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里有卖钓鱼用的红虫
一般的渔具店都有。一般是5元一碗或者一袋。
关于钓鱼红虫的实用知识点:
一丶选虫:红虫大小不同,虽说均可作为钓饵,但有优劣之分。因此在购买时应注意选择。脑门发黑,身体深红精壮的红虫,最受钓者青睐。
二丶存养:存养红虫的方法很多,有将其放在剩茶叶中的,有用湿布包上,有的放在有水有泥的盆中。最好简便实用的方法是将红虫放在盛着清水的大号搪瓷碗内或玻璃容器中,置于冰箱底层存养,一两天换一次水,发现死虫及时挑出。这种存养方法,红虫活的时间长,用起来也方便省事。
三丶工具捆扎法: 笔帽皮筋套扎法。工具:钢笔帽一具(口径大小能装入七八条红虫即可),气门心剪成的皮筋小圈。在套扎红虫之前,先将十数个小圈从笔帽小头套进去并推至帽 口,然后用手捏起数条红虫,比齐塞进笔帽口内一平,再将笔帽上的皮筋小圈往下推,将红虫从中勒住。垂钓时将鱼钩住皮筋即可。
四丶筷子扎虫器:筷子一只,大方头上用小钢锯成一宽一窄呈十字形的缝隙。窄线放红线,宽缝卡红虫,然后挽扣系之即成虫把。如果找一个重物钻个与筷子园头相同的园孔,将筷子插在上面,捆虫时就更为便利。
五丶手工捆扎法:漫扎法;手捆法。捆扎红虫不论用何种方法,均应捆扎整齐,不可七长八短。
六丶怎样使用红虫装钩,用红虫把挂钩方法有两种:
1、将虫把系在紧贴鱼钩倒刺的地方,不可勒得太紧或过松。太紧,鱼吞饵提竿后虫把后退不了,钩尖刺不进鱼嘴,造成滑钩跑鱼。过松,钓上一两条鱼后,虫把就会耷拉在鱼钩下方,鱼就会只叨虫而吞不进钩。
2、将虫把系在鱼钩后弯上方内侧。此种系法最好使用口门较小的袖形钩,虫把就可将钩门塞严,鱼容易吞饵中钩。另外,多数人还喜欢用单虫穿钩或多虫挂钩,单虫穿饵用鱼钩钩条要细,钩尖要锋利,穿钩还要有一定技巧。多虫挂钩,所用的鱼钩钩尖要略微细长,将3~4条红虫从头部下方一条条穿入,要避免体液流出。
B. 闭门器如何修理
闭门器的修理方法如下参考:
1.如果支承导轨部件有泄漏,应拆卸支承导轨部件,检查密封圈的状况,如磨损或老化失效,应更换密封圈。支撑导轨与小齿轮轴之间的间隙过大,则应更换支撑导轨。
2.如果齿条柱塞导筒磨损,阀体之间的配合间隙增大,节流效果降低,则可以通过表面镀铬的方法将齿条柱塞取出并修复。在闭门器缓冲效果的情况下,使用较软的弹簧,也是为了减少因缓冲效果对门框改变后门的冲击力。
(2)门塞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通常在闭门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问题:
1.安装螺钉松动或丢失,导致闭门器未处在正确的安装位置上、连接臂损坏;闭门器关闭时的缓冲效果变差,导致门与门框之间撞击,门体变形;从结构来看,闭门器是一个封闭的整体,从外型基本看不出其质量好坏。
2. 门的最关键的质量问题意见是否有漏油,因为门意见的依赖内部液体流动的液压系统实现关闭的控制过程,石油泄漏意味着失败的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是唯一标准来确定意见的门的使用寿命。
3.造成漏油最重要的原因是小齿轮支撑导轨磨损使间隙增大,密封圈磨损使密封效果下降,或在调节缓冲效果时,节流阀芯逆时针旋转远离阀体。
4. 门塞缓冲效果的降低是由漏油引起的进气口或齿条柱塞导筒与阀体之间的配合(节流)间隙增大引起的。因此,齿轮、支承导料、热处理和加工的质量和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C. 有人知道汉朝葬衣的具体信息吗
金缕玉衣是汉朝最高规格葬衣,只有皇帝和诸侯王方可使用。三国初期不再使用。
目前中国出土最早、最知名的金缕玉衣是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2件,分别是西汉景帝时期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王妃窦绾穿着的。
其余出土的金缕玉衣有:1、河北定县汉墓1件,主人是西汉中山孝王刘兴。2、江苏徐州汉墓1件,主人是东汉彭城靖王刘恭。3、安徽亳州汉墓1件,主人是东汉献帝时期丞相曹操的宗族曹某(具体名字不详)。4、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1件,主人是西汉某位楚王(具体是哪一代楚王不详,可能是三代楚王刘戊)。5、河南僖山汉墓1件,主人是西汉某位梁王(具体是哪一代梁王不详)。6、湖南长沙风篷岭1号汉墓1件,主人是西汉晚期某位长沙王。
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 jīnlǚ-yùyī [jade burial suit]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银缕玉衣”(诸侯王级)、“铜缕玉衣”(公侯级)。
编辑本段起源
山岳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丝缕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缀玉人形
图片所示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耗费无算
全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1968年河北省满城中山靖山墓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辑本段发掘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 金缕玉衣
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二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 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人的。 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馆“河南古代玉器馆”。 玉衣出于西汉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 徐州博物馆馆藏国宝“金缕玉衣”,“金缕玉衣”于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由徐州博物 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
馆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修复完成。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 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编辑本段制做
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 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 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型,后片的下端作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状。一些玉璧,以及饭含、佩带之物等。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 。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数以千计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其实,即使那些盗墓贼没有光临,当考古工作者打开那神秘的洞室时,企求“金身不败”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绝伦的玉衣了。这些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编辑本段资料
