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自己煮大麦芽茶
准备原料:10克独角金,谷物芽,麦芽,山楂,蜜饯枣和冰糖。
1、清洗所有材料并将其放入壶中。
食材
选择干燥、纯净、无杂质的小麦(或大麦)
玉米(或糯米)(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
以及无霉烂变质的红薯作原料(红薯需粉碎成豆渣状,但不能粉碎成粉状)
方法/步骤
育芽。将小麦麦粒或大麦麦粒洗净,放入木桶或瓦缸内,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却水,冬天用温水。将麦粒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入箩筐内,每天用温水淋芽两三次,水温不要超过30℃。经过3天—4天后,待麦粒长出二叶包心时,将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蒸煮。将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4小时—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捞起沥干,置于大饭锅或蒸笼内,以100℃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无硬心时,取出铺摊于竹席上,晾凉至40℃—50℃。
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麦芽或大麦芽,发酵5小时—6小时,再装入布袋内,扎牢袋口。
4
压榨。将布袋置于压榨机或土制榨汁机上,榨出汁液,即为麦芽糖。
⑶ 麦芽是做什么用的正常人吃了会不会怎么样啊
先介绍一下麦芽粉
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 减肥还养生=排毒还养颜~~放在饭里吃也减肥,放在豆浆酸奶里味道好减的轻松,随时随地都在发挥它的作用
可以改善以下症状:
⑴贫血;
⑵便秘;
⑶粉刺、皮肤粗糙;
⑷面色灰暗无光泽;
⑸皮肤干燥;
⑹肥胖症;
⑺食欲不佳;
麦芽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质。气无,味微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推荐服用方法:
一、麦芽奶
早晨或晚上,可以冲泡1至2克在牛奶中,或者可以冲入"麦片"中服用。
适合贫血,以及下身肥胖的JM
二、麦芽饭
在稀饭中(粥)搅拌后实用。
适合食欲强,以及很难控制食量的JM
三、麦芽饮
加入矿泉水或温开水或果汁中冲饮,每天2-4杯,饭后1小时饮用
四、面膜
麦芽粉+柠檬汁+奶粉
女刊读者推荐:
“我减肥很多次,可是从来没有成功过,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我开始每天早上吃麦芽粉,没想到居然在一个月瘦了6、7斤!而身体完全没有任何什么不好的反映,脸上气色好了不好,皮肤变得又滑又嫩!现在我还在食用,我要在这个夏天变得又苗条又漂亮”
A麦芽奶
【做法】早晨或者晚上,在牛奶中冲泡1至2g麦芽粉服用。
【适合人群】贫血,一级下身肥胖的JM。
【功效】排除毒素,提高身体代谢,两星期后,可减2斤左右。还可以改善粉刺、皮肤粗糙等情况。
B麦芽饭
【做法】将2匙麦芽放在饭中搅拌后食用。
【适合人群】食欲强,以及很难控制食量的JM。
【功效】增加饱足感,减少食量,一星期就可以减2斤。还能解决面色灰暗无光泽的问题。
C麦芽饮
【做法】将2匙麦芽,加入矿泉水或温开水或果汁中冲饮服用,每天2-4杯,饭后1小时饮用。
【适合人群】喜欢吃零食的JM。
【功效】控制食欲,一星期可减2斤左右,对肌肤干燥、暗沉有奇效。
D奶粉柠檬面膜
【材料】麦芽粉1大匙、柠檬粉1大匙
【做法】先将奶粉加适量的开水调匀,再倒入麦芽粉和柠檬汁,一起搅拌成稠状,即可使用。一星期用2-3次,每次20分钟。
【适合人群】任何肤质的JM。敏感肌肤慎重。
【功效】清洁污垢,促进皮肤新生,特别适合护理暗疮皮肤。
麦芽粉功效原理:
减肥:麦芽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他命,以及矿物质,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消除腹胀,而且还可以有效排毒,解决便秘问题。
美容:麦芽粉里的丰富营养,可滋润肌肤及增强肌肤弹性,令肌肤更嫩滑,麦芽富含营养亚油酸及维他命E,能有效修复细胞膜维护其完整性修复脆弱受损肌肤。
A麦芽奶
【试用心得】第一天试用时,只在牛奶中加了一小匙,味道很淡,后来就多加了一匙,效果很快就出现了,便便很顺畅,一星期后,排便就很有规律了,而且下身明显瘦了一圈,感觉真是太棒了!
B麦芽饭
【试用心得】这个方法真是超级简单,又有效,以前我要在食堂打二两饭,有时还不够,可自从伴入了麦芽粉后,我就再也没有将2两饭吃完过了,食量减少了,体重自然下降,而且皮肤也没有因为营养的问题让我烦恼,不赞不行啊~
C麦芽饮
【试用心得】没想到麦芽粉再柠檬汁里的味道还真不错,有点苦,但是又很清爽,所以我几乎每天都要喝2杯,饮用后,似乎还能帮助消化,胃痛的老毛病,竟然也减轻了不少,当然减肥的功效自然不用说了,2星期就减了3斤!
D奶粉柠檬面膜
【试用心得】脸上的暗疮、痘痘一直是我的心头大患,但是在用了这款面膜后,情况奇迹般地好转了,不仅因为清洁彻底,肌肤均匀了好多,而且暗疮、痘痘也少了,痘印更是淡化了不少,太惊喜了!
