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榨取食用植物油的方法
古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
不同的油。
春天用牛油煎小羊、
乳猪;
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
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
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这时吃的油是动物油。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
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
。
。
早时烹饪都用这种提取的荤油。提取方法,按《齐民要术》的记载,乃
“
猪肪取脂。
”
也就是
炒。把动物的油脂剥下来切成块炒,炼出膏再凝而为脂。
早在周代,脂膏的使用,一种是放入膏油煮肉,一种是用膏油涂抹以后将食物放在火上烤,
还有一种就是直接用膏油炸食品。
《续晋阳秋》
记:
“
桓灵宝好蓄法书名画。
客至,
曾出而观。
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
”
当时的寒具,就是用膏油炸的面食。
使用相当长时间的动物油后,
因为榨油技术的诞生,
才始有素油。
素油的提炼,
大约始于汉。
刘熙《释名》有
“
柰油,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
”
柰是果木,也
就是林檎的一种,
也称
“
花红
”
和
“
沙果
”
。
缯是当时丝织物的总称,
古谓之
“
帛
”
,
汉谓之
“
缯
”
。
将沙果和杏捣烂搅和后涂在丝织物上,待干后好像是油一样,
其实并非真正的油。
按《天中
记》中说法,早时的素油是从
“
乌臼
”
中提炼出来的:
“
荆州有树,名乌臼,其实如胡麻子,
〔左提手右一寿字〕其汁,可为脂,其味亦如猪脂。
”“
乌臼
”
,实际为
“
乌桕
”
,落叶乔木,
有种子,外面包白色蜡质。种壳和仁确实都可榨油,但榨出的油现在都只能作工业原料。
《三国志
·
魏志》
:
“
孙权至合肥新城,满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
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
”
这里以芝麻油作为照明燃料。晋人张华《博物志
·
卷四
·
物理》中,已
记:
“
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可内手搅之。得水则焰起,散卒不灭。
”
可见,
芝麻油是最早的素用食油。张华的《博物志》上已记有用麻油制豆鼓法:
“
外国有豆豉法:
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
”
按《汉书》所说,芝麻乃张赛从西域带回的种子,所以芝麻初名
“
胡麻
”
。
《梦溪笔谈》
:
“
汉
史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
„
胡麻
‟
。
”
大宛是古西域国名,今独联体中亚费尔干纳盆
地。汉时,芝麻已有大量生产,榨油技术如何发明,早期如何操作,却并无文字记载。
《齐
民要术》记有
“
白胡麻
”
、
“
八棱胡麻
”
两种品种,注明
“
白者油多
”
。陶弘景《本草》
:
“
生榨者
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灯耳。
”
但都无具体说明,芝麻油在唐宋成为极普遍的烹任用
素油。唐孟〔言先〕
sheng
《食疗本草》
:
“
白麻油,常食所用也。
”
《梦溪笔谈》
:
“
如今之北
方人喜用麻油煎物,
不问何物,
皆用油煎。
庆历中,
群学士会于玉堂,
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篑,
令饔
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讶之,使人检视。则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烂。坐客莫不大笑。
”
宋庄季裕《鸡肋编》中有一节专记油,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的提取,认为诸油之中,
“
胡麻
为上
”
。庄季裕记,当时河东食大麻油,陕西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食苍耳子
油。另外还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
、乌桕子油。婺州、频州沿海食鱼油。
“
宣和中,京西
大歉人相食
”
,又
“
炼脑为油,以食贩于四方莫能辨也。
”
至明代,植物提取的素油品种日益增多。
《天工开物》记:
“
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菜服子
(莱服即萝卜)
、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
为下。
”
《天工开物》
记当时榨油,
“
北京有磨法,
朝鲜有舂法,
以治胡麻,
其余则皆从榨也。
”
其记榨各种菜籽油的方法是:
“
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凡
炒诸麻菜子宜铸平底锅,深止六寸者,投子仁于内,翻拌最勤。若釜底太深,翻拌疏慢,则
火候交伤,灭丧油质。炒锅亦斜安灶上,与蒸锅大异。凡碾埋槽土内,其上以木竿衔铁陀,
两人对举而推之。资本广者,则砌石为牛碾,一牛之力可敌十人。亦有不受碾而受磨者,则
棉子之类是也。既碾而筛,择粗者再碾,细者则入釜前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
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蔑绞刺而成,与榨中则寸相稳合。凡油原因气取,
有生于无出甑之时,
包裹怠缓则水火郁蒸之气游走,为此损油。能者疾倾疾裹而疾箍之,得
油之多。
”“
包内油出滓存名曰
„
枯饼
‟
,凡胡麻、莱菔、芸台诸饼皆重新碾碎,筛去秸芒,再
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若桕桐诸物则一榨已尽流出,不必再也。若
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以勺掠取
倾于干釜内,其下慢火熬干水气,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数毕竟减杀。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
袋
jie
绞。
”
《天工开物》说,用榨油法,胡麻每石得油四十斤,莱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
芸台子每石得三十斤,菘菜、苋菜子每石得三十斤,茶子得一十五斤,黄豆得九斤。但《天
工开物》却没提到花生油。花生油是诞生得最晚的植物油。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才始记花生油:
“
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以其资于民用者最广。宋元
间,与棉花、蕃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呼棉花曰
„
吉贝
‟
,呼红薯日
„
地瓜
‟
。落花生日
„
地豆
‟……
落花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落花生油。
”
檀萃所记
之时乃清干隆年间。
但作于清
·
嘉庆十八年的
《调疾饮食辨》
《油》
篇中,
却只记植物油四种:
脂麻油(芝麻油)
、豆油、芸台油(菜子油)
、吉贝油(棉花子油)
,并无花生油。李调元《粤
东笔记》
《油》篇记,
“
榄仁(橄榄)油、菜油、吉贝仁油、火麻子油皆可食。然率以茶子油
白者为美,曰
„
白茶油
‟
。黑色炒焦以为小磨香油名曰
„
秧油
‟
。
”
也没提花生油。
