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茯苓粉如何吃法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伏灵、松腴、不死面、云苓、松薯、松苓、松木薯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10至15克;或入丸、散。 茯苓知识介绍: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苓茯苓的菌核。茯苓生于松树根上。分布于吉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通常栽后8至10个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标志为苓场再次出现龟裂纹,若见菌核表皮呈黄褐色而又未出现白色裂缝,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后去泥沙,堆在室内盖稻草发汗,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后削去外皮,干燥。 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菌核呈类球形卵状椭圆形致不规则形,长10至30厘米或更长,一般重500至5000克,外面有深褐色多皱褶的皮壳,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适合人群: 1. 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涨满、癌症、肝病、糖尿病患者。 2.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食疗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气微性和,可升可降;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呕吐,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茯苓食物相克: 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茯苓做法指导: 1.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2. 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等同用。 3. 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山药等配伍。 4.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同用。 5.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 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㈡ 白茯苓可以直接吃吗,需要怎么吃
可以直接吃,但一般用于药膳、食疗的茯苓,多数是炮制过的,即将鲜茯苓去皮、磨浆,晒成白色的粉末。这种白色的茯苓粉末俏生生色如白霜,质地细腻,因而得名“茯苓霜”。而我们多见到的茯苓颗粒,比霜更易携带和使用。
白茯苓的功效:
1、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2、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白茯苓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4、对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来说,茯苓有扶脾益气的作用。
5、茯苓算得上是美容上品,可以净面、养颜,除去黑色素。
(2)茯苓小方块的食用方法和做法扩展阅读:
食用茯苓禁忌:
1、不宜与一些中药使用。有白敛、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另外服用茯苓是要忌米醋。
2、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食用茯苓,如肾虚病人,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3、对于近年来民间喜用茯苓粉制作面膜、口红,茯苓的中药成分能否通过皮肤、黏膜组织,进入血管从而为人体保健,需要更多的研究寻找答案,不过,此类美容品在自制、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细菌污染,易变质腐败,需要非常谨慎。
㈢ 茯苓的食用方法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1、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2、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3、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㈣ 茯苓如何使用
俗名】松薯、松苓。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胃,利水消肿,抗衰老,抗癌。
【宜食】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胀满,包括心原性水肿,肾炎水肿,癌性水肿,脚气水肿之人食用;适宜老年人及癌症病人食用;适宜肝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食用’。
《神农本草经》:“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日华子本草》:
“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忌食】茯苓性平健脾,诸无所忌。但根据前人经验,凡属中气下陷,虚寒滑精者忌食。
《本草纲目》:“阴虚者不宜用也。”《本草正》:“茯苓,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俗名】松薯、松苓。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胃,利水消肿,抗衰老,抗癌。
【宜食】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胀满,包括心原性水肿,肾炎水肿,癌性水肿,脚气水肿之人食用;适宜老年人及癌症病人食用;适宜肝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食用’。
《神农本草经》:“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日华子本草》:
“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忌食】茯苓性平健脾,诸无所忌。但根据前人经验,凡属中气下陷,虚寒滑精者忌食。
《本草纲目》:“阴虚者不宜用也。”《本草正》:“茯苓,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药性论》:“忌米醋。”
【按语】茯苓属一种食用菌,自古至今,有用茯苓制成茯苓糕、茯苓饼、茯苓粥、茯苓包子、茯苓馄饨、茯苓酒等食用。据研究,茯苓含有直接参与体内抗衰老过程的重要物质——卵磷脂,还含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无机盐以及多糖。茯苓多糖可以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有强烈的抗肿瘤作用。茯苓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能抑制胃溃疡的发生,保护肝脏,防止肝细胞坏死,以及利水、降低血糖等作用。
㈤ 茯苓怎么吃
茯苓即是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称为白茯苓。其体重坚实,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 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所以茯苓研末用水送服效果较好
㈥ 茯苓的做法
白茯苓是比较常见的茯苓的一种,还有土茯苓,都是有药用效果药材的种类哦,而且营养物质也是比较丰富的呢,可以有健脾胃祛湿的作用,而且食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呢,来看看白茯苓的一些食用方法吧,而且效果也不错。
㈦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 功效:1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2 《本草衍义》: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用药心法》: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汤液本草》: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本草衍义补遗》: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雍。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作用:1 利尿作用。 2 抗菌作用。 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5 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6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8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
如需获得更多权威医美知识,尽在柠檬爱美柠檬爱美
㈧ 茯苓的作用,和食用方法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 [药性]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原料]获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经验方 【原料】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 饼。 【用法】可经常随量吃。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 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 [用法]分3次佐餐食用。 [作用]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 [评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去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着 买回茯苓粉,按照2∶5的比例,与蜂蜜一起冲水,可以提高抵抗力,利水消肿。蒸制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可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匀一起蒸,或者将茯苓和山药、松仁、芡实、莲心一起和面,做成烙饼,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疗效。此外,茯苓还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 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莲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 材料: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10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后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消食健胃心苓粥 桂心2g,茯苓10g,桑白皮3g,粳米100g。先煎茯苓、桂心、桑白皮,滤渣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主治饮食停蓄胃脘、上逆犯胃胸满、咳逆、欲呕、饮食不下等症。 祛湿解乏芡苓粥 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g,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150g,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㈨ 茯苓的食用方法
最好煮开再食用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其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功用。赤茯苓为茯苓皮层下赤色的部分,利湿作用强,治疗小便黄赤,尿涩痛。茯苓皮为茯苓的黑色外皮,其利水作用较好,用于治疗水肿、小便短赤。茯神为带有松根的部分,安神利水作用较强,治疗心悸健忘,小便不利。茯神木为茯神中的松根,能平肝安神,用于治疗心区憋闷、失眠等。而朱茯苓则是用茯苓与朱砂加工炮制而成,宁心安神作用强,用来治疗心悸失眠。
中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而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其药用价值最好的当属云南出产的茯苓称为云苓。老年人经常用白茯苓粉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有养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