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方法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3 02:21:57

❶ 5.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哪几种

任中审计。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离任审计。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对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任期内轮审。经济责任审计采用任中和离任审计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确保对重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至少审计一次。
同步审计。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对地方党委和政府、高校校长和党委书记、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同步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地方财政收支审计、金融机构财务收支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相结合,实现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

❷ 经济责任审计有哪些种类

按照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时间、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成如下几类:1、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2、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3、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❸ 经济责任审计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和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审计目的,主要是通过财务情况,看审计期间内,经营行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故审计侧重点在于,经济行为是否违规,如果是集团性公司,包括是否违反集团的统一规定,是否产生的了效益,是否存在浪费、不作为、失控现象。如果是国有企业,应该有一套指标需要判断是否达标。
通过财务数据,查看业绩指标是否完成;通过管理资料,如会议纪要,营销案等,看经济活动是否遵循了规定;通过抽查,看是否有重大例外事项。

❹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助于从各种经济责任审计的不同特点出发,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以便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分清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
按照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时间、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成如下几类:
1.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根据经济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包(或出租)单位或者本级政府部门所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或目标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审计目标、范围明确,重点突出。
破产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主要审查和确认企业破产的原因;确定对企业破产应当承担责任的主要责任人;监督破产企业的财产物资,包括破产清算时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资产价值的评估,破产资财的变卖和分配等。这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全面地对企业整个破产过程进行审计,确认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保证破产清算的顺利进行。
2.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事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经济责任关系确立之前,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经济责任关系各方合法、合理、正确地确定有关方案和合同,以保证经济责任的合
经济责任审计
理性、有效性,维护有关经济责任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
事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指在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对其进行的审计。在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领导干部或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检查机关的财务收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差错或舞弊行为,督促责任人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终止经济责任关系或者领导干部调离所在部门、单位后,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如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时,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解脱责任人所负的经济责任。
3.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从政企分开的改革思路出发,充分考虑到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便审计机关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实施审计。

❺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按照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时间、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成如下几类:

1.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

2.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3.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5)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方法扩展阅读:

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领导干部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向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挑战。

2.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

3.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了前后任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

如何开展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一、加强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1.为考核和选拔领导干部提供依据。过去,一些企业领导班子在换届交接时,由于未经过公正的审计,以致责任不清,互相推诿,造成干部考核难度很大,无法正确评价经营业绩和经营能力。少数亏损企业负责人弄虚作假、胆大妄为,报喜不报忧,反而容易得到提拔。实行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对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起到积极作用。
2.有利于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贯彻“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每一位任期届满的企业负责人都有一个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公正的评价,能够增强企业领导人的责任感;根据审计报告的评价,结合平时考察,决定企业法人职务的升、降、留、免及平调,增强企业领导人的危机感;审计按照责权利挂钩的原则,通过对权责授予情况和责任完成情况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能增强企业领导人的使命感;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企业负责人全心全意搞好企业,都能起到一种有效的鼓励和鞭策作用。
3.有利于督促企业合法经营,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与完整。通过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错、纠错、防弊、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制止经济犯罪活动,可彻底改变目前个别单位存在的“富了方丈,穷了和尚,破了庙”的不正常现象,维护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4.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貌,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利用审计人员接触面广、视野宽、专业知识丰富的优势,提出可行的建议方案和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会计核算是否准确,企业财务决算编报范围是否完整,企业经济成果是否真实可靠,以及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质量是否相匹配。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合并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决算报告等问题;企业是否正确采用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利润等问题。
2.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企业财务收支核算合规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年度财务决算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收支状况。主要包括: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以及以个人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对外资金担保和出借账户等问题;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以及企业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和企业负责人收入情况;企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问题;企业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有无存在账外资产、潜亏挂账等问题,有无存在劳动工资核算不实等问题。
3.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各项资产质量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存在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企业国有资本是否安全、完整,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有关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性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有效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
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做出的有关对内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和大额合同等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存在较多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主要包括: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4.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认真检查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核实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蓄意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重大问题。
5.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全面核实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账务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规定,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资产运营和回报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1.影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因素审计权限、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形成审计风险。审计主要是通过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发现和查证问题,而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资料中反映,而靠审计手段难以深入查证,如假发票、假经济合同、假会议记录等。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所形成的内在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项目多、任务重,审计人员少,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目前审计力量普遍偏少,而审计任务较重,而在领导班子换届是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非常集中的时期,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很大,不堪重负,对审计工作质量也有影响。
4.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情况复杂,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大多数企业负责人任期时间长,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又不清楚,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5.经济责任的界定问题难度较大形成审计风险。如何界定原任责任和现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等。如被审单位违反财经纪律,既有离任者的个人行为,又有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时,往往相互推卸责任,很难界定个人所起的作用大小,致使责任难以区分。
6.“先离后审”带来的审计风险。按规定企业负责人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现实中,组织人事工作往往衔接不上,“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普遍存在,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使审计流于形式,也增加审计工作难度。
7.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有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的审计风险。审计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靠数据说话的,而目前会计信息不实,会计资料的可信度差,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审计人员如果发现不了重大问题,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实,资产、负债、损益不实揭露不了,反映不出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具的审计结论就不真实,形成审计风险。
8.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科学确定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即审计工作步骤。合理的审计程序,可使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三个步骤。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明确审计任务、组织审计力量与拟定审计实施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两个方面;实施阶段的工作包括进驻被审单位听取个人述职报告和单位评价报告与调查了解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审核检查有关经济活动资料两个方面;终结阶段的工作包括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离任者、接任者签意见书;单位领导审定审计报告,做出审计结论及决定,下达审计决定书;建立审计档案,进行必要的后续审计。
9.正确选择审计方法。审计方法选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效果。因此,审计人员对各种审计方法应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完成情况;采取座谈会与个别了解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企业负责人的政策水平及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全面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方式检查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用实物盘点和账面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企业的实有资产;用微观审计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10.突出审计重点,注重审计证据收集。在审计内容上,要重视经营决策的审计。决策是否科学往往直接关系到决策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惨重的和无法弥补的。