《调鼎集》亦有《油论》
:
“
菜油取其浓,麻油取其香,做菜须兼用之。麻油坛埋地窨数日,
拔去油气始可用。
又,
麻油熬尽水气,
即无烟,
还冷可用。
又,
小磨将芝麻炒焦磨,
油故香,
大车麻油则不及也。豆油、菜油入水煮过,名曰
„
熟油
‟
,以之做菜,不损脾胃,能埋地窨过
更妙。
”
·棕榈仁油·棉籽油·大豆油·菜籽油·椰子油·调和油·玉米油·茶籽油·芝麻油·米糠油·蓖麻油·橄榄油·亚麻油·红花油·棉籽油·花生油·核桃油·葡萄籽油·南瓜籽油以前人们消费食用油,主要是食用油能提供消费者烹调、口感。而随着世纪健康风的迅猛刮起,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食用油不仅要具备以上功能,更重要的是提供营养和健康。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种食用油最适合你?
动物油植物油谁好
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它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容易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而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阻止人体吸收胆固醇。植物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量都比动物油高。这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熔点越低,越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从营养学的观点说,哪种食用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哪种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就比较高。
传统植物油花生油是单不饱和油脂,食用后,它不改变人体胆固醇水平。花生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E、K,落花生酸,油酸和卵磷脂,有延缓人体细胞衰老的功能。但花生油含有花生烯酸,引发变态生理反应的机会多。花生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菌。大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5%,且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食用后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能。此外,葵花子油、菜籽油、核桃油、芝麻油都是较好的食用油。
风靡欧美的粟米油
欧美发达国家在食用油的使用上,普遍选择了粟米油。粟米油又称胚芽油,它是从玉米中分离出的玉米胚芽,采用压榨的方式经过脱酸、脱胶、脱臭、脱蜡等工艺后精制而成。它既去除了油脂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又保留下粟米油所特有的营养与芳香。
粟米油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它的吸收率高达97%。它本身不含胆固醇,而且其脂肪酸脂组成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等。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在人们长时间的食用过程中,它使皮肤得到不断的滋养,全面补充营养成分。
新世纪理想的食用油
21世纪人类食品的最大特点是回归自然。橄榄油以其独特的理化指标与保健功能,将逐步成为新世纪理想的食用油。橄榄油是用成熟的油橄榄果直接冷压,油水自然分离后精炼而成,营养成分平衡、理想,不含香精和任何人造化学物质,其脂肪酸成分和多种天然脂溶性维生素对滋养肌肤十分有利。
③ 食用油坐肥料的方法
食用油做肥料的方法:
首先准备好食用油,然后在花盆边缘上戳几个小洞,小洞要尽量离根系远些。万万不能把食用油倒在植物的根上,如果直接倒在根上,容易造成植物烧根的情况,还会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并且会使病菌大量滋生,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将食用油向小洞中滴入几滴,用土将油掩埋,这不仅不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呼吸和生长,还可以促进油在土壤中的分解。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次使用用量要尽量减少,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植株的反应后再决定是否继续使用。除此之外,油的用量也要注意,平时吃饭的小勺子一勺就可以了,并且不能频繁使用,大约半年一次就好,因为油分解较慢,一次使用可以维持半年左右的时间。
(3)食用油脂植物方法扩展阅读:
1、适合使用食用油浇的花
食用油养花,比较适合喜肥的花卉盆栽,例如蟹爪兰、君子兰、月季、天竺葵、栀子、山茶、等喜肥花卉比较适合。而像仙人掌这种生命力比较强的或是水养花卉以及需肥量不大的盆栽花卉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2、食用油浇花的作用
可以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分解中会产生大量的磷元素,磷元素可以加快花蕾的孕育速度,有效促进花卉的生长开花,尤其适合于观花植物。
④ 那些植物可以炼食用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花生油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宝宝如果缺锌,就会出现发育不良,智力缺陷等症状,而花生油中所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力,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
烹调方式:煎炒烹炸,200℃以下的高温皆可。
2.菜子油
菜子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子油中含花生酸0.4%~l.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子油消化吸收率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子油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子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子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苷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香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为原料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功能,增强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子油
精炼棉子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14.9%~55.0%,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升高,维护人体的健康。人体对棉清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子油
