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说明变量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什么结构
此提问为access的作业题,我也非常那么,翻查书本才知道。
原文不是如此表述的,真不知道这些写书的大侠是怎么混成作者的。
原文如下:
定义变量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Dim```[AS
]结构,
草,作业题直接变成,说明变量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什么结构。
文不对题啊。晕死。
dim
a
as
string
dim
b
as
integer
⑵ 用适当的变量变换法求解以下常微分方程
右边先变形,除以x^2
y'=[5(y^3/x)^2-2]/[2y^5/x+3y^2)
y^2y'=[5(y^3/x)^2-2]/[2y^3/x+3]
令y^3/x=u y^3=xu 3y^2y'=u+xu'代入:
u+xu'=3[5u^2-2]/[2u+3]
这可以求解了
⑶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前面所述的各种放射性测量方法,包括航空γ能谱测量,地面γ能谱测量和氡及其子体的各种测量方法,都已用在石油放射性勘查工作之中。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的是航空γ能谱测量。
(一)数据的光滑
为了减少测量数据的统计涨落影响及地面偶然因素的影响,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光滑处理。消除随机影响。
放射性测量数据光滑,最常用的光滑方法是多项式拟合移动法。在要光滑测量曲线上任取一点,并在该点两边各取m个点,共有2m+1点;用一个以该点为中心的q阶多项式对这一曲线段作最小二乘拟合,则该多项式在中心点的值,即为平滑后该点的值。用此法逐点处理,即得光滑后的曲线,光滑计算公式(公式推导略)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yi+j、yi为第i点光滑前后的值;Am,j为系数;Nm,p为规范化常数。
五点光滑的二次多项式的具体光滑公式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如果一次光滑不够理想,可以重复进行1~2次,但不宜过多重复使用。
光滑方法,还有傅里叶变换法,以及多点平均值法,多点加权平均值法等。
使用哪种方法选定之后,一般都通过编程存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
图7-21 是美国东得克萨斯州一个油田上的航空γ放射性异常中的两条剖面图(A-B和B-C)。经过光滑处理后,低值连续,清晰明显,与油田对应的位置较好。说明四个油藏都在铀(w(U))和钾(w(K))的低值位置。
图7-2-1 美国东得克萨斯油田航空γ放射性异常剖面图
(二)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主要反映测量变量在大范围(区域)连续变化的趋势。在原始数据中常含有许多随机误差和局部点异常,直观反映是测量曲线上下跳动或小范围突变。使用趋势分析处理是为了得到研究区域辐射场的总体分布趋势。
趋势面分析,实质上是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空间数据拟合。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图解法趋势面分析和数学计算法趋势面分析。图解法趋势面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对观测数据采用二维方块取平均值法,或滑动平均值法计算趋势值。方块平均值法是对每一方块内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方块重心点的趋势值。滑动平均值法是设想一个方框,放在测区数据分布的平面图上,把落在方框内的测点数据取平均值,记在方框中心上,最后得到趋势面等值图。一般讲做一次是不够的,需要如此重复3~9次。一般都有专门程序可供使用(不作详述)。如图7-1-14(a)为原始数据等值图,中间有许多呈点状高值或低值分布,经过四次趋势面分析之后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低值异常区。
计算法趋势面分析是选定一个数学函数,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一个曲线。拟合函数常用的有多项式函数,傅里叶级数,三角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多项式函数等。目前以二维多项式函数应用最多。
(三)岩性影响及其校正分析
不同岩石、不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是有差别,有的相差还比较大,有的相差甚至超过10%~20%。这是油田放射性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个测区可能出现不同土壤分布,把不同放射性水平的土壤上测量结果校正到同一水平(叫归一化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有下面三种方法。
1.确定土壤核素含量的归一化方法
利用γ能谱测量资料,根据测区地质图或土壤分布图,分别统计总道的总计数率和铀、钍、钾含量的平均值。然后进行逐点校正,即逐点减去同类土壤的平均值,其剩余值即为异常值。
ΔIij=Iij-Ii(i=1,2,3,…,n,为土壤类型)(7-2-3)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Ii、wij(U)、wij(Th)、wij(K)分别为第i类土壤中测点j的总计数和铀、钍、钾含量。
这个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工作量较大。
2.用钍归一化校正铀、钾含量
表7-2-2 几种岩石的钍、铀、钾含量
对自然界各种岩石中的钍、铀、钾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F.Saundr,1987),发现它们的含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7-2-2);而且随岩性不同含量确有相应的增加或减小,据此可以利用钍的含量计算铀和钾的含量。钍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钍在地表环境条件下基本不流失。因此,利用钍含量计算出来的铀、钾含量,应当是与油藏存在引起的铀、钾异常无关的正常值。用每点实测的铀、钾,减去计算的正常值,那么每个测点的铀、钾剩余值(差值)应当是油气藏引起的异常值。这样就校正了岩性(土壤)变化的影响。
对于航空γ能谱测量的总道计数率,也同样可以用钍含量(或计数率)归一化校正总道计数率,效果也非常好。
具体方法如下。
1)对铀、钾的归一化校正。
2)根据航空γ能谱测量或地面γ能谱测量数据,按测线计算铀、钍、钾含量。根据岩石(土壤)中钍与铀,钍与钾的相关关系(表7-2-1),认为铀和钍存在线性关系,钾和钍存在对数线性关系,于是建立相应的拟合关系式。
w点i(U)=A+Bwi(Th) (7-2-7)
w点i(K)=A′+B′lgwi(Th) (7-2-8)
式中:A、B、A′、B′为回归系数(对每个测区得到一组常数);wi(Th)为测点i实测的钍含量;w点i(U)、w点i(K)为i点由钍含量计算的铀、钾含量。
计算每个测点的铀、钾剩余值:
Δwi(U)=wi(U)-w点i(U)(7-2-9)
Δwi(K)=wi(K)-w点i(K)(7-2-10)
式中:wi(U)、wi(K)为测点i的实测值。剩余值Δwi(U)和Δwi(K)为油藏引起的异常值。
南阳-泌阳航空γ能谱测区,测得的钍、铀、钾含量,按钍含量分间隔,计算其平均值,列于表7-2-3。根据此表中数据,由(7-2-7)和(7-2-8)式得:
w算i(U)=1.53+0.03 wi(Th)
w算i(K)=0.82+0.56 lgwi(Th)
表7-2-3 南阳—泌阳航空γ能谱计算的钍、铀、钾
3)对总道γ计数率的归一化校正。钍比较稳定,可以认为与油气藏形成的放射性异常无关。经研究得知,原岩的总道计数率(I点i)与钍含量的对数值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即
I点i=AT+BTlgwi(Th) (7-2-11)
根据γ能谱实测数据求得实测i点的总道计数率(Ii)与I点i的差值:
ΔIi=Ii-I点i
即为消除岩性影响的,由油气藏引起的γ总计数率异常值。
图7-2-2 钍归一化校正岩性影响的结果
(双河油田,1100和11010测线剖面)
图7-2-2为任丘双河油田,两条测线(1100线和11010线)。用钍归一化法,消除岩性影响的结果。油田边界高值和油田上方低值,除钾11010线外都比较明显清晰。与已知油田边界基本一致。
⑷ 用什么方法研究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在研究其中2个变量的关系时,要控制第3个变量不变.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因素.在研究温度时,要控制pH不变;要研究pH时,要控制温度不变.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可能的条件是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要研究其中一个变量时,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只是研究温度,不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也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⑸ 变量变换的目的是什么
变量变换的目的是(D)
A . 使方差齐
B . 使资料正态化
C . 使曲线直线化
D . 使资料满足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需要
E . 使要比较的资料有差异
⑹ 变换变量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intmain(){
inta,b;//给变量值你自己打吧
swap(a,b);//如果不能用swap你可以用::来写
return0;
}
⑺ 物理学中,经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哪些如: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一、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例: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