❼ 经济责任中审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单位性质基本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县市区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于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对象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审计实务中,就要针对各自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用的审计方法。

一、基本分析法

这类审计方法,主要运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是:承担着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责,或者担负一定社会公益的职能。经费全部或绝大部分由财政供给,有一部分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各单位的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基本分析法,就是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以上特点,首先了解单位的人员编制情况,结合人员编制情况,分析经费中人员经费是否合理。其次是了解单位的行政职能和管辖范围,对比分析公务费开支的合理性。第三是了解维持行政职能的资产总量是多少,财政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额度和有无专项资金收入,分析研究领导任期内主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理合法性。

在以上基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变动比较大和显着不合理的地方,再采用常规审计手段进行深入核实,调查取证。对一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有一定收入的事业单位,需要分析的内容要复杂一点,但是按照基本分析法的逻辑思路,仍然可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指标修正法

县、市区长做为一级行政区域的行政首长,全面负责一个地区的经济工作,其担负的经济责任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内容广泛,往往涉及到一个或几个指标体系,有些指标是建立在有完备会计资料基础上的财政财务收支指标。

二是经济责任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强,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指标、经济增长率、财政收支规模等,单纯地通过对其行政区域内的财政收支活动来评价领导者的经济责任,既不全面也不准确。只有对业已形成的完备的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审核修正,才能用这些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评价和界定被审计对象的责任,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全面性、客观性,才可以防范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造成的审计风险。

采用指标修正法,就是在运用综合经济指标对县、市区长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不能照搬照抄业已形成的各项指标形成审计评价结论,而是对需要运用的指标分类进行处理,对有健全会计资料的财政、财务收支,专项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应当坚持运用审计手段进行查证核实,对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要运用抽样调查、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重要经济指标的可信度进行验证,对明显有粗估冒算、泡沫水分的虚假经济指标,要坚决予以修正,以防止由于运用了虚假的经济指标而对被审计对象得出错误的评价结论。

三、结果利用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着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长、责任范围广的问题。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全面、完整、真实地评价和界定被审计单位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审计结果和其它与经济责任相联系的结论。

一是在县市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分析利用各类专业审计的审计结果,因为专业审计往往在某一方面着力较多,查处较细,对违纪违规问题反映比较全面。如对虚增财政收支规模、挤占预算专项资金、自立收费项目等问题,主要分析运用原财政预算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投资项目审计的结论。

二是对任期较长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已进行过的各类审计结果(包括上级审计机关的专门审计和本级审计机关的阶段性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结论,以及法院对该单位涉及经济问题的判决都要进行收集整理,对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联系的结论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内容翔实、结论可靠的就要加以利用,对违纪问题表述含糊,运用法规不适当,结论可靠性有疑问的要进行必要的审计复核和审计调查,在充分甄别的基础上,决定取舍。

三是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结果。

四、线索筛选法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人格化的审计,审计的范围超出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范畴,审计的对象直接针对的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所承担责任的经济活动,在审计实施前,要向纪检等部门发徇证函,在进点后要进行审前公告,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提供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实行审计承诺,这些方法的运用拓展了审计发现问题的途径。但是对多种途径汇集来的各种问题线索要进行筛选,把那些确实与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整理,在审计中加以关注或者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廉政问题的评价内容。

但对以下问题的线索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一是不属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内的问题,如人事安排问题、滥用行政职权问题,要移送有法定职权的部门进行处理。

二是与本单位或领导人员负主管责任的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没有关系的问题,审计不予涉及。

三是与责任人个人廉政行为没有经济关系的问题,一般不予涉及。对涉及责任人负有主管责任的所属单位的干部个人经济问题,如果是在审计范围之内的,必须进行查处,是审计范围之外的要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进行处理,发现有明显犯罪事实的可移送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四是对与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有牵连的重要经济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要予以重点落实。