精炼后的葵花子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口味纯正。葵花子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子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子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子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着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子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ll%,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子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贮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子油
红花子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此外,红花子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 “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子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着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油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9.橄榄油
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令人喜爱的香味,温和而特殊的口味,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冷榨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饪用油。 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含维生素A原、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80%以上。其中油酸占86%,亚油酸占1%~5%,花生酸占0.9%,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到94%左右。与谷物油脂相比,它的亚油酸含量较低,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低。橄榄油中含有一种名叫多酚的抗氧化剂,它可以抵御心脏病和癌症,并能与一种名叫鲨烯的物质聚合,从而减缓结肠癌和皮肤癌细胞的生长。因此,橄榄油的营养价值较高。
10.米糠油
精炼的米糠油色泽淡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体对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总生育酚含量为400毫克/千克油),还含有角鲨烯和多种阿魏酸酯,它们都有助于抗氧化。除此以外,它还具有降低人体血脂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脂。
11.核桃油
核桃油中富含丰富的磷脂,是大脑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对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维持神经系统机能的正常运转大有好处。核桃油中还含有角鲨烯及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保持骨质密度,并可保护皮肤,防辐射,增强免疫力,对婴幼儿来说还具有平衡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的功效。
烹调方式:低温烹饪或直接调用。
12.茶籽油
山茶籽油是我国传统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之所以称其为“东方橄榄油”是因为山茶籽油的油脂组成及营养成分都与橄榄油极其相似,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使宝宝提高免疫力,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钙的吸收,对生长期的宝宝尤其重要。另外,山茶油还是比较接近人奶的自然脂肪,是较适合婴儿的优秀食品,而其中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还有养颜护肤的美容效果。
烹调方式:直接食用。
⑤ 植物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种仁为原料,经清理除杂、脱壳、破碎、软化、轧坯、挤压膨化等预处理后,再采用机械压榨或溶剂浸出法提取获得粗油,再经精炼后获得。
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
(5)食用油脂植物方法扩展阅读:
植物油正越来越受欢迎,它具有矿物油及大多数合成油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就是迅速地降低环境污染。由于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在寻求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措施,而这种”天然”润滑油正拥有这个特点,虽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费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矿物油、合成润滑油所带来的环境治理费用。
植物油优点是毒性低润滑性能和极压性能比石油基润滑油好。但植物油因产量少而比矿物油价格高,另一个缺点是在低温下易结蜡,氧化安定性也不如矿物油好。
⑥ 食用油怎么提炼出来的
目前有压榨与浸出两种基本工艺。
压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来源于传统
作坊的制油方法,现在的压榨法已经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法由于不涉
及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榨出的油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
率低。
相对于压榨法这种非常古老的生产方法,浸出法选用符合国家相关
标准的溶剂,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的互溶性质,通过溶剂与处理过的
固体油料中的油脂接触而将其萃取溶解出来,并用严格的工艺脱除油脂
中的溶剂。
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
生产条件良好;油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6)食用油脂植物方法扩展阅读
古代人提取食用油方法
动物油脂,这是最开始获取食用油的办法,从动物的脂肪里提取,基本都是牛油、羊油、猪油这几种最为常见。
植物油脂,这种用植物油料作物榨取油料的办法在我国历史最为悠久,春秋时期五谷之一的菽就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还有汉朝时期天下大都用芝麻榨油,因为这种油料作物出油率高,因此被喜爱。
植物油中花生油是出现最晚的,也是现在植物油中运用最多的一种食用油,清檀萃《填海虞衡志》中开始出现花生油: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以其资于民间者最广“。
⑦ 食用油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你好!
