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蜡的手工锉削有几种方法
三种。
1.单向锉法。就是锉刀的运动方向始终与钳口保持垂直。为了使表面能均匀锉到,每次拉拉回锉刀时,向旁移动5~10mm。它主要用于粗锉平面。
2.交叉锉法。就是锉刀的运动方向与工件表面交叉进行,主要用来修整锉平平面。
3.推锉法。适用于锉削要完成前的修光工作,一般用细锉刀进行。操作方法是:两手横握锉刀身,拇指接近工件,用力一致,平稳地沿工件来回全程推锉刀,这样工件表面不致擦伤和减少吃刀深度。
⑵ 如何锉削才能保证平面的光滑
平面的锉法有:顺向锉、交叉锉、推锉等。
1)顺向锉:顺向锉是最普通的锉削方法。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面积不大的平面和最后锉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顺向锉可得到正直的锉痕,比较整齐美观。精锉十常采用。
2)交叉锉:锉刀与工件夹持方向约呈35度,且锉痕交叉。交叉锉时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增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交叉锉一般用于粗锉。
3)推锉:推锉一般用来锉削狭长平面,使用顺向锉法锉刀受阻时使用。推锉不能用于充分发挥手臂的力量,故锉削效率低,只适用于加工余量较小和修整尺寸时。
⑶ 平面锉削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钳工,铸造)
1.
顺向错:锉刀沿着工件横向或纵向移动,锉削平面可得到正直的锉痕,比较美观.适用于工件锉光,锉平或锉顺锉纹。
2.
交叉锉:是以交叉的两个顺序方向对工件进行锉削,由于锉痕是交叉的,容易判断表面的不平整度,因此也容易把表面锉平,交叉锉法去屑快,适用于出锉。
3.
推锉法:两手对称的握住锉刀,用两大拇指推锉刀进行锉削,这种方式用于较窄平面且已锉平,加工余量较小的情况,来修正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拓展资料
粗加工时用两个交叉的方向对工件进行锉削,这种交叉锉削方法可以判断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以便把高处锉平,精加工时用锉刀顺着长度方向对工件进行锉削,锉削后可得到正直的锉痕,比较整齐美观;修正平面或修正尺寸可用推锉,以提高精度或降低表面粗糙度。
在锉削平面时,要经常检查工件的锉削表面是否平整,一般用钢皮尺或直角尺通过透光法检查,将尺紧贴工面,沿纵向、横向、两对角线方向多处检查。检查角度时,可用直角尺、量角器或样板尺把角度对好,用透光法检查。
参考资料:网络锉削词条
⑷ 锉削的方法有哪3种
先从挫和锯的工作行为原理分析。 锉刀:有多种形状,例如平板型,三角型,圆形,椭圆型等。外表面分布着网格状的凸点,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突出来的粗糙凸点是规律的一致向外的。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凸点和工件相对摩擦,达到修整工件形状的目的。 姿势,正对工件,右手抓锉刀把,左手压锉刀前端。使锉刀保持与工件表面平行。粗挫时,向前推时相对大力点,精修时,向前推的力减少,用拖动锉刀来慢慢修整。(因为顺锉刀糙点方向时候,工件表面不容易磨损) 锯条:原理基本和锉刀有相仿之处。提醒,锯条一定要绷紧点而且保持平直,不能扭曲,时时调整下锯的用力方向。 还有一点是心态,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平气和,就可以慢慢体会其中的奥妙了。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有少少体会
⑸ 平面锉削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平面锉削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1.顺向错:锉刀沿着工件横向或纵向移动,锉削平面可得到正直的锉痕,比较美观.适用于工件锉光,锉平或锉顺锉纹.
2.交叉锉:是以交叉的两个顺序方向对工件进行锉削,由于锉痕是交叉的,容易判断表面的不平整度,因此也容易把表面锉平,交叉锉法去屑快,适用于出锉.
