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确使用鼻滴药法
鼻滴药法是鼻科常见病的主要局部治疗方式,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它主要适用于急性鼻炎(感冒)、慢性单纯型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出血、萎缩性鼻炎及鼻腔或鼻窦手术后护理等。另外,有些滴鼻药还是治疗中耳疾病的常用治法之一陵指。如分泌性中耳炎的急性期,常要求用1%麻黄素液滴鼻,对保持咽鼓管通畅及中耳分泌物引流,改善听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常用滴药方法有两种:
(1)头后伸位滴药法:患者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或肩上垫一个软枕,也可将头悬垂于床沿外或椅背上,患者后仰,头向后垂使鼻孔朝天,每侧滴2 ~ 3 滴药水于鼻腔侧壁,使药液顺着鼻孔患侧或双侧慢慢流下,让鼻腔侧壁起到缓冲作用,以免枣汪哪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而味苦难忍,滴药后轻捏鼻翼数次,使药液布满鼻腔,休息5 分钟后再起来,使药液充分和鼻腔黏膜接触。每日滴药3 ~ 4 次。
(2)头低侧向位滴药法:患者侧仰,去枕,患侧颞顶部(耳部)
靠在床面,头向肩部垂下,鼻部转向上肩方向,保持与肩在同一平面,使鼻腔侧壁成水平稍斜向鼻根部,滴入药液2 ~ 3 分钟后再坐起,这样可使药液滞留鼻腔时间长一些,并可减少药液流向咽喉而避免刺激反应。
鼻滴药法的注意事项:①若鼻腔分泌物过多时,滴药前须先将分泌物轻轻擤出,则滴入药液能直接与鼻黏膜接触。否则,药液作用会明显减弱。②滴药时须取鼻部低于口和咽喉部的位置。患者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悬于床沿下,使鼻部低于口和咽喉部;亦可嘱患者仰卧后将肩下垫高,使鼻部达到上述位置。采取这种位置,不会使药液流入咽而引起不适感。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上述位置,改用半卧位,滴右侧鼻腔时,头向右肩倒,滴左侧鼻腔时向左肩倒,同时,高血压鼻病患者忌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肾上腺素类滴鼻,因此类药可使血压升高)。③取滴管(或眼药瓶)置于前鼻孔上方,将滴药滴入鼻腔内,避免使滴管或眼药瓶头触及鼻部,污染药液。
④药水滴入鼻腔后须静卧3 ~ 5 分钟,使药液停留在鼻腔内,与鼻黏膜多接触一些时间,然后坐起,使多余药液自前鼻孔流出。⑤滴鼻药用量应遵医嘱,一般每日3 次,每次每侧3 ~ 4 滴凳码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