金缕玉衣只有中国有吗?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而已,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玉雕技艺是我国独有,汉朝也是玉雕装饰盛行的时期,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介绍说,从长沙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来看,它不仅只是简单磨成玉片而已,上面还雕有花纹。
是谁设计了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具体由何人所设计并无史料记载。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两套。
最有价值的金缕玉衣是哪件?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世界。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两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西汉,长174、宽68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 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玉衣非常像古代的盔甲,拼合得天衣无缝,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玉片最多,达4248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保存最好,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
金缕玉衣的发掘工作
1968年5月,河北省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解放军某部奉上级的命令,正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施工,无意间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5月23日,当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一个朝东的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
生了。爆炸声过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崩下来多少石头。 一名走在前面的战士,双脚突然失去了支撑,身体随着碎石渣猛然沉了下去。 等他完全反应过来时,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他的眼前……施工部队的团长王秉让同期:“当时,放下一个人去看了看,看了以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洞很大,” 几天以后,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报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现在河北省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报告里说--满城发现了一座古墓。 郑绍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是最先到达满城古墓现场的两位专家之一。 郑绍宗:“当时我们就是半信半疑,觉得没有这么大的墓。挖这么多墓,也没有那么大。感觉到非常神秘,就好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从陆续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许多铜器都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 历史学者周长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鲜虞中山国,另一个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 郑绍宗:“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文字是属于金文的而铜盆上的这种文字接近汉隶了,另外,从墓里出土的铜器,也和战国中山国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样属于西汉风格,所以我们确定这座墓室西汉时期的中山,而不是战国时期的中山。” 后来,考古工作者把这座墓室起名为“满城汉墓1号墓”。 随着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号墓的整体形制也渐渐清晰。 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犹如一个“古”字。 秦汉以前,墓葬形制一般采用模仿地上建筑的模式。这样设计是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征性地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汉代,根据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别采用宫殿或者房屋的建筑样式。 1号墓内的布局就像是一座汉代诸侯王宫殿。 汉朝皇帝死后往往用夯士的形式,把陵墓筑成巨大的坟丘,这种墓葬形式就是土坑墓。 而满城汉墓1号墓的墓室是依山开凿的巨大洞穴,考古学家把这种墓室称为崖墓。西汉的11个皇帝当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是崖墓。 汉文帝的霸陵至今没有发掘。满城汉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崖墓里的墓室结构。 在西汉,只有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中山国境内,当然就是中山王。 中山国作为诸侯国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共有十位王执政。虽然初步认定这是西汉一位中山王的墓葬,但究竟会是十位王中的哪一个呢? 1968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把满城发现汉墓的消息告诉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并让他负责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 1968年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解放军工程兵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正式开始了对汉墓的发掘清理。 