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证和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在机械加工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误差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误差分析,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减少原始误差 提高零件加工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械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这种方法是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例如细长轴的车削,现在采用了大走刀反向车削法,基本消除了轴向切削力引起的弯曲变形。若辅之以弹簧顶尖,则可进一步消除热变形引起的热伸长的影响。
2、补偿原始误差
误差补偿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当原始误差是负值时人为的误差就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并尽量使两者大小相等;或者利用一种原始误差去抵消另一种原始误差,也是尽量使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3、转移原始误差
误差转移法实质上是转移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误差转移法的实例很多。如当机床精度达不到零件加工要求时,常常不是一味提高机床精度,而是从工艺上或夹具上想办法,创造条件,使机床的几何误差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面去。如磨削主轴锥孔保证其和轴颈的同轴度,不是靠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来保证,而是靠夹具保证。当机床主轴与工件之间用浮动联接以后,机床主轴的原始误差就被转移掉了。
4、均分原始误差
在加工中,由于毛坯或上道工序误差的存在,往往造成本工序的加工误差,或者由于工件材料性能改变,或者上道工序的工艺改变(如毛坯精化后,把原来的切削加工工序取消),引起原始误差发生较大的变化。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采用分组调整均分误差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实质就是把原始误差按其大小均分为n
组,每组毛坯误差范围就缩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分别调整加工。
5、均化原始误差
对配合精度要求很高的轴和孔,常采用研磨工艺。研具本身并不要求具有高精度,但它能在和工件做相对运动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微量切削,高点逐渐被磨掉(当然,模具也被工件磨去一部分),最终使工件达到很高的精度。这种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的过程,就是误差不断减少的过程,这就是误差均化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有密切联系的表面相互比较,相互检查从对比中找出差异,然后进行相互修正或互为基准加工,使工件被加工表面的误差不断缩小和均化。在生产中,许多精密基准件(如平板、直尺等)都是利用误差均化法加工出来的。
6、就地加工法
在加工和装配中,有些精度问题牵涉到零件或部件间的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如果一味地提高零、部件本身精度,有时不仅困难,甚至不可能,若采用就地加工法(也称自身加工修配法),就可能很方便地解决看起来非常困难的精度问题。就地加工法在机械零件加工中常用来作为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
❷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1、互换法
互换法是装配过程中,同种零部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产品采用互换装配法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部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采用互换法保证产品装配精度时,零部件公差的确定有两种方法:极值法和概率法。采用极值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的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封闭环公差),故装配中同种零部件可以完全互换,即装配时零部件不经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均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完全互换法”。
用概率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公差值合适,当生产条件比较稳定,从而使各组成环的尺寸分布也比较稳定时,也能达到完全互换的效果。否则,将有一部分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不完全互换法”,也称为“大数互换法”。显然,概率法适用于较大批量生产。
用不完全互换法比用完全互换法对各组成环加工要求放松了,可降低各组成环的加工成本。但装配后可能会有少量的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要求。这一问题一般可通过更换组成环中的1~2个零件加以解决。
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可以使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易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也便于采用协作方式组织专业化生产。因此,只要能满足零件加工的经济精度要求,无论何种生产类型都应首先考虑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但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组成环数较多时,零件就难以按经济精度制造。这时在较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就可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
2、选配法
在大量或成批生产条件下,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且组成环数较少时,可考虑采用选配法装配。
选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来加工,装配时选择适当的零件配套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选配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选配法、分组装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