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
解析:B。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例: 1、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 )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解析:C
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依然保留原来的特点和知识)光线、(在我们学习光线的时候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线传播;(在我们学习中我们知道真正的空气是各处都不均匀的,比如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在比如因为空气各处不均匀形成了风,而在光是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我们将问题简化,只取一个简单的模型,一条光线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一条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条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例:1、在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是( )
A、建立速度概念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D、分析物体的质量 解析:B、C。七、科学推理法: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如,电动机和热机 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十一、分类法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十二、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十三、比值定义法:例: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四、多因式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十五、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以上这些方法,还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会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列举出来,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灵活运用,以便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配套练习题例1、质量、速度、密度、惯性、功率、比热容、电功率这些物理量可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1)表示物质某种特性的物理量有:
(2)表示物体本身属性的物理量有:
(3)表示某方面的“快慢”的物理量有:
答案:[密度、比热容;质量、惯性;速度、功率、电功率]例2、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涉及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在下列物理研究实例中,
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 。
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 。(选填序号)。a.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b. 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c. 在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d. 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e. 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f. 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g.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h. 通过小磁针指向偏转,判定磁场的存在;i。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此为半开放习题:a、g、i控制变量;b、d物理模型;c、e等效替代;f、h转换法
例3、某同学为了粗略测出排球击地时对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地上铺一张纸,把球用水沾湿,然后用球击纸,在纸上留下一个圆形的湿迹,然后再将这张纸铺在台秤上,用力将球按在纸上,直至球与纸上的圆形湿迹完全重合,根据此时台秤的读数,计算出球击地的作用力。此同学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他在此实验中运用的方法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效替代例4、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先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码,得到实验数据。然后他将一条毛巾铺在木板上,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同一个木块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重复上述实验过程。问:实验中要求弹簧秤必须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就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其理论根据是: 。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答案: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平衡力;转换法例5、为了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我们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向下运动到不同材料的水平面后,观察小车从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这个是运用了 方法。答案:控制变量法例6、在牛顿第一定律时,运动最典型的一种科学方法是 。答案:推理法例7、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压强计是采用了 方法,把压强的变化用连通器两边液面差的变化来表示。答案:转换例8、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或混联电路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电阻代替所有电阻,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采用的是 方法。答案:等效替代法例9、在我们学过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是( )A、建立速度的概念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C、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D、密度概念的建立答案:B A、比值定义法 C、归纳法 D、比值定义法例10、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利用转换法测得的物理量有( )A、质量 B、功率 C、电阻 D、密度答案:BCD B、转换成测UI C、转换成测UI D、转换成测m、v例11、下列不属于理想化模型的是( )A、液柱 B、轮轴 C、光线 D、液片答案:B 理想化模型是原型的简化,近似的反应,所以B不是。例12、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色的金属光泽,一位同学认为它是不锈钢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先拿磁铁吸一下”。