油温问题:
油脂的油温大体相近,除了动物性油脂有较大差异以外,比如,牛油就需要很高的温度才可以开始炒菜(150度左右),但是一旦温度降低下来,炒菜就凝在一起啦,这也是很少人用牛油炒菜的原因。
至于植物性油脂,品种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一般在100度到130度之间炒菜就可以啦,如果是油炸肉类则需要在120度到150度之间。
下面是不同油温的程度,供你参考:
1. 油温90-130度是三四成热,油较平静,无烟无响.
2. 油温140-170度是五六成热,有点清烟,油向中间滚动.
3. 油温180-230度是七八成热,有清烟,有响声.
,,,,,,,,,,,,,,,,,,,,,,,
食用油有很多种类,下面是主要的几种:
一:棉籽油:
用法: 炒菜,炖菜。
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于烹调食用,亦可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4.0-55.0%, 亚油酸能抑制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此外,棉籽油中还含有21.6%-24.8%的棕榈酸、1.9-2.4%的硬脂酸,18%-30.7%的油酸,0-0.1%的花生酸,人体对棉油的消化吸收率为98%。
二: 大豆油:
用法: 炒菜,炸食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
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 心脑血管病变。
大豆毛油有腥味,精炼后可去除,但储藏过程中有回味倾向。豆腥味由于含亚麻酸、异亚油酸所引起,用选择氢化的方法将亚麻酸含量降至最小,同时避免异亚油酸的生成,则可基 本消除大豆油的”回味”现象。
三:菜籽油:
用法: 炒菜,炸食
菜籽油是以油菜籽经过制浸而成的油,又称“菜油”, 是我国食用油品种之一。
菜籽油呈深黄略带绿色,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和辣味.一般需经碱、脱色、脱臭等处理方可食用。菜籽油的粘度大,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为最小、芥酸含量高,以此可以来鉴别菜籽油。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作为食用油,它的消化利用率可达99%。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卒火用油、金属防腐剂以及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四: 椰子油:
椰子油得自椰子肉(干),为白色或淡黄色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树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岛上或大陆沿岸。我国的主要产区是海南省、雷州半岛、云南省和台湾省的南部。
由于椰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同时可挥发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占2%),因此椰子油具有如下特点:
1.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一份椰子油可溶解于两份乙醇(95%)中。
2.室温下呈凝固状态。
3.比较容易酸败,因为椰子油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低级脂肪酸。
4.椰子油的平均分子量较小。
5.椰子油的碘值小,皂化值较大。椰子油在其它油品中的百分含量-般可用混合油的皂化值计算出来。
6.椰子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约0.3%,其中三分之二是固醇,还有生育酚及角鲨烯。
椰子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也是人造奶油的上等原料。椰子油中类脂物的含量很少。椰子油是香皂皂基的主要配方之-,它的中等长度碳链的脂肪酸含量是制造航海用皂的主要原料。
五:调和油: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
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
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成为调和油。调和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今后,调和油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它将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油品之一。
有以下几种类型:
1)营养调和油(或称亚油酸调和油),一般以向日葵油为主,配以大豆油、玉米胚油和棉籽油,调至亚油酸含量60%左右、油酸含量约30%、软脂含量约10%。
2)经济调和油,以菜籽油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大豆油,其价格比较低廉。
3)风味调和油,就是将菜籽油油、棉籽油、米糠油与香味浓厚的花生油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轻味花生油”,或将前三种油与芝麻油以适当比例调和成“轻味芝麻油”
4)煎炸调和油,用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六: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玉蜀黍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亚油酸,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而维 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很多含油食品中为了防止氧化需专门 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E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仅次于麦胚油,脱臭后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还有少量的辅□,其也有抗氧化性能;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人 体肌肉和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于在甘三酯中呈规则性排列,因此结构性稳定; 同时,一般油脂在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玉米油中 没有叶绿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较稳定。鉴于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时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较长的保质期。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很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和食品的色泽、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