在岩石中开凿如此巨大的墓室,即使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100个人也得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以当时中山国的国力来推算,开凿这样的墓室人数最少也在万人以上,用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此时,考古工作者开始详细清理中室的出土文物。在中室的中间位置,他们清理出十几盏造型各异的铜灯,其中一盏铜灯吸引了专家的目光。 郑绍宗同期:“灯的底座是个匈奴人的形象,根据铜灯上的铭文,才知道这件铜灯为‘当户灯’。” “当户”是当时匈奴的一种官职名称。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件当户灯,制作于汉朝和匈奴之间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用匈奴人当做灯的底座,显然是对匈奴人的一种蔑视。 墓中的这位中山王,很可能就生活在与匈奴频繁开战的那个时期,甚至是汉帝国众多北方诸侯王中抵御匈奴入侵的首领之一,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考古工作者终于发现了能证明这位中山王身份的器物,一件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字样的青铜酒器。 历史学家周长山:“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没有年号,在位的时间只以数计。三十四,也就是在位的年数……” 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最长,有四十二年之久,其余的均不到30年,因此确定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刘胜。 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刘胜为第一代中山靖王。 周长山:“据史书记载,刘胜“乐酒好内”。“子女百二十余人”
北耳室出土的十几个大酒缸成了刘胜“乐酒”的最好佐证。经估算,这些酒缸总共可储存几千斤酒。看来,刘胜不仅乐酒,而且很可能还是海量。 不仅如此,整个墓室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 除了发掘出大量的青铜酒具,在中室中,还不时发现一些残破的玉器和玉饰品,这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玉在中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到了汉代,人们不仅把玉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还坚信以玉护身,能使尸体保持不腐烂。 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下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 金缕玉衣在战国末期大概就有了雏形。在汉代史书中,玉衣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 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出土了带穿孔的玉片4000多片;在徐州出土的西汉早期墓葬中,也发现了玉衣的散片。可惜出土的玉衣都不完整。 满城汉墓的主人是诸侯王,这也是目前汉代考古发现中身份最高的一位墓主人。那么这座汉墓中会不会出现金缕玉衣呢? 在发掘完中室后,人们始终没有发现墓主人的棺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后室。 后室是一个用石板搭建起来的石屋,南边还有一个侧室。里面的文物被厚厚的草木灰所覆盖。 当清理完草木灰以后,人们发现这里的随葬品更加丰富。 就在这时,在后室的北侧,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几名考古队员加快了清理工作,他们认为可能会清理出更多的散落玉片。 谁也没有想到,在它的下面,出现了一件类似于铠甲似的东西。 郑绍宗:“首先露出的是头部。因为头部比较高。下边有玉枕。头部已经压成扁平状。” 当把堆积在上面的朽木灰和金属饰件全部清理完后,一件用金丝连缀着玉片的铠甲状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眼前。这难道就是“金缕玉衣”吗? 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满城县的陵山上,当解放军某部秘密正在进行国防施工时,无意间发现一座西汉古墓。考古工作者根据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断墓主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人们在墓中发现了一件用金丝穿缀玉片类似于铠甲的东西。这难道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金缕玉衣吗? 考古发掘队的队员们挤成一堆,开始细细地查看出土的这件“文物”。 郑绍宗:“当头部露出以后,腿部也同时清理了,四肢都清理出来。当时一露出玉片,一看比较完整,大伙都不约而同的啊了一声,说了不起,确实发现玉柙葬服了。” 在清理玉衣周围的随葬品时,发现玉衣的东侧有六十多个金豆,令考古工作者颇为疑惑。 7月22日,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郭沫若从北京出发驱车赶往陵山。刚一下车,郭沫若顾不上休息,便直接来到墓室。
王秉让:“在玉衣的周围放了六十多个金豆,郭老就判断刘胜大概活了六十多岁。” 史书记载,刘胜做了42年中山王,于公元前113年病死。按照郭沫若的推断,刘胜大概出生于公元前170年前后。 郭沫若和专家们经过分析,最终认定出土的这件文物,应该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然而,就在这时,有人告诉郭沫若,后室只有已腐烂的棺椁,而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 卢兆荫:玉衣下面没有任何东西,并且已挖到原始岩层,也没有发现棺椁和尸骨。 8月13日,考古队的原班人马开始在距离1号墓的北边继续发掘。果然,第二座陵墓出现了,这就是“满城汉墓2号墓”。 2号墓的墓室结构与1号墓大体相同,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在吸取1号墓的经验上开凿而成的。刘胜的尸骨很有可能在这座墓中。 然而出土的许多物品都是当时女性的用品,另外还这里陪葬武器也很少,种种迹象都表明这里埋葬的应该是一位女性。 经过组装的这件铜灯和刘胜墓中的“当户”灯不同,2号墓中的这座宫灯是一个“宫女”的形象。 