装配时,由工人从许多待装的零件中,直接选取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装配过程简单,但装配质量和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由于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所以不宜用于节拍要求较严的大批大量生产中。
(2)分组装配法
分组装配法又称分组互换法,它是将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之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装配时先测量尺寸,根据尺寸大小将零件分组,然后按对应组分别进行装配,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而且组内零件装配是完全互换的。
(3)复合选配法
复合选配法是直接选配法与分组装配法两种方法的复合,即零件公差可适当放大,加工后先测量分组,装配时再在各对应组内由工人进行直接选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配合件的公差可以不等,且装配质量高,速度较快,能满足一定生产节拍要求。如发动机气缸与活塞的装配多采用这种方法。
3、修配法
在单件小批或成批生产中,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数较多时,常采用修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所谓修配法,就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按各组成环累积误差的实测结果,通过修配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尺寸,或就地配制这个环,以减少各组成环由于按经济精度制造而产生的累积误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精度的一种装配工艺方法。
(1).单件修配法
在装配时,选定某一固定的零件作修配件进行修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单件修配法。此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2).合并加工修配法
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在一起当作一个零件进行修配。这样减少了组成环的数目,从而减少了修配量。
合并加工修配法虽有上述优点,但是由于零件合并要对号入座,给加工、装配和生产组织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3).自身加工修配法
在机床制造中,利用机床本身的切削加工能力,用自己加工自己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保证某些装配精度要求,这就是自身加工修配法。这种方法在机床制造中应用极广。
修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各组成环均可按经济精度制造,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但由于产品需逐个修配,所以没有互换性,且装配劳动量大,生产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因而修配法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
4、调整法
调整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装配时,通过更换尺寸链中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或调整其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时进行更换或调整的组成环零件叫调整件,该组成环称调整环。
调整法和修配法在原理上是相似的,但具体方法不同。
根据调整方法的不同,调整法可分为: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三种。
(1).可动调整法
在装配时,通过调整、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可动调整法。
在产品装配中,可动调整法的应用较多。如图a 所示为调整套筒的轴向位置以保证齿轮轴向间隙Δ的要求;图b 所示为调整镶条的位置以保证导轨副的配合间隙;图c 所示为调整楔块的上下位置以调整丝杠螺母副的轴向间隙。
可动调整法不仅能获得较理想的装配精度,而且在产品使用中,由于零件磨损使装配精度下降时,可重新调整使产品恢复原有精度,所以,该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广。
(2).固定调整法
在装配时,通过更换尺寸链中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固定调整法。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即调整件,需要按一定尺寸间隔制成一组专用零件,以备装配时根据各组成环所形成累积误差的大小进行选择。故选定的调整件应形状简单,制造容易,便于装拆。常用的调整件有垫片,套筒等。
固定调整法常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和中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多环尺寸链。
(3).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产品或部件装配时,通过调整有关零件的相互位置,使其加工误差相互抵消一部分,以提高装配的精度,这种方法叫做误差抵消调整法。该方法在机床装配时应用较多,如在机床主轴装配时,通过调整前后轴承的径向跳动方向来控制主轴的径向跳动。
在机械产品装配时,应根据产品的结构、装配精度要求、装配尺寸链环数的多少、生产类型及具体生产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要组成环的加工比较经济可行时,就应优先采用完全互换法。若生产批量较大,组成环又较多时应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当采用互换法装配使组成环加工比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可考虑采用其它方法:大批大量生产,组成环数较少时可以考虑采用分组装配法,组成环数较多时应采用调整法;单件小批生产常用修配法,成批生产也可酌情采用修配法。
❸ 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有哪几种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
1.
互换法,适于装配零件少,生产批量大,零件可以用经济加工精度制造的场合。
2.
分组法,适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装配零件数量少不便调整装配的场合。
3.
修配法,适于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4.
