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木结构房顶盖琉璃瓦施工方法有哪些
1、琉璃瓦屋面使用木板结构的,挂瓦条截面积20×29mm,施工前做好防腐处理。
2、混凝土屋面可用木条或水泥挂瓦条,挂瓦条尺寸约25×25mm。屋面水泥浆平面按建筑规范施工,平面误差越小,屋面盖瓦效果越好。挂瓦条间距尺寸以实际为准。
3、多形屋面盖瓦根据形状,将有一些需要切割后的施工。
4、檐口瓦最多超出距离应≤10mm,并且用1:1水泥浆粘贴,但纵向应留有空隙,挂瓦条间距按实际背面尺寸为准。不能太长或太短而影响施工。
5、琉璃瓦施工时水泥浆禁止粘到瓦表面,如有应立即擦掉,以免影响装饰效果。屋面坡度要陡些,避免过于平坦。
6、挂瓦钉和安全钉需全数使用,特别在有台风的地区。也可用不锈钢丝或铜丝代替。
(1)装配式木结构常用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琉璃瓦、西式瓦除应具备良好的内在物理性能(抗折抗压、吸水率、耐急冷急热性能和耐冻性能)外,主要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
产品外观要求光滑整洁,釉色鲜亮纯正。瓦件组装一起,釉色要基本一致。造型纹样规整清晰,产品允许尺寸公差±2mm,达到以上要求即为合格。
如有图纸和实样,应严格按标准检验。琉璃瓦还有一些特殊检验方法:如板瓦,四块围拢应为圆筒,即呈360°。筒瓦两块拼合也应构成一圆筒。勾头、滴水马筒、板瓦粘接呈夹角应为135°±5°。
② 装配式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包括
1、套筒灌浆:公租房二期1至3层为现浇结构,4至25层为整体装配式结构,最为重点和难点的是4层转换层,这一层是衔接上部的重要一层,最为重要的是18块套筒连接的承重墙,所预留的钢筋与预制墙板精确度要达到100%,否则无法安装。
2、楼板平整度和坐浆:两者相辅相成,平整度是坐浆的基础,若不能有效地控制平整度,坐浆将不能有效满足规范和质量要求,其次加大材料的损耗,所以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楼面平整度控制,对后期坐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3、板缝的控制:由于预制结构是由板与板相互独立的的拼接,必然会产生竖向缝、横向缝多处缝隙,所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板的拼接质量。
(2)装配式木结构常用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③ 装配式构造分为哪几种构造
装配式构造是指饰面材料、装饰构件与建筑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或紧固件以现场装配方式实现连接固定,或通过榫接结构连接的方式固定。装配式构造,按装饰材料、装饰构件与建筑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方式,又可分为骨架式构造、组装式构造、榫接式构造。1.骨架式构造;骨架式构造是指饰面材料、装饰构件通过卡挂、钩挂、胶粘、钉接等方式固定在由连接件、龙骨与紧固件等装配形成的骨架上,通过骨架实现与建筑构件的间接连接固定。例如,软膜天花、石材干挂、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轻钢龙骨隔墙、轻钢龙骨金属吊顶、轻钢龙骨硅钙板吊顶、架空安装实木地板等,通过金属龙骨、木龙骨等骨架实现与建筑构件的连接固定。
2.组装式构造;组装式构造是指饰面材料与装饰构件通过角码、合页、铰链、销等连接件,用螺栓、螺钉、圆钉等紧固件实现连接固定的方式。例如,现代板式家具、成品门、橱柜等多是用厂家提供的标准配件与定制装饰构件在现场装配完成。
3.榫接式构造;榫接式构造是指将材料的连接处加工成榫头、榫眼或榫槽,通过榫头与榫眼或榫槽的接合,在榫头钉入榫销,依靠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材料与构件的连接固定。例如,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传统家具的构造大多采用榫接结构方式,部分现代框架式家具也采用这种方式。榫接构造常见有开口榫、闭口榫、圆榫、方榫、燕尾榫、单榫、多榫等。装配式构造的连接与固定方式主要有:钉接、销接、榫接、铆接、钩挂、吊挂、卡接、焊接、胶结、栓接等。装配式构造使用最为广泛,也是今后装修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朝更为集约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装饰构件的现场安装将变得更为简便。
④ 装配式木结构的特点
1、功能多样化
通过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使得现场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可以显着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功能上来看,首先,装配式建筑外墙设计有保温的功能,能够让住户在冬天的时候感觉到温暖,在夏天的时候感觉到清凉。
2、施工装配化
装配式建筑大量的构件都是由工厂生产加工完成,民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等程序,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在工厂完成,既保证了装修质量,又能加快工程整体进度。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重量比传统的建筑更为轻便,只要画好基本的构造图便可以直接在工地上进行施工,由于其施工速度非常快,因此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
3、设计多样化
装配式建筑更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且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更高,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而且目前的建筑在设计上多以房间内的固定格局为主,房屋的整体运用不是很灵活,但装配式建筑却可以避免这样的缺点,其主要住宅可以进行大小分割,根据住户的要求来配置。
4、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形式、产物和载体,有工业化、装配化、标准化、一体化装修的特点,是由建筑部品、建筑构件、结构构件以及机电设备等部分以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二成的工业化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结构形式。
(4)装配式木结构常用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装配式建筑为冬季施工提供了方便。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构件一般在工厂车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
构件现场组合安装,减少工作量,减少现场湿作业量,特别有利于冬季施工,解决了北方地区冬季施工难的问题,而且施工周期短,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⑤ BIM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BIM装配式建筑这几个施工要点需要我们掌握。
⑥ 简述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主体安装施工有哪些流程
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