玉米油亚油酸含量丰富,是医药工业上制造脉通、益寿宁等药品 的原料。用玉米胚芽榨油始于美国,1890年试生产,20年后批量投入 市场。由于它的原料是加工玉米的副产品,资源丰富,有利条件多,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年产已达20万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如朝 鲜、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七:茶仔油:
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58%-60%),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
油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生长,以湖南为最多。 茶油呈浅黄色,澄清透明,气味清香。
精炼后的茶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脂。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常数与橄榄油相近,油酸的含量在80%以上,亚油酸,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少。
除食用外,茶油可作制造发油及皂类的原料。
八:芝麻油(麻油,香油)
芝麻油取自芝麻的种子(含油约50%,并含有约25%的蛋白质)。用常规方法制取的芝麻油(称“大槽油”)呈淡黄色,香味较淡。经直接火焙炒后用水代法或压榨法制取的芝麻油(又名“香油”、“小麻油”或“小磨香油”)呈红棕色,有令人喜爱的特殊香味,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上等的凉拌油脂。它的营养价值高,在东方被称为“油脂国王”;在西方则为“油科作物皇后”,足见人们对芝麻及其油脂的厚爱。
芝麻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稳定,这是因为油中含有较多的不皂化物,主要是固醇、芝麻酚,芝麻酚林和芝麻素之故。芝麻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这是其它植物油所没有的,它使芝麻和芝麻油成为“长寿食品”。
芝麻油用途很广,除食用外,在健康食品、医药品及金属、印染工业也多有应用。和橄榄油、浓香花生油一样芝麻油也是不经任何精炼即可直接使用的全天然油脂。
芝麻油还是生产很多药品及化妆品的必需原料。
九:米糠油:
米糠的化学成分以糖、脂肪和蛋白质为主,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灰分和维生素。其中油脂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在12%-20%。籼稻米糠的含油率比粳稻米糠高。一般用直接浸出法制取米糠油。糠粕可作饲料。米糠粕含有约5%的植酸钙,可提出来生产植酸及肌醇。
米糠油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它含有成分复杂的天然抗氧化剂。油中除含有天然生育酚外(平均总生育酚含量为400mg/kg油),还含有角鲨烯和多种阿魏酸酯,它们都有助于抗氧化。
精炼米糠油色泽淡黄,油中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很高,因此人体对米糠油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米糠油具有降低人体血脂的功能;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油脂。由于米糠油精炼成本比较高,得油率低,因此对米糠油目前只能大量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脂肪酸。
十:橄榄油:
橄榄油是一种优良的不干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广泛食用这种油脂。
橄榄油取自常绿橄榄树的果实。整粒果实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榄油的形状与制油工艺密切相关,优质的橄榄油只能用冷榨法制取,并且需要从低压到高压分道进行,低压头道所得的橄榄油勿需精炼,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特殊温和令人喜爱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为0.2-2.0),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榄油的色泽随榨油机压力的增加而加深:浅黄、黄绿、蓝绿、蓝至蓝黑色。色泽深的橄榄油酸值高,酸值大于3时,油味变浓并带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榄油比重增大。如果浅色油的相对密度(15℃/15℃)大于0.918时,说明掺杂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榄油,则可凭橄榄油中含角鲨烯较高来确定它的存在。
橄榄油不同于其它植物油的地方,还有它具有较低的碘值和当温度降低到0℃时还能保持液体状态。
橄榄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剂--三十碳六烯(角鲨烯)。加之橄榄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储藏稳定性较高。
橄榄油具有广泛的用途。绝大部分用于烹饪及凉拌等食用,也用于制药、化妆品、润滑油、土耳其红油、纺织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时还可以用于制皂。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质地白净、起泡力强,是制皂工业的优良原料。
十一:亚麻油:
亚麻油取自亚麻的种子。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细亚,现生长在温带、热带的一些国家里。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印度及前苏联。我国的西北各地和内蒙古出产最多,东北、华北各地也有种植。
整粒亚麻籽含油量在29%-44%之间,含壳率为20%-45%,壳中也含有约17%-20%的油脂,所以亚麻籽制油时一般不脱壳。
亚麻油呈金黄色,亚麻籽毛油呈深琥珀色并且有特殊气味,这种气味不但由油中挥发性杂质而引起,更重要的原因是油中含有较多的高度不饱脂肪酸。脱臭后的亚麻油有回味现象。新鲜的亚麻油可以食用。
十二:红花子油:
红花籽又名草红花、菊红花、红兰花、杜红花等,是一年生双子叶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多刺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苛刻要求限制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因此是一种典型的小宗油料作物。我国引进红花的历史才十多年时间,现今,我国黑龙汀、辽宁、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江浙等地有一定栽培面积
