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甘蔗糖厂常用的渗透方法

甘蔗糖厂常用的渗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6 19:12:02

㈠ 糖厂废水处理的方法及流程

糖厂废水处理的方法及流程:
甘蔗制糖生产的废水,是以糖元素为主的溶解体有机物,是多种微生物的营养源。甘蔗糖厂的废水主要是锅炉除尘的冲灰水、洗地板水和洗滤布水,这些废水都是无毒性的废水。甘蔗糖厂的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分为三大类:
低浓度废水:主要指甘蔗糖厂生产中的蒸发罐、结晶罐等的冷凝水和动力车间、汽轮发电机等设备的冷却水,只受到轻微的污染,除温度较高外,水质基本无变化。这部分水量约占总废水量的30%~50%,其水质成分为COD值一般在60mg/L以下(冷凝水则含有少量氨气和糖分),SS在100mg/L以下。
中浓度废水:主要指糖厂甘蔗流送、洗涤废水以及锅炉排水。含有较多的悬浮物和相当数量的溶解性有机质。废水水量700%~800%对菜,BOD5约1500~2000mg/L,SS在500mg/L以上,其水量约占整个糖厂废水总量的40%~50%。
高浓度废水:包括流送水泥浆、压粕水、洗滤布水等。此外,还有综合车间排出的生产加工废水。这类废水含有较多的糖分和有机物质,特别是压粕水,COD在5000mg/L以上。这部分废水的水量较少,约占总排水量的10%。
甘蔗制糖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选择上,大多数趋向于运用生物接触法和氧化沟工艺流程。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氧化沟工艺同属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类工艺。好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提供游离氧的前提下,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微生物菌群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是去除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降低B0D的有效途径,其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

㈡ 请告诉我如何利用糖的特点把它从甘蔗里面提炼出来

总体来看,甘蔗制糖的基本步骤是:原料→提汁→澄清→蒸发→煮糖与结晶→分蜜→干燥→筛分→包装→贮藏

1.提汁

我国糖厂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三种,即压榨法、渗出法及磨压法。这三种方法都要先将含有糖分的甘蔗组织细胞加以破坏。然后分别采用多重压榨、多级喷淋或挤压把糖汁抽提出来。因此,各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及其工艺条件是有区别的。

压榨法提汁是一种历史长远而且比较成熟的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三辊压榨机。压榨前的切蔗,称为甘蔗的预处理。我国的大、中型糖厂通常均装有两台或三台切蔗机,或切蔗机加撕裂机。用撕裂机进行甘蔗的破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糖厂使用,而在国外则较为普遍。

渗出法基本上是从甜菜制糖方法或工艺引过来的。实践证明甘蔗渗出法的优越性,不仅在于造价低廉、动力消耗少、运行安全、维修管理简便,而且糖分收回率也很高。因此,甘蔗提汁向渗出法方面发展是必然的。

2.澄清

目的是通过除去非糖分以提高糖汁的纯度,并降低其粘度和色值,为煮糖结晶提供优质的原料糖浆。糖厂所采用的传统澄清方法,简单说是在糖汁中添加石灰作为澄清剂,使某些非糖分沉淀析出,经过沉降和过滤,得出清汁,最后送往蒸发站蒸浓成为糖浆。

澄清处理主要有三个过程,即加热蔗汁、添加澄清剂和分离沉淀。而影响澄清的主要因素是蔗汁的pH值、加热温度和澄清时间。只有把这些因素控制好,使蔗糖分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同时尽可能多地除去非糖分,才能完成澄清的任务。

糖厂制糖方法一般都是根据澄清方法来命名的,而澄清方法则是依照所用的主要澄清剂而定名的。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制糖法或澄清法,主要有石灰法、亚硫酸法和碳酸法三大类。在每一类中,又依处理步骤和方式的不同,再分成不同的方法。较常见的如下列几种:第一,石灰法。其中又分冷加灰法、热加灰法、分次加灰法。第二,亚硫酸法。其中包括酸性亚硫酸法、碱性亚硫酸法、中性亚硫酸法、磷酸亚硫酸法、中间汁亚硫酸法等。第三,碳酸法。其又可分为单次碳酸法、二次碳酸法、多次碳酸法、中间汁碳酸法。

上述三类澄清方法中,基本上都要加入石灰乳和进行加热处理,不过加灰和加热都要随pH值的要求加以控制。此外,比较新的方法如离子交换法,在国外多用于生产精糖。其它如电渗析法、超滤法和离子排除法等也都在不断地发展。

石灰法只能生产出颜色较深的粗糖,而用亚硫酸法却能制得直接消费的白糖。虽然用这种方法比用碳酸法生产的白糖在洁白度和产糖率等方面都要差,但由于亚硫酸法具有工艺流程较短,设备较少和澄清剂用量较省等优点,所以在国内大、中、小型甘蔗糖厂仍被广泛采用。在国外,近十多年来,随着对精炼糖消费量的增加,许多采用亚硫酸法的糖厂都先后改为石灰法,把生产的粗糖再回溶精制。但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亚硫酸法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用石灰和二氧化碳作为澄清剂来澄清蔗汁的方法叫碳酸法。碳酸法所除的非糖物比亚硫酸法多,总收回率也比较高,且所制得的成品糖的纯度较高,色值较低,能久贮不致变色。但是,碳酸法也有一些缺点,如工艺流程比较复杂,需用机械设备较多;还要耗用大量石灰和二氧化碳,因而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在糖厂离开石灰石产地较远的地区,碳酸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3.蒸发

煮糖前须采用多效蒸发操作浓缩糖汁,糖汁蒸发时,其中蔗糖、还原糖及其它非糖分,在温度、pH值以及浓缩等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例如:蔗糖转化和焦化,还原糖分解,积垢的产生等,必须研究这些化学变化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

总的来说,蒸发工段必须满足制糖工艺及热力利用等多方面的要求。第一,保证糖浆浓度。第二,减少糖分损失。第三,减缓积垢的形成速率。第四,提高热能利用,减少热能损失。

4.煮炼

从末效蒸发罐出来的粗糖浆,再经过二次硫熏,除饱和过滤,以达到漂白和进一步澄清的目的。经过二次硫熏处理的糖浆,称为清净糖浆,一般尚含有35%— 45%的水分。还须进一步浓缩煮制至有蔗糖晶体析出,并使晶粒长到大小符合要求。这一操作过程,叫做煮糖(或结晶)。所煮得的蔗糖晶体与糖液(母液)的混合物叫做糖膏。糖膏自煮糖罐卸入助晶机,经逐渐降温的过程,帮助晶体继续长大,使蔗糖析出更加完全,这叫做助晶。将助晶后的糖膏送入离心机,使晶粒与母液分离,叫做分蜜。将白砂糖用热空气或其他方法除去水分至符合要求的含水量,叫做干燥。干燥后的砂糖按规格大小用筛分类,叫做筛分。筛分后的合格砂糖便可装包作为成品,分离出的糖蜜可作为下一级糖膏的原料,继续煮炼到最末一级称为废蜜,即副产品。

