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一、可养血,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还可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肝阳偏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
二、可敛阴、和营、止汗,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
三、还可养血柔肝,散郁祛瘀,强五脏,用于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黄褐斑、暗疮。
四、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
五、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雀斑、暗疮等。
(1)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关于白芍能缓解和治疗腿抽筋的小方:白芍甘草汤。
白芍甘草汤。取白芍40克、甘草20克,水煎,每日一剂。白芍味酸,性凉,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临床用其治疗胸胁腹痛效果很好。
日本医学家也将白芍、甘草用于治疗横纹肌或平滑肌痉挛,两味药对中枢性及周围性痉挛均有缓解作用。
2. 白芍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白芍药、杭芍、川芍、毫芍。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80厘米。根肥大,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或棕黄色,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下部茎生叶,小叶片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尖,基部楔形,叶面无毛。五~六月开花,花朵大而美丽,白色,有时有深紫色或红色斑块,数朵生于枝顶或枝端,花瓣倒卵形。8月结果,果实由3~5个小分果组成,无毛、先端钩状向外弯。根可入药,夏、秋季采,锅内煮至无硬心后除去外皮,或先除外皮再煮,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生于山坡、草丛、林下。
【性味功效】味苦、酸,性微寒。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验方精选】第一方:白芍适量,与甘草按2:1的剂量混合。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30克细末加水120毫升,煮沸3~5分钟。澄清后温服,每日1~2次。通常药后30~100分钟即显效。
主治:支气管哮喘。第二方:白芍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香附10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第三方:白芍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痢疾腹痛。第四方:白芍15克,荠菜15克,罗布麻根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旺头痛,眼花头晕,高血压。第五方:白芍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腓肠肌痉挛疼痛(小腿筋),腹肌痉挛疼痛。第六方:白芍1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慢性肠炎,腹痛、腹泻。第七方:生白芍24~40克。
用法:取上药,加生甘草10~15克,水煎。口服,每日1剂。
主治:习惯性便秘。
3. 中药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眩晕头痛、胁肋疼痛、脘腹挛急、四肢拘挛、盗汗、表虚自汗。现代应用:肌肉痉挛、面肌痉挛、溃疡、便秘、肝炎、哮喘、头痛、胸痛、阑尾炎、腓肠肌痉挛。
4. 白芍有什么用途
用
护肝、保护心血管、调经养血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保护心血管、护肝、调经养血等功效。
1、保护心血管:白芍含有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2、护肝:白芍具有护肝的功效,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调经养血:白芍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胎产等病症。
5.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可养血,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还可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肝阳偏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
2、可敛阴、和营、止汗,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
3、还可养血柔肝,散郁祛瘀,强五脏,用于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黄褐斑、暗疮。
4、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
5、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雀斑、暗疮等。
(5)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鉴别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性状
1、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2、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3、酒白芍形如自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6. 白芍的功效
白芍
别名:白芍药、白花芍药、将离、金芍药、杭芍、东芍、芍药
禁忌人群:虚寒证不宜单用。
适宜人群:月经不调、痛经者。
苦、酸,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
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本品如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
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养血
在中医理论中,白芍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
7. 白芍有什么功效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的性质有些寒凉,可以帮助人体清热解毒对保护肝脏非常有好处,调理气血调理月经不调,止汗对于经常腹痛的人群叶具有调理的效果,取白芍的根部放入沸水中煮沸,然后除去外皮再继续煮沸晒干,剩下的白芍根部就可以用来入药食用,具有调理气血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的作用。白芍有三个作用,羊血和退虚热和缓急止痛,尤其对于头痛功能性的腹痛,或关节痛用白芍都有缓急止痛的功效,白芍第一个作用和营养血。把白芍。甘草大枣一起相配,有很好的养血,养阴的作用,把白芍和知母牡丹皮这类中药一起配他有何影退虚热的作用,用于液热阴虚发热的病人,这是非常不错的,所以白芍的功用。主要有三点和营养血。退虚热缓急止痛。
8. 白芍的功能有哪些
白芍的功能有哪些?
白芍,中药名。
白芍都有哪些功效:
一
〔养血调经〕白芍味酸,主入干经,偏于补益肝之阴血。可以用来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二
〔敛阴止汗〕白芍味酸能收,有敛阴止汗之功。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导致出汗恶风等症状…
三
〔柔肝止痛〕白芍可以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可以用来治疗血虚肝郁所引起的胸肋疼痛等症,还可以因脾虚肝旺所导致的腹痛泄泻以及阴血亏虚,经脉失于濡养而引起的手足挛急疼痛等不适。
四
〔平抑肝阳〕白芍可以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常见之药,
9. 生白芍的功效有哪些对身体有什么帮助
白芍药味道苦、酸,性微寒,能够入肝经、脾经,是重要的补阴虚药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芍苦寒能够入肝经,微酸能够收敛肝阴,柔肝养血.养血敛阴:本品苦酸而阴柔,入肝经血分,能化阴补血,和营敛阴,补肝血而养血脉,敛阴精以和营卫,为肝家要药。用于:①月经不调:肝血不足、营卫空虚而致月经不调,崩中漏下
白芍,即白花芍药。又名金芍药。为芍药科白芍属多年生草本。其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褐色;茎直立,有分枝;大叶互生,小叶狭卵形或椭圆形;花形硕大,色白,素洁高雅,堪比牡丹,白芍因为入药的方法及各地叫法不同,有多个名称 白芍、花子、白芍药、金芍药、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中医将白芍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症状及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1、生用:有养阴,平肝阳的作用;2、炒白芍:寒性缓和,长于养血和营;、酒炙:长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及毛果芍药的干燥根。白芍粉是中药的一种,它也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味中药,算得上是一种滋补品,可谓是加到了很多药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