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裹尸的金缕玉衣在古代是怎样制成的
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的发掘揭示了众多文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那件“金缕玉衣”。这件玉衣覆盖在棺椁的朽灰与漆皮之下,呈现扁平状,头部和手、足略有变形。初见时,玉衣的上衣前片被发现在应属臀部形状的后片之下,暗示入殓时可能放错了位置;且裤筒的开缝本应朝下,却发现向上。这些细节让人推测可能是入殓时的疏忽。
“金缕玉衣”的外观与人体形态极为相似。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有眼、鼻和嘴的轮廓。脸盖主要由长方形小玉片组成,眼和嘴则在较大玉片上刻画,鼻子由五块长条玉片拼合而成,形象逼真。上衣由前片、后片和袖筒构成,各部分独立;前片塑造出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形态,后片则呈现出臀部形状。裤子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同样独立。手部呈握拳状,分别握有玉璜,足部则作鞋状。玉衣内还发现了玉璧和其他饰物。前胸和后背共有18块玉璧,按特定方式排列。头部装饰包括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则有遮盖生殖器的小盒和肛门塞,均为玉制。颈部下方有48颗玛瑙珠,腰部有玉带钩,袖筒内发现两颗小玉印,分别刻有“信”和“私信”二字。这套玉衣全长1.88米,由2498片玉片和约1100克金丝制成,玉片角上穿孔,以金丝编缀。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制作如此精细的玉衣实属不易。需要从远处运来玉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数千块小玉片,每块都要磨光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工,且编缀工作繁琐。因此,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需人力和物力是巨大的。皇室贵族相信“玉能寒尸”,为防止尸体腐朽,使用昂贵的玉衣作为殓服,并配合九窍器堵塞九窍,以此求得永生。然而,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因为金缕玉衣的昂贵吸引了众多盗墓贼,导致许多陵墓被盗掘一空。即便盗墓贼未曾光顾,考古工作者打开墓室时,原本希望“金身不败”的墓主人早已化为尘土,仅留下精美的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