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温针灸的操作方法
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 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为2cm,直径1cm,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炷灸。帽炷温针灸,既无烟,不会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法。
❷ 隔橘皮温针灸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准备材料。取纯艾条,将其切成约1.5厘米厚的艾段。如果使用干橘皮,需先用温水浸泡至软,然后切成2平方厘米的大小,并在橘皮上切一个约1厘米长的切口,备用。
选定需要的穴位后,使用1.5到2寸长的毫针,采用平补平泻的针灸手法刺入穴位。然后,将准备好的橘皮套在针身接近皮肤的一端,确保橘皮的内皮紧贴皮肤表面。接着,找到中间带有小针眼的硬纸片,将其套在针尾上,平放在橘皮上。再取约1到1.5厘米长的艾段,将其插入针柄顶端,点燃后,让艾段自然燃烧至成艾灰。燃烧完毕后,移除艾灰,再重复此步骤,每次燃烧一个艾段,直到完成一次灸治。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一个疗程通常为10次灸治。
隔橘皮温针灸法是我国针灸工作者总结出来的又一种温针灸法。但临床资料不多,治疗的病种也较局限,其实际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