煮糖、助晶、分蜜、干燥、筛分和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是糖厂生产的最后工段,即煮炼工段。这一工段工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和糖分回收影响极大。

煮糖与助晶都是蔗糖的结晶过程。助晶是结晶过程的继续。糖膏在煮制的末期,尤其是末段糖膏,晶体含量已达到一定程度,母液浓度又高,纯度又低,因此糖膏非常粘稠,结晶速度特别缓慢,普通的煮糖罐已不能顺利地完成结晶任务,需要将此糖膏移入助晶机内进行助晶,使晶粒尽可能地吸收母液中的糖分而长大,完成结晶任务。

助晶原理:靠温度的降低维持或提高母液的过饱和度,并有足够的时间让晶体与母液接触。

5.分蜜

分蜜就是借助于离心机快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将糖蜜甩出去,而蔗糖晶体则因筛网的阻挡而留在筛篮里。

6.干燥

从离心机出来的白砂糖,尚含有0.5%— 2.0%的水分,还需经过干燥和冷却,才能包装及贮藏,否则易潮解、结块变质,使糖不能久存。

砂糖所含水分,将影响砂糖贮存过程的质量变化。在高浓度的糖液中,微生物是不能繁殖的。因此,砂糖晶粒表面残留糖蜜液膜中的非蔗糖分(非旋光度)对水的比例,将对砂糖的质量变化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糖蜜液膜的高渗透压将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通常,将水分对非蔗糖分的比值称为“安全因素”(SF)。

目前,糖厂中分离杂糖时多采用蒸汽洗的办法,这样从离心机卸出的白砂糖,温度约为80℃,含水分约为0.5%,可以利用砂糖从80℃降至室温时本身放出的热量将其所含的自由水分汽化,使达到要求的砂糖水分含量标准,节省了空气加热设备和鼓风设备。

如采用无汽洗分蜜,则白砂糖的温度较低(50—60℃)而水分较高(约2%),这样,在南方潮湿气候条件下就需要用热空气将砂糖干燥,否则,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利用冷空气和热砂糖的温度差进行自然冷却,使湿砂糖的水分蒸发除去,直至砂糖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相平衡,这种方法称为自然干燥。而将空气预热,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使砂糖的微量水分干燥除去的方法,称为热空气干燥。自然干燥方法已在许多糖厂被采用,效果较好,缺点是干燥时间长,而且在离心分蜜时一定要采用汽洗,以提高砂糖温度和降低砂糖含水分,否则将会影响干燥效能。热空气干燥方法,由于干燥时间短,可缩短干燥机的长度,而且成品白砂糖的水分也易于控制,因此,仍被一些糖厂采用。

目前,国外常用的干燥冷却机有:回转百叶窗式(亦称无抄板转筒式)干燥冷却机,立式干燥冷却机和沸腾床(亦称流动床)干燥冷却机三种。

7.筛分

从干燥机出来的砂糖带有不少团块和糖粉等,晶粒大小不一。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以需经过筛选分级处理,同时在筛选过程还可使砂糖充分冷却,以利包装、贮藏。

糖厂常用的筛选机为机械震动式筛选机,在机面上装有不同规格的筛网,筛网的装法各厂不一,一般前面的筛孔较小,后面逐渐增大。筛分所得的太小的砂糖和结成团的糖块,工厂俗称糖头与糖尾,要回溶,不能作成品出厂。

在国外,对机械震动式筛选机作了改进,弹性摇臂已不再用木板条制成,改用弹簧圈,最新的改用橡胶柱,这样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而且设备的高度也可以降低。除机械震动式筛选机外,国外还采用电磁震动式筛选机和回转式筛选机。

8.包装

经过筛分后的白砂糖,由贮糖斗卸入糖袋,进行包装。目前,我国甘蔗糖厂生产的白砂糖 都用塑料编制袋包装,并应将粗、中、细粒白砂糖分别包装,每包50公斤。在大型糖厂已实现包装机械化、自动化、即在贮糖斗下装有杠杆式自动称,当糖袋装满50公斤后就自动停止装糖,然后由输送带将糖包送至自动称再行校正重量,接着经机械自动缝包机进行缝口,然后由输送带运入仓库贮藏。

9.贮藏

对砂糖的贮藏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否则会因保管不妥而发生潮解、结块、酸败或变色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

在贮藏过程中砂糖发生结块的原因主要是砂糖含水分太高(超过1%以上),这往往是由于干燥、包装和仓库温度、湿度控制不正常而产生的。在干燥过程中糖层厚度控制不正常,使砂糖含水分不均匀,包装入库后会引起砂糖局部结块。砂糖尚未充分冷却就进行包装和入库,入库后与仓库温差大,使砂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产生结块。此外,如果糖包堆放太高,压力大,也会造成结块。酸败的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存在和微生物作用。白砂糖发黄这是因为用亚硫酸还原漂白的砂糖,久藏后由于空气的氧化而使砂糖变色发黄。为了防止砂糖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变质,对糖仓地址的选择和糖仓的建筑应有一定要求,而且应有一套贮藏管理制度。

制造残渣处理:
1.甘蔗渣是制糖后的残渣,经除蔗髓的蔗渣,其化学成分与木材相似. 甘蔗渣中纤维素占蔗渣总干质量的30%~40%半纤维素占蔗渣总干质量的20%左右。
2.我国年产甘蔗渣1800多万吨,目前主要用途是造纸和燃料。其他有研究的应用有:
(1)甘蔗渣刨花板
甘蔗渣是制糖后的残渣,经除蔗髓的蔗渣,其化学成分与木材相似,是很好的制板原料,由于蔗渣比重小,纤维质量好,制得的板材强度高,重量轻,吸水膨胀率低。属中密度碎粒板,其表面平滑,色泽美观,尺寸稳定性好,有良好机械加工性能和装饰性能。
用途:适用家具、建筑、车厢、船舶、包装箱等制作行业。
(2)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制成培养基,接种香菇菌种经充分培养,再粉碎、加水、加酶酶解、过滤可制成具保健功能的饮料。
(3)以废旧树脂为基体,甘蔗渣为填料,引进发泡工艺,制得发泡木塑复合材料。
(4)经过处理后,作为反刍动物饲料。
(5)以糖厂榨糖后剩下的甘蔗渣为原料,经压力蒸煮软化纤维,采用稀碱处理,去除蛋白质、部份木质素和脂肪,并脱除异味,然后经漂白脱色、干燥、粉碎制得蔗渣膳食纤维。
PS:你也太那个了,正月初一还要干活,你得要求你们老大付你三倍工资!