这座宫灯设计十分精巧,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烛火的烟灰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身体当中,使烟灰停在灯身中,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河北省博物馆馆长谷同文同期:“基辛格看过以后,特别幽默地说,中国人真了不起,你们两千年以前就有了环保意识。” 这座宫灯的外侧刻有“阳信家”三字,阳信家的字样共有六处。那么“阳信”指的是谁呢? 历史学家周长山同期:“据史书记载,阳信是指诸侯王刘揭……” 尤其重要的是灯座底部刻有“长信尚浴,今内者卧”的铭文,“长信”指的是长信宫。汉文帝时期,长信宫的主人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而她正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祖母。后来考古工作者给这件铜灯命名为长信宫灯。 1968年9月16日,在2号墓的后室一个锡制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枚铜印。 郑绍宗同期:“经过室内清理,发现这个印是方形的,中间有孔,叫串带印,正面是窦绾两个字,背面是君须两个字。这个窦绾印经过郭老分析,后来认为窦绾是这个墓的主人。” 据此,专家们进一步推测,窦绾应该就是刘胜的妻子,即中山国的王后。而那个长信宫灯就是窦太后送给窦绾的陪嫁品。 就在考古工作者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定而欢欣鼓舞时,另一件更令人惊喜的事情在工作队中迅速传开--2号墓中又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 出土的这件玉衣比刘胜墓出土的玉衣略微显小,玉衣胸部的玉片不是用金丝编缀,而是用丝织物编结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织物早已腐烂,又受玉璧及棺椁朽木灰所叠压,部分玉片已经散乱。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满城2号汉墓玉衣时,发现在玉衣里面有墓葬主人的颈脊椎骨和四条肋骨,以及三颗牙齿,看来2号墓的主人是穿着玉衣入葬的。这更加重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1号汉墓里没有刘胜的尸骨呢? 专家们试着打开刘胜的玉衣后,发现里面有一些枣泥灰样的东西,和一些牙齿,他们推断刘胜的尸骨就在玉衣里面,只不过已经腐烂成灰。 原来,刘胜采用厚葬的形式,随葬品非常丰富,而动物的残骸和大量的陪葬用酒,增加了墓室中的有机物,导致尸体容易腐烂。另外,墓室中潮湿的环境也加速了这一过程。 金缕玉衣
在研究玉衣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玉衣的结构很像古代战争中士兵所穿的铠甲。 专家们发现在玉衣的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要数玉衣的手套部分,它也是玉衣中最为精巧的部分。 玉衣所用的金丝一般长4-5厘米,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分布在手套各处。 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推算,西汉时代制作这样一件玉衣,一名熟练的玉器工人大概要耗费十余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夏长生原是定州博物馆的副馆长。1991年,他接受了复制金缕玉衣的任务。历经数载,终于复制成功了第一件现代的金缕玉衣。 夏长生家中的这件玉衣,由于是复制品,只能用细小的铜丝来代替金丝,而在汉代的史书中,对玉衣用什么样的金属丝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汉代人认为玉能保持尸体不腐烂,而在满城汉墓一号墓和二号墓中结果却恰恰相反。而且玉衣价值连城,反而更容易招来众多的盗墓贼。 据《三国志·魏文帝本纪》记载,“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同时玉衣的减少还因为它的制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与此相印证,今天的人们,再也没有从魏晋以后的陵墓中发现金缕玉衣。 满城汉墓出土的上万件文物中,金缕玉衣无疑最为引人注目。除此以外,刘胜墓中出现了大量的兵器。这些兵器,可以使我们想见当时中山国军队武器配备的精良。 出土的这几根金针和银针,是针灸九针中的几种。它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金属医针,可见汉时的针灸水平的是相当高的。 与医针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医疗器具。 1968年9月19日,两座汉墓的发掘工作全部结束。 满城汉墓的发掘打破了考古界多年的沉寂。 在陵山上,除了刘胜夫妇的1号墓和2号墓,还有18座暴露在外面的小墓。这些小墓分别是刘胜妻妾或者子孙的附葬墓。 有专家推断在这些附葬墓的不远处,很可能还有一座隐藏在山岩中较大的墓室。因为陵山的某些地段的地貌特征与1号墓和2号墓极为相似。 也就是说,陵山上或许还有一座神秘的3号墓。 金缕玉衣还有另外几件陪葬品:玉蝉、玉猪和9个门塞。 玉蝉出自汉代。古人认为,蝉从地下爬出来变化的,不吃东西只吃露水就可以引吭高歌。因为蝉可以从地下爬出来,所以被人认为可以重生,所以一般含在嘴里。 玉猪握在手里。猪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也代表了农耕文化的金钱,而玉又价格不菲,所以古人经常来用它陪葬。 门塞是分为9个玉,分别塞住的是眼睛、鼻子(2片)、鼻孔(2个)、耳朵、嘴、生殖器和肛门。
D. 我可以用阻力带做哪些运动
一件事做得太多而另一件事做得不够是我们在健身时犯的最大错误之一。但只要有正确的锻炼方式,你就能创造一个平衡的、适合你的日常锻炼。
如果你还没有电阻带,这些是我用的。不管怎样,这里有一些你可以用身体带做的运动。
胸部锻炼
1. 电缆将飞
将门闩放在肩膀以上一点,向前移动两到三步。确保肘部向后伸展,然后向前拉。向前拉的时候,确保用力挤压胸部。
2. 斜坡电缆飞
在这个练习中,你要做的是击打胸部的上部。所以把你的门塞在门的底部。当你拉你的带子,挤压你的胸部上部。双脚保持稳定,身体不要向前移动。
3.肩膀上提高
这个锻炼可以增强你的肩膀和背部上部的力量。把你的门闩放在你的门的底部,当你站在门旁边的时候,把你的肩膀向上。
这绝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你可以用身体束带做的锻炼,但至少它让你知道你现在可以在家里做什么。
E. 我寝室的门坏了,我买了个门塞,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门塞固定住
可以用钉子把门塞钉在地面上,这样没塞就固定住了而且门就不会来回的开,从外面推开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带动离开的情况。
F. shall的用法
情态动词shall与should的用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几个情态动词,如can, may, must, need以及have to。实际上,shall不只是助动词,它也是情态动词,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例如:
Shall we clean the classroom now? 现在我们可以打扫教室吗?
