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铸铁铸铁热处理
铸铁热处理是针对铸件内部应力和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工艺。首先,去应力退火是常用的方法,通常在500~550℃保温2~8小时,通过炉冷或空冷方式,可消除90%~95%的应力,但需注意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石墨化,影响铸件性能。对于白口铸件,高温石墨化退火是消除其硬脆白口组织的关键,通过550~950℃保温后炉冷至500~550℃空冷,促使渗碳体分解并石墨化,提升机械性能。
为了提高球铁的机械性能,需要进行淬火,一般加热至Afc1以上30~50℃,淬入油中,形成马氏体,随后进行回火以降低应力和调整组织,如低温回火(350~500℃)使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加球状石墨,中温回火(350~500℃)则为回火索氏体加球状石墨,高温回火(500~600℃)以兼顾韧性和强度。球铁等温淬火则用于获得高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加热温度和等温处理温度需结合组织要求进行选择。
表面淬火用于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灰铸铁和球铁铸件适用高频感应加热或电接触表面淬火。对于特殊需求,如表面耐磨、抗氧化或耐腐蚀,可采用化学热处理工艺,如气体软氯化、氯化、渗硼或渗硫等。
总的来说,铸铁热处理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工艺,旨在优化铸件的内在性能和表面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机械性能要求。
铸铁主要由铁、碳和硅组成的合金的总称。在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过在共晶温度时能保留在奥氏体固溶体中的量。
❷ 要消除铸件或锻件的应力,应选择何种热处理方法
采用去应力退火最好袭睁磨,一般是500-650℃保温一段时间,锻件随炉冷到300℃,铸件直接出炉。
正火
对于热轧、热锻加工过的材料(或者工件),空冷到室温后,只要是没有发生过“非扩散性固态相变”一般就不需要再进行热处理。除非对于高碳钢和高碳合金钢,还应该附加“球化退火”热处理工艺。应力也随之消除了。
对于空冷过程中发生过“非扩散性固态相变”的材料,可进行附加的高温去应力回火处理。降低硬度,消除应力。
热处理规范:淬火880℃,水冷、油冷;回火500℃,水冷、油冷。
●交货状态:以热处理(正火、退火或高温回火)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交货状态应在合同中注明。
●20CrMo热处理:
20CrMo材料属于低碳合金结构钢,适合渗碳淬火处理;热处理规范:淬火880℃,水冷、油冷;回火500℃,水冷、油冷.
●20CrMo硬度
20CrMo淬火(860-880℃水或油冷),加低温(150--200℃)回火,20CrMo硬度为HRC32-33
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主要有:热处理法、机械法、振动法和自然时效。最简单的办法是时效处理。焊后热处理(退火)是消除残余应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广泛采用的方法。它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局部热处理。
HT200热处理方式
1、消除应力退火(或称人工时效) :消除铸造后存在于铸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常需进行消除应力退火:(残余应力可能引起铸件翘曲和裂纹) 一般为500-550℃。加热温度越高,应力消除越快。温度越高会发生石墨化和珠光体化,降低性能。保温时间一般按5 min/mm 计算。后以 30-50 ℃、min速度随炉冷到150-200℃出炉,空冷。
为消除或减小铸件的内应力,对于不进行其他热处理的铸件可进行自然时效或人工时效: 自然时效:在常温下放置6-12个月以上。如大型床身的时效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但生产效率低。消除内应力也很有限。一般都采用人工时效(消除应力退火)。
2、灰口铸铁软化退火和正火工艺:铸件表面由于冷却较快而形成一层很薄的白口层硬度高难以加工,常用热处理工艺为:软化退火通常采用900-950℃。退火保温时间为2-3h。然后炉冷。缓慢炉冷过程中,A分解为F+石墨,而变为P+石墨。所以正火后的组织为P+石墨。
3、灰口铸铁的淬火与回火:灰口铸铁很少采用淬火与回火。常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与回火,拍斗等温淬火得到更高的力学性能。铸铁的组织为石墨分布在基体上,热处理不能改变石墨的形状,要提高强度只能通过热处理强化基体的方法来达到。实际上淬火与回火常用于提高耐磨性和及疲劳极限。
HT200是灰铸铁的牌号,HT代表灰口铸铁,HT是灰色铸铁汉语拼音的缩写,灰铸铁HT200指的是最低抗拉强度为200MPa的灰铸铁。材料名称:灰铁200;标准:GB/T 9439-2010;材料硬度:163~255HB。
去应力退火或重结晶退火,580~620度均温随炉冷却;或680~730度均温随炉冷至500度以下,出炉空冷。
304不锈钢属于A(奥氏体)不锈钢,不存在“回火”工艺。对该钢制造的铸件铸造应力的去除采用“去应力退火工艺”。如果对材质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则首先采取均匀化工艺;该工艺也就代替了“去应力退火”工艺。一举两得。即,加热到900摄氏度保温,然后空冷。去应力退火工艺只是加热温度在600--700摄氏度范围就可以了。
耐热钢铸件是指在高温下工作的钢材。耐热钢铸件的发展与电站、锅炉、燃气轮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等各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由于各类机器、装置使用的温度和所承受的应力不同,以及所处环境各异,因此所采用的钢材种类也各不相同。
淬火后的回火工艺,除了稳定组织以外,另一个作用就是消除残余应力。因此无需再做其它处理。
❸ 问题一:球墨铸铁件常见的热处理方式有哪些
铸铁的热处理工艺主要有去应力退火和高温石墨化退火两种。
去应力退火通常在500~550℃的温度下进行,保温时间为2~8小时,然后进行炉冷。这种工艺可以消除铸件内应力的90~95%,但铸铁组织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温度超过550℃或保温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石墨化,使铸件的强度和硬度下降。
高温石墨化退火则是一种用于消除铸件表面和薄截面上白口组织的工艺。白口组织硬而脆,加工性能差,容易剥落。退火工艺为:加热至550-950℃,保温2~5小时,随后炉冷至500—550℃再出炉空冷。在高温保温期间,游高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分解为石墨和A,在随后的护冷过程中,二次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也分解,发生石墨化过程。由于渗碳体的分解,导致硬度下降,从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性。
两种工艺各有优势,选择哪种工艺取决于铸件的具体要求和特性。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铸件的性能,提高其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