㈢ 甘蔗制糖的工序

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压榨法与渗出法。压榨法是对甘蔗通过预处理和压榨设备与渗浸系统相配合提取蔗汁的方法。渗出法是甘蔗经预处理破碎,通过渗出设备和采用一定的流汁系统,蔗料经水和稀糖汁淋渗,使甘蔗糖分不断被浸沥而洗出的方法。
甘蔗压榨法
压榨提汁原理主要是将甘蔗斩切成丝状与片状的蔗料,入压榨机,使充满蔗汁的甘蔗细胞的细胞壁受到压榨机辊和油压的压力而破裂,蔗料被压缩,细胞被压扁的同时排出蔗汁;借助于渗浸系统将从压榨机排出、开始膨胀的蔗渣进行加水或稀汁渗浸,以稀释细胞内的糖分,提取更多的蔗汁。
蔗料相继通过几座三辊压榨机被多次压榨。在蔗料进入末座压榨机之前加水渗浸。加入的水称渗浸水,一般用量为甘蔗量的15~25%。从末座榨出的汁称末座榨出汁,它随即被泵入前一座压榨机作为渗浸液,渗浸进入该座压榨机的蔗料,所榨出的稀汁再作前一座压榨机的渗浸液,如此直至第二座压榨机,这就是糖厂普遍使用的复式渗浸法。由第一座及第二座压榨机压出的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处理。从末座压榨机排出的蔗料称为蔗渣。蔗渣中水分为45~50%,糖分1~4%,纤维分45~52%,可溶性固体物1.5~6%。蔗渣送锅炉作燃料,或另作其他工业原料。衡量提汁方法的提糖效率用糖分抽出率,其定义为从甘蔗中已被提取的蔗糖对甘蔗中蔗糖的质量百分数。甘蔗糖厂糖分抽出率在92~97%之间。
压榨提汁主要设备包括切蔗机、压榨机及其驱动装置、渗浸系统及相应的输送设备。切蔗机由蔗刀及驱动装置组成。压榨机由 3个辊子及机架构成。三辊压榨机的辊被装嵌成三角形,视其所处位置分别称为顶辊、前辊和后辊。顶辊与前、后辊间有一定的间隙。3个辊的轴端带有传动齿,由原动机如电动机、汽轮机或蒸汽机经减速装置驱动顶辊,从而使3个榨辊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甘蔗糖厂生产能力,以糖厂每日压榨甘蔗吨数来表示。处理甘蔗的能力与压榨机座数、甘蔗破碎度、压榨辊直径与长度、辊子转速、甘蔗纤维分和对糖分抽出的要求等因素有关。通常,糖厂采用4~6座压榨机组成一压榨机列。亦有采用2列、3列,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蔗汁的化学成分,随甘蔗的化学成分、甘蔗收获后存放时间和环境等不同而变化。表1 [蔗汁成分]为蔗汁化学成分。
80年代后期以来,甘蔗提汁技术一方面倾向于加强甘蔗预处理,使破碎度提高到70~80%;注重采用高位入料槽,或者采用压力入料辊(又称齿状入料辊)两个与传统的三辊压榨机组成五辊压榨机,以强化压榨机的入料,并进行预压缩,从而提高压榨机生产能力;另方面在渗浸工艺上,又在复式渗浸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压榨机出来的稀汁的大部分回流本座压榨机,使在不增加渗浸水量的前提下增加渗浸液量,使蔗渣含液量达到饱和,呈饱和渗浸,充分渗浸与稀释蔗料的残留糖分,达到进一步提高糖分抽出的目的。
压榨法耗用钢材与电力较多,但它具有的处理甘蔗能力适应性强、技术管理方便和运行可靠等优点,使之迄今仍是甘蔗提汁的主要方法。
甘蔗渗出法
甘蔗渗出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甘蔗细胞中的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有一层细胞质膜,对细胞外面的物质能起选择吸收的渗透作用。因此,可以应用固―液萃取的浸沥操作,通过洗涤、稀释、浸透和扩散作用把甘蔗中蔗糖分子转移于渗出汁中,达到提取糖分的目的。甘蔗渗出法提汁工艺主要包括甘蔗预处理、糖分渗出和湿蔗渣脱水。渗出工艺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蔗丝渗出,甘蔗经预处理成蔗丝后进入渗出器,经渗出水和稀汁渗浸得渗出汁;一类是蔗渣渗出,是甘蔗预处理后的蔗丝先经一台压榨机,榨取相当于甘蔗含糖的60~80%的原蔗汁后,再进入渗出器作进一步的渗出提汁,压榨出原蔗汁与渗出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处理。从渗出器出来的蔗料称湿蔗渣,水分约85%,入脱水设备脱水,将水分降至50%以下,送锅炉作燃料或作其他工业原料。脱水设备所得稀汁称脱水汁,通常经加入磷酸、石灰和加热等化学、物理方法清净处理,清汁导回渗出器以助萃取和多回收糖分。渗出法糖分抽出率与压榨法大体相同。
甘蔗预处理工艺要求的甘蔗破碎度,对蔗渣渗出法为75~80%,对蔗丝渗出法达到85~90%,蔗丝幼细、片状,蔗屑不应过多,以利于更有效地渗出甘蔗糖分。预处理设备常用撕裂机或重锤式撕裂机,切蔗机或其组合设备。脱水设备多用三辊压榨机。渗出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Silver型、BMA型、De Smet型、DdS型和Saturne型等。不同形式的渗出器各具特点,但工艺效果大致相同。各种渗出器都具有使蔗料连续向前移动或旋转推前的运动构件、分级渗淋系统。预处理的蔗料送入渗出器的一端,在另一端加入约甘蔗量25%的渗出水,以渗淋萃取糖分,并从此端排出湿蔗渣。借助多级渗淋系统,使蔗料与萃取液经受多级逆流渗滤,渗出汁自入蔗料端排出。渗淋系统级数,蔗丝渗出用12~18级,渗出时间20~35分钟;蔗渣渗出用8~12级,渗出时间16~26分钟。渗出温度是通过加热渗淋稀汁,使维持渗出器内热裂区渗出汁温度在80~90℃,最终渗出汁温度在50~65℃。影响渗出糖分抽出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甘蔗破碎度、渗出温度、时间和渗出水加入量。渗出器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的规范尺寸和流过蔗料层的蔗汁流速。而影响蔗汁流过蔗料层速度的因素是甘蔗质量、预处理破碎度、蔗料层厚度、脱水汁质量和渗出温度。