这种用法和may相似,但不尽相同。试比较:
Shall I play soccer after supper? 晚饭后我要不要踢足球?(征求意见)
May I play soccer after supper? 晚饭后我可不可以踢足球?(请求许可)
should是shall的过去式,它可以用于过去时态中,但更多的是用作情态动词,意思是“应当;应该”,用来表示义务或责任。此时,它不再局限于和第一人称的代词连用,而是三种人称都能使用。例如:
You should answer my question in English. 你应当用英语回答我的问题。
They shouldn't be so careless. 他们不该如此粗心。
It's raining hard. You should drive slowly. 雨下得很大。你开车要慢些。
should还可以用在提供帮助、提出建议、要求、给予指示的句子中。例如:
Should I help you carry the basket? 要不要我帮你提篮子?
What should I do for them? 我应当为他们做些什么?
应当注意的是,当should表示上述两种意思时,要重读。
Will和Shall的用法
Will这个字与Future Simple Tense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在Future Simple Tense里,一定有“will”这个字存在。
(+)She will go to the club tonight.今晚她会去俱乐部。
(-)She will not go to the club tonight.今晚她不会去俱乐部。
(+?)Will she go to the club tonight?今晚她会不会去俱乐部?
Will的用法
(1)当我们刚决定或刚想到会做一些事情∶
例(一)I will switch on the air condition,it is hot here.我会去开冷气,因为这里很热。
例(二)A∶Have you sent the cheque?你寄了那张支票吗?
B∶I will send it now.我现在会寄那张支票。
(2)当我们用到I think I will(我想我会)或是I don’t think I will……(我不认为我会)∶
例(三)I think I will go out tonight,I feel bored.我想今晚我会出去,因为我觉得很闷。
例(四)I do not think Jenny will come。我不认为Jenny会来。
(3)当我们讲出来,将会协助别人做的事情∶
例(五)A:The door is stuck.那个门塞着了。
B:I will help you.我会帮你。
(4)当我们同意要做一些事情∶
例(六)I will reture the book to you next Friday.我在下个星期五会把书本还给你。
(5)当我们要求别人帮助我们处理事情∶
例(七)Will you help me to close the door?你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
注∶通常在讲英语方面,“不会”这一词,我们可以用won’t。
例(八)I have asked her to do this many times she won’t Iisten to me.
我已经叫她做这个很多次,但她不会听我说。
Shall的用法
Shall只提供给I(我)和We(我们)用。现时,我们多数只用Shall I 或是Shall we 来问一些人的意见或是允许,而且翻译成华语是带有应该的意思∶
例(九)Shall we go now?我们应该走了吗?
例(十)What shall we do to her?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她?
(7)Shall I……?与Will you……?的分别∶
(a)Shall I clear the table?(你要我收拾桌子吗?)
(b)Will you clear the table?(我要你收拾桌子。)
以上的两个句子,可以证明Will you……带有比较认真和直接的意思。
翻译∶
用适当的英文will或是shall翻译以下的句子∶
(1)A∶你有打电话给老板吗?
B∶哦!我忘记了,我现在会打电话给他。
(2)我想我会关上窗。
(3)我们今晚应该做些什么?
(4)我会在楼下的大厅等你。
(5)那辆车不能驾,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6)你要我开门吗?因为这里很热。
(7)这是一个秘密,我答应不会告诉别人。
(8)谢谢你借我汽车,我下个星期会归还给你。
经过这一项练习“will”或“shall”,您将更清楚未来词的用法了。
答案∶
(1)A:Did you call the boss?
B:Oh!I Have forgotten/I forgot.I will call him now
(2)I think I will close the window.
(3)What shall we do tonight/this evening.
(4)I will wait for you at the hall.
(5)The car will not start.I do not know what has happened.
(6)Shall I open the door.It is hot/warm here.
(7)This is a secret.I promise I will not tell others.
(8)Thank you for lending me the car.I will return it to you next week.
