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常用

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常用

发布时间:2022-04-28 08:14:25

⑴ 急,请问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真菌

首先用灭菌水稀释土壤,充分摇匀,就可以用玻棒蘸取土壤溶液,在经过灭菌的特制培养基培养皿上划线,然后进行培养。一般我们培养细菌和酵母菌用LB培养基,青霉菌用PDA培养基,其他的没坐过不太清楚。等培养出来后挑出单一菌落进行继代培养,用显微镜观察是什么菌。
土壤里的细菌习性差别很大,生长条件要求也很不一样,有固氮菌,硅酸盐细菌,菌根菌,很多很多种,有很多种是很难在一般培养基中生长的,需要有特殊的环境,但也有很多种可以在普通的培养基上培养,生长比较快,可以培养出五彩斑斓的菌落。
对好氧菌培养相对容易一些,如果要培养厌氧菌条件特殊,需要加入特殊的药品,或者采取深层培养或其他的厌氧条件。
土壤中微生物特别丰富,含有放线菌、真菌等,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加入一些抑制其生长的药品,尽可能消除其干扰。

⑵ 微生物分离方法

微生物分离法是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一种分离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实现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或获得一个细胞的后代。其具体方法有:

1、稀释倒平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作一系列稀释,取不同稀释度适量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与已熔化的固体培养基一起倾注入平板内,经过培养即有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来的单个菌落。

2、划线法。先将已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待凝后,取分离材料在上面划线,可作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状的连续划线,使菌样逐渐减少,最后得到单个孤立的菌落。

(2)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常用扩展阅读:

微生物分离技术的应用措施:

1、减少毒性氧物质的毒害作用:由于常规培养方法使用的高浓度营养基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适当降低营养基质的浓度可以减弱这种不利影响。发现低浓度基质的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多于高浓度基质的培养基,但营养浓度过低时会使培养出的微生物数量反而下降。

2、维持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就可简单模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

3、供应新型的电子供体和受体: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不同,因此对反应的底物要求也不尽相同。供应微生物需要的特有底物有助于新陈代谢反应的进行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大量的研究表明,将新颖的电子供体和受体应用到微生物培养中,能够发现未知的生理型微生物。

4、分散微生物细胞: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聚集生长,形成“絮体”和“颗粒”等,致使其内部的微生物不易被培养。对“絮体”和“颗粒”进行适度的超声处理,将细胞分散再进行培养,可以使更多的微生物接触培养基而得到培养。

5、延长培养时间:对“寡营养菌”的培养,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使其能长至肉眼可见的尺度。当然培养时间不能无限增长,因为培养时间越长,对培养环境的无菌要求就越高[4]。

6、利用琼脂替代物:琼脂对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采用无害且凝结作用较好的替代物质作为培养基固化剂,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可培养性。

⑶ 如何从复杂的土壤样本中分离我们所需要的目标微生物

如何从复杂的土壤样本中分离我们所需要的目标微生物?
有机肥之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微生物活动在分解转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环境非常适合微生物活动,所以土壤之中天然微生物数量最多。因为土壤之中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一克土壤之中,微生物有几十种到几百种,几亿到几十亿个,土壤微生物繁殖迅速,在有机质的转化和分解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

(1)细菌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是土壤之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有球菌、杆菌和螺旋体(40种);包括号菌&41;三种类型。土壤细菌按其营养类型可分为自养菌、兼性自养菌和异养菌。

(2) 真菌



土壤真菌分布广泛,适应广泛的酸性条件,在PH4.0条件之下生长良好,对森林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真菌是异养的。它们必须从土壤有机质之中获取能量和碳源,并在发育过程之中需要良好的供氧。根据真菌与树木的关系及其营养类型,真菌可分为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

(3) 放线菌



放线菌是细长的菌丝体,呈分枝状或放射状。它们在土壤之中仅次于细菌。大多数是腐生植物。许多放线菌能分解纤维素、淀粉、脂肪、木质素和蛋白质。

⑷ 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土样的采取, 预处理, 培养, 菌落的选择产品的鉴定

一、分离的基本方法

微生物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连续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等方法。其中,单细胞分离法需要贵重精密仪器,中学无法开展,而连续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却简便易行,中学完全具备开展条件。现将这两种方法说明如下。