渗出提汁法具有省钢材、省动力、省投资、省维修费用等优点。但技术管理要求较高,耗用蒸汽较多。 借助清净剂和加热所起的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并通过固液分离方法,尽可能除去混合汁中影响蔗糖结晶的各种非糖物质,获得色值较低、清晰、较纯净的清净汁。
甘蔗制糖方法是以清净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清净剂来命名。各产糖国家用甘蔗生产白砂糖、粗糖的通用清净方法主要有亚硫酸法、石灰法和碳酸法。
亚硫酸法采用石灰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清净剂。混合汁经预灰(图2[ 亚硫酸法工艺流程])、一次加热、硫熏中和、二次加热后入沉降器,分离出清净汁和泥汁泥汁经过滤得滤清汁,它与清净汁混合再经加热、多效蒸发成糖浆,再经糖浆硫熏得清糖浆作结晶原料。
图2[ 亚硫酸法工艺流程]中,硫熏强度为蔗汁吸收SO量的指标,一般用碘滴定法,以10毫升硫熏汁消耗的N/32碘液毫升数表示。
亚硫酸法工艺原理主要是利用亚硫酸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粒子,吸附蔗汁中的色素;加热凝聚胶体物质与加速沉降;调节中和pH值而达到某些非糖物的凝聚点而生成沉淀等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作用以达到清净的目的。预灰与一次加热对蔗汁中微生物的繁殖亦会起到抑制的作用。
亚硫酸具还原性,是一种漂白剂。它把色素暂时还原成无色物质,当与空气长期接触又会渐渐呈色。这就是亚硫酸法制得的白砂糖放置时间较长会变黄的原因之一。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成葡萄糖与果糖等分子混合物,称为转化糖。由于其具还原性,制糖工业又称之为还原糖。还原糖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当温度较高时则迅速分解,生成有机酸如己糖二酸、葡萄糖酸等及深色的络合物。这些物质不易除去。深色的络合物还影响产品色值。糖浆硫熏控制调节其pH值,是为了防止结晶时还原糖分解,增加色值,并利用亚硫酸的漂白作用降低色值和粘度。
硫熏中和过程的二氧化硫是借燃硫炉燃烧硫磺时生成。气态二氧化硫由类似水喷射式真空抽吸器的多喷嘴立式管道硫熏中和器抽入。在管道内与作喷射的蔗汁充分接触,反应生成亚硫酸。同时,在该器尾管及储汁箱分几点加入石灰与之中和,从而完成硫熏中和工艺过程。
加热设备大多采用多程列管式加热器。泥汁过滤普遍采用转鼓式真空吸滤机,亦有采用通用的板框式压滤机。带搅拌连续沉降器(又称Dorr式沉降器)是沉降分离设备之一。它以隔板分成4或5层,顶层为凝聚层,底层为泥汁增浓层,中间几层为沉降层。清净汁主要从各沉降层放出。泥汁借助于该器中心轴慢慢带动它的泥汁耙,使之流向底层而放出,达到沉降分离的目的。
在亚硫酸法流程中,通常还用磷酸作辅助清净剂。它与石灰作用形成絮凝状的沉淀。它对部分非糖物和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制糖工业界普遍认为,混合汁中含有效五氧化二磷300~400ppm,清净可获良好的效果。
2002-2012年,糖厂广泛使用一种能起絮凝作用的人工合成的聚合电解质,又称絮凝剂。它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在200万到2000万左右。它的用量极少,几个ppm便足以促使粒子聚成粗大的絮状团粒,加速沉降及过滤。
在亚硫酸法流程的基础上,应用絮凝剂,利用蔗汁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析出胶体、色素和部分无机盐,采用以气浮分离技术先使凝聚的粒子上浮而除去大部分非糖物,然后将它的碱性清汁用磷酸中和后入沉降器的新工艺。所得清净汁的色值比原亚硫酸法降低30~40%,从而提高白砂糖质量。利用气浮分离技术,对亚硫酸法糖浆进行清净处理,同样可达到改善糖浆质量,提高白砂糖质量的目的。
石灰法以石灰为主要清净剂。将混合汁预灰至pH6.4,加热至60℃,然后加灰中和至pH7.6~8.0,再加热至100~102℃,入沉降器分离出清净汁与泥汁。泥汁过滤得滤清汁与清净汁混合,经多效蒸发得糖浆以供结晶用。
石灰法流程简单,设备少,只靠加灰中和蔗汁生成较少量的沉淀物与加热的凝聚作用,清净过程除去的非糖物和色素较少,适用于生产粗糖。碳酸法以石灰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清净剂的蔗汁清净法。其工艺流程(图3[碳酸法工艺流程])为:混合汁经一次加热、预灰,然后在加入过量的石灰乳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进行一次碳酸饱充,使产生大量钙盐沉淀,随即加热、过滤得一碳清汁,再经第二次碳酸饱充,然后加热、过滤,得二碳清汁,又经硫熏、加热、蒸发成糖浆。然后进行硫漂使pH降至5.8~6.4,供结晶之用。
碳酸法工艺原理主要是利用一碳饱充过程反应生成的大量碳酸钙粒子对胶体、色素及其他非糖分的良好吸附作用,达到降低色值和提高清汁纯度的目的但由于蔗汁含还原糖较多,为了避免在高温,强碱条件下分解,一碳加石灰量为蔗汁的1.5~2.0%,一碳适宜的pH为10.5~11,相当于0.03~0.05克CaO/100ml的饱充碱度。随后的二碳饱充控制pH为8.0~8.4二碳饱充是通过进入CO,尽可能完全地沉淀溶解在一碳清汁中的石灰和钙盐,并吸附部分杂质和色素,进一步提高清净汁的质量。
二碳清汁通入SO,是使清汁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蒸发成糖浆,以避免还原糖的破坏而增加色值,同时糖浆粘度也得到降低。这一工艺作用不能以在二碳饱充时通入过量的CO来达到,因为这样会增加钙盐含量和影响清净效果。
碳酸法糖厂均备有石灰窑,石灰石在窑中煅烧产生的CO和CaO供该法生产工艺所需。
碳酸法的清净效果优于亚硫酸法,产品质量较好。但清净耗用物料较多,成本较高,且滤泥处理比较困难。碳酸法工艺流程比亚硫酸法复杂,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㈣ 白沙糖是怎么做的

