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泥细度怎么算,水泥细度怎么算知识
计算水泥细度,首先应做个筛析法(每个样品应秤取两个试样分别筛析) 然后计算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比(F=R。/W*100%)R。是水泥筛余量的质量单位是g W是水泥试样的质量单位是g 对筛余结果修正后两次筛余结果绝对值误差应控制在0.5%一以内。
鉴于当前混凝土组分和原材料的变化,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适用,但是本人的观点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不必制定规范的,重要的是掌握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的原则,至于具体步骤,应当相信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能满足具体的工程各项要求的配合比,不同人所作结果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西方国家提出“performancebasedspecification”的概念是符合混凝土材料特点,符合客观规律的。
混凝土组成材料、配合比要素与混凝土性质的关系当前混凝土的特点是普遍掺入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四种原材料中增加了矿物掺合料,因此传统的配合比三要素──水灰比。
浆骨比、砂石比,就成为水胶比、浆骨比、砂石比和矿物掺合料用量等四要素。配合比中需要求出的未知数由传统的4个变成5个。最后由各材料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紧密堆积的原理,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出各材料用量。
不考虑外加剂占据混凝土的体积,则各组成材料的关系和性质及其作用和影响可用图1来描述。由可看出,混凝土配合比四要素都影响拌合物与硬化混凝土性能,当决定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的水胶比确定之后。
所有要素都影响拌合物施工性能。施工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后的和最关键的环节,则考虑浆体浓度的因素、按拌合物的施工性能选择拌合物的砂石比与浆骨比,就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浆骨比是保证硬化前后混凝土性能的核心因素。
无论是改变水胶比,还是矿物掺合料用量,调整配合比时应使用等浆体体积法,以保持浆骨比不变。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可占到全世界的一半,质量却相对落后。例如,全世界只有我国使用“假定容重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也只有我国使用绝干基的砂石生产混凝土,造成我国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困难。
B. 测定水泥细度时 什么水泥用筛析法 什么水泥用比表面积法
1、硅酸盐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比表面积是水泥单位质量的总表面积(㎡/kg)。国家标准(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大于300㎡/kg;
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
C. 水泥细度采用哪种方法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用比表面积仪(勃氏)法测定;其余五大水泥用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试验分水筛法和负压筛法两种,如对两种方法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以负压筛法为准。硅酸盐水泥细度用比表面积表示。1 水筛法1.1 主要仪器设备1.1.1 水筛及筛座,水筛采用边长为0.080mm的方孔铜丝筛网制成,筛框内径125mm,高80mm。1.1.2 喷头,直径55mm,面上均匀分布90个孔,孔径0.5~0.7mm,喷头安装高度离筛网35~75mm为宜。1.1.3 天平(称量为100g,感量为0.05g),烘箱等。1.2 试验步骤1.2.1 称取已通过0.9mm方孔筛的试样50g,倒入水筛内,立即用洁净的自来水冲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再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用水压0.03~0.07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1.2.2 将筛余物冲到筛的一边,用少量的水将其全部冲移至蒸发皿内,沉淀后将水倒出。1.2.3 将蒸发皿在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试样的筛余量,精确至0.1g。1.3 结果计算将筛余量的质量克数乘以2即得筛余百分数,并以一次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2 负压筛法2.1 主要仪器设备2.1.1 负压筛。同样采用边长为0.080mm的方孔铜丝筛网制成,并附有透明的筛盖,筛盖与筛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2.1.2 负压筛析仪。由筛座、负压源及收尘器组成。2.2 试验步骤2.2.1 检查负压筛析仪系统,调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2.2.2 称取过筛的水泥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并放在筛座上。2.2.3 启动并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粘附于筛盖,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2.2.4 筛毕取下,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的质量(g),精确至0.1g。2.3 结果计算以筛余量的质量克数乘以4,即得筛余百分数,并以一次检验所得结果作为鉴定结果。