1.连续稀释分离法

①取1克土样,在火焰旁放入装有99毫克无菌水的锥形瓶内,充分摇匀,将菌分散。

②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悬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并进一步稀释成1000倍,即10-3的菌悬液。按10倍稀释法连续稀释到10-8(每1次稀释,都须更换移液管)。

③取3支1毫升移液管分别从10-8、10-7、10-6菌悬液中吸取1毫升菌悬液,分别注入编号10-8、10-7和10-6的培养皿内,同一稀释液重复做3个培养皿。

④将温度为45~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其成分和配制方法见本章第三节)倒入上述各培养皿内,轻轻旋转使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凝固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在温暖处(28℃左右),每天观察培养基表面有无微生物菌落。

⑤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微生物,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若菌体形态一致,则可认为是初步分离到纯菌种。

⑥将分离培养所得的纯菌种,从平板培养基转移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2.平板划线分离法

①取1克土样,在火焰旁加进装有99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堵塞棉塞,制成菌悬液待用。

②取一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左手将培养皿打开稍许,向培养皿内注入熔化的营养固体培养基10~12毫升,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其中的培养基分布均匀,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然后在皿底用蜡笔划分A、B、C、D几个区。应连续制作几份平板培养基。

③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6~7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作第3次平行划线。划线时,应使平板培养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气中杂菌落入。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放在28℃左右的温暖处进行培养,待长出菌落后,鉴定微生物类群,并根据镜检结果,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如果菌种很纯,则可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

连续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均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进行。

二、各类微生物的分离

1.从土壤中分离好气性及兼性厌气细菌

其分离方法见本节“分离的基本方法”

2.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①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细菌生长。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

③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④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3.从土壤中分离霉菌

①制作豆芽汗葡萄糖培养基,并添加80%乳酸数滴,以抑制细菌生长。将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称取10克土壤,按上述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制成10-4或10-5的菌悬液。

③取0.1毫升菌悬液注入培养皿内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抹均匀。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内培养3~4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霉菌菌落常长成绒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可根据这一特征寻找霉菌菌落。

④挑取培养皿内的霉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4.从饮水中分离大肠杆菌

①制作伊红美蓝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灭过菌的锥形瓶盛取河水或沟水,按1:10稀释。

③取0.1毫升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基中会出现大肠杆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蓝黑色,发金属光泽。

⑤将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由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

⑸ 怎样从土壤中筛选微生物

原理: 目前尚无一种培养基可以养出所有的微生物,但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培养基,其组成份适合所要分离的微生物,而不利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如此一来,即使我们想分离的微生物为数不多,也可以将它们分离出来,这就是选择性培养基。本实验就是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土壤微生物,并计数它们的数量以及观察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下,菌落型态的差异。

材料:分离细菌之培养基:TSA(Tryptic Soy Agar)、1/10 TSA 并分别添加100 ppm cycloheximide;分离放线菌之培养基:Alkaline Water Agar、Starch-Casein Agar并分别添加100 ppm cycloheximide;分离真菌之培养基:PDA(Potato Dextrose Agar)添加Triton X-100 (1 mg per mL)及100 ppm streptomycin sulfate、MRB(Martin’s Rose Bengal)再加入30 ppm streptomycin sulfate; (cycloheximide为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之抗生素,请小心使用)、9毫升0.85%生理食盐水、玻璃弯棒、酒精灯、少许农地表土。

步骤:
1. 配制选择性培养基。
2. 秤过筛农土 1克置入9毫升生理食盐水中,充分震汤混合,接着作10倍连续稀释至适当的稀释度。
3. 取0.1毫升稀释液涂抹于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细菌取104、105及106倍稀释之稀释液;分离放线菌取103、104及105倍稀释之稀释液;分离真菌则取102、103及104倍稀释之稀释液。
4. 涂抹过稀释液之平板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按时观察并记录菌数、菌落型态、真菌孢子的颜色等。
5. 另外,秤10克湿土置入玻璃烧杯中,于105℃下烘干至恒重,将烧杯连烘干后的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秤重,即可知每克湿土的干重。将平板上的菌数除以干重,就可以知道每克干重土壤的菌数。
6. 以t-test 做统计比较,细菌在相同养分但不同浓度下(TSA、1/10TSA)的数目有无差异;另外由分离放线菌的平板,纯化 5个菌落型态不同之菌株,同时保留由真菌平板上所筛得的绿霉菌(Trichoderma spp.),作为下次实验的材料。