G. 金缕玉衣的资料
我国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世界。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两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西汉,长174、宽68厘米,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市博物馆。
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玉衣非常像古代的盔甲,拼合得天衣无缝,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玉片最多,达4248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保存最好,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 1968年5月,河北省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解放军某部奉上级的命令,正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施工,无意间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1968年5月23日,当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一个朝东的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爆炸声过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崩下来多少石头。
一名走在前面的战士,双脚突然失去了支撑,身体随着碎石渣猛然沉了下去。
等他完全反应过来时,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他的眼前……施工部队的团长王秉让同期:“当时,放下一个人去看了看,看了以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洞很大,”
几天以后,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报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现在河北省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报告里说--满城发现了一座古墓。
郑绍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是最先到达满城古墓现场的两位专家之一。
郑绍宗:“当时我们就是半信半疑,觉得没有这么大的墓。挖这么多墓,也没有那么大。感觉到非常神秘,就好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从陆续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许多铜器都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
历史学者周长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鲜虞中山国,另一个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
郑绍宗:“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文字是属于金文的而铜盆上的这种文字接近汉隶了,另外,从墓里出土的铜器,也和战国中山国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样属于西汉风格,所以我们确定这座墓室西汉时期的中山,而不是战国时期的中山。”
后来,考古工作者把这座墓室起名为“满城汉墓1号墓”。
随着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号墓的整体形制也渐渐清晰。
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犹如一个“古”字。
秦汉以前,墓葬形制一般采用模仿地上建筑的模式。这样设计是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征性地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汉代,根据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别采用宫殿或者房屋的建筑样式。
1号墓内的布局就像是一座汉代诸侯王宫殿。
汉朝皇帝死后往往用夯士的形式,把陵墓筑成巨大的坟丘,这种墓葬形式就是土坑墓。
而满城汉墓1号墓的墓室是依山开凿的巨大洞穴,考古学家把这种墓室称为崖墓。西汉的11个皇帝当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是崖墓。
汉文帝的霸陵至今没有发掘。满城汉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崖墓里的墓室结构。
在西汉,只有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中山国境内,当然就是中山王。
中山国作为诸侯国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共有十位王执政。虽然初步认定这是西汉一位中山王的墓葬,但究竟会是十位王中的哪一个呢?
1968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把满城发现汉墓的消息告诉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并让他负责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
1968年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解放军工程兵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正式开始了对汉墓的发掘清理。
在岩石中开凿如此巨大的墓室,即使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100个人也得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以当时中山国的国力来推算,开凿这样的墓室人数最少也在万人以上,用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此时,考古工作者开始详细清理中室的出土文物。在中室的中间位置,他们清理出十几盏造型各异的铜灯,其中一盏铜灯吸引了专家的目光。
郑绍宗同期:“灯的底座是个匈奴人的形象,根据铜灯上的铭文,才知道这件铜灯为‘当户灯’。”
“当户”是当时匈奴的一种官职名称。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件当户灯,制作于汉朝和匈奴之间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用匈奴人当做灯的底座,显然是对匈奴人的一种蔑视。
墓中的这位中山王,很可能就生活在与匈奴频繁开战的那个时期,甚至是汉帝国众多北方诸侯王中抵御匈奴入侵的首领之一,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考古工作者终于发现了能证明这位中山王身份的器物,一件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字样的青铜酒器。
历史学家周长山:“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没有年号,在位的时间只以数计。三十四,也就是在位的年数……”
在中山国十位王中,只有第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最长,有四十二年之久,其余的均不到30年,因此确定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刘胜。
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刘胜为第一代中山王。
周长山:“据史书记载,刘胜“乐酒好内”。“子女百二十余人”北耳室出土的十几个大酒缸成了刘胜“乐酒”的最好佐证。经估算,这些酒缸总共可储存几千斤酒。看来,刘胜不仅乐酒,而且很可能还是海量。
不仅如此,整个墓室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
除了发掘出大量的青铜酒具,在中室中,还不时发现一些残破的玉器和玉饰品,这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玉在中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到了汉代,人们不仅把玉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还坚信以玉护身,能使尸体保持不腐烂。
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下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
金缕玉衣在战国末期大概就有了雏形。在汉代史书中,玉衣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
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出土了带穿孔的玉片4000多片;在徐州出土的西汉早期墓葬中,也发现了玉衣的散片。可惜出土的玉衣都不完整。
满城汉墓的主人是诸侯王,这也是目前汉代考古发现中身份最高的一位墓主人。那么这座汉墓中会不会出现金缕玉衣呢?
在发掘完中室后,人们始终没有发现墓主人的棺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后室。
后室是一个用石板搭建起来的石屋,南边还有一个侧室。里面的文物被厚厚的草木灰所覆盖。
当清理完草木灰以后,人们发现这里的随葬品更加丰富。
就在这时,在后室的北侧,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几名考古队员加快了清理工作,他们认为可能会清理出更多的散落玉片。
谁也没有想到,在它的下面,出现了一件类似于铠甲似的东西。
郑绍宗:“首先露出的是头部。因为头部比较高。下边有玉枕。头部已经压成扁平状。”
当把堆积在上面的朽木灰和金属饰件全部清理完后,一件用金丝连缀着玉片的铠甲状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眼前。这难道就是“金缕玉衣”吗?