红花籽制油工艺以剥壳预榨一浸出法为主。红花油清亮橙黄,味美可口,油中亚油酸量高于其它油脂(达56%-80%)。食用红花油可降低胆固醇,还可加工成人造奶油,蛋黄酱及色拉油等,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脂。红花的花冠除可制作中药外、还可从各色花冠中提取红色、黄色、桔红色等天然染料与食用色素,红花的桔杆及榨油后的饼粕,是家畜的优质饲料。
十三:核桃油:
核桃油除主要作营养保健油直接食用外,还可在制作糕点和营养食品中作添加剂用。在工业方面,它是一种干性油,干燥成膜后,颜色不会发黄,可制造上等油漆及绘画颜料。
核桃油味美清香,是一种珍贵的营养保健油。目前,国际市场上核桃油身价倍增,深受欢迎。在国际食用油市场上,价格高达8000至10000美元/吨,是普通大豆、菜籽油的十几倍,且供不应求。
我国核桃资源丰富,但尚未综合开发利用。目前,核桃油的开发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生产核桃营养保健油,对改善人们生活、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拓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核桃油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广阔,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有很的竞争力。
十四: 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十五: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十六: 葵花子油: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着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十七: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种子提取物。
化学成分:亚油酸、其他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他命F、矿物质、蛋白质、亚麻仁油酸、叶绿素等。
葡萄籽油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作用,同时具有营养脑细胞、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有效防止心血管硬化引起的各种疾病。
谢谢!!
⑧ 食用油是怎样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食用油一般通过压榨和浸出两种方式提取。压榨通过重力挤压出油,全程无添加,不破坏原材的营养与风味;浸出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生产成本低,但是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海南符氏食品40年坚持压榨出油,成油健康、味道醇香,只做放心油。
⑨ 如何科学使用动物油与植物油
1.动物油和植物油含有不同的成分
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高;而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低。植物油在常温下是液态的,动物油一般呈固态。
2.物油和植物油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动物油里主要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维生素和人体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植物油里主要含有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两种维生素和血液、生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3.动物油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
胆固醇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的胆固醇较高,容易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而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被人吸收,而且还能阻止人体吸收胆固醇。
4.植物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量都比动物油的高
生活中,有很多人担心食用动物油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只食用植物油,殊不知,过多的使用植物油也有危害。因为植物油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容易形成光氧化脂质,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食物油呢?这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熔点就越低,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必须脂肪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乏它,生物膜结构的更新会受到影响。必需脂肪酸还能促使胆固醇变成胆汁酸盐,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防止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5.科学食用油脂的方法
a.食用油每天都别超过两勺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民居平衡膳食宝塔”,在饮食不太油腻的情况下,每人每天的食用油使用推荐量为25克,一个普通的小汤匙,两汤匙就够25克的分量了。而现在人们往往一顿饭的食用量就超过这个量。实际上,在营养专家眼里,食用油只是食品的一种,人们所需要的一些营养成分不可能全部从食物油中获取。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很容易自动氧化而产生有毒的光氧化物。光氧化物会使脂肪酸发生变质,损害细胞并引起其老化。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摄取其他事物获取,不饱和脂肪酸就需要依靠人们吃油获得。
b.不要长期食用同一种油
除了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克外,不要长期食用一种油,平时用油时,要适量搭配一些高端食用油,如核桃油、红花籽油、山茶籽油和橄榄油等。具体做法:在食用1500克花生油的这段时期内,应配合500克核桃油或红花籽油等,偶尔替换或搭配食用高端食用油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已经患的冠心病、心血管疾病,中风和糖尿病的人群,应把高端食用油作为日常食用油的主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