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原理是以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一定厚度的压实粉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并采用已知比表面积的标准物料对仪器进行校正。3.1 主要仪器电动勃氏透气比表面仪,分析天平(分度值为1mg)等。3.2 试验步骤3.2.1 首先用已知密度、比表面积等参数的标准粉对仪器进行校正,用水银排代法测粉料层的体积,同时须进行漏气检查。3.2.2 根据所测试样的密度和试料层体积等计算出试样量,称取烘干备用的水泥试样,制备粉料层。3.2.3 进行透气试验,开动抽气泵,使比表面仪压力计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关闭旋塞和气泵,记录压力计中液面由指定高度下降至一定距离时的时间,同时记录试验温度。3.3 结果计算当试验时温差≤3℃,且试样与标准粉具有相同的孔隙率时,水泥比表面积S可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cm2/g);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二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并将结果换算成m2/kg为单位。 水泥比表面积和细度测定方法(ISO法) 1、引用国标 GB/T 8074-1987 2、操作步骤 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详见GB/T 8074-19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neq ASTMC204:1981) 影响比表面积测定的因素和注意事项 ①捣实试样时,在试样放入圆筒后,按水平方向轻轻摇动,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筒中(使表面成水平),然后再用捣器捣实。这样制备的水泥层,空隙分布就比较均匀。 ②对一般硅酸盐水泥,空隙率为0.48±0.02(T-3议)和0.500±0.005(勃氏仪)。掺有软质多孔混合材的水泥,过细的水泥以及密度小的物料,这个数值就需适当改变。在测定需要相互比较的物料时,空隙率改变不应太大,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③比表面积计算公式中考虑了密度的因素,因此水泥影响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④测定前要检查仪器的密封性,及时处理漏气的地方,保证试验过程中无漏气。 ⑤仪器的液面应保持在一定刻度,不在这个刻度时,要及时调整。 ⑥垫在带孔圆板上的滤纸大小应与圆筒内径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⑦捣器捣实水泥层时,捣器的边必须与圆筒上接触,以保证料层达一定记度。 ⑧抽气时,要用阀控制进气量让液面徐徐上升,以免液体损失。 2)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1)试验前检查水、水压、喷头、筛子、天平等是否符合要求,注意水中是否含有杂质。 2)按编号顺序称取样品50g,精确至0.1g。 3)将称好的样品倒入筛内,立即用水冲,冲时将筛子倾斜转动,既要避免 放水过大,把水泥溅出筛外,又要防止水泥铺满筛网。 4)大部分细粉冲掉后将筛子放在筛座上,用水压0.05±0.02MPa的水喷头连续冲洗三分钟。 5)筛毕,取下筛子,用胶管从筛网的背面将筛余物冲到筛子的一边。并慢慢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放到电炉上烘、冷却。 6)称量筛余物精确到0.1g。并记录。 7)试验结束后对筛子要按规定进行清刷,放到规定摆放的位置。 式中:m-筛余物的质量,g; m1-称取试样质量,g。 四、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引用国标 GB2419-9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2、操作步骤 1)一次称取水泥450g,标准砂1350g,水量按经验预定的水灰比计算加大量。 2)将称好的水泥和标准砂倒入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拌和5s后徐徐加水,20-30s加完,开动机器180±5s停车,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 3)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圆锥模、模磁、捣棒,跳桌玻璃台面用潮湿毛巾擦湿,放在台面中心上,尔后用湿毛巾盖好。 4)将已拌和好的胶砂迅速地分两层装入圆锥模内,第一层装至圆锥模高的三分之二处,用具刀在垂直两上方向各划实5次,再用圆柱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沿圆锥模内经边缘捣压10次,往里第二圈捣压4次,中心捣1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圆锥模约2cm,同样用餐刀各划实5次,再用圆柱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外圈7次,内圈3次,装胶砂和捣压时,要一手扶压圆锥模,捣压时务必勿使圆锥模移动。 5)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餐刀将高出圆锥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抹平后将圆锥模向上徐徐提起,然后用手握手轮摇柄或启动开关,以每秒钟约一转的速度,连续摇动30转。 6)跳动完毕,用EP按台面上垂直的十字方向测量水泥胶砂底部扩散直径,取相垂直两直径平均值为该加水量时的水泥胶砂流动度结果。 7)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检验从加水拌和时算起,全过程在5min 内完成。
D. 一般的水泥的细度是多少目啊
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用比表面积表示。比表面积是水泥单位质量的总表面积(㎡/kg)。
国家标准(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大于300㎡/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扩展资料:
细度表示
