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数列的有哪些方法
1.数列求通项的方法 (1)累加 (2)累乘 (3)待定系数法 (4)分解因式法 (5)倒数法
2.求前n项和的方法 (1)公式法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 (4)分组求和法 (5)列项相消法
Ⅱ 高考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数列是高考中重要考察的内容,而数列求通项公式也是高考中常常出现的,并且对于广大同学来说,这一块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高考中这一块的考题也要尽可能的拿满分。
其实数列求通项的方法很多,例如,直接法,公式法,归纳猜想法,累加法,累乘法,取倒数,取对数,迭代法,待定系数法,不动点法,换元法,周期型数列,特征根法……等等!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累加法
Ⅲ 常见的数列解题法有多少种例:错位相减,累加,累乘.
举例1
设数列:1
2
3
4
……n
求其前n项的和
解答:
1
2
3
4
……n
n
n-1
n-2
n-3……1
设前n项和为S,以上两式相加
2S=(n+1)+[(n-1)+2]+[(n-2)+3]+……+(1+n)
(供n个n+1)
=n(n+1)
故S=n(n+1)/2
又比如:
举例2
求数列:2
4
6……2n的前n项和
解答:
2
4
6
……
2n
2n
2(n-1)
2(n-2)……
2
设前n项和为S,以上两式相加
2S=[2+(2n)]+[4+2(n-1)]+[6+2(n-2)]+……+[(2n)+2]
共n个2n+2
故:S=n(2n+2)/2=n(n+1)
对于等比数列,一般用“错位相减”法
举例3如下:
求数列:2
4
8
……2^n的前n项和
解答:
设
S=2+4+8+……+2^n,将其两边同乘以2
2S=2*2+4*2+8*2+……+2^(n+1)
=0+4+8+……+2^(n+1)
注意到前式只有首项和末项与后式不同,后式减前式
得2S-S=(0-2)+(4-4)+(8-8)+……+(2^n-2^n)+2^(n+1)
S=2^(n+1)-2
上述“错位相减”方法对于如下情形同样适用:
数列Cn=An*Bn,其中: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
(此类数列求和问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
举例4如下:
求数列Cn=n*2^n的前n项和
解答:设此数列的前n项和为S
S=1*2+2*4+3*8+……+n*2^n
,两边同乘以2
2S=
0+1*4+2*8+……+(n-1)*2^n+n*2^(n+1)
后式减前式:
S=-(2+4+8+……+2^n)+n*2^(n+1)
其中由上题例3的结论:2+4+8+……+2^n=2^(n+1)-2
S=-2^(n+1)+2+n*2^(n+1)=2+(n-1)*2^(n+1)
Ⅳ 数学:数列的解题方法
直译法
设元后,视元为已知数,根据题设条件,把数学语言直译为代数式,即可列出方程。
例1.(2004年山西省)甲、乙两个建筑队完成某项工程,若两队同时开工,12天就可以完成工程;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比甲队单独完成该工程多用10天。问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乙队需要多少天?
解:设乙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则甲单独完成工程需(x-10)天。根据题意,得
去分母,得x
2
-34x+120=0
解得x
1
=30,x
2
=4
经检验,x
1
,x
2
都是原方程的根,但当时x=30,x-10=20,当x=4时,x-10=-6,因时间不能为负数,所以只能取x=30。
答: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30天。
点评:设乙单独完成工程需x天后,视x为已知,则根据题意,原原本本的把语言直译成代数式,则方程很快列出。
列表法
设出未知数后,视元为已知数,然后综合已知条件,把握数量关系,分别填入表格中,则等量关系不难得出,进而列出方程(组)。
例2.(2004年海淀区)在某校举办的足球比赛中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班足球队参加了12场比赛,共得22分,已知这个队只输了2场,那么此队胜几场?平几场?
解:设此队胜x场,平y场
由列表与题中数量关系,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此队胜6场,平4场。
点评:通过列表格,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显露出来,使人明白,从胜、平、负的场数之和等于12,总得分22分是胜场、平场、负场得分之和。建立方程组,利用列表法求解使人易懂。
Ⅳ 求数列所有的方法总结
倒序相加法:当前面的项和最后的项加起来是常数或有规律的数。
错位相减法:单项数列的表达式是由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相乘得到。如:an=n*a^(n+1)
裂项法:用于分数的数列。
分组求和法:数列的项可以拆分成其他典型数列。
Ⅵ 数列解题方法有哪些
这讲不清楚的呀,不过方法有很多的,你只能看书呀,你把问题发上来吧
基本数列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一、等差数列
一个等差数列由两个因素确定:首项a1和公差d.