❽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种主要方法

年末或年初 还可以根据审计计划安排 但领导发生重大岗位调整时 一般一定会有责任审计

❾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四)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五)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六)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缴情况;

(八)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

(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职务消费等情况,对所属单位的监管情况;

(十)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以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定情况;

(十一)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9)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方法扩展阅读:

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是《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国家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

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

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❿ 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当前,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各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优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有效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行的审计准则并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做出专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均处在边开展、边探索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内部执业标准、增强审计人员的动手能力、保证审计质量,参照现行审计准则,事务所内部建立一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审计工作方案,包括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注意事项。 审计重点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而审计程序和方法是针对审计重点问题确定的。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审计方法除了年报审计常用的方法外,尚有:调阅会议记录、管理机构形成的决议等重要决策文件、企业经营目标资料、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内控制度等资料,与企业人员约请谈话、审阅内部审计报告、外部调查、延伸审计相关单位等程序。 其次,要对项目组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化培训。培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概况、审计的大致流程、审计工作底稿要求、审计工作方案、部分事项的特殊审计策略等。 第三,要在审前调查阶段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 ——收集各审计年度的年报决算数据库,包含企业集团内每一个企业历年审计报告、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重要报表项目的明细信息。同时,收集齐各年决算软件安装盘安装决算软件。 ——收集集团公司内审部门及下属子公司内审部门各年度的内审报告,一方面可以供审计人员直接利用,或者稍加分析或延伸审计就可得出审计结果,也可将其确定为一项审计线索或者审计重点。 ——收集审前调查阶段确定为审计重点或审计重要事项的相关材料,与这些事项相关的企业会议记录或会议文件、纪检材料、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如果在此阶段能和企业监事会取得联系的话,最好从监事会取得一些资料,监事会对企业的一些事项已有结论或资料比较完整。 把握操作要点 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审计事项事实清楚、证据齐全、结论准确、程序到位,必须把握几项操作要点: 首先,项目负责人要及时查阅企业管理机构的会议记录和文件、集团内审报告、纪检材料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大经营事项、一些违法违纪事项在这些材料中均有体现,其中有必要进行审计的事项涉及到某个审计小组的,要及时将这些材料传递给相关审计小组。 其次,要针对小组发现的审计事项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经济事项的合法合规性需要用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来界定。 第三,要随时走访企业员工和相关当事人,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审计线索或找到审计的突破点,也可就一些审计发现事项听取企业员工的看法,对事项涉及的当事人可以了解事情的原委或真相。 第四,要理清审计思路,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对审计实施方案作出适时调整。项目负责人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及时确定审计的侧重点,确定要审计的关健问题,防止造成时间的延误和审计资源的浪费。 第五,要不定期拜访原任和现任企业负责人,这是经济责任审计中一个必须要履行的程序。多和他们沟通可以充分取得原任和现任企业负责人的支持,取得他们对审计组工作的理解和重视,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被审计方产生抵触情绪。 第六,要注意沟通方式。沟通过程中尽量使用书面沟通方式。一是可以取得当事人的重视,明确相互责任及事项配合时间要求;二是企业一般会明确一个审计联络人,采用书面沟通方式方便联络人开展工作;三是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原企业负责人的审计,审计需查证的问题往往比较敏感,必要时可由企业现任负责人在书面沟通函上进行批示,明确配合部门和时限,以打消配合部门和当事人的顾虑。 第七,要对下属企业交换意见进行适当控制。交换意见可采用阶段式方式进行,不必在审计外勤结束后一次进行。下属审计小组交换意见以前,尽量由项目负责人先进行复核,事先复核可以在现场及时补充证据或进一步查证。交换意见时也可以暂不下审计结论,但事实描述一定要清楚完整。 第八,审计组进场后要将审计承诺函交给被审计单位。可要求被审计方按审计组提供的格式范本作出承诺,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就格式范本中没有作出承诺的事项向被审计方提出承诺要求。由于被审计单位下属子公司在审计期间经常会发生企业负责人或经办人员的变动,可要求企业在发现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存在瑕疵时一定要书面告知审计人员,以分清双方责任,项目负责人在设计审计承诺函时也要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相关热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论文论文

阅读全文

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主页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2
社区护理常用作业方法 浏览:25
药典4氯离子的鉴别方法 浏览:706
胆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735
如何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 浏览:563
孩子系鞋带方法最简单 浏览:528
如何使用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浏览:11
家用电功率计算方法 浏览:194
小米自拍杆如何设置方法 浏览:528
光面环规使用方法 浏览:826
多选题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哪些 浏览:983
计算方法教 浏览:767
治疗口腔溃疡小方法 浏览:45
如何排肺痰咳嗽方法视频 浏览:301
开环岛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浏览:525
评断女性排卵的检测方法 浏览:689
铝扣板吊顶接线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861
发膜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浏览:440
新年贺卡用最简单的方法做怎么做 浏览:256
颈椎骨质增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