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小知识
1.吃了辣的东西,感觉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里放上少许盐,含一下,漱下口,就不辣了;
2.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后含在嘴里,并刷牙三分钟,很有效;
3.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者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
4.经常装茶的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之,非常干净;
5.仰头点眼药水时微微张嘴,这样眼睛就不会乱眨了;
6.嘴里有溃疡,就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溶化后溃疡基本就好了;
7.眼睛进了小灰尘,闭上眼睛用力咳嗽几下,灰尘就会自己出来;
8.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按摩,然后再用清水冲洗,黑头和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
9.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
10.如果嗓子、牙龈发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块,沾着盐吃,记得一定要是晚上,当时症状就会减轻,第二天就好了;
11.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商标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标签撕下来;
12.旅行带衣服时如果怕压起褶皱,可以把每件衣服都卷成卷;
13.打打嗝时就喝点醋,立竿见影;
14.吃了有异味的东西,如大蒜、臭豆腐,吃几颗花生米就好了;
15.治疗咳嗽,特别是干咳,晚上睡觉前,用纯芝麻香油煎鸡蛋,油放稍多些,什么调味料都不要放,趁热吃过就去睡觉,连吃几天效果很明显;
16.手腕长粗的MM想带较细的手镯,就不能硬带,应把手上套上一个塑料袋再带上手镯,非常好带,也不会把手弄疼,取下也是同样的方法;
17.栗子皮难剥,先把外壳剥掉,再把它放进微波炉转一下,拿出后趁热一搓,皮就掉了;
18.插花时,在水里滴上一滴洗洁精,可以维持好几天;
19.把核桃放进锅里蒸十分钟,取出放在凉水里再砸开,就能取出完整的桃核仁了;
20.把虾仁放进碗里,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即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21.炒肉时,先把肉用小苏打水浸泡十几分钟,倒掉水,再入味,炒出来会很嫩滑;
22.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
23.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者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子苍蝇的功能;
24.夹生饭重煮法: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
25.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26.巧除纱窗油腻:将洗衣服、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真不错;
27.只要在珠宝盒中放上一节小小的粉笔,即可让首饰常保光泽;
28.桌子、瓶子表面的不干胶痕迹用风油精可以擦拭;
29.出门时随时在包里带一节小的干电池,若裙子带静电,就把电池的正极在裙子上面擦几下即可去掉静电;
30.不管是鞋子的哪个地方磨到了你的脚,你就在鞋子磨脚的地方涂一点点白酒,保证就不磨脚了;
31.亨调蔬菜时,如果必须要焯,焯好菜的水最好尽量利用。如做水饺的菜,焯好的水可适量放在肉馅里,这样既保证营养,又使水饺馅味美有汤;
32.夏天足部容易出汗,每天用淡盐水泡脚可有效应对汗脚;
33.夏天游泳后晒晒太阳,可防肌肤劳损等疾病发生;
34.夏天枕头易受潮滋生霉菌,时常曝晒枕芯有利健康;
35.多吃薏米小豆粥等潮湿健脾,可防暑湿;
36.防失眠:睡前少讲太多话,忌饮浓茶,睡前勿大用脑,可用热水加醋洗脚;
37.金银花有疏散风湿功效,金银花水煎取汁凉后与蜂蜜冲调可解暑;
38.吃过于肥腻的食物后喝茶,能刺激自律神经,促进脂肪代谢;
39.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需要睡眠八小时,有午睡习惯可延缓衰老;
40.双手易变得干燥粗糙,用醋泡手十分钟可护肤;
41.夏天擦拭凉席,用滴加了花露水的清水擦拭凉席,可使凉席保持清爽洁净。当然,擦拭时最好沿着凉席纹路进行,以便花露水渗透到凉席的纹路缝隙,这样清凉舒适的感觉会更持久;
42.早餐多食西红柿、柠檬酸等酸性蔬菜和水果,有益于养肝;
43.爽身止痒洗头或洗澡时,在水中加五六滴花露水,能起到很好的清凉除菌、祛痱止痒作用;
44.葡萄含有睡眠辅助激素,常食有助睡眠;
45.夏天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充水分,番茄汤应烧好并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肌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吃酸性物质马上刷牙会损害牙齿健康;
46.因外伤碰破皮肉时,在伤处涂上牙膏进行消炎、止血,再包扎,作为临时急救药,以药物牙膏效果最为显着;
47.将白醋喷洒在菜板上,放上半小时后再洗,不但能杀菌,还能除味;
