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用菌种植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以培养料为主,代料栽培分为生料栽植、熟料栽植、发酵料栽植三种。养护食用菌的生长温度范围,应稳定在24~27℃之间,平时浇水保湿,湿度在40%~50%左右为好。食用菌成熟后需要尽快收获。
1、栽培基质
大部分的食用菌菇在成熟之后,需要根据养料和培养基质的干湿程度、出菇的密度和子实体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灵活喷水保湿。覆土后15天出现菇蕾,到20天的时候就可以采收菌菇了。及时采收,也许能在15~20天后再成熟一波。
‘贰’ 食用菌施肥栽培的要点有哪些
(1)要讲究追肥方法
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四种方法:喷施、浸泡、灌穴和注射。
①喷施法的时间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喷施时应注意喷头不要正对着子实体,同时注意“四不喷”:一是幼小菇蕾不喷,避免“肿死”; 二是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以免引起细菌性病害;三是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喷;四是菇棚房内病虫害严重时不喷。
②浸泡法主要用于袋栽的食用菌。在采完1~2潮菇后,若栽培袋呈严重缺水状态,可将其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直到其恢复到接近原重时为止。采用浸泡的方法添加营养液,只需在营养液池中放入菌袋后压上重物即可,但浸泡的时间不应过长,若菌袋失水过多,可以分几次浸泡。
③灌穴法主要在菌床上使用,当菌床出菇较多、养分消耗过大时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将菌床上的覆土扒开,按10厘米的穴距将漏斗插入料面内,每穴灌4~7毫升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覆土。
④注射法主要是在菌棒出菇较多,养分消耗过大,空气湿度过大时采用。
(2)用量、浓度要适当
施肥要结合喷水有计划进行,采用少喷、勤喷、菇多多喷的方法。即每次喷施浓度要小,中间要隔5天左右,进行清水管理,促进营养的吸收利用,防止营养过剩,否则施肥后造成料表或菇体有机物质的滞留,而招致病虫杂菌,适得其反。一般在二潮菇后喷施,用量不可一次性过多,否则会使培养料湿度加大,对菌丝生长不利。
营养液浓度过高时,不仅菌丝吸收困难,而且还会因渗透作用而妨碍菌丝的生长;浓度过低时,生理效应不明显,达不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适宜的浓度下,添加营养液时还要根据培养料的含水量而定。若培养料含水量较高,应加大营养液的浓度,减少用水量,添加后加大通风量;反之,则应降低浓度,增加用水量。常用的营养液浓度为: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激素的施用量、浓度更应严格掌握。
(3)营养液忌成分单一
应经常交替使用几种营养液,这样子实体生长所需营养既全面又合理。在菌床上,一般先施用增添养分的营养液,然后再施用高效营养液,这样才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如果用激素刺激食用菌生长,应在补充过营养液之后再使用。
(4)要注意环境变化
当气温达20℃以上时,菌丝难以形成优质的子实体(高温型品种除外),可不添加营养液。若培养料已被杂菌污染,一定要先去除杂菌后再添加营养液。为防止杂菌污染,也可在添加营养液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抑菌剂,以防止杂菌孳生蔓延。高温下不宜采用含糖量高及高蛋白类作追肥,以免病虫孳生。
(5)充分消毒
对有机肥料,如堆肥和粪尿,要充分腐熟或烧煮消毒,不得含有病菌和虫卵。补充施用豆浆汁、马铃薯汁等植物浸出液,要现配现用,不可久置,以免酸败变质。
(6)慎重选肥用肥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所谓“蘑菇高产素”之类的产品,如增产、增壮、增大、增肥、增白等。在选用时,一定不要为一些伪劣产品的“美丽的谎言”所欺骗,定要先做试验,且需将施肥后的蘑菇产品送往国家相关检验检测部门进行化验分析,确认无毒、无残、效果较好时再扩大使用,尤其是各生产基地的技术负责人员,一定不可麻痹大意。再如,现有人将植物激素如2,4-D、乙烯利、比久等用于食用菌生产,但这些植物激素只是增强或加速了蘑菇体内细胞的分裂和拉长,增加了蘑菇的体积,提高了吸水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栽培生产的生物学效率,并且入世后,国际、国内市场对无公害食用菌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