调整法,除必须采用分组法的精密配件外,可用于各种装配场合。
❹ 求文档: 实验室枪的使用
在进行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时,一般采用移液枪(pipette)量取少量或微量的液体。对于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一些细节操作,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现在分几个方面详细叙述。
量程的调节
在调节量程时,如果要从大体积调为小体积,则按照正常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但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时,则可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在该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枪。
枪头(吸液嘴)的装配
在将枪头(pipette tips)套上移液枪时,很多人会使劲地在枪头盒子上敲几下,这时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导致移液枪的内部配件(如弹簧)因敲击产生的瞬时撞击力而变得松散,甚至会导致刻度调节旋钮卡住。正确的方法是将移液枪(器)垂直插入枪头中,稍微用力左右微微转动即可使其紧密结合。如果是多道(如8道或12道)移液枪,则可以将移液枪的第一道对准第一个枪头,然后倾斜地插入,往前后方向摇动即可卡紧。枪头卡紧的标志是略为超过O型环,并可以看到连接部分形成清晰的密封圈。
移液的方法
移液之前,要保证移液器、枪头和液体处于相同温度。吸取液体时,移液器保持竖直状态,将枪头插入液面下2-3毫米。在吸液之前,可以先吸放几次液体以润湿吸液嘴(尤其是要吸取粘稠或密度与水不同的液体时)。这时可以采取两种移液方法。
一是前进移液法。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
二是反向移液法。此法一般用于转移高粘液体、生物活性液体、易起泡液体或极微量的液体,其原理就是先吸入多于设置量程的液体,转移液体的时候不用吹出残余的液体。先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慢慢松开按钮至原点。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设置好量程的液体,继续保持按住按钮位于第一停点(千万别再往下按),取下有残留液体的枪头,弃之。
移液器的正确放置
使用完毕,可以将其竖直挂在移液枪架上,但要小心别掉下来。当移液器枪头里有液体时,切勿将移液器水平放置或倒置,以免液体倒流腐蚀活塞弹簧。
维护保养时的注意事项
如不使用,要把移液枪的量程调至最大值的刻度,使弹簧处于松弛状态以保护弹簧。
最好定期清洗移液枪,可以用肥皂水或60 %的异丙醇,再用蒸馏水清洗,自然晾干。
高温消毒之前,要确保移液器能适应高温。
校准是可以在20-25度环境中,通过重复几次秤量蒸馏水的方法来进行。
使用时要检查是否有漏液现象。方法时吸取液体后悬空垂直放置几秒中,看看液面是否下降。
如果漏液,原因大致有一下几方面:
1、枪头是否匹配;
2、弹簧活塞是否正常;
3、如果是易挥发的液体(许多有机溶剂都如此),则可能是饱和蒸汽压的问题。可以先吸放几次液体,然后再移液。
可调式自动取液器的操作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旋转取液器上部的旋钮,使数字窗口出现所需容量体积的数字,在取液器下端插上一个塑料吸头,并旋紧以保证气密,然后四指并拢握住取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柱塞杆顶端的按钮,向下按到第一停点,将取液器的吸头插入待取的溶液中,缓慢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将吸头沿器壁滑出容器,用吸水纸擦去吸头表面可能附着的液体,排液时吸头接触倾斜的器壁,先将按钮按到第一停点,停留一秒钟(粘性大的液体要加长停留时间),再按压到第二停点,吹出吸头尖部的剩余溶液,如果不便于用手取下吸头,可按下除吸头推杆,将吸头推入废物缸
移液器使用注意事项
(1)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2)为获得较高的精度,吸头需预先吸取一次样品溶液,然后再正式移液,因为吸取血清蛋白质溶液或有机溶剂时,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液膜”,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
(3)浓度和粘度大的液体,会产生误差,为消除其误差的补偿量,可由试验确定,补偿量可用调节旋钮改变读数窗的读数来进行设定。
(4)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取液器,1mL 蒸馏水20℃时重0.9982g.
(5)移液器反复撞击吸头来上紧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期操作会使内部零件松散而损坏移液器。
(6)移液器未装吸头时,切莫移液。
所设量程在移液器量程范围内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机械装置,损坏了移液器。数字清清楚楚在显示窗中,旋转到所需量程(7)在设置量程时,请注意
(8)移液器严禁吸取有强挥发性、强腐蚀性的液体(如浓酸、浓碱、有机物等)。
(9)严禁使用移液器吹打混匀液体。
(10)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的液体,以免影响准确度。同时,如果需要移取量程范围以外较大量的液体,请使用移液管进行操作
移液器的种类和使用
准确的分析方法对于生物化学实验是极为重要的,在各种生物化学分析技术中,首先要熟练掌握的就是准确的移液技术。为此要用到各种形式的移液管,其中有一些是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未用过而在生化实验中是常用的。
1 滴管
使用方便,可用于半定量移液,其移液量为1mL~5mL,常用2mL,可换不同大小的滴头。滴管有长、短两种,新出的一种带刻度和缓冲泡的滴管,可以比普通滴管更准确地移液,并防止液体吸入滴头。
2 移液管(吸管)
吸管使用前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1mL 以上的吸管用吸管专用刷刷洗,0.1mL、0.2mL 和0.5mL的吸管可用洗涤剂浸泡,必要时可以用超声清洗器清洗。由于铬酸洗液致癌,应尽量避免使用。若有大量成批的吸管洗后冲洗,可使用冲洗桶,将吸管尖端向上置于桶内,用自来水多次冲洗后再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冲洗。