以上就是麦芽粉的简介,自销售以来一直好评很多,所以才跟大家推荐这个哦
特别是热性体质的妹妹们(口臭,便秘,口干,嘴破,体热,尿黄,喜好吃冰块或者喝冰水.此类症状的人群为热性体质),,好便秘,肠胃不好的姐妹们,吃这个真是一举两得。
⑷ 大麦芽怎么麦芽能吃吗
麦芽的吃法(做法)大全
一、粗粮全麦胚芽馒头
食材明细:中筋面粉1/4杯、全麦面粉1/2杯、酵母1茶匙、面包机、酵母适量、高效活性酵母适量、水1/2杯、麦芽1/4杯
做法步骤:
1、将水叮成温暖,放酵母,搅拌均匀,再放中筋面和全麦面用手和面,和成较光滑而具有延展性面团,再用手一点点地搓入麦芽;
2、在温暖的环境下发酵30-40分钟左右;
3、发酵好将面团擀成方形,再慢慢卷成长条;
4、切成挤子,搓成如图形状,醒20分钟;
5、再放入蒸笼,冷水开蒸约20分钟左右即可
⑸ 麦芽的做法大全,麦芽食谱怎么做好吃
麦芽
麦芽粥的做法
主料:粳米(标一)150克、麦芽100克。
调料:红糖适量。
做法:
1.将麦芽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
2.锅置火上,放入药汁、粳米煮粥,等粥熟时,加入红糖搅拌溶化即可。
⑹ 大麦芽和小麦芽都是什么东西,它们有什么区别,都是做什么用的
大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发芽加工品。小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果实发芽加工品。
两者的区别是:
1、原料不同
大麦芽,是大麦的果实。
小麦芽,是小麦的果实。
2、用途不同
大麦芽是酿造啤酒和威士忌的关键原料。含酶较多的大麦芽是众多麦芽当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
小麦芽的作用类似于酵母,可做为啤酒添加剂使用,啤酒原料中添加10%到20%的小麦芽,能显着提高啤酒的麦芽香气,使啤酒泡沫如牛奶般洁白细腻。
3、功效不同
大麦芽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
中药小麦: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悲伤欲哭。浮小麦: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蒙药治体虚,骨折损伤。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小麦芽、网络--麦芽
⑺ 大麦牙怎么吃
大麦芽的食用方法:
1、麦芽山楂饮
原料:麦芽10克,山楂3克
做法:
① 先将山楂切片与麦芽分别炒焦。
② 取炒麦芽,炒山楂加水1碗,共煎15分钟,取汁,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2、炒麦芽汁
原料:麦芽、神曲、山楂各10克
做法:
① 把这三味药加100毫升水,煎15分钟后;
② 倒出药汁,加点白糖,分成两次趁热服。
3、山药麦芽水
原料:山药、莲子各15克,麦芽、茯苓各5克,白砂糖15克
做法:
将上述各料一同研粉,然后用开水冲服即可。
⑻ 麦芽怎么煮
煮麦芽需要10分钟即可,煮之前先泡一会儿,煮的时候用中火即可,用筷子一直搅动,煮完的麦芽再煮一回也可以。麦芽,中药名。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毫米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⑼ 麦芽含有蛋白质和维他命,麦芽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麦芽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多,但是也上有着一些不错的制作方法,尤其是它制作成美食,而且麦芽糖和胡萝卜也都是可以制作成不错的汤品哦,对促进消化也是很不错的。
麦芽的功效与作用层面也是较为广的,因而我们在平常的情况下,也全是可以使用它对人体内的协助,改进大家一些身体情况,那那样的行为也是很非常好,麦芽糖利用人体消化吸收,并且在推动胃肠上,也全是拥有很好的功效哦!
⑽ 麦芽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大麦芽、大麦蘖、大麦毛、麦蘖。
【形态特征】为发芽的大麦颖果。取成熟饱满的大麦,冷水浸泡一日,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每日洒温水2~3次,待芽长至1~1.5厘米时,取出,低温干燥。生用或微妙黄用(微炒对淀粉酶活动无影响,炒至深黄、炒焦则降低酶的活性)。发芽后麦粒仍呈梭形,下端有须根数条,芽干后已萎缩。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咸,性平。生用消食,疏肝回乳;炒黄增强开胃消食的作用。
【验方精选】第一方:生麦芽100~20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剂。
主治:乳溢症。第二方:麦芽、谷芽各15克,山楂20克,鸡内金6克,陈皮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嗳腐吞酸。第三方:生麦芽125克。
用法:取上药,微火炒黄,置锅内,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取汁;再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将两次药液混合为1日量,分3次温服。
主治:哺乳期妇女欲断奶。第四方:麦芽15克,山楂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半月。
主治:胆固醇增高症。第五方:麦芽根(长约0.5厘米)3000克。
用法:干燥磨粉制成糖浆。每次饭后服10毫升,每日3次。30日为一疗程。连服愈后再用,疗程巩固。
主治:病毒性肝炎。第六方:生麦芽40克。
用法:加上75%的酒精100毫升中,浸泡一星期,过滤后,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4周即愈。
主治:皮肤真菌感染。第七方:麦芽30克。
用法:烘干或微炒,研细末,每次用3克,开水送服,每日2~3次,连服2~3日。
主治:婴幼儿乳食不化。第八方:麦芽50克。
用法:取上药,粉碎,过筛,即得。每次0.5~1克,每日2~3次,口服。
主治:由于淀粉酶缺乏所引起的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