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满城县的陵山上,当解放军某部秘密正在进行国防施工时,无意间发现一座西汉古墓。考古工作者根据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断墓主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人们在墓中发现了一件用金丝穿缀玉片类似于铠甲的东西。这难道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金缕玉衣吗?
考古发掘队的队员们挤成一堆,开始细细地查看出土的这件“文物”。
郑绍宗:“当头部露出以后,腿部也同时清理了,四肢都清理出来。当时一露出玉片,一看比较完整,大伙都不约而同的啊了一声,说了不起,确实发现玉柙葬服了。”
在清理玉衣周围的随葬品时,发现玉衣的东侧有六十多个金豆,令考古工作者颇为疑惑。
1968年7月22日,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郭沫若从北京出发驱车赶往陵山。刚一下车,郭沫若顾不上休息,便直接来到墓室。王秉让:“在玉衣的周围放了六十多个金豆,郭老就判断刘胜大概活了六十多岁。”
史书记载,刘胜做了42年中山王,于公元前113年病死。按照郭沫若的推断,刘胜大概出生于公元前170年前后。
郭沫若和专家们经过分析,最终认定出土的这件文物,应该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然而,就在这时,有人告诉郭沫若,后室只有已腐烂的棺椁,而没有发现墓主人的尸骨。
卢兆荫:玉衣下面没有任何东西,并且已挖到原始岩层,也没有发现棺椁和尸骨。
1968年8月13日,考古队的原班人马开始在距离1号墓的北边继续发掘。果然,第二座陵墓出现了,这就是“满城汉墓2号墓”。
2号墓的墓室结构与1号墓大体相同,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在吸取1号墓的经验上开凿而成的。刘胜的尸骨很有可能在这座墓中。
然而出土的许多物品都是当时女性的用品,另外还这里陪葬武器也很少,种种迹象都表明这里埋葬的应该是一位女性。
经过组装的这件铜灯和刘胜墓中的“当户”灯不同,2号墓中的这座宫灯是一个“宫女”的形象。
这座宫灯设计十分精巧,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烛火的烟灰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身体当中,使烟灰停在灯身中,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河北省博物馆馆长谷同文同期:“基辛格看过以后,特别幽默地说,中国人真了不起,你们两千年以前就有了环保意识。”
这座宫灯的外侧刻有“阳信家”三字,阳信家的字样共有六处。那么“阳信”指的是谁呢?
历史学家周长山同期:“据史书记载,阳信是指诸侯王刘揭……”
尤其重要的是灯座底部刻有“长信尚浴,今内者卧”的铭文,“长信”指的是长信宫。汉文帝时期,长信宫的主人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而她正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祖母。后来考古工作者给这件铜灯命名为长信宫灯。
1968年9月16日,在2号墓的后室一个锡制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枚铜印。
郑绍宗同期:“经过室内清理,发现这个印是方形的,中间有孔,叫串带印,正面是窦绾两个字,背面是君须两个字。这个窦绾印经过郭老分析,后来认为窦绾是这个墓的主人。”
据此,专家们进一步推测,窦绾应该就是刘胜的妻子,即中山国的王后。而那个长信宫灯就是窦太后送给窦绾的陪嫁品。
就在考古工作者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定而欢欣鼓舞时,另一件更令人惊喜的事情在工作队中迅速传开--2号墓中又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
出土的这件玉衣比刘胜墓出土的玉衣略微显小,玉衣胸部的玉片不是用金丝编缀,而是用丝织物编结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织物早已腐烂,又受玉璧及棺椁朽木灰所叠压,部分玉片已经散乱。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满城2号汉墓玉衣时,发现在玉衣里面有墓葬主人的颈脊椎骨和四条肋骨,以及三颗牙齿,看来2号墓的主人是穿着玉衣入葬的。这更加重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1号汉墓里没有刘胜的尸骨呢?
