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汉字如何正确使用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汉字的一个字就表示一个音节,如:天(tian)、地(di)、人(ren)等。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还代表一定的意义。因此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我们看了字形,一般不能读出字音,读出字音也不能就写出字形。只有弄清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的关系,才能认识这个汉字。
从汉字的结构上看,汉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表意的,另一种是既有表音成分又能表意成分的文字,就是“形声字”。其实,形声字的表音部分(声旁)本身也是一个表意字,只是被借用来表示一些字的读音,并非纯粹的表音符号,仍然没有脱离表意系统。
(二)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古代有“六书”之说,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其中前四种造字法是最常用的,而形声造字法用得最多,①一般说来,一个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是固定的,如果任意调换位置就会成为另一个字,或者造成错字。例如“吟”字的形旁“口”在声旁“今”的左边,如果把“口”调到“今”的下边,就成了“含”字;如果把“口”调到“今”的上面或右边,就不成为字了。这一点我们书写时要特别注意。②形声字声旁的变化,造成误读、误用的情况也是较为常见的,应当避免只读半边的错误。
(三)汉字的音、形、义
认识汉字并且正确地使用汉字,要在音、形、义三个方面下功夫。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只有会读、会写、能讲明意义,才能达到准确使用汉字的目的。
⒈字音
汉字读音的主要障碍是多音字和形声字。多音字要注意分辨字的意义和用法。汉字的意义不同,用法就不同,其读音就有所不同,再加上语体色彩的不同等等,使汉字的读音显得难于把握。实际上,只要辨识清楚多音字的字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读音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形声字,要注意其声旁的作用,形声字的声旁与该字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该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声旁能够表音,如驶、裱、裤、附;第二,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声旁有表音作用,但不准确,如浪、眠、砌;第三,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声旁虽有表音作用但不准确,如霜、欣、效、捎;第四,声母韵母都不同,声旁完全失去了表音的作用,如江、池、疫、珊。除此之外,声旁与该字也存在着声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分。掌握形声字的结构关系,以及声旁与形声字的关系,有助于准确认读汉字。
⒉字形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靠笔画作为区别标志的。笔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材料,因此必须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了解汉字笔画组成的偏旁,才能避免写错字。偏旁有其固定的位置,不能随便改变。了解了这些特点,就会避免写错字。
⒊字义
掌握汉字的字义有两种方法。
一是辨别同音字或近音字,了解词语的确切意义。因同音字而写错别字的情况很多,如“磬竹难书”、“即往不纠”、“金壁辉煌”等,如不确切了解这些词的含义,很容易把它们写错,其实,正确的写法应为“罄竹难书”、“既往不咎”、“金碧辉煌”。因音近字和形近字写别字的情况也不少,还有一些误加偏旁或省略了偏旁的字,都是因为对字义的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二是注意形声字中形旁和字义的关系,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很容易分辨出来。例如“膺”与“鹰”都是形声字,但“膺”的形旁是“月”,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膺”是“胸”的意思,可以组成“义愤填膺”:“鹰”的形旁是“鸟”,与鸟类有关,“鹰”是鸟名,可以组成“苍鹰”。注意到汉字的这一特点,就能较好地识别并准确地掌握汉字,减少认读或书写错误。
❷ “顿号”并列与“和”字的用法有一些不明白,请教指点,顿号如何使用,谢谢!
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例:老刘病了.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五)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例: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六)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七)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三、四米 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八)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❸ 并字是什么结构
并字结构是笔顺:丶ノ一一ノ丨 。
并汉字笔画:
并,读音[ bìng ] ,声母b,韵母ing,声调4。
1)合在一起:归~。合~。把三个组~成两个。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着肩。
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存。相提~论。
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不糊涂。所谓团结~非一团和气。
5)并且:我完全同意~拥护领导的决定。
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此而不知。~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
并相关组词:
并且[ bìng qiě ]
1)用于连接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等,表示几个动作同时进行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聪明、机智~勇敢。会上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这个生产计划。
2)用在复句后一个分句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她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出席了先进生产者经验交流会。
合并[ hé bìng ]
1)结合到一起:~机构。这三个提议~讨论。
2)指正在患某种病的同时又发生(另一种疾病):麻疹~肺炎。
❹ 并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倍日并行:【基本解释】:日夜赶路。
【拼音读法】:bèi rì bìng xíng
【近义词组】:倍道兼行
【使用方法】:紧缩式;作谓语;指日夜赶路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恩威并行:【基本解释】: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拼音读法】:ēn wēi bìng xíng
【近义词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口耳并重:【基本解释】: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拼音读法】:kǒu ěr bìng zhòng
【使用举例】: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的。(鲁迅《彷徨·肥皂》)
❺ 并和并用法有何区别
并和并用法有何区别?
并和并为同一个字,用法没有区别。
❻ 并可以怎么组词
一、并的组词如下:
并bìng:并杀、并伙、并聚、并邻、并时
并bīng:并州、并刀
二、释义:
[ bìng ]
1、合在一起:归~。合~。把三个组~成两个。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着肩。
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存。相提~论。
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不糊涂。所谓团结~非一团和气。
5、并且:我完全同意~拥护领导的决定。
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此而不知。~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
[ bīng ]
山西太原的别称。
(6)并字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动词,两人齐步平行。
文言版《说文解字》:并,相从也。从从,开声。一曰从持二为并。
白话版《说文解字》:并,相跟随。字形采用“从”作边旁,采用“开”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并”是由“从”字带着两个“干”字而构成的。
二、词组释义:
1、并杀[bìng shā]
拼杀。
2、并伙[bìng huǒ]
合伙。
3、并聚[bìng jù]
集聚。
4、并邻[bìng lín]
亦作“并隣”。近邻。
5、并时[bìng shí]
并时。
6、并州[bīng zhōu]
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
7、并刀[bīng dāo]
亦称“并州刀”。即并州剪。
❼ 汉字使用的造字方法
1、象形:是一种用线条描画出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凡是表示实物的,有形可画的,都用这种方法来造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但是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和现象是画不出来的,因此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并不多。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指事符号,或完全用符号组成字的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如:上、下、寸、刃、本、未、甘、亦等。
3、会意:把和字义有关的几个字或几种象形符号组合起来,可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样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兵、北、从、步、采、牧、莫、暮、休、苗、开、伐、明、林、炎、磊等。
4、形声:是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汉字的方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或属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符。如:想、枫、湖等。形声法的造字能力特别强,估计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汉字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如:恭、慕、灸、忽、超、钢、雾、梨、湖、忠、泳、鹅、珠、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