甘蔗制糖
cane sugar manufacturing

以甘蔗为原料,经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等工序制成白砂糖、粗糖等产品的过程。甘蔗特性、蔗汁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对制糖工艺影响甚大,是选择生产方法及工艺条件的依据。
甘蔗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广泛分布种植在从北纬34°至南纬31°的范围,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每年甘蔗种植面积约1583万公顷。甘蔗生长期为10~16个月,长的达18~24个月。每公顷产蔗量随生产期延长而增高。美国的夏威夷单产最高,每公顷产蔗量为 207吨。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是印度和巴西。
中国种植甘蔗的省(区)有14个,以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等为主,其次有海南、四川、江西、湖南、浙江、贵州、湖北、河南和陕西等省。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约90万公顷(含台湾省7.5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蔗量51吨,其中以台湾省和福建省最高,分别为75吨和72吨。
甘蔗的化学成分随品种、土壤、气候、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而变化甚大。成熟的甘蔗水分为70~77%,蔗糖分12~18%,纤维分9.5~12.0%,无机物0.5~1.4%,非糖分0.7~1.0%。
甘蔗作为制糖原料,既要有足够的蔗源以满足糖厂生产,同时要求蔗茎的蔗糖分和纤维分较高,非糖分要低。甘蔗的蔗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甘蔗一经收获,便开始失水减轻重量,蔗糖逐渐转化为还原糖,从而使纯度下降。在干燥和高温条件下更易转化。因此,甘蔗不能贮存,应尽快送糖厂加工,以收获后不超过2天即加工为宜。
甘蔗制糖工序包括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后 4道工序的工艺技术与甜菜制糖的基本相同(见)。
提汁 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压榨法与渗出法。压榨法是对甘蔗通过预处理和压榨设备与渗浸系统相配合提取蔗汁的方法。渗出法是甘蔗经预处理破碎,通过渗出设备和采用一定的流汁系统,蔗料经水和稀糖汁淋渗,使甘蔗糖分不断被浸沥而洗出的方法。
甘蔗压榨法 压榨提汁原理主要是将甘蔗斩切成丝状与片状的蔗料,入压榨机,使充满蔗汁的甘蔗细胞的细胞壁受到压榨机辊和油压的压力而破裂,蔗料被压缩,细胞被压扁的同时排出蔗汁;借助于渗浸系统将从压榨机排出、开始膨胀的蔗渣进行加水或稀汁渗浸,以稀释细胞内的糖分,提取更多的蔗汁。
图1[ 压榨法生产流程]是压榨法一般采用的生产流程。蔗料相继通过几座三辊压榨机被多次压榨。在蔗料进入末座压榨机之前加水渗浸。加入的水称渗浸水,一般用量为甘蔗量的15~25%。从末座榨出的汁称末座榨出汁,它随即被泵入前一座压榨机作为渗浸液,渗浸进入该座压榨机的蔗料,所榨出的稀汁再作前一座压榨机的渗浸液,如此直至第二座压榨机,这就是糖厂普遍使用的复式渗浸法。由第一座及第二座压榨机压出的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处理。从末座压榨机排出的蔗料称为蔗渣。蔗渣中水分为45~50%,糖分1~4%,纤维分45~52%,可溶性固体物1.5~6%。蔗渣送锅炉作燃料,或另作其他工业原料。衡量提汁方法的提糖效率用糖分抽出率,其定义为从甘蔗中已被提取的蔗糖对甘蔗中蔗糖的质量百分数。甘蔗糖厂糖分抽出率在92~97%之间。
压榨提汁主要设备包括切蔗机、压榨机及其驱动装置、渗浸系统及相应的输送设备。切蔗机由蔗刀及驱动装置组成。压榨机由 3个辊子及机架构成。三辊压榨机的辊被装嵌成三角形,视其所处位置分别称为顶辊、前辊和后辊。顶辊与前、后辊间有一定的间隙。 3个辊的轴端带有传动齿,由原动机如电动机、汽轮机或蒸汽机经减速装置驱动顶辊,从而使3个榨辊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甘蔗糖厂生产能力,以糖厂每日压榨甘蔗吨数来表示。处理甘蔗的能力与压榨机座数、甘蔗破碎度、压榨辊直径与长度、辊子转速、甘蔗纤维分和对糖分抽出的要求等因素有关。通常,糖厂采用4~6座压榨机组成一压榨机列。亦有采用2列、3列,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蔗汁的化学成分,随甘蔗的化学成分、甘蔗收获后存放时间和环境等不同而变化。表1 [蔗汁成分]为蔗汁化学成分。表2[ 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几家糖厂混合汁成分(%)]所列是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几家甘蔗糖厂混合汁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范围。
80年代后期以来,甘蔗提汁技术一方面倾向于加强甘蔗预处理,使破碎度提高到70~80%;注重采用高位入料槽,或者采用压力入料辊(又称齿状入料辊)两个与传统的三辊压榨机组成五辊压榨机,以强化压榨机的入料,并进行预压缩,从而提高压榨机生产能力;另方面在渗浸工艺上,又在复式渗浸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压榨机出来的稀汁的大部分回流本座压榨机,使在不增加渗浸水量的前提下增加渗浸液量,使蔗渣含液量达到饱和,呈饱和渗浸,充分渗浸与稀释蔗料的残留糖分,达到进一步提高糖分抽出的目的。
压榨法耗用钢材与电力较多,但它具有的处理甘蔗能力适应性强、技术管理方便和运行可靠等优点,使之迄今仍是甘蔗提汁的主要方法。
甘蔗渗出法 甘蔗渗出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甘蔗细胞中的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有一层细胞质膜,对细胞外面的物质能起选择吸收的渗透作用。因此,可以应用固―液萃取的浸沥操作,通过洗涤、稀释、浸透和扩散作用把甘蔗中蔗糖分子转移于渗出汁中,达到提取糖分的目的。
甘蔗渗出法提汁工艺主要包括甘蔗预处理、糖分渗出和湿蔗渣脱水。渗出工艺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蔗丝渗出,甘蔗经预处理成蔗丝后进入渗出器,经渗出水和稀汁渗浸得渗出汁;一类是蔗渣渗出,是甘蔗预处理后的蔗丝先经一台压榨机,榨取相当于甘蔗含糖的60~80%的原蔗汁后,再进入渗出器作进一步的渗出提汁,压榨出原蔗汁与渗出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处理。从渗出器出来的蔗料称湿蔗渣,水分约85%,入脱水设备脱水,将水分降至50%以下,送锅炉作燃料或作其他工业原料。脱水设备所得稀汁称脱水汁,通常经加入磷酸、石灰和加热等化学、物理方法清净处理,清汁导回渗出器以助萃取和多回收糖分。渗出法糖分抽出率与压榨法大体相同。