3.推锉法:两手对称的握住锉刀,用两大拇指推锉刀进行锉削,这种方式用于较窄平面且已锉平,加工余量较小的情况,来修正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⑹ 钳工锉削有哪几种各自应用在什么地方应用
锉削的方法及应用在什么地方
一、平面锉法
1.顺向锉法,应用于不大平面和最后锉光。
2.交叉锉法,应用于平面将锉削完成之前,要改用顺向锉法。
3.推锉,应用于锉削狭长平面或顺向锉法锉刀推进受阻碍时。
二、其他面的锉法
1.外圆弧面的锉法,应用于余量较小或精锉圆弧的情况。
2.内圆弧面的锉削,应用于内圆弧或内圆。
3.球面的锉法。
4.直角的锉法。
三、锉配,经过锉削后,使两个零件的相配表面达到规定的要求。
⑺ 锉平面时,为什么会锉成鼓型平面,如何克服
锉平面锉成鼓形平面主要原因有下:
1、用力不均匀
在锉平面过程中,锉刀在前推和回拉的过程中由于受力方式不同,这样导致工件收到的力便不均匀,当中部受力小于两端时便会成为鼓形平面。
解决方法是锉削操作时正确使用锉刀,锉刀必须装柄使用,以免刺伤手心。由于虎错钳口滓火处理过,不要锉到钳口上,以免磨钝锉刀和损坏钳口。
2、锉刀选择不合适
锉刀的选择要根据锉削平面的大小以及类型合适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质量,不然也会出现鼓形平面。
解决方法便是合理选择锉刀类型。
3、工件装夹不合理
锉削时工件夹持在虎错的钳口中部,并略高于钳口5~10mm。夹持已加工表面时,应在钳口与工件之间加垫铜皮或铝皮等。
装夹过程还要保证装夹牢固可靠。
(7)锉削常用三个方法扩展阅读:
平面的锉法:
1、顺向锉
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
在锉宽平面时,为使整个加工表面能均匀地锉削,每次退回锉刀时应在横向作适当的移动。顺向锉的锉纹整齐一致,比较美观,这是最基本的一种锉削方法。
2、交叉锉
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约成30°~40°角,且锉纹交叉。
由于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同时,从锉痕上可以判断出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便于不断地修正锉削部位。交叉锉法一般适用于粗锉,精锉时必须采用顺向锉,使锉痕变直,纹理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锉削
网络-锉刀
⑻ 挫削平面的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应如何正确选用
优缺点以及用法如下:
平面的锉削方法有顺向锉,交叉锉和推锉三种。
顺向锉是最基本的锉削方法,不大的平面和最后锉光都用这种方法,以得到正直的刀痕.。
交叉锉时锉刀与工件接触面较大,锉刀容易掌握得平稳,且能从交叉的刀痕上判断出锉削面的凸凹情况。锉削余量大时,一般可在锉削的前阶段用交叉锉,以提高工作效率。当锉削余量不多时,再改用顺向锉,使锉纹方向一致,得到较光滑的表面。
推锉是在锉削狭长平面或采用顺向锉受阻时采用。推锉时的运动方向不是锉齿的切削方向,且不能充分发挥手的力量,故切削效率不高,只适合于锉削余量小的场合。
用于锉弧面,圆孔或平面等。优质钢,热处理淬火处理。理想的锉削角,均匀一致的齿高和齿距,确保锉削后工件表面干净整齐,节省修整时间。用力少,锉削效率高。符合GB/T5806-2003,DIN 7261的制造标准。
⑼ 錾削、锉削、锯削
(一)錾削
錾削(或称凿削)是用手锤敲击錾子(凿子)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不便于机械加工的场合,包括去除毛刺、分割板料、剔除废铆钉和锈蚀的螺钉、凿油槽等,有时也用作较小面积的粗加工。
1.錾子
錾子的质量直接影响錾削质量和效率,影响錾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刀刃的合理形状和硬度。
(1)楔角β0
刀刃(切削部分)的形状用楔角β0表示(图3-9),楔角即前刀面与后刀面之间的夹角。楔角越大,錾刃的强度越高,但切削阻力也越大。所以,选择楔角时应是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取小值,錾硬材料时,楔角要大些,錾软件料时,楔角应小些。一般錾削钢或铸铁等硬质材料时,楔角取60°~70°;錾削中等硬度材料时,楔角取50°~60°;錾削铜或铝等软材料时,楔角取30°~50°。
(2)后角a0
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后角。后角的大小由錾子被掌握的位置所决定。后角的作用是减少后刀面与切削表面之间的摩擦,并使錾子容易切入材料。后角大小一般凭经验掌握,为5°~8°。过小易滑脱;过大容易切入过深(图3-10)。