“测量它的密度”“测量它的电阻率”等建议,第一位同学的意见,属于科学探究法中的( )A、实验操作 B、猜想与假设 C、观察与思考 D、分析与论证答案:A例13、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 ( )A、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 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C、曹冲称象 D、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答案:A、积累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实验法例14、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研究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导体的R的关系,实验中先保持R一定,研究I与U的关系;再保持U一定,研究I与R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通过电流做功的多少来判断电能的多少B、研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效果时,引入合力的概念C、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应线D、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保持电阻和时间一定答案:A、等效替代法 B、等效替代法 C、物理模型法 D、控制变量例15、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用光线表示光”相同的是( )A、把电流比作水流 B、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硬币的直径C、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D、利用20欧的总电阻代替串联的15欧和5欧的电阻答案:A、类比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例16、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 研究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引入合力的概念2、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3、 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4、 利用磁感应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13 B、23 C、24 D、14答案:1、等效替代法 2、模型法 3、类比法 4、模型法例17回顾所学过的科学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将固体分子看成是一些用弹簧连接的小球,这是模型法B、在研究由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引入总电阻,这是等效法C、为观察玻璃瓶受力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这是应用了放大法D、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这是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答案:D 逆向思维法例18下面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物体受力问题时,引入合力2、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的概念3、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时,引入总电阻4、在研究分子运动时,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上述几个实例中,采取“等效替代”研究问题的是A、13 B、12 C、23 D、34答案:13为等效替代 2模型 4转换法例19下列三项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N数根据情况确定),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N;(2)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N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N;(3)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上述三项实验中,实验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它们遇到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解决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12;被测量物体小,不容易测量;采取积累法把不容易测量的物理量积累成较大的值在进行测量例20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力的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研究的问题简化,以下几种情况中,属于这种“等效方法”的是( )A、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B、在研究电现象时,用电流产生的效果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C、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并联的总电阻来代替两个电阻D、在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时,用水压和水流来类比电压和电流答案:A、模型 B、转换 C、等效替代 D、类比例21下面是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比较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的是A、13 B、34 C、23 D、24答案:1、比较法 2、分类法 3、比较法 4、模型法例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象的位置,回想我们实验时的具体做法是 。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 的科学方法。答案: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例23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样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答案:A、模型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例24利用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等效法”。如在研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时,用一个力代替两个力。以下几种情况中,属于等效法的是( )A、在研究磁场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B、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旋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C、用一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之比确定电阻的阻值D、在研究并联电路时,用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代替两个并联的电阻答案:A、模型法 B、模型法 C、比值定义法 D、等效替代法例25下面是小明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的过程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其中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的为( )A、13 B、34 C、23 D、24答案 :A
⑻ 用变量变换的方法求解dy/dx=x-y+5/x-y-2
dy/dx=(x-y+5)/(x-y-2)
=1+7/(x-y-2)
即dy/dx -1=d(y-x-2)/dx=7/(x-y-2)
于是d(x-y-2)/(x-y-2)=7dx
那么积分得到
ln|x-y-2|=7x+C,c为常数
⑼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有
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1、表格法:通过列表格可以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信息,进一步预测其变化趋势,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般地,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依据此规律对结论作出预测.
2、关系式法:关系式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它能准确地反应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当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因变量就有惟一一个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图象法: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图象能非常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的趋势.
⑽ 变量变换的目的是什么
变量变换也称变量代换,是将原数据X转换成它的某种函数值如lgX,X1/2等,其目的是使变换后的数据达到某种要求。例如运用方差分析作多个均数间的比较时,要求各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正态的,方差是相同的,以及处理的效应是可加的。如果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偏离这三个条件太远,方法之一是进行变量变换,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又如求曲线回归方程时,常作变量变换,使之达到直线化的要求。此外,在计算过程中,常用变量变换达到简化运算的要求等等。应该指出的是,根据变换值进行统计分析,常用以说明原数据的信息,而且常需还原成原数据的单位。运用方差分析时,总体的非正态性、方差的非齐性和效应的不可加性这三者常常一起发生,往往经过某种变量变换改正其中之一时,可使其余两者亦有所改善。
变量变换的常用方法有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概率单位变换、logit变换、反双曲正切变换、倒数变换、乘方变换等。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变换的目的和原数据的性质、分布特征,特别是变换后的效果。当变换所得数值仍未达到预期的要求时,应具体分析其原因,再按照资料的性质用不同的变换方法尝试,但不要盲目乱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