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草蜢的后腿是用来逃避天敌的吗
摘要 草蜢的翅膀不发达,不能远距离飞行,后腿主要是用来助飞的
❷ 鸡子可以吃的昆虫,人类可以吃吗有营养吗
肉蛆、蚱蜢、蚯蚓、蝎子、蚂蚁、蜈蚣、黄粉虫等各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都是鸡吃的食物,当然都是高蛋白动物,营养价值很高。
以上这些小动物营养价值是很高,但是只有个别能吃,比如蝎子和蚱蜢我们当地都有做法,辣椒油炸后蘸点酱油橘子白糖料,非常美味可口,可当下酒菜吃;再就是蚂蚁也可吃,以前我老妈咳嗽的时候就喝的蚂蚁汤才治好的。
其它的昆虫就没见过有人吃了。。
应该可以呀,现在不是在说有食品吗,很多地方就专门饲养一些昆虫来供人们食用呢。 专家们认为,昆虫之所以是人类可以依赖的蛋白质资源,不仅仅是因为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还因为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种群,据生物学家估计,全球昆虫总重量可能超过其它所有动物重量的总和,是人类生物量的10倍以上。因为,随着世界人口愈来愈多和蛋白质供应日益短缺,昆虫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区,居民摄入的动物蛋白质中就有2/3来自昆虫。
据专家们预测,到21世纪,昆虫将成为仅次于微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第三大类蛋白质来源,因为昆虫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结构合理,肉质纤维少,又易于吸收,优点突出,并优于植物蛋白,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一)、昆虫食品的发展
国外昆虫食品的开发,墨西哥是当今世界昆虫食品之乡,那里可吃到370多种昆虫,有名的墨西哥鱼子酱不是鱼做的,是一种蝇卵做成的。美国和欧洲的昆虫罐头、蜜饯、巧克力等,价值高得惊人。在巴黎的"昆虫餐厅”可以吃到炸苍蝇、蚂蚁狮子头、清炖蛐蛐汤、烤蟑螂、蒸蛆、甲虫馅饼以及蝴蝶、蝉、蚕等昆虫幼虫或蛹制成的昆虫莱100多种。尼泊尔人用布把活的蜜蜂幼虫包起来挤压,将挤出的液体像炒鸡蛋那样炒来吃,泰国人辣椒拌着吃从地下刨出来的水蝽,盐蚂蚁还是泰国流行的休闲食品。哥伦比亚人在戏院里不是嗑瓜子、剥花生,而是吃油炸蚂蚁。喀麦隆人招待贵宾的一份菜是把棕榈蛆加上盐、胡椒和洋葱,放在一个椰子壳里微火煮食,别具风味。柬埔寨的油炸蟋蟀更是滋补养颜的时髦食品;印度尼西亚人爱吃烘烤的蝴蝶;美国1200万人口的得克萨斯州,1989年食用昆虫食品5000万美元。日本用蚯蚓粉研制出营养保健品,美国用蚯蚓肉和牛肉制汉堡包。中国的少数民族,如傣族食用的昆虫多种多样,如"蚁炒鸡蛋”,“萨炸莱”、“知了背肉馅”、”蛐蛐酱“、”芭蕉叶烤蝌蚁“等。现代中国人吃昆虫的就更多了,如天津人喜吃蝗虫,广东人喜吃龙虱,江浙、四川人喜吃蚕蛹,福建人喜吃炸蚯蚓,东北人喜吃蚂蚁、炸金龟子,山东人喜吃蝉若虫,北方人又兴起烹食蝎热。近年来,昆虫美食的开发热潮席卷全国,除了上述传统的美食外,还卓有成效地开发出许多昆虫保健食品,如用发酵方法加工蚕蛹,生产蚕蛹豆酱、蚕蛹面包;中国婴幼儿食品营养研究所利用蚕蛹研制成功蚕蛹粉,其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3倍,属于全营养保健食品。黑龙江利用蚕蛾生产蚕蛾酒,畅销海内外,云南、江苏利用蚂蚁作原料研制成功的金刚酒、蚂蚁粉在治疗类风湿和癌症等方面具有独到的效果,湖北利用危害林木的舟蛾提取食用油。 (二)、昆虫食品的优点
①昆虫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猪肉、鸡、鱼都要高。例如,干的黄蜂含蛋白质约81%,蜜蜂43%,蝉72%,草蜢70%,蟋蟀65%,稻蝗60.08%,柞蚕蛹52.14%,蝇蛆60.88%,黄粉虫63.19%,鼎突多刺蚁64.50%,红胸多刺蚁58.60%,蚯蚓72%;②含人体必需氨基酸高:蚂蚁含有多种游离酸、酶、维生素、磷酯、矿物质等。蚕蛹所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③具有保健功能:如蝎子、蝉入药古已有之。蝎子有祛风、镇痉、止痛、攻毒等功能,主治惊风、抽搐、风湿等症,有助于缓解衰老过程,对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预防和抑制作用;④比哺乳动物长得快,它们常常吃家禽无法消化的东西:如木头和粪便等,蟋蟀把植物转化成生物量的速度是牛的5倍;⑤繁殖率高:一头雌虫可产几百上千粒卵;⑥出产品快:26口29℃时30天左右就一代;⑦投入少:平均3.2kg饲料,可以得lkg昆虫;⑧用途广:卵、幼虫、蛹、成虫都可作为食品。卵还可以繁殖寄生蜂、防治农林害虫、幼虫可作为虫种,供专业户大量繁殖生产;成虫可作为标本观赏。可加工成高级酱油、罐头、酒、保健饮料等。 (三)、发展昆虫
2l世纪的主导食品是功能性食品,而昆虫食品正是典型的功能性食品,昆虫生物量超过其它生物总量的10倍之多,是一顶潜力巨大的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昆虫虫体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并且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昆虫血液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量是人体血液的数十倍,种类达20种左右,尤其以赖氨酸最为丰富。6 m% `7 ^5 d. A: k" \
❸ 可以吃的昆虫有那些
1.蚕蛹,蚕蛹,也有叫做小蜂儿的,是高蛋白的营养品。晚蚕砂(蚕的排泄物)、蚕蜕、蚕茧、白僵蚕(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等,都作药用。
❹ 蚂蚱和大麦虫哪个营养价值高
大麦虫营养价值更高。
大麦虫别名超级面包虫、超级黄粉虫、高蛋白虫,其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饲料之首,被誉为“蛋白质伺料宝库”,国内外着名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育名贵珍禽和水生动物的肉食饲料之一。大麦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29%,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❺ 蝗虫的口器与他的食性有什么关系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它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幼虫)→ 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台湾稻蝗
Oxya chinensis
外型特征:体长雄 21~31mm、雌24~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脚是绿色,体色差异颇大,会与栖息环境相似,形成保护色。生态习性: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区草丛中极常见的蝗虫,每年可发生两代。