图3-9 錾削时的角度
图3-10 后角对錾削的影响
(3)前角γ0
前角是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前角的作用是减小切削的变形和使切削轻快。前角大,錾削省力。但因β0=90°-(a0+γ0),因此,前角增大,需将刀刃磨尖,β0减小将降低刀刃的强度。錾刃的硬度要比工件被切削处的硬度高,錾刃越硬、越锋利,且不易卷刃。但硬度过高会造成錾刃变脆而易崩刃,甚至飞溅伤人,所以錾子的硬度要合适。
錾子一般用工具钢T7A锻成,并经淬火处理。錾子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和回火两过程。“淬黄火”的錾子硬度较高、韧性差,“淬蓝火”的錾子硬度较低,韧性较高。一般采用两者之间的硬度——“淬金黄火”。錾到尽头有扁錾、尖錾、油槽錾等几种(图3-11)。
2.錾削方法
錾削时眼睛要看錾刃。初学者往往看手锤或錾柄,是错误的。挥锤时手臂放松,学会使用腕、錾子与工件之间的夹角要适中,錾子倾斜过大,会使錾削切入过深;倾斜太小则不能切入,容易滑脱。
(1)錾削平面
用扁平錾。起錾应从尖角处着手比较容易。将要錾到尽头时,要防止工件崩裂,一般离尽头10mm左右时,可调头再錾去余下部分(图3-12)。
图3-11 錾子种类
图3-12 錾到尽头的方法
(2)錾切板料
如图3-13所示。錾切薄板料时工件的切断线要与钳口平齐,工件夹牢,用扁錾沿钳口并斜对板面(约45°)錾切。
图3-13 錾切板料
(二)锉削
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这种方法称为锉削。锉削的精度可达0.01mm,表面粗糙度值可达Ra0.8μm。可以锉削平面、曲面和各种形状复杂的表面。
1.锉刀的选择
锉削前必须根据工件材质、加工表面形状特点及精度的高低,正确选择锉刀。否则,不能保证锉削的质量。锉刀的选择原则为:
1)锉刀断面形状的选择取决于工件加工部位的形状(图3-14)。
图3-14 锉刀断面形状的选择
2)选择锉刀齿的粗细时。主要取决于工件加工余量大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材料的软硬。软材料选粗齿锉刀,硬材料选细齿锉刀;加工余量大、精度低选粗齿锉刀,反之选细齿锉刀。如表3-1所示列出了粗、中、细三种锉刀适宜的加工余量和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供选择时参考。
3)锉刀长度规格的选择取决于工件锉削面积的大小。
表3-1 各类锉刀的适应范围
2.锉削的方法
(1)平面锉削方法
1)顺向锉。锉刀锉削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一致,锉痕正直一致,适用粗锉后精锉的场合和小平面的加工。
2)交叉锉。锉刀锉削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左右各成30°~40°角,从两个交叉方向交替对工件进行锉削。锉削时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增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从锉痕上还能判断出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便于将平面锉平。交叉锉一般适用于作粗锉削加工。
3)推锉。是用两手对称地横握锉刀,用大拇指推动锉刀顺着工件长度方向进行往复锉削的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锉削狭长平面和修整时余量较小的场合。
平面锉削时,需常检查其平面度,判定高低不平的程度。
(2)曲面锉削方法
1)外圆弧面的锉削。当加工余量不大时,一般采用锉刀顺着圆弧方向锉削。锉刀绕工件圆弧的中心运动。当加工余量较大时,可采用横着圆弧方向锉削,锉刀平行于圆弧中心线方向运动。先按圆弧要求粗锉成多棱形,留少许余量,再用顺着圆弧锉削的方法精锉成圆弧。
2)内圆弧面的锉削。锉削时,锉刀要同时完成3种运动,即:与圆弧面中心线方向一致的前进运动;向左或向右顺着圆弧的摆动,移动量约为半个锉刀直径或半圆锉的宽度;锉刀绕锉刀本身的轴线转动(约90°)。
(三)锯削
用手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分割或切槽等的加工方法称为锯削。锯削的加工实例如图3-15所示。
1.锯条
锯条的长度是指两端装夹孔的中心距。钳工常用的是300mm长度的锯条。锯条的一边开有交叉形或波浪形排列的锯齿,构成切削部分,齿间是容屑槽。锯齿切削角度如图3-16所示。
图3-15 锯削加工的实例
图3-16 锯齿的切削角度