得知以下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即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首项a1和公差d
2、数列前n项和s(n),因为s(1)=a1,s(n)-s(n-1)=a(n)
3、任意两项a(n)和a(m),n,m为已知数
等差数列的性质:
1、前N项和为N的二次函数(d不为0时)
2、a(m)-a(n)=(m-n)*d
3、正整数m、n、p为等差数列时,a(m)、a(n)、a(p)也是等差数列
例题1:已知a(5)=8,a(9)=16,求a(25)
解: a(9)-a(5)=4*d=16-8=8
a(25)-a(5)=20*d=5*4*d=40
a(25)=48
例题2:已知a(6)=13,a(9)=19,求a(12)
解:a(6)、a(9)、a(12)成等差数列
a(12)-a(9)=a(9)-a(6)
a(12)=2*a(9)-a(6)=25
二、等比数列
一个等比数列由两个因素确定:首项a1和公差d.
得知以下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一个等比数列(即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首项a1和公比r
2、数列前n项和s(n),因为s(1)=a1,s(n)-s(n-1)=a(n)
3、任意两项a(n)和a(m),n,m为已知数
等比数列的性质:
1、a(m)/a(n)=r^(m-n)
2、正整数m、n、p为等差数列时,a(m)、a(n)、a(p)是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的连续m项和也是等比数列
即b(n)=a(n)+a(n+1)+...+a(n+m-1)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
三、数列的前N项和与逐项差
1、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则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1。
(这与积分很相似)
2、逐项差就是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数列。
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则数列的逐项差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P-1。
(这与微分很相似)
例子:
1,16,81,256,625,1296 (a(n)=n^4)
15,65,175,369,671
50,110,194,302
60,84,108
24,24
从上例看出,四次数列经过四次逐项差后变成常数数列。
等比数列的逐项差还是等比数列
四、已知数列通项公式A(N),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这个问题等价于求S(N)的通项公式,而S(N)=S(N-1)+A(N),这就成为递推数列的问题。
解法是寻找一个数列B(N),
使S(N)+B(N)=S(N-1)+B(N-1)
从而S(N)=A(1)+B(1)-B(N)
猜想B(N)的方法:把A(N)当作函数求积分,对得出的函数形式设待定系数,利用B(N)-B(N-1)=-A(N)求出待定系数。
例题1:求S(N)=2+2*2^2+3*2^3+...+N*2^N
解:S(N)=S(N-1)+N*2^N
N*2^N积分得(N*LN2-1)*2^N/(LN2)^2
因此设B(N)=(PN+Q)*2^N
则 (PN+Q)*2^N-[P(N-1)+Q)*2^(N-1)=-N*2^N
(P*N+P+Q)/2*2^N=-N*2^N
因为上式是恒等式,所以P=-2,Q=2
B(N)=(-2N+2)*2^N
A(1)=2,B(1)=0
因此:S(N)=A(1)+B(1)-B(N)
=(2N-2)*2^N+2
例题2:A(N)=N*(N+1)*(N+2),求S(N)
解法1:S(N)为N的四次多项式,
设:S(N)=A*N^4+B*N^3+C*N^2+D*N+E
利用S(N)-S(N-1)=N*(N+1)*(N+2)
解出A、B、C、D、E
解法2:
S(N)/3!=C(3,3)+C(4,3)+...C(N+2,3)
=C(N+3,4)
S(N)=N*(N+1)*(N+2)*(N+3)/4
Ⅶ 数列求和有哪五种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4、
5、
[例] 求和1+x2+x4+x6+…x2n+4(x≠0)
∴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
当x2=1 即x=±1时 和为n+3
评注:
(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是否为0进行讨论.
(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项.
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 ),……的前顶和为 ,则 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了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 bn}的前n项和,其中{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的公比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例] 求和:( )………………………①
由题可知,{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 }的通项之积
设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
注意、1 要考虑 当公比x为值1时为特殊情况
2 错位相减时要注意末项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求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对应高考考题:设正项等比数列 的首项 ,前n项和为 ,且 .(Ⅰ)求 的通项; (Ⅱ)求 的前n项和 .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 .
[例] 求证:
证明:设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反序)
又由 可得
…………..……..②
①+②得 (反序相加)
∴
四、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其中 中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例]:求数列 的前n项和;
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而数列 分别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解] :因为 ,所以
(分组)
前一个括号内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和,后一个括号内是一个等差数列的和,因此
五、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1) (2)
(3) (4)
(5)
[例] 求数列 的前n项和.
设 (裂项)
则 (裂项求和)
=
=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
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练习] 在数列{an}中,,又 ,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
Ⅷ 高考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共有几种方法。
高考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有以下七种方法,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1.
公式法,当题意中知道,某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根据公式求得an=sn-s(n-1).
2.
待定系数法: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1=A,an+1=Ban+C(A,B,C均为常数,B≠1,C≠0)时,可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求其通项公式。
3.
逐项相加法: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1=A(A为常数),an+1=an+f(n)时,可用逐差相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4.
逐项连乘法: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1=A(A为常数),an+1=f(n)•an时,可用逐比连乘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5.
倒数法:若题目特征符合递推关系式a1=A,Ban+Can+1+Dan·an+1=0,(A,B,C,D均为常数)时,可用倒数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6.
其他观察法或归纳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