吸管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分度的,称为大肚吸管,精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A 级为0.7%~0.8%,B 级为1.5%~0.16%,液体自标线流至口端(留有残液),A 级等待15s,B 级等待3s。另一种吸管为分度吸管,管身为一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面均匀刻有表示容积的分度线,其准确度低于胖肚吸管,相对误差A 级为0.8%~0.2%,B 级为1.6%~0.4%,A 级、B 级在吸管身上有A、B 字样,有”快”字则为快流式,有”吹”字则为吹出式,无”吹”字的吸管不可将管尖的残留液吹出。吸、放溶液前要用吸水纸擦拭管尖。
3 微量进样器
微量进样器常用作气相和液相色谱仪的进样器,在生化实验中主要是用作电泳实验的加样器,通
常可分为无存液和有存液两种。
(1)10μL 以下的极微量液体进样。
无存液微量进样器:进样器的不锈钢芯子直接通到针尖端处,不会出现存液。
(2)10μL~100μL 有存液微量进样器:不锈钢的针尖管部分是空管,进样器的柱塞不能到达,因而管内会存有空气或液体,其使用注意事项是:①不可吸取浓碱溶液,以免腐蚀玻璃和不锈钢零件;②因为有存液,所以吸液时要来回多拉几次,将针尖管内的气泡全部排尽;③针尖管内孔极小,使用后尤其是吸取过蛋白质溶液后,必须立即清洗针尖管,防止堵塞。若遇针尖管堵塞,不可用火烧,只能用φ0.1mm 的不锈钢丝耐心串通;④进样器未润湿时不可来回干拉芯子,以免磨损而漏气;⑤若进样器内发黑,有不锈钢氧化物,可用芯子蘸少量肥皂水,来回拉几次即可除之。
4 自动取液器
这种取液器在生化实验中大量地使用,它们主要用于多次重复的快速定量移液,可以只用一只手操作,十分方便。移液的准确度(即容量误差)为±(0.5%~1.5%),移液的精密度(即重复性误差)更小些,为≤0.5%。
取液器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固定容量的,常用的有100μ L 等多种规格。每种取液器都有其专用的聚丙烯塑料吸头,吸头通常是一次性使用,当然也可以超声清洗后重复使用,而且此种吸头还可以进行120℃高压灭菌;另一种是可调容量的取液器,常用的有200μL、 500μL 和1000μL 等几种。
可调式自动取液器的操作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旋转取液器上部的旋钮,使数字窗口出现所需容量体积的数字,在取液器下端插上一个塑料吸头,并旋紧以保证气密,然后四指并拢握住取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柱塞杆顶端的按钮,向下按到第一停点,将取液器的吸头插入待取的溶液中,缓慢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将吸头沿器壁滑出容器,用吸水纸擦去吸头表面可能附着的液体,排液时吸头接触倾斜的器壁,先将按钮按到第一停点,停留一秒钟(粘性大的液体要加长停留时间),再按压到第二停点,吹出吸头尖部的剩余溶液,如果不便于用手取下吸头,可按下除吸头推杆,将吸头推入废物缸。
自动取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
①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②为获得较高的精度,吸头需预先吸取一次样品溶液,然后再正式移液,因为吸取血清蛋白质溶液或有机溶剂时,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液膜”,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
③浓度和粘度大的液体,会产生误差,为消除其误差的补偿量,可由试验确定,补偿量可用调节旋钮改变读数窗的读数来进行设定。
④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取液器,1mL 蒸馏水20℃时重0.9982g。
❺ 轴承怎么安装啊
因为进口轴承安装的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进口轴承的精密度、寿命和性能。因此,我们要研究进口轴承的正确安装方法,即按照包含如下项目在内的操作标准进行正确的安装。
关于进口轴承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请大家参见本站“进口轴承使用小知识集锦”一文的介绍。
进口轴承的安装方法:
1、要清洗进口轴承及相关零件。
而已经脂润滑的进口轴承及进口轴承双侧具有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的轴承,在安装前是不需要进行清洗的。
2、检查相关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3、进口轴承具体的安装
进口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进口轴承的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1)压入配合
轴承内圈与轴是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将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
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进口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孔为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
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时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压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2)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 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合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
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用一网栅, 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淀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3)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装在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4)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轴圈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圈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