甘蔗预处理工艺要求的甘蔗破碎度,对蔗渣渗出法为75~80%,对蔗丝渗出法达到85~90%,蔗丝幼细、片状,蔗屑不应过多,以利于更有效地渗出甘蔗糖分。预处理设备常用撕裂机或重锤式撕裂机,切蔗机或其组合设备。脱水设备多用三辊压榨机。渗出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Silver型、BMA型、De Smet型、DdS型和Saturne型等。不同形式的渗出器各具特点,但工艺效果大致相同。各种渗出器都具有使蔗料连续向前移动或旋转推前的运动构件、分级渗淋系统。预处理的蔗料送入渗出器的一端,在另一端加入约甘蔗量25%的渗出水,以渗淋萃取糖分,并从此端排出湿蔗渣。借助多级渗淋系统,使蔗料与萃取液经受多级逆流渗滤,渗出汁自入蔗料端排出。渗淋系统级数,蔗丝渗出用12~18级,渗出时间20~35分钟;蔗渣渗出用8~12级,渗出时间16~26分钟。渗出温度是通过加热渗淋稀汁,使维持渗出器内热裂区渗出汁温度在80~90℃,最终渗出汁温度在50~65℃。影响渗出糖分抽出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甘蔗破碎度、渗出温度、时间和渗出水加入量。渗出器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的规范尺寸和流过蔗料层的蔗汁流速。而影响蔗汁流过蔗料层速度的因素是甘蔗质量、预处理破碎度、蔗料层厚度、脱水汁质量和渗出温度。
渗出提汁法具有省钢材、省动力、省投资、省维修费用等优点。但技术管理要求较高,耗用蒸汽较多。
清净 借助清净剂和加热所起的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并通过固液分离方法,尽可能除去混合汁中影响蔗糖结晶的各种非糖物质,获得色值较低、清晰、较纯净的清净汁。
甘蔗制糖方法是以清净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清净剂来命名。目前,各产糖国家用甘蔗生产白砂糖、粗糖的通用清净方法主要有亚硫酸法、石灰法和碳酸法。
亚硫酸法 采用石灰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清净剂。混合汁经预灰(图2[ 亚硫酸法工艺流程])、一次加热、硫熏中和、二次加热后入沉降器,分离出清净汁和泥汁泥汁经过滤得滤清汁,它与清净汁混合再经加热、多效蒸发成糖浆,再经糖浆硫熏得清糖浆作结晶原料。
图2[ 亚硫酸法工艺流程]中,硫熏强度为蔗汁吸收SO量的指标,一般用碘滴定法,以10毫升硫熏汁消耗的N/32碘液毫升数表示。
亚硫酸法工艺原理主要是利用亚硫酸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粒子,吸附蔗汁中的色素;加热凝聚胶体物质与加速沉降;调节中和pH值而达到某些非糖物的凝聚点而生成沉淀等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作用以达到清净的目的。预灰与一次加热对蔗汁中微生物的繁殖亦会起到抑制的作用。
亚硫酸具还原性,是一种漂白剂。它把色素暂时还原成无色物质,当与空气长期接触又会渐渐呈色。这就是亚硫酸法制得的白砂糖放置时间较长会变黄的原因之一。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成葡萄糖与果糖等分子混合物,称为转化糖。由于其具还原性,制糖工业又称之为还原糖。还原糖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当温度较高时则迅速分解,生成有机酸如己糖二酸、葡萄糖酸等及深色的络合物。这些物质不易除去。深色的络合物还影响产品色值。糖浆硫熏控制调节其pH值,是为了防止结晶时还原糖分解,增加色值,并利用亚硫酸的漂白作用降低色值和粘度。
硫熏中和过程的二氧化硫是借燃硫炉燃烧硫磺时生成。气态二氧化硫由类似水喷射式真空抽吸器的多喷嘴立式管道硫熏中和器抽入。在管道内与作喷射的蔗汁充分接触,反应生成亚硫酸。同时,在该器尾管及储汁箱分几点加入石灰与之中和,从而完成硫熏中和工艺过程。
加热设备大多采用多程列管式加热器。泥汁过滤普遍采用转鼓式真空吸滤机,亦有采用通用的板框式压滤机。带搅拌连续沉降器(又称Dorr式沉降器)是沉降分离设备之一。它以隔板分成4或5层,顶层为凝聚层,底层为泥汁增浓层,中间几层为沉降层。清净汁主要从各沉降层放出。泥汁借助于该器中心轴慢慢带动它的泥汁耙,使之流向底层而放出,达到沉降分离的目的。
在亚硫酸法流程中,通常还用磷酸作辅助清净剂。它与石灰作用形成絮凝状的沉淀。它对部分非糖物和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制糖工业界普遍认为,混合汁中含有效五氧化二磷300~400ppm,清净可获良好的效果。
近十年来,糖厂广泛使用一种能起絮凝作用的人工合成的聚合电解质,又称絮凝剂。它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在200万到2000万左右。它的用量极少,几个ppm便足以促使粒子聚成粗大的絮状团粒,加速沉降及过滤。
在亚硫酸法流程的基础上,应用絮凝剂,利用蔗汁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析出胶体、色素和部分无机盐,采用以气浮分离技术先使凝聚的粒子上浮而除去大部分非糖物,然后将它的碱性清汁用磷酸中和后入沉降器的新工艺。所得清净汁的色值比原亚硫酸法降低30~40%,从而提高白砂糖质量。利用气浮分离技术,对亚硫酸法糖浆进行清净处理,同样可达到改善糖浆质量,提高白砂糖质量的目的。
石灰法 以石灰为主要清净剂。将混合汁预灰至pH6.4,加热至60℃,然后加灰中和至pH7.6~8.0,再加热至100~102℃,入沉降器分离出清净汁与泥汁。泥汁过滤得滤清汁与清净汁混合,经多效蒸发得糖浆以供结晶用。
石灰法流程简单,设备少,只靠加灰中和蔗汁生成较少量的沉淀物与加热的凝聚作用,清净过程除去的非糖物和色素较少,适用于生产粗糖。
碳酸法 以石灰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清净剂的蔗汁清净法。其工艺流程(图3[碳酸法工艺流程])为:混合汁经一次加热、预灰,然后在加入过量的石灰乳的同时通入二氧化碳进行一次碳酸饱充,使产生大量钙盐沉淀,随即加热、过滤得一碳清汁,再经第二次碳酸饱充,然后加热、过滤,得二碳清汁,又经硫熏、加热、蒸发成糖浆。然后进行硫漂使pH降至5.8~6.4,供结晶之用。
碳酸法工艺原理主要是利用一碳饱充过程反应生成的大量碳酸钙粒子对胶体、色素及其他非糖分的良好吸附作用,达到降低色值和提高清汁纯度的目的但由于蔗汁含还原糖较多,为了避免在高温,强碱条件下分解,一碳加石灰量为蔗汁的1.5~2.0%,一碳适宜的pH为10.5~11,相当于0.03~0.05克CaO/100ml的饱充碱度。随后的二碳饱充控制pH为8.0~8.4二碳饱充是通过进入CO,尽可能完全地沉淀溶解在一碳清汁中的石灰和钙盐,并吸附部分杂质和色素,进一步提高清净汁的质量。
二碳清汁通入SO,是使清汁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蒸发成糖浆,以避免还原糖的破坏而增加色值,同时糖浆粘度也得到降低。这一工艺作用不能以在二碳饱充时通入过量的CO来达到,因为这样会增加钙盐含量和影响清净效果。
碳酸法糖厂均备有石灰窑,石灰石在窑中煅烧产生的CO和CaO供该法生产工艺所需。
碳酸法的清净效果优于亚硫酸法,产品质量较好。但清净耗用物料较多,成本较高,且滤泥处理比较困难。碳酸法工艺流程比亚硫酸法复杂,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㈤ 甘蔗糖厂废水处理的三大标准具体是指什么

