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细菌染色方法有哪些
1
革兰氏染色法
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之一。此法起始1881年,染色步骤是先用结晶紫或龙胆紫染液加于已固定好的标本上使之着色,其后加碘液作媒染剂,再用酒精脱色,最后用复红或沙黄复染。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与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及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如涂片太厚影响酒精脱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可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若酒精作用时间太长,
www.ttplay8.cn
,革兰氏阳性菌又会染成革兰氏阴性菌。在缺乏镁盐的培养基中,革兰氏阳性菌可变成革兰氏阴性菌。菌龄也能影响染色的结果,这与生长过程中核酸含量的改变有关。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还不十分清楚,有化学学说、等电点学说、渗透性学法,目前最通常的解释是革兰氏阳性菌在95%酒精中因含粘肽多而导致细胞壁脱水,通透性减低,使在细菌细胞内着色的染料─碘复合物不易透出细胞壁,所以保留了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含粘肽少,其细胞壁在95%酒精作用下通透性变化不大,酒精容易进入菌体内溶解染料─碘复合物而透出,失去紫色后被复染成为红色。
2
抗酸染色法
有些细菌,如结核杆菌,不般不易着色,一旦染上色后又不易被盐酸酒精脱色,称为抗酸菌。主要步骤是将细菌涂片、干燥、固定后,以石炭酸复红染液加温进行染色,然后用含酸的酒精脱色,最后用美蓝复染。一般细菌以及标本中的物质都被脱色,抗酸菌则不能,仍为红色。在蓝色背景上呈红色的细菌即为抗酸菌。
3
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法
细菌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细胞壁、芽孢及异染颗粒等,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故需用特殊染色法。
4
负染色法
是指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常用墨汁负染色法配合单染色法(如美蓝)检查细菌的荚膜,背景呈黑色,菌体染成蓝色,
www.qq1880.com
,荚膜不着色,包绕在菌体周围,成为一层透明的空圈。
5
荧光染色法
用荧光染料,如金胺、吖啶橙等进行染色。细菌用荧光染料着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可在黑的背景中观察到细菌发出明亮的荧光。用荧光染色法检查细菌,有加快检查速度和提高阳性率等优点。
求采纳
② 单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有何注意事项
一、单染色法的基本步骤:
1.涂片取两块干净的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无菌操作,分别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于二载玻片的水滴中,调匀并涂成薄膜。注意滴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多,涂片必须均匀。
2.干燥于室温中自然干燥。
3.固定涂片面向上,于火焰上通过2—3次,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的形态,并使其不易脱落。但不能在火焰上败烂侍烤,否则细菌形态将毁坏。
4.染察吵色放标本于水平位置,滴加染色液于涂片历春薄膜上,染色时间长短随不同染色液而定。吕氏碱性美兰染色液约染2-3分钟,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约染1-2分钟。
5.水洗染色时间到后,用自来水冲洗,直至冲下之水无色时为止。注意冲洗水流不宜过急,过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冲洗后,将标本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待完全干燥后才可置油镜下观察。
6.镜检按实验程序进行显微镜观察。
二、注意事项:
(1)载玻片要清洁无油污,否则菌液不易涂开。涂片时取培养物宜少,培养物涂层宜薄,涂层过厚则不易观察细菌形态。
(2)干燥和固定时,玻片不能直接在离火焰很近的位置上烘烤,否则会破坏细菌形态并使之变形,影响观察结果。
(3)观察时如需用到油镜,油镜检查前玻片应完全干燥,观察后要将油镜用擦镜纸等彻底擦拭干净。
单染色法原理:
简单染色法即只用一种染料对涂片进行染色,该法简便易行,适用于菌体的一般形态观察。通常情况下由于细菌菌体多带负电荷,易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被染色,因此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孔雀绿、番红等。
所有的苯胺染料,均可用来做简单染色法的染色剂。在进行染色之前的制片过程是影响染色结果好坏的关键性步骤。
③ 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几种
印染行业的化验室一般的都是浸染法,就是拿染液通过染色工艺把布浸染到上色,还有扎染,卷染,
④ 研究活细胞或组织最好的方法是
1(常用光镜标本制备技术
切片标本的制备。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机体各部的微细结构时,首先应把所有要观察的材料制成薄片,最基本的就是切片方法,其中石蜡切片更为常用。其制备程序大致如下:
(1)取材与固定。将所要观察的人体或动物的新鲜材料切成适当的小块,立即浸入固定液(如甲醛溶液等)中进行固定,防止离体后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尽可能保持活体时的结构状态。
(2)脱水与包埋。为了使石蜡能浸入组织内,把固定好的材料用乙醇等脱水,经二甲苯透明后,再浸入加温溶化的石蜡中浸透包埋使组织块变硬。
(3)切片与染色。将包埋的组织蜡块,用切片机切成5-10μm左右的薄片,贴在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染色法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4)封固。在切片上滴加中性树胶,用盖玻片进行封固,保存备用。
在制作较硬组织(如骨组织等)或较大组织器官(如眼球)等切片,可用火棉胶代替石蜡进行浸透包埋,再进行染色。为了较好地保存细胞内酶的活性 ,可选用冰冻切片,将组织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冻结,直接切片,进行染色。
2(涂片、铺片、磨片标本的制备
血液等液体材料,可直接在玻片上涂片,干燥后再进行固定和染色。疏松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等薄层组织,可在玻片撕开展平,制成铺片,待干燥后进行固定和染色。骨和牙等坚硬组织除用酸(稀硝酸等)脱钙后再按常规制成切片外,还可直接研磨成薄的磨片进行染色观察。
3(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是应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组织、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机能活动。
(1)组织化学。其原理是在组织切片上或被取材料上,加某种试剂,使它与组织或细胞内某些物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最终反应产物。光镜组织化学要求其最终产物是有色的沉着物;电镜细胞化学要求其最终产物是重金属沉着物。观察其沉着物的颜色、深浅或电子密度,可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
(2)免疫细胞化学。是将免疫学基本理论与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新技术。主要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检测细胞内某些肽类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分布。肽类和蛋白质种类繁多,均具抗原性。提取动物的某些肽类和蛋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动物体内,则产生与抗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从血清中制备该抗体。如使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则形成荧光标记抗体。常用的荧光素为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当用该荧光素标记抗体处理组织切片时,则与组织内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呈黄绿色荧光部分,即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称此为荧光标记抗体法。如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等酶标记,与抗原结合后呈棕红色,可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此即酶标抗体法。
4(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是在体外研究活组织或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动态变化的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从机体取得的活组织或活细胞,或者长期传代培养的细胞株,放入盛有营养液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