⑹ 怎样分离土壤中的细菌

这个工作量很大
首先是将土壤用生理盐水洗,再用低转速离心,取上层液体
然后要明确你需要的菌种,设计或查找培养基,并配好后面灭菌
菌液稀释到一定比例后涂布或者划线到铺有培养基的平板上,或者以一定比例接入液体培养基。用什么形式的培养基取决于你需要分离的菌
放置与培养箱中培养若干小时
以上为初筛,下面需要进一步复筛,
挑出你需要的菌落,再改进培养基,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完全筛选出目的菌落

以上为自己想出的方案,本人正好是微生物专业,个人认为,动手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注意多查文献,多了解目的菌种的特点,采用最快捷的方法

祝你成功

⑺ 《微生物问题》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霉菌,细菌,放线菌等)

1.取以少许土壤(一地表以下10cm处为宜)与适量无菌水混匀备用
2.做浸出液的梯度稀释
3
.涂平板
4.划线分离
5.接平板,接斜面
6.检测

⑻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取土壤配好适当浓度的溶液,然后稀释成十的负七次方或者六次方这样。
用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在酒精灯边上稀释液拿微滴管取500微升置入固体培养基,然后加入玻璃小球摇晃,这是为了让稀释液均匀分布。然后37度培养一天到两天就行了,不能太久不然会长杂菌。
就是这样吧,抱歉细节没有写,太长了。注意过程无菌

⑼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方法(注:此类微生物不能纯化分离)

一般分类细菌用10-7-8次浓度的土壤悬液细菌、10-5-6次放线菌、10-3-4次分离的是真菌。
微生物(microorganism),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⑽ 如何分离和鉴定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实验原理
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的方法.
2.初步学会制作临时涂片的方法.
材料用具
农田的表层土壤(土壤溶液的pH不低于6.5).
无菌研钵,无菌玻璃棒,接种环,天平,存放有载玻片的酒精缸,盖玻片,显微镜,酒精灯,火柴,镊子,恒温箱,量筒,玻璃铅笔.
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结晶紫染液,无菌水.
方法步骤
一、接种
1.接种前,将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随后,选取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培养皿供实验用.
2.取10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mL无菌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稀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注意:接种时手和衣袖不要碰到火焰,以免烧伤).
4.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并在顶盖上写明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
二、培养
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的温度下培养3~4d.
三、观察
4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长出的培养物——黏液.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成褐色,表明含有自生固氮菌.
四、镜检
1.制作临时涂片
(1)用镊子从存放载玻片的酒精缸中夹取一片载玻片,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缓缓烘烤,以便除去上面的酒精.将载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待载玻片冷却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2)在火焰旁,按照接种的要求,用灭过菌的接种环从培养基上挑取少许黏液,将黏液涂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1滴结晶紫染液,混合均匀,染色1min.
(3)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液滴左侧向右侧移动,使液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然后,将推片自右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之间呈30~45°夹角),推出一层均匀的菌膜.
2.干燥
让临时涂片自然干燥(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不用加热固定,以免破坏荚膜).
3.在显微镜下观察
依次通过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涂片,可以看到染成紫色的自生固氮菌.
结论
通过显微镜能够看到几种自生固氮菌?它们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为什么盛放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应当是灭过菌的?
2.假如黏液中有三种自生固氮菌,你能不能想出一种办法,将这三种细菌分离开来?

阅读全文

与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线加湿器的安装步骤及使用方法 浏览:799
欧莱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浏览:815
win8怎么设置锁屏图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7
烂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简单 浏览:693
稳压电路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845
不用安全绳攀岩还有什么方法 浏览:697
作业反应的教学方法 浏览:450
247乘101的简便方法 浏览:104
可存放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965
红酒持杯的正确方法 浏览:551
熟板栗怎么快速剥皮的方法 浏览:552
42乘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20
斗鱼直播技巧和方法 浏览:549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浏览:88
cam常用修模方法 浏览:997
如何选横盘3个月的股票的方法 浏览:385
随身听手机转接口使用方法 浏览:296
痔疮锻炼方法男士 浏览:453
减肥的正确方法vlog 浏览:305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的主要方法 浏览: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