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人的计时方法是什么
1.地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
2.十二时段计时法
即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以此类推。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以此类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来。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划分为五个“点”。
㈡ 钟表计时法分几种
普通计时法: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来区别纳信不同的时刻。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计时法,那就是24小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一天一共有24小时,人厅察们就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的计时法来表示时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到中午12时,是12小时;
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
两种计时法的区别是:
时针走第一圈时:
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表示扮茄茄时刻就不要加,钟面上是几时我们就说是几时。
时针走第二圈时:
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而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就不要加,只要把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就行了。
㈢ 中国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