48.喝酸奶能解酒后烦躁,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并且含钙丰富,对缓解酒后烦躁尤其有效;
49.皮鞋包皮放久了发霉时,可用软布蘸酒精加水(1:1)溶液擦拭即可;
50.发生头痛、头晕时,可在太阳穴涂上牙膏,因为牙膏含有薄荷脑、丁香油可镇痛;
51.蜡烛冷冻二十四小时后,再插到生日蛋糕上,点燃时不会流下烛油;
52.白色衣裤洗后易泛黄,可取一盆清水,滴上二三滴蓝墨水,将洗过的衣裤在浸泡一刻钟,不必拧干,就放在太阳下晒,即可洁白干净;
53.过多食用生葱蒜会刺激口腔肠胃, 不利健康,最好加一点醋再食用;
54.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天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水;
55.每天早晨用豆腐摩擦面部几分钟,坚持一个月,面部会变得很滋润;
56.空调室内温差不宜超过5℃,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以下;
57.加酶洗衣粉剂放在温水中需要较长的分解时间才能使洗衣效果更佳;
58.夏天,人的活动时间变长,出汗多,耗能过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59.头痛时把苹果磨成泥状涂在纱布上,贴在头痛处,症状可减轻;
60.皮包上有污渍,可以用棉花蘸风油精擦拭。
Ⅱ 线瓜叶是什么呀
丝瓜
Ⅲ 南瓜藤叶子可以吃吗,南瓜叶的功效与作用
南瓜藤叶子是可以吃的:
南瓜藤的叶子是可以作为一种蔬菜食用的。南瓜藤叶子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以及微量矿物元素,能够为身体补充一定的营养,非常适合作为蔬菜食用。
南瓜叶的功效和作用:
1、清热解暑
南瓜叶性凉,味道甘中带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暑热消渴、热痢等症状有辅助治疗功效,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2、止血止痛
南瓜叶其实也是一味中药,能够治疗不太严重的刀伤、创伤。
3、补充营养
南瓜也富含多种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能够补充身体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
南瓜为一年生双子叶 草本植物,能爬蔓,茎的横断面呈五角形。叶子呈心脏形,花黄色,果实一般扁圆形或梨形,嫩时绿色,成熟时赤褐色果实可做蔬菜,种子可以吃。
Ⅳ 线瓜是什么瓜
线瓜别名西葫芦,一年生草质藤本(蔓生),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数品种主蔓优势明显,侧蔓少而弱。
西葫芦形状有圆筒形、椭圆形和长圆柱形等多种。嫩瓜与老熟瓜的皮色有的品种相同,有的不同。嫩瓜皮色有白色、白绿、深绿、墨绿或白绿相间;老熟瓜的皮色有白色、乳白色、黄色、橘红或黄绿相间。
每果有种子300-400粒,种子为白色或淡黄色,长卵形,种皮光滑,千粒重130-200g。寿命4-5年,生产利用上限为2-3年。
生长习性
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
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
喜湿润,不耐干旱,特别是在结瓜期土壤应保持湿润,才能获得高产。
Ⅳ 线瓜叶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是丝瓜的叶。作用是治疗皮炎。
Ⅵ 批把叶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临床上用枇杷叶主要是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等病症。
中医认为,咳嗽有寒热之分。以枇杷叶为主制作成的枇杷膏性味偏凉,对咽喉肿痛、痰黄黏稠,有痰咳不出来的热性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有效。而风寒咳嗽等证型的患者,吃多了反而可能使症状加重。枇杷叶如果作为药用,不能直接使用,否则会有很多副作用。
一、药材性状: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
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枇杷叶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背面无绒毛,革质而脆。无臭,味微苦。
Ⅶ 刺骨加叶的食用方法
刺五加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功效:
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肝经;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
《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食用方法:
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几片薄片泡水代茶饮,也可以泡酒喝,对于神经衰弱严重的病人可以尝试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五味子15克,合欢皮15克,菌灵芝30克(先熬),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刺五加30克,磁石40克,水煎服。下面是几款常见的刺五加的食用方法:
刺五加煎鸡蛋
把刺五加剁得稍碎一点,然后打上几个鸡蛋,放上精盐,在锅里用油煎熟即可。
刺五加包饺子
把刺五加剁碎了以后和肉馅放在一起,加上各种调料,然后包饺子吃味道特别鲜美。
刺五加炒肉