在一家污水处理公司的网页上看到三大标准是这样写的:
第一,甘蔗糖厂废水处理要具有强大的运动负荷冲抗击性。才能到对城市的废水排放具有共性和特征,这就要求甘蔗糖厂废水处理要具有强大的运动复合抗冲击性以及甘蔗糖厂废水处理内未过滤掉的污泥浓度需要长期稳定达到较高的浓度值。否则城市的废水排放共性和特征而制其设备无法承担进水水质。这就是甘蔗糖厂废水处理具有强大的运动负荷抗冲击性。
第二,发展智能先进的运动控制和无人在场值守的功能性。甘蔗糖厂废水处理需要发展智能先进的运行控制无人值守功能性,要从以前的人控转变为如今的无人设备。这种无人的设备必须要具备主要的数据自动探测与采集的功能,可以确保探测采集出水的水量,溶解氧值等。甘蔗糖厂废水处理必须要具备被控制中心接收、运算、发出各项工作指令功能。还要具备升级的功能,我举个例子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我们要确保甘蔗糖厂废水处理后期可以可以升级。
第三,甘蔗糖厂废水处理要有长期良好的出水水质达标稳定性。一台好的甘蔗糖厂废水处理,必须要具有长期良好的出水水质,其中关键点是长期和稳定性,才能确保设备长期良好的出水水质,这才是废水处理设备的重要之一。

㈥ 甘蔗制糖废水都有哪些分类

糖厂废水是一种非常难以处理的废水,处理成本高不说,还难以达标。

作为污水处理设施来说,当然应该是连续处理才会效果好。污水水量不连续就要建一个调节池先蓄存起来,在定量进入处理系统。

另外,大量的榨出物的堆放处会有废液啊,您不处理、当地老百姓和环保局就要经常来和您交朋友了,
一般成熟的甘蔗含糖10%—16%。现有的甘蔗制糖工艺主要采用压榨法提汁、亚硫酸法澄清、六罐五效压力——真空蒸发和三系煮糖。此法优点具有工艺成熟可靠、流程和设备比较简单等优点,整个流程可分为压榨、澄清、蒸发、煮糖、分蜜和干燥包装几个工序。

亚硫酸法制糖生产工艺主要包括:

①甘蔗的预处理和压榨。将甘蔗破碎和压榨,得到蔗汁;

②澄清中和。加入石灰和二氧化硫等助剂使蔗汁脱色,并产生CaSO3沉淀将蔗汁中杂质除去,得到清汁;

③蔗汁蒸发。通过加热清汁,将水分蒸发,得到糖浆;

④煮糖。糖浆进行进一步加热,得到蔗糖结晶,再经助晶、分蜜、干燥、筛分得到成品白砂糖。

㈦ 甘蔗制糖废水处理制备方法有哪些

糖厂末端废水目前广泛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即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方法。经过多年实践与研究,活性污泥法更适合糖厂废水的处理。

(1)糖厂属于季节性生产,生物膜法需要10-30d重新挂膜驯化才能正常运行,而活性污泥法在榨季开机时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开机3-5d即可投入运行。

(2)活性污泥法在运行过程中有多种监控手段,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运行状态。而生物膜法除镜检外,相对于活性污泥法,监控和调整手段少,出现问题后不易被发现,调整运行的灵活性差。

(3)糖厂废水水量和污染物负荷变化大,活性污泥法在受冲击时,可以通过SVI、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等多种方法观察与调节运行状况,预防冲击事故,确保废水处理达标。

(4)活性污泥法建设费用相对生物膜法也较低。

(5)在处理效率上,有资料表明,50%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厂BOD5的去除率高于91%,50%的生物膜法处理厂BOD5的去除率为83%左右。

因此,项目选择氧化沟活性污泥工艺法。氧化沟是一种改良型的活性污泥反应器,是生化处理的核心工段,具有完全混流和推流的特征,有机物、污泥和氧气能够在反应器内充分混合,而且大比例的回流能够稀释高浓度进水,短时间内耐负荷冲击能力大,适应糖厂废水粘度高、排放具有一定波动性、污染物浓度突然成倍增加的特点,而且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污泥沉降性、泥水分离效果好,同时调试及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

