保判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能够绘制该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对污染物控制进行科学决策,在污染物均匀区域、多污染源区域实用度很高。网格布点法的缺点是对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缺乏必要的点位监测,不能反映高浓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同时在点位布设的经济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3)扇形布点法。根据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划定3~5个方位的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单个污染源的情况,根据污染源所处区域,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向,不同污染物种类的扩散系数而设立的一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单个重要点源进行监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划定,从而判断是否对污染气体点源周围的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布设时以主风向为轴线,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角度设置不同数量的布设点位,同时在上风向也应设置相应的参照点位。扇形布点法的优点是适合单个重要点源,同时能够经济有效的利用资源,同时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这种方法,同时对风向的把握及利用的要求较高。
(4)同心圆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是在地势平坦的区域,有多个污染物点源存在的情况下,在确定污染区位置的同时,以此污染源作为圆心,画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然后画出不同的轴线,轴线与同心圆的交点即为布设点位。同心圆布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多地的布设监测点位,布点分布均匀,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的地区,同时满足代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经济型原则、科学性原则,能够对多个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同心圆布点法的缺点是周围环境,例如风向等对监测结果及监测点位的布设有较大影响,对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较为适用。
‘柒’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什么
K-EP60大气环境监测站即微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集成多类环境检测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与空气八因子(PM2.5、PM10、CO、NOx、SO2、O3、VOC、可定制气体)指数。本监测站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并使用锂电池进行能源储备,保证数据采集全天候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站采集到现场数据通过无线3G/4G或有线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平台,多台监测站分布于某片区域,组成一个有效的监测网络,并把数据通过监控平台展现给管理方,方便管理方制定环保决策。
‘捌’ 空气污染检测方法有哪些
空气污染检测方法有自动检测和手工检测方法。
目前,较多的是采用手工检测方法。每种污染物,都有国家发布的 方法标准。
检测方法类别有:物理法(例如,污染物PM2.5 的光散射法)、化学法、微生物法(例如测定细菌总数)、放射线法(例如测定氡气)。
其中化学法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位法、色谱法,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法。
‘玖’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主要有哪些
点位布设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可以按其功能分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稠密区、商业繁华区、文化区、清洁区、对照区等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目的设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中的工业区、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交通稠密区应多设采样点,同时应在对照区或清洁区设置1~2个对照点。
2)几何图形布点法
目前常用以下3种布设方法:
A.网格布点法: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每个方格为正方形,可从地图上均匀描绘,方格实地面积视所测区域大小、污染源强度、人口分布、监测目的和监测力量而定,一般是1~9平方公里布一个点。若主导风向明确,下风向设点应多一些,一般约占采样点总数的60%。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B.同心圆布点法:此种布点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区。布点是以污染源为中心画出同心圆,半径视具体情况而定,再从同心圆画45°夹角的射线若干,放射线与同心圆圆周的交点即是采样点。
C.扇形布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或孤立的高架点源。以点源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地面上划出一个扇形区域作为布点范围。扇形角度一般为45°~90°。采样点设在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相邻两点与顶点连线的夹角一般取10°~20°。
以上几种采样布点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浓度,为大气监测提供可靠的样品.
‘拾’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有效备考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环球网校环境影响评价师频道小编整理了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重要考点知识汇总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主要通过对现状监测资料和区域历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对标法。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年均浓度、季均浓度、月均浓度)、短期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达标情况。
1.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统计年平均浓度最大值、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和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与相应的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占标率或超标倍数,评价其达标情况。
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此外,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2、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
(1)统计分析监测数据时,先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的位置、监测内容以及监测方法等内容。
(2)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必须是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对于个别极值,应分析出现的原因,判断其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参加统计计算,未检出的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超标率计算公式:
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x100%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评价区域主要污染物;对于超标的监测数数据,应分析超标的原因。
3、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收集的例行监测数据,分析评价范围内的各项监测数据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年变化趋势,并绘制污染物日变化图和年变化趋势图,参考同步气象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区域大气环境整治方案和近3年例行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区域环境容量。
本文内容是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供大家参考!查看更多复习资料可点击文章下方"点击免费下载>>环境影响评价师试题/资料"更多免费内容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