锯齿的粗细按齿距的大小分为:粗齿为1.4~1.8mm;中齿为1.0~1.2mm;细齿为0.8mm。粗齿锯条适于锯铜、铝等软金属及较厚的工件。细齿锯条适于锯硬钢、薄板及薄壁管子等。锯削普通钢、铸铁及中等厚度工件多用中齿锯条。
锯条必须装夹在钢锯架上使用。手锯是在向前推进时进行切削的,所以安装锯条时,锯齿应朝向前推的方向。
2.锯削的方法
起锯是锯削工作的开始,起锯的好坏,直接影响锯削的质量。起锯有远起锯和近起锯两种。远起锯锯齿是逐步切入材料的,锯削平稳,顺利。近起锯掌握不好时,锯齿易被工件棱边卡住。
为了使起锯平稳准确。可用手指挡住锯条的侧面,使锯条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施加压力要适当,往复行程要短,这样就容易准确起锯。起锯角度要稍小于15°,起锯的方法如图3-17所示。
图3-17 起锯
锯成锯口后,逐渐将锯弓改至水平方向。锯削时用锯条全长工作。锯钢料时应加机油润滑。快锯断时,用力应减轻以免碰伤手臂。锯和近起锯两种。远起锯锯齿是逐步切入材料的,锯削平稳,顺利。近起锯掌握不好时,锯齿易被工件棱边卡住。
⑽ 锉刀的握法有几种
1.装夹工件 工件必须牢固地夹在虎钳钳口的中部,需锉削的表面略高于钳口,不能高得太多,夹持已加工表面时,应在钳口与工件之间垫以铜片或铝片。 2.锉刀的握法 正确握持锉刀有助于提高锉削质量。 (1)大锉刀的握法 右手心抵着锉刀木柄的端头,大拇指放在锉刀木柄的上面,其余四指弯在木柄的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锉刀木柄,左手则根据锉刀的大小和用力的轻重,可有多种姿势。 (2)中锉刀的握法 右手握法大致和大锉刀握法相同,左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锉刀的前端。 (3)小锉刀的握法 右手食指伸直,拇指放在锉刀木柄上面,食指靠在锉刀的刀边,左手几个手指压在锉刀中部。 (4)更小锉刀(什锦锉)的握法 一般只用右手拿着锉刀,食指放在锉刀上面,拇指放在锉刀的左侧。 3.锉削的姿势 正确的锉削姿势、能够减轻疲劳,提高锉削质量和效率,人的站立姿势为:左腿在前弯曲,右腿伸直在后,身体向前倾余(约10°左右),重心落在左腿上。锉削时,两腿站稳不动,靠左膝的屈伸使身体作往复运动,手臂和身体的运动要相互配合,并要使锉刀的全长充分利用。 4.锉削刀的运用 锉削时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的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推动主要由右手控制,其大小必须大于锉削阻力才能锉去切屑,压力是由两个手控制的,其作用是使锉齿深入金属表面。 由于锉刀两端伸出工件的长度随时都在变化,因此两手压力大小必须随着变化,使两手的压力对工件的力矩相等,这是保证锉刀平直运动的关键。锉刀运动不平直,工件中间就会凸起或产生鼓形面。 锉削速度一般为每分钟30~60次。太愉,操作者容易疲劳,且锉齿易磨钝;太慢、切削效率低。 四、平面的锉削方法及锉削质量检验 1.平面锉削 平面锉削是最基本的锉削,常用三种方式锉削: (1)顺向锉法 锉刀沿着工件表面横向或纵向移动,锉削平面可得到下正直的锉痕,比较美观。适用于工件锉光、锉平或锉顺锉纹。 (2)交叉锉法 是以交叉的两个方向顺序地对工件进行锉削。由于锉痕是交叉的,容易判断锉削表面的不平程度,因此也容易把表面锉平,交叉锉法去屑较快,适用于平面的粗锉。 (3)推锉法 两手对称地握着锉刀,用两大拇指推锉刀进行锉削。这种方式适用于较窄表面且已锉平、加工余量较小的情况,来修正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2.锉削平面质量的检查 (1)检查平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 用钢尺和直角尺以透光法来检查,要多检查几个部位并进行对角线检查。 (2)检查垂直度 用直角尺采用透光法检查,应选择基准面,然后对其它面进行检查。 (3)检查尺寸 根据尺寸精度用钢尺和游标尺在不同尺寸位置上多测量几次。 (4)检查表面粗糙度 一般用眼睛观察即可,也可用表面粗糙度样板进行对照检查。 五、锉削注意事项 1.锉刀必须装柄使用,以免刺伤手腕。松动的锉刀柄应装紧后再用; 2.不准用嘴吹锉屑,也不要用手清除锉屑。当锉刀堵塞后,应用钢丝刷顺着锉纹方向刷去锉屑; 3.对铸件上的硬皮或粘砂、锻件上的飞边或毛刺等,应先用砂轮磨去,然后锉屑; 3.对铸件上的硬皮或粘砂、锻件上的飞边或毛刺等,应先用砂轮磨去,然后锉屑; 4.锉屑时不准用手摸锉过的表面,因手有油污、再锉时打滑; 5.锉刀不能作橇棒或敲击工件,防止锉刀折断伤人; 6.放置锉刀时,不要使其露出工作台面,以防锉刀跌落伤脚;也不能把锉刀与锉刀叠放或锉刀与量具叠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