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1.“漏刻”计时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
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
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2.动物报时
“鸡鸣”是最古老的晚上确定时间的方法,在农村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根据土“公鸡打鸣”(而不是杂交鸡和养殖场的鸡)的晚上打鸣规律性而确定晚上时间的。
一般有“鸡叫三遍”之说,鸡正半夜是不叫的,过了半夜多一点鸡叫表示子时三更,第二遍寅时四更,第三遍则天要明了——辰时五更。“夜有五更”就是这样来的。
3.星象定时
这种方法比用动物报时的方法更加古老,它是根据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变化来确定晚上时间阶段的。根据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长,初三初四见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计算夜间时间。
另外,根据北斗星在每个季节的晚上转动位置则更是古代晚上报时和研究四季的重要方法。北斗星在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的黄昏6点和早6点位置和晚上12点的位置——卯时、申时和子时是十分准确的,北斗七星正好在正东西和正南北方位。
夜行的人们经常根据季节看北斗七星的位置判断夜间的时辰应该是什么时间,所以古人有“斗转星移”一整套夜观天象之术。
4.铜制圭表
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俗语。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
隋唐,“太阳方位计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我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
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5.打更
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
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由此可见,所谓“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贰’ 如果没有钟表,怎么知道时间
1、“漏刻”计时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
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2、“动物报时”
“鸡鸣”是最古老的晚上确定时间的方法,在农村一直沿用至今。它是根据土“公鸡打鸣”(而不是杂交鸡和养殖场的鸡)的晚上打鸣规律性而确定晚上时间的。
一般有“鸡叫三遍”之说,鸡正半夜是不叫的,过了半夜多一点鸡叫表示子时三更,第二遍寅时四更,第三遍则天要明了——辰时五更。“夜有五更”就是这样来的。
(2)人们经常用什么方法计算时间扩展阅读
星象定时知时间的方法
它是根据月亮和星星的晚上位置变化来确定晚上时间阶段的。根据月亮有“初一升初二长,初三初四见月亮”“二十八九月亮一扭”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由“十五月中天”,“二十二三,月亮落在正南”等计算夜间时间,到了冬天还有“参落正南”——半夜之说(参指三星)。
另外,根据北斗星在每个季节的晚上转动位置则更是古代晚上报时和研究四季的重要方法。北斗星在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的黄昏6点和早6点位置和晚上12点的位置——卯时、申时和子时是十分准确的,北斗七星正好在正东西和正南北方位。
夜行的人们经常根据季节看北斗七星的位置判断夜间的时辰应该是什么时间,所以古人有“斗转星移”一整套夜观天象之术。
‘叁’ 古代没有钟表,那人们是如何看时间的
在现在我们看时间很方便,可以看手表,也可以看手机,古代人没有这些智能的东西,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妙招。
一开始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都是看太阳来判断时间点的。在古代一炷香大概就是两刻钟,而且非常容易操作,并且便宜,所以他们经常用这种方式简单计算时间。
是由浑仪和浑象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后者是用来演示天象的。其实就是利用齿轮和水力带动浑象绕轴旋转,这样浑象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天体自转一圈,也就是一天过去了,而浑仪则有日和月两个环,同样使用水力转动浑象,浑象每转一周,日环就会转1/365周,也就是说等日环转了一周也就是一年,这样不仅可以判断一天是否结束了,还可以判断一年是否结束了。可以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简直是太佩服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