水泥细度是表示水泥被磨细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标。通常,水泥是由诸多级配的水泥颗粒组成的。水泥颗粒级配的结构对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度、特别是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般条件下,水泥颗粒在0~10微米时,水化最快,在3~30微米时,水泥的活性最大,大于60微米时,活性较小,水化缓慢,大于90微米时,只能进行表面水化,只起到微集料的作用。所以,在一般条件下,为了较好地发挥水泥的胶凝性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就必须提高水泥细度,增加3~30微米的级配比例。
但必须注意,水泥细度过细,比表面积过大,小于3微米的颗粒太多,水泥的需水量就偏大,将使硬化水泥浆体因水分过多引起孔隙率增加而降低强度。同时,水泥细度过细,亦将影响水泥的其它性能,如储存期水泥活性下降较快,水泥的需水性较大,水泥制品的收缩增大,抗冻性降低等。另外,水泥过细将显着影响水泥磨的性能发挥,使产量降低,电耗增高。所以,生产中必须合理控制水泥细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颗粒级配。
E. 普通水泥细度范围是多少
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
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用比表面积表示。比表面积是水泥单位质量的总表面积(㎡/kg)。
国家标准(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大于300㎡/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5)水泥细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扩展阅读:
水泥颗粒级配:
不同粉磨系统所生产的水泥的颗粒级配相差较大,开路粉磨系统的颗粒总体分布范围比较宽,颗粒总体粒径偏小,细粉含量高;闭路磨颗粒分布范围窄,颗粒总体粒径偏大,细粉含量偏少,粗粉含量多。
水泥中混合材的种类和掺量也会影响水泥的颗粒级配,掺石灰石、火山灰类易磨性好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细颗粒含量会增加。掺矿渣、磷渣等易磨性差的混合材的水泥中细颗粒含量较少。对掺不同混合材和掺量的水泥,所要求的颗粒级配也不相同。
对于矿渣水泥,由于易磨性差,再加上提高粉磨细度可以显着提高水泥强度,因此,通常要求磨细些,尽量提高微粉含量。而对于掺火山灰质混合材和石灰石的水泥,很容易产生微粉,使水泥比表面积提高,水泥需水量增加,而对水泥强度的提高又不多,所以,应尽量减少微粉含量。
水泥颗粒级配到底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最好,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应该根据具体厂家的工艺情况和水泥性能要求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水泥细度
F. 水泥细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一般是用筛余(%)和比表面积(平方厘米/克、平方米/克)表示。
G. 水泥细度有几种方法
1.2 细度 水泥细度的表述概括起来有筛余、比表面积、颗粒级配、平均粒径等几种。 1.2.1 筛余 这是水泥生产最常用的方法。1977年以前我国水泥的筛
H. 水泥细度检验,水筛法评定
水筛法检测水泥细度的概况因水泥细度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强度、需水性、泌水率、水化热,耐久性等等一系列性能,所以水泥细度是企业用来控制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泥细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筛余、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水泥企业最为常用是筛余。筛余的检验方法为水筛法,即:将试验筛放在水筛座上,用规定压力的水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试验筛内的水泥达到筛分。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于2005年8月1日实施至今已一年。许多水泥企业化验室检验人员反映:水泥细度合格评定两次筛余结果绝对值误差小于0.5%(筛余值大于5.0%应小于1.0%)的要求较为难掌握,多次检验结果波动较大;企业自检评定结果与送龙岩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的同一编号比对检验结果误差较大。
I. 硅酸盐水泥的细度用什么表示其他品种的通用水泥用什么表示
GB 175-2007中 7.3.4规定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kg。
水泥细度的表示方法:比表面积。
水泥细度: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的粗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发生反应的表面积越大,因而水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也越高,但在空气中硬化收缩性较大,成本也较高。如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一般认为水泥颗粒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大于100μm(0.1mm)活性就很小了。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固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借通常的仪器和计算可求得其表面积。但粉末或多孔性物质表面积的测定较困难,它们不仅具有不规则的外表面,还有复杂的内表面。通常称1g固体所占有的总表面积为该物质的比表面积S(specific surfacearea,㎡/g)。多孔物比表面积的测量,无论在科研还是工业生产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比表面积大、活性大的多孔物,吸附能力强。测定比表面积方法有气体吸附法和溶液吸附法两类。
J. 水泥的细度可以用()表示
水泥的细度可以用比表面积和筛分方法表示,就是指水泥的粗细程度,一般情况下,水泥的细度越细越好。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细度用筛分法0.08mm方孔筛筛于不大于10%或比表面积不小于300kg/m2。参考标准GB17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