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们常用的血液抗凝剂有哪些
抗凝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常用抗凝剂和使用方法如下。
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常用有钠盐或钾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CBC抗凝剂用量为EDTA-K.2H2O 1.5~2.2mg/ml血液。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2.草酸盐常用有草酸钠、草酸钾、草酸铵,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离子能与样本中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2mg草酸盐可抗凝lml血液。但不适于凝血检查。而且,草酸盐浓度过高还会导致溶血、改变血液pH,干扰血浆钾、钠、氯和某些酶活性的测定。
双草酸盐抗凝剂:适用于血细胞比容、CBC、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不适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3.肝素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肝素是红细胞透渗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但不适于CBC、细胞形态学检查。每毫升血液肝素用量为(15±2.5)U,多为肝素钠盐或钾盐。
4.枸橼酸盐常用有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盐抗凝剂的抗凝力不如上述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l:9或1:4.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凝血检查,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
Ⅱ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举几个常见的抗凝及促凝措施。
选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dic的表现是血液凝固障碍,也就是后面所说的低凝,
其原理是耗竭了所有的凝血因子,然后无法再进行任何凝血。
Ⅲ 简述促进血凝和抗凝的方法
血液的抗凝因素有:肝素、除去血桨中的Ca2+(常用枸橼酸钠). 促凝的因素:
1、生物因素:如维生素K1、肾上腺素。
2、 物理因素:如纱布、药棉、明胶海棉、温热生理盐水。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过程。凝血第一步中被激活的第X因子和第V因子以及钙离子作用于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异亮氨酸的键发生断裂而形成凝血酶。这一步的反应是迅速的。
(3)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抗凝方法扩展阅读: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公认的凝血因子共有12种,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号。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参与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中,因子IV是离子,其余凝血因子均是蛋白质,其中因子II、VII、IX、X、XI、XII均为蛋白内切酶。通常在血液中因子II、IX、X、XI、XII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经过激活才具有活性,被激活的酶称为这些因子的活性型。
Ⅳ 如何制备抗凝血
柠檬酸钠与血中钙离子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但仅用于体外抗凝血,而且使血中钙离子减少,必要的时候要添加钙离子。
肝素钠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我们自己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肝素钠。
Ⅳ 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有甚么
蚊子最有方法~~说笑
加入抗凝剂,一般血液采集后置于抗凝管中,常用的抗凝剂有EDTA-K2,Na,这主要用于血液细胞计数的检验;还有就是枸橼酸盐类,主要用于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测,也是血液保养液成分之一;还有肝素,抗凝作用较强,主要用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这些是临床用的较多的抗凝剂。或加入柠檬酸钠或肝素生理盐水
Ⅵ 促凝和抗凝的方法各有哪先
影响凝血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因素以及血液成分因素,凝血过程 1.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 (2)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 两个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管内。启动因子为XII,因子Xa、V、Ca2+和PF3共同组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2)外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Ⅲ)来自组织。启动因子为Ⅲ,因子Ⅲ、Ⅶ和 Ca2+组成复合物,激活因子X,其后反应过程同内源行凝血途径。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一般因素(1)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接触粗糙面加速血液的凝固。 (2)温度: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加速血液凝固。 (3)Ca2+浓度:浓度增高,血液凝固速度增快。 影响血液凝固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主要因素是血小板,如果一个人的血小板偏低,他的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会比正常的人会长一点。如果说一个人没有血小板他的血是不会凝固的。至于你所说的你身体有伤口,很难愈合,这个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你会吸烟,喝酒,或者你的血糖偏高等,都可以影响你的伤口愈合。所以,一个人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他对健康和影响很大哟。 影响血液凝固的原因是缺乏钙元素,凝血酶原--具有活性的凝血酶,需要钙来激活。
Ⅶ 血液抗凝的几种主要方案各有什么优缺点
指导意见: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 Ca+2鳌合剂(柠檬酸钠,氟化钾)
Ⅷ 常用的抗凝血药有哪些,哪些抗凝血药效果比较好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包括: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等.。
需不需要吃药依据个人的检查结果来定,如果你有较严重的血栓倾向,肯定是要吃药治疗的。但是也不能多吃,吃多了反过来变成出血不止也很危险的,这个控制范围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来定量的。
Ⅸ 临床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及其原理
1、加速凝血的方法:粗糙面、温度、维生素K等。
2、缓或防止凝血的方法:低温、光滑面、抗凝剂等。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一)概念: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不流动凝胶状态(加固止血的形成)。
(二)凝血因子:
(三)凝血过程:凝血酶元激活物的形成
↓
凝血酶元— →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四)抗凝系统
主要抗凝物质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III:抗凝血酶III分子上的精氨酸残基与IIa、VII、IXa、Xa、XIIa酶活性中心的丝氨
酸残基结合封闭了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而使其失去失活。
2、蛋白酶C系统:是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因子, 灭活凝血因子V和VIII,限制因子Xa和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的溶解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
4、肝素:(1)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提高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加100倍,使酶失去活性
(2)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
(3)抑制血小板的特性
2014-05-23 1
Ⅹ 简述常见的抑制血液凝固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抗凝----应用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一、枸橼酸钠
【原理】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是枸橼酸钠的三钠盐。它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应用范围】血沉、凝血象、血小板功能检查及血液保养液。
【用量】凝血象:
109mmol/L水溶液,与血液之比为1:9;血沉:
106mmol/L水溶液,与血液之比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
【原理】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阻止血凝。
【应用范围】一般血液学检查和血液粘度测定。不适于凝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检查。
【用量】其有效抗凝浓度为1~2mg/ml血液。血细胞分析仪用EDTA-K2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
1.5~2.2mg/ml血液。
三、肝素
【原理】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液凝固。
【应用范围】血细胞比容测定、血液粘度测定和多种生化分析。
用量:通常用肝素的钠盐或钾盐粉剂配成1g/L肝素水溶液。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干后,能抗凝5ml血液。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