专家们试着打开刘胜的玉衣后,发现里面有一些枣泥灰样的东西,和一些牙齿,他们推断刘胜的尸骨就在玉衣里面,只不过已经腐烂成灰。
原来,刘胜采用厚葬的形式,随葬品非常丰富,而动物的残骸和大量的陪葬用酒,增加了墓室中的有机物,导致尸体容易腐烂。另外,墓室中潮湿的环境也加速了这一过程。在研究玉衣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玉衣的结构很像古代战争中士兵所穿的铠甲。
专家们发现在玉衣的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要数玉衣的手套部分,它也是玉衣中最为精巧的部分。
玉衣所用的金丝一般长4-5厘米,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分布在手套各处。
按照的工艺水平推算,西汉时代制作这样一件玉衣,一名熟练的玉器工人大概要耗费十余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夏长生原是定州博物馆的副馆长。1991年,他接受了复制金缕玉衣的任务。历经数载,终于复制成功了第一件现代的金缕玉衣。
夏长生家中的这件玉衣,由于是复制品,只能用细小的铜丝来代替金丝,而在汉代的史书中,对玉衣用什么样的金属丝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汉代人认为玉能保持尸体不腐烂,而在满城汉墓一号墓和二号墓中结果却恰恰相反。而且玉衣价值连城,反而更容易招来众多的盗墓贼。
据《三国志·魏文帝本纪》记载,“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同时玉衣的减少还因为它的制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与此相印证,今天的人们,再也没有从魏晋以后的陵墓中发现金缕玉衣。
满城汉墓出土的上万件文物中,金缕玉衣无疑最为引人注目。除此以外,刘胜墓中出现了大量的兵器。这些兵器,可以使我们想见当时中山国军队武器配备的精良。
出土的这几根金针和银针,是针灸九针中的几种。它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金属医针,可见汉时的针灸水平的是相当高的。
与医针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医疗器具。
1968年9月19日,两座汉墓的发掘工作全部结束。
满城汉墓的发掘打破了考古界多年的沉寂。
在陵山上,除了刘胜夫妇的1号墓和2号墓,还有18座暴露在外面的小墓。这些小墓分别是刘胜妻妾或者子孙的附葬墓。
有专家推断在这些附葬墓的不远处,很可能还有一座隐藏在山岩中较大的墓室。因为陵山的某些地段的地貌特征与1号墓和2号墓极为相似。
也就是说,陵山上或许还有一座神秘的3号墓。
金缕玉衣还有另外几件陪葬品:玉蝉、玉猪和9个门塞。
玉蝉出自汉代。古人认为,蝉从地下爬出来变化的,不吃东西只吃露水就可以引吭高歌。因为蝉可以从地下爬出来,所以被人认为可以重生,所以一般含在嘴里。
玉猪握在手里。猪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也代表了农耕文化的金钱,而玉又价格不菲,所以古人经常来用它陪葬。
门塞是分为9个玉,分别塞住的是眼睛(2片)、鼻孔(2个)、耳朵(2个)、嘴、生殖器和肛门。
H. 痔疮外痔肉球怎么缓解疼痛
可以先尝试手法复位,即带上手套,外面涂抹油性物质,将肿物轻轻地还纳入肛门,手指进入一指节,在肛门塞以痔疮药物,同时配合以坐浴治疗。坐浴液一般选用稀释过的温高锰酸钾水或中药制剂,坐浴分为早晚,每次10到15分钟。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如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不饮用富含酒精的饮料,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痔疮可好转。
但是如果不能够自行回纳或者反复脱出,同时合并有疼痛、出血,则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治,必要时行手术切除。
I. 可以用阻力带做的运动有哪些呢
一件事做得太多而另一件事做得不够是我们在健身时犯的最大错误之一。但只要有正确的锻炼方式,你就能创造一个平衡的、适合你的日常锻炼。
如果你还没有电阻带,这些是我用的。不管怎样,这里有一些你可以用身体带做的运动。
胸部锻炼
1. 电缆将飞
将门闩放在肩膀以上一点,向前移动两到三步。确保肘部向后伸展,然后向前拉。向前拉的时候,确保用力挤压胸部。
2. 斜坡电缆飞
然后向外举起你的双臂,直到它们完全平行(稍微),这样你就可以最大化你的锻炼。
2. 前外侧提高
这个训练是为了加强你肩膀的前部。把门塞放在门的底部,向前走2-3步。然后以钟摆运动向前拉,直到你的手臂完全伸直。
3.肩膀上提高
这个锻炼可以增强你的肩膀和背部上部的力量。把你的门闩放在你的门的底部,当你站在门旁边的时候,把你的肩膀向上。
这绝不是一个完整的清单,你可以用身体束带做的锻炼,但至少它让你知道你现在可以在家里做什么。
J. 有哪些女生住酒店的安全神器
我们现在住酒店,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宾馆里面是否藏有针孔摄像头和安全保护是否到位!近日被爆料,一位女子出差入住宾馆,半夜房门却突然被打开的事情,男子声称是走错了房间,可是他为什么会有房间的钥匙呢?幸好工作人员及时赶到,所幸并没有侵犯的事情发生,但是这件事情还是给很多女性留下的很严重的心理阴影,这让女性对于安全问题非常担忧,如何才能解决女性单独住酒店的安全问题呢?你知道有哪些女性入住酒店的安全神器吗可以保护女性的人身安全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一.尽量住大品牌,有保障的酒店。
我建议单身女性尽量,尽量不要独自去住酒店,这样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如果因为外出必须住酒店,建议大家选择入住大品牌,有保障的酒店,虽然价格贵一点,晚上也有值班巡夜人员,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而且房间配备的门安全系数也更高,可以尽大可能的保护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