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 A. 样方法 B. 标志重捕法 C. 记名计算法 D. 取样器取样法
AB、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AB正确;
C、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错误;
D、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故选:AB.
2. 农村鼠害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农村鼠害发生情况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①鼠种调查方法,即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县(市),根据环境不同划分为几个类型地,每个类型地选择一个点,点内分别在住宅、稻田、旱作区等耕地附近的灌木杂草坡和森林等不同环境类型进行调查,对捕获的鼠种进行分类鉴定,将危害农作物重,损失较大,鼠种数量多的这类害鼠称为优势鼠种。②鼠密度调查方法,一般采用相对数量表示鼠密度。如捕获率、取食率、阳性率等。相对数量调查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鼠类数量的相对值。主要采取鼠夹法、鼠迹法、食饵法、有效洞调查法等。③鼠类繁殖调查方法,鼠类种群繁殖强度大,意味着未来种群数量多,危害程度重。调查内容包括繁殖期、怀孕率、胎仔数、胎斑数、睾丸下降率、性成熟的年龄等。
3.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以及具体操作如下:
1、样方法
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值。
2、标志重捕法
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即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为N,其中标志数(重捕前放回的标志个体数)为M,重新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
3、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称为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徽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然后推算出含菌数的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计菌器之一,有两种规格:一种规格是 2mm x 2mm x 0.1mm方格,另一种规格是1mm x 1mm x 0.1mm方格。
(3)调查鼠类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扩展阅读:
标记重组法的注意事项:
1、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2、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3、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4、重捕的空间与方法必须同上次一样;
5、标记个体与自然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
6、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它的捕食者有吸引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种群调查
4.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用什么方法
由于鼠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所以调查草原中鼠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故选:C.
5. 老鼠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A、兔子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B、蚱蜢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桦树属于植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正确;
D、老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6.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动物可以用一个标志重捕法.
捕捉100只,标志,然后放掉,用同样的捕捉努力(如相同数量的陷阱,同样多的猎人)捕捉,捉到100只中有多少只是曾经抓过的.
可以推断出种群密度.设有10只是捉过得,那么总数就是100*100/10=1000 植物可以用"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例如:选取1m2草地,计算蒲公英为20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1=20(棵/m2).
7. 高中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都有些什么
调查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去除取样法,直接计数法
1、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2、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3、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徽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
(7)调查鼠类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扩展阅读:
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逐个计数法,适用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统计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值,是一种精准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种群个体数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动物的穴居、隐藏和飞翔等原因,逐一计数是很困难的,这时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估算法),这就是经常用到的另一种方法。
影响因素:
1 种群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2 密度制约
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3 随机性
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8. 农田鼠密度的调查主要用什么方法应如何进行调查
农田鼠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鼠夹法和有效洞调查法。鼠夹法的调查工具为规格12厘米×6.5厘米中号铁板夹。调查饵料为花生仁或生葵花籽。调查生境选择农舍、稻田、旱地三种生境类型。要求农田、旱地耕作面积大于40公顷,农舍不少于100间。调查时间:农田每月上旬(5~10日)调查一次,一年调查12次。稻田、旱地耕作区以1公顷(100米×100米)面积为一个调查样方,每个样方内放夹50个,夹距一般为10米×20米,特殊地形可适当调整夹距,但必须保证每公顷样方内50个夹数不变。放夹的重点位置是田埂、地埂、渠道、沟边、地角、路旁、农田空荒地以及田地边的电线杆附近等鼠类活动频率较高的地方,选择晴朗天气,晚放晨收。
布夹总数及方法:在作物布局比较简单或环境差异较小的地区,每月调查3个样方,布夹总数为150夹日(夜),在作物布局较复杂或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每月调查样方数应适当增加到4~6个,布夹总数为200~300个,不在同一样方内重复布夹。每月放夹数可一次完成或分2~3次完成,每个样方进行一日(夜)观察,不作重复日(夜)数计算,即总放夹夹数=总夹日数。每次布夹时要检验鼠夹灵敏性,因地制宜通过测定盗食率选好诱饵,对已捕打老鼠的鼠夹,再使用时可用清水洗净后在日光下长时间暴晒或用新洁尔灭或来苏尔消毒或涂搽适量的酒精、白酒、食醋、香油等驱避异味。样方模式图:
注:1公顷=15亩=100米×100米
夹距=10米×20米
有效洞调查法:见第34问。
9. 草原上老鼠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取的调查方法是()A.标志重捕法B.样方法C.总数量调查法D.无法确
草原上老鼠活动能力大、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