蝗虫之所以要群体活动主要是因为生理上需要高温靠在一起可以保温。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依蝗虫的生活习性可分成迁移型与非迁移型,二者皆对作物有很大的威胁,尤以前者破坏性甚强,只要其过境则所有的绿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尽。蝗灾所带来的震撼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其食性甚杂,遍食各种绿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爱不释口。
若虫(幼虫)亦称蝗喃,外型酷似成虫,可是只具翅芽,善于跳跃,须经四至七次脱皮后,才会蜕变成善跳又善飞的成虫。蝗虫有的拥有短触角及短的产卵管,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千多种的蝗虫。 蝗虫身体最长的部分便是后脚,大约与身长相等,而一跃便能跳出身体八倍长的距离,而蝗虫的后脚也是它的最佳乐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发出声音。
分类: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的所有昆虫。
种类;全世界约有12000种,台 湾目前已知有100多种 。
生活史;卵→若虫(幼虫)→成虫 。
生态
外观特征:俗称蚱蜢,台湾人称为草螟仔有首民谣“ 草蜢弄鸡公” ,歌词中即描绘这种小昆虫与大公鸡相互逗弄的情形,这是台湾早年乡间常见的画面。 蝗虫过境是大家耳熟能响的成语。
食性:是植物食性昆虫,大部份不特别挑食。
另类: 棱蝗 ,习惯栖息于潮湿裸露地面,主要食物苔苏类植物。
栖息环境与保护色:机乎有典型的保护色,在草丛中有绝佳的隐身效果,后脚粗状发达,善于弹跳,遇到危急是它们惯用的避敌方法。
交配行为;和其它昆虫比,交配时间比较久, 因此雌下雄上.夫妻档的画面屡见不鲜。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⒉生物防治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
⑵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养蝗虫的注意事项
一、养殖蝗虫种源的选择和鉴定
确定蝗虫种类的方法有:
⑴咨询蝗虫分类专家。
⑵查阅蝗虫检索表或图谱。
⑶咨询有经验的蝗虫养殖户。
⑷把蝗种寄送给客户鉴定审查等。
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个头大小以及客户所需品种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二、蝗虫养殖棚的建造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300只左右的成虫。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若虫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四、 蝗虫是灾害性昆虫,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1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农药喷雾器,杀蝗虫的农药有很多种,可以用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药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5月20号之前不能反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未成虫之前,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养殖了,必须在9月10号之前,即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用途
蚂蚱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餐桌上已由鸡鸭鱼肉等传统型转为绿色野味型,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目前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❻ 鸟类有什么好处
它们比人更自由!
若是生物上的就:
[编辑本段]简介
鸟类(Bird species)---农林卫士
鸟类通常是带羽、生蛋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编辑本段]数量
鸟纲(AVES)全世界现有鸟类8千7百余种,我国有1183种。绝大多数营树栖生活。少数营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内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鸟类体表被羽毛覆盖,前肢边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编辑本段]进化过程
鸟类是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支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除许多同爬行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一系列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如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体系,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等;另一方面为适应飞翔生活而又有较多的特化,如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骨骼坚固、轻便而多有合,具气囊和肺,气囊是供应鸟类在飞行时有足够氧气的构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跟翼的动作协调。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大部分空气迅速地经过肺直接进入气囊,未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就把大量含氧多的空气暂时贮存起来。两翼下垂,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经过肺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见,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这一系列的特化,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由于鸟类在形态构造方面有上述一系列的高级特征,又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快速的飞行运动,使之种类繁多,遍布全球,成为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纲。
[编辑本段]分类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
古鸟亚纲以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为代表.