㈧ 甘蔗制糖废水处理中三大类废水都是什么

(1)低浓度废水
包括制糖车间蒸发、煮糖冷凝器排出的冷凝水和设备冷却水,真空吸滤机水喷射泵用水、压榨动力汽轮机和动力车间汽轮发电机等设备排出的冷却水。这部分水量较大,约占整个糖厂废水总量的65%~75%,
(2)中浓度废水
包括澄清压榨工序的洗滤布水(亚法糖厂),滤泥沉淀池溢出水(碳法糖厂),洗罐水以及锅炉湿法排灰、烟囱水膜除尘废水等。这类废水含糖、悬浮物和少量机油,COD和SS达几百到几千毫克/升,废水排放量较少,约占制糖总排水量的20%~~30%。
(3)高浓度废水
主要指碳酸法厂湿法排滤泥废水(碳酸法排放滤泥量大,除部分厂采用滤泥干排工艺外,大部分采用湿法排泥,冲入河流中去)。这股水的COD和SS高达几万毫克/升,废水呈弱碱性。此外,高浓度废水还包括综合利用车间所排出的各类废水。如废糖蜜制酒精车间产生的废液、蔗渣造纸的造纸黑液等。髙浓度废水的水量约占总排水量的5%左右。

㈨ 甘蔗制糖工艺与甜菜制糖工艺的区别是什么急需!!!谢谢

这个制糖生产是比较偏门的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两者由于原料不同,所以其处理步骤也有所不同,区别主要是在第一,第二工段部分。
1、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工艺主要是在南方产甘蔗地区采用的制糖方法,通常成熟的甘蔗含糖10%—16%。现有的甘蔗制糖工艺主要采用压榨法提汁、亚硫酸法澄清,该法具有工艺成熟可靠、流程和设备比较简单等优点, 亚硫酸法制糖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压榨、澄清、蒸发、煮糖等工序。
①压榨
将甘蔗破碎后,采用压榨的方法将蔗汁从甘蔗中压榨出来,蔗汁进入下一个工序处理,得到蔗渣,蔗渣则多数进入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供全厂生产用;
②澄清
榨出的蔗汁加入石灰以及通入SO2进行澄清,同时加入磷酸和絮凝剂,生成CaSO3沉淀,经沉降池分离后,得到清汁,清汁进入下一工序处理,所得沉淀经过滤后,得到滤泥;
③蒸发
清汁采用加热的方式,将其中水分蒸发进行浓缩,采用五效蒸发,最后在真空减压条件下得到糖浆,糖浆经过上浮处理或进行硫熏脱色后,进入下一工序处理;
④煮糖
糖浆在真空条件下,进一步加热浓缩,得到含有白砂糖结晶的过饱和浓缩溶液,经助晶、分蜜、干燥、筛分得到成品白砂糖。通常采用三系煮糖,最终得到赤砂糖和废蜜,废蜜不再进行回收,通常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
制糖生产工艺的标志性工序是指制糖过程中第二阶段澄清净化方法。亚硫酸法通过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对榨出的蔗汁进行澄清,得到亚硫酸钙滤泥。此工艺的优点是工艺和设备较简单,原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投资省且占地面积较少,滤泥可做肥料,易处理,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甘蔗糖厂均采用亚硫酸法制糖。
2、甜菜制糖
甜菜制糖为北方产甜菜地区所采用,通常成熟的甜菜含糖14%—19%。由于甜菜组分与甘蔗不同,甜菜制糖厂均采用碳酸法制糖。碳酸法制糖是一种清净效率高的制糖方法,与亚硫酸法制糖相比较,能去除糖汁中更多的非糖杂质和色素,生产质量更高的白砂糖,且糖分回收率较高。
(1)工艺过程简介
① 甜菜预处理及渗出
以湿法输送为例。甜菜经除土、除草除石后进洗菜机进行洗涤。甜菜洗涤后经切丝机,切好的菜丝进入连续渗出器。渗出的糖汁经除渣、加热后送入下一工段。
②清净
清净工序包括加灰饱充和硫漂两个环节。
a)加灰饱充:采用双碳酸法。加灰清净包括两个主要工序,第一个工序为加灰和一碳饱充,加入石灰和通入对糖汁进行碳酸饱充,除去其中杂质,饱充后的一碳汁经过滤,滤泥作为固废收集;第二个工序为二碳饱充,滤清汁进入二碳饱充罐进行二次饱充,通入CO2使糖汁中多余的石灰进一步沉淀分离,二碳汁经过滤,滤清汁进入下步硫漂工序,滤泥作为固废收集。
b)硫漂:硫漂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糖汁的色度。糖汁快速进入硫漂器中产生负压,将经过冷却的SO2气体吸入,并在管道内与糖汁充分混合,并迅速完成SO2气体的吸收,通入糖汁中的SO2气体首先溶解于水变成具有强还原性的亚硫酸,然后将有机色素还原成无色的化合物,对糖汁进行脱色。脱色后的糖汁经过滤后送入蒸发工序。
③蒸发
糖汁蒸发一般采用四效或五效蒸发系统。 经蒸发后去除其中水分,糖汁浓缩成糖浆.
④煮糖
糖浆在真空条件下,进一步加热浓缩,得到含有白砂糖结晶的过饱和浓缩溶液,经助晶、分蜜、干燥、筛分得到成品白砂糖。

㈩ 甘蔗制糖工艺过程中,加入石灰,然后需要过滤出半干的石灰和甘蔗汁,这道工艺需要的过滤的设备是什么

加入石灰就加热沉淀,在沉降池里沉淀哦

阅读全文

与甘蔗糖厂常用的渗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想电脑打开麦克风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9
如何测量水温传感器方法 浏览:440
桥梁钢腹板的安装方法 浏览:743
中式棉袄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71
五菱p1171故障码解决方法 浏览:866
男士修护膏使用方法 浏览:554
电脑图标修改方法 浏览:609
湿气怎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 浏览:545
910除以26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813
吹东契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12
对肾脏有好处的食用方法 浏览:106
电脑四线程内存设置方法 浏览:520
数字电路通常用哪三种方法分析 浏览:27
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浏览:533
苯甲醇乙醚鉴别方法 浏览:90
苹果手机微信视频声音小解决方法 浏览:708
控制箱的连接方法 浏览:83
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去痘 浏览: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几个 浏览:811
自行车架尺寸测量方法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