把肉切成细条,和刺五加放在一起炒熟即可。
(二)刺五加的附方
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五加皮四两(酒浸),远志(去心)四两(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瑞竹堂经验方》五加皮丸)
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曲米酿成饮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或加当归、牛膝、地榆诸药。(《纲目》五加皮酒)
治腰痛:五加皮、杜仲(炒)。上等分,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卫生家宝方》五加皮散)
Ⅷ 土槐树叶能不能吃怎么吃
槐树叶为豆科植物槐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槐花条。槐树叶春、夏采收,槐树叶晒干后用。槐树叶可以用于止血、去火,还可以治疗痔疮,治便血。所以土槐树叶能吃的。
【槐树叶的采收季节】
槐树叶为豆科植物槐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槐花条。槐树叶春、夏采收,槐树叶晒干后用。
【用法与用量】
【槐树叶内服】
煎汤,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功效】
槐树叶治惊痫,壮热,肠风,溲血,痔疮,疥癣,湿疹,疔肿。
槐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治霍乱吐泻,心烦闷乱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嫩槐叶一两,桑叶一两。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盘,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治痔、下血、肠风,明目
嫩嫩槐叶一斤。碾作末,煎呷之。
3、治慢性湿疹
新鲜嫩槐叶置沸水中冲洗净,捣烂如泥状,先用开水洗净患部,将嫩槐叶泥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更换一次。
4、治鼻窒,气息不通
嫩槐叶五升,葱白(切)一升,豉一合。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Ⅸ 线瓜催芽
线瓜,长者不盈尺,平常者筷子长短,外表暗绿,色如丝瓜。
中文名
线瓜
学名
Luffa acutangula
科属
葫芦科丝瓜属
别名
角瓜、八角丝瓜
线 瓜
学名:Luffa acutangula
科属:葫芦科丝瓜属
别名:角瓜、八角丝瓜、棱角丝瓜、广东丝瓜等
一年生攀援草本,与丝瓜(Luffacylindrica)同属近似种,区别在于本种果具纵向棱,叶有粗锯齿。用途同丝瓜。可食用,多作蔬菜栽培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荤可素、可菜可馅而深受人们喜受。中医认为角瓜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渴、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角瓜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角瓜富含水分,有润泽肌肤的作用。
从瓜蒂至瓜尾有凸起的侧棱,这是有别于其他瓜类之最大特征。大凡好吃的东西都是难于加工
线瓜
的,这侧棱颇让家庭主妇头痛,只好用刀削,但速度慢。于是就有了专门对付这侧棱的刨子,长约五寸,刃口宽寸许,称线瓜刨,削之颇快。过了这关就容易了,用刀将线瓜削成斜片,或清炒,伴之以肉末,或开汤,点缀以鲜椒,均为蔬中上品。
扬州酱菜中的行业所谓的线瓜,是指皮上有深色线条的嫩黄瓜。
线瓜的味道
线瓜的味道的确像丝瓜,但比丝瓜好吃得多。如果说丝瓜的味道是甜而柔软,细腻滑畅,那么线瓜的味道就是甜润脆爽,清淡纯和,口感极佳;丝瓜炒熟后颜色会变暗,而线瓜炒熟后瓜皮部分呈鲜绿,瓜肉部分还显白嫩;丝瓜做汤会变得十分软塌,而线瓜做汤仍稍显硬挺;丝瓜纤维多线瓜纤维少……
线瓜产地
线瓜主要产于湖南中部大梅山地区,包括新化、冷水江、涟源、安化等地均有种植。
广东潮州和广西南宁多产线瓜,但菜商仍然要跋山涉水来到梅山地区购买,因水土之异,广东潮州和广西南宁产线瓜,味道与湘中地区所产线瓜相比差之远矣。
线瓜的种属
对于线瓜的种属,有一种说法称之为棱角丝瓜,它虽有别于普通丝瓜,但它尚属丝瓜之一种。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线瓜的味道、瓜藤、瓜叶颇似丝瓜来看,此说是极具说服力的。
线瓜的历史
据学者考究,丝瓜明朝即从印度尼西亚引种至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线瓜来华的历史应与之相当。当线瓜飘洋过海来到梅山地区安家落户,入乡随俗之际,亦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变得小巧而玲珑而更味美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Ⅹ 苦瓜叶子的功效与作用
年后,新鲜叶含苦瓜素.
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后者有二种异构体,β-喷瓜素为峻烈的水性致泻剂(α-异构体无此作用),不溶于水,微溶于醇,味甚苦,曾用于肾炎病人以消除水肿,但剂量不能过大,应用次数不能太多
【功用主治-苦瓜叶的功效】治胃痛,痢疾,疔疮肿毒。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治胃痛,下痢,驱虫。
《陆川本草》:治小儿胎毒。
《四川中药志》:外涂或外洗红肿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