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着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 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特征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font size=5][/font]
[编辑本段]鸟类之最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 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注2)
体形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 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 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 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 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注1)
羽毛最少的鸟 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 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 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 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 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 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的鸟 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 角蜂鸟,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 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 北美金鸻,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飞行最高的鸟类 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因为它总是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人们又称它“白昼鸟”。
游水最快的鸟 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跑得最快的鸟 鸵鸟,72千米/小时。
最凶猛的鸟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尾羽最长的鸟类 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如果让它站在四层楼房的阳台上,它的尾羽则可以一直拖到底楼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鸟类羽毛。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 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长的鸟类 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它的嘴峰的长度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长鸟喙 澳洲鹈鹕,长47厘米。
最宽鸟喙 鲸头鹳,宽12厘米。
学话最多的鸟 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最擅长效鸣的鸟 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最复杂的鸟巢 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最大的鸟巢 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最小的巢 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产卵最少的鸟类 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是产卵最少的鸟。
窝卵数最多的鸟 灰山鹑,每窝15~19枚。
孵化期最长的鸟类 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鸟类 信天翁雏鸟达到性成熟的过程也是鸟类中最长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鸟卵化石 17世纪中叶以前,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生活着一种象鸟,现在已经绝迹。象鸟的卵化石的长径为35.6厘米,相当于148个鸡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鸟卵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是隆鸟的化石,估计它的身高达5米左右,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在公元7世纪时绝灭。
[编辑本段]鸟类的保护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
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各种昆虫和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是消费者,鸟类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参与了林地生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生物。林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它们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成为了林地生态系统的骨干。
我们的祖先深深懂得爱鸟的意义,文字记载虽详略不一,但从古至今历代不绝。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鸟啄虫状,且出现在卜辞中,有令鸟防虫之意,中国的古人很清楚这种鸟的价值。到孔子时,他明确地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的思想。《礼记·王制篇》规定:“不麛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指出捕杀幼鹿和毁巢掏鸟蛋都是不允许的。《淮南子》中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载,特别强调在特定的季节不得毁林和烧田以保护幼鸟。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强调保护鸟类和其它的动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法规和条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世界共有鸟类156科,9000多种,已经有139 种灭绝了,保护鸟类已经刻不容缓。
❼ 蜘蛛能吃草蜢吗
你好朋友
蜘蛛是吃草蜢的,
蜘蛛是许多农、林业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保护和利用蜘蛛已成为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上回答 仅供参考
❽ 鸟类有什么作用
简而言之,野鸟是自然的风景,家鸟是人类的陪伴。
具体言之,鸟类尤其是益鸟可以抓除害虫、传播花粉、传播种子,保证生态系统正常运作;腐食性的鸟类帮助清除自然垃圾,粪便肥田;海鸥、信天翁等为航船指引方向;林鸟常常见到蛇等发出警示鸣叫可以帮助猎人;部分鸟鸣可以帮助人类判断天气;一些共生鸟类为牧场的牛羊除去体表的寄生虫;部分鸟类可以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为人类带来感官愉悦,等等。
鸟类与人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而且因时间、地点和具体的条件而差异,例如专门消灭农林害虫的鸟类当然是益鸟,但它也吃益虫。而且,严格说来,要判明鸟类所带来的益处,光凭了解它一天吃多少害虫还不够,尚需查明通过这些鸟类的取食,是否真正抑制了自然界内害虫的数量。有些鸟类在春、夏季育雏期间能消灭大量害虫,但在春播和秋收季节糟蹋庄稼,冬季又以田间的杂草种子为主食。因此,“益”和“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益鸟或绝对的害鸟。尽管存在着这些复杂的问题,经过鸟类学家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现今生存的鸟类中,除少数例外,都是有益的或益害不甚显着的,而有益鸟类又占绝大多数
❾ 草蜢是蝗虫吗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1] 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器内,触角上有嗅觉器官。[2] 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可以辨别物体大小,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栖息地各异,如南美的Marellia 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过大半生,能游泳,产卵于水生植物上。
呈中型或大型,某些种类(如南美的巴西排点褐蝗Tropidacris latriellei)长度超过11厘米。有的地区的人们以蝗虫为食品。蝗虫的天敌有鸟类、禽类、蛙类和蛇等,同时人类也大量捕捉。
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它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草蜢腿部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后翅呈半透明,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品种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草蜢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
❿ 草蜢是什么
香港乐队组合:草蜢,香港乐队组合,成立于1985年,由蔡一智、蔡一杰、苏志威三人组成,因三人姓氏的部首都是“艹”(草字头)而得名。
草蜢,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中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Acrida chinensis),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