节点构造:构件连接要满足强度和延性的要求,并方便施工。节点有以下几种:湿接头。将预留钢筋绑扎或焊接后用混凝土灌筑成整体。干接头。将构件接头部位预埋的钢板或型钢用锚固铁件互相焊在一起,用砂浆或混凝土做保护层。
机械接头。将接头部位预留孔洞或预埋螺母用螺栓连接。预应力接头。对预留钢筋或钢丝预应力张拉后将物件连接起来。
构件制作、运输和吊装:建立永久性、半永久性预制构件厂或在现场预制。构件运输通常选用载重量为 6~20吨的运输车。常用的吊装机械为塔式起重机。
(6)装配式木结构常用施工方法扩展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
⑦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过程中应该选用什么材料
装配这个词一早使用在机械领域,指将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组装起来,并经过调试、检验将它们变成合格产品的过程。
简单点来说,装配式建筑就是指由预制部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建造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按结构材料划分,可以主要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以及复合结构的建筑,另外历史上还包括石材结构、铁结构等一些当代应用较少的建筑结构。
在这些材料中,复合材料尤为大放异彩,例如装配式墙体。
装配式墙体是为了遵照国家发展的一种绿色建材,告别了“秦砖汉瓦”的文件精神,以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墙体质量为目标的建筑材料。
⑧ 如何在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中把握契机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日本装配式建筑 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工业化住宅中占领先地位,专利产品预制装配化住宅B型在继承传统工法的优点基础上,把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改进成钢结构和合成板结构,并采用米制整数值的模数,B型体系提供了多样化自由设计以满足客户不同要求。 B型体系的主要特点: 1骨架采用钢结构,为提高防锈性能进行电着涂层。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使用规格化的钢模板,工厂加工的钢筋,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注。 3.墙面:在标准尺寸的钢框中竖向铺设板材,干法施工。 4.采用固有的模数:墙板标准尺寸高2.5m,宽2m,钢柱间距1m。也有工厂预制基础运到现场埋设。 美国装配式建筑 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较高,各种机械和仪器业也很发达,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一般情况下,房屋构建在工厂制作成型以后,运到工地与其他各种建筑构建组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现场很少有湿作业,同样的工程建筑效率是国内目前建筑效率的...
⑨ 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介绍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它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也因为各民族各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国古代因为森林茂盛,木材众多,所以大多的建筑都是木架构,相对而言,西方的建筑多以石材为主,古罗马也发明了混凝土及拱券结构,在人类五彩斑斓的建筑史上划上浓厚的一笔,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技术的进步与趋同,使得建筑的地域性差异也在缩小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也出现了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直接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它的建造速度很快,也节约劳动力。装配式建筑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工程师们的兴趣,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实现,并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刚开始出现的装配式建筑的外形千篇一律,显得十分呆板,经过设计师们的不断改进,装配式建筑也增加了其灵活性,实现了样式的丰富化,也使得建筑的施工显得十分简单与实用。比如美国有种装配式住宅,只需要将生产出来的装配式住宅用车运至指定地点,然后接上生活所需的电、宽带、电话线、燃气等线路,便可拎包入住了,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当然,正如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其利也有其弊端,下面,就谈一下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看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点,第一,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以再工厂实现产业化的生产,构件就相当于标准的产品,而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尤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是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三是用于周转的材料投入量相对减少了很多,降低了租赁的费用;第四是现场作业量的减少对于环保而言是很有好处的;第五,标准化的生产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浪费,第六,构件的高标准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都有帮助。
局限性在于,第一,在我国,目前的设计验收等相关规范明显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还相当有限,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第二,建筑物的预埋件等使用量相对传统技术有很大的使用量的增加,第三,构件的机械化生产因为设备的限制,尺寸要求具有局限性;第四,构件生产的工厂距离施工现场如果太远,将会增加运输的成本。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增加了一种新的可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建设带来便利,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这项技术给我们的便利,有效的规避它的弊端,方能将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⑩ 框架结构根据施工方法分为哪几类
框架结构根据施工方法分为: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和现浇三种方法。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