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鸡传染性法氏囊这种病应该怎么治疗啊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排白色稀便,法氏囊肿大,浆膜下有胶冻样水肿液。鸡感染法氏囊病毒后受到严重侵害,发生可逆和不可逆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并使鸡只对许多疾病抵抗力降低,给养鸡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流行特点
本病只有鸡感染发病,其易感性与鸡法氏囊发育阶段有关,2~15周龄易感,其中3~5周龄最易感,法氏囊已退化的成年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隐性感染鸡,传播方式是高度接触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均可感染,病鸡舍清除病鸡后54~122天内放入易感鸡仍可发病;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粪便至52天仍有感染性。
本病一旦发生便迅速传播,同群鸡约在1周内都可被感染,感染率可达100%。如不采取措施,邻近鸡舍在2~3周后也可被感染发病。发病后3~7天为死亡高峰,以后迅速下降。死亡率一般为5%~15%,最高可达40%。此外,本病发生后常继发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3天。主要表现为鸡群发病突然,且病势严重。病鸡精神萎靡,闭眼缩头,畏冷挤堆,伏地昏睡,走动时步态不稳,浑身有些颤抖。羽毛蓬乱,颈肩部羽毛略呈逆立,食欲减退,饮水增加。排白色水样稀便,个别鸡粪便带血。少数鸡掉头啄自己的肛门,这可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初期、中期体温高,可达43℃,临死前体温下降,仅35℃。发病后期脱水,眼窝凹陷,脚爪与皮肤干枯,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本病病程较短,其症状有一过性的特点。一般到发病后约第7天,除少数鸡已死亡外,其余鸡的症状迅速消失。
经过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的鸡群,有时也会有个别鸡发病,症状不典型,比较轻,经隔离治疗一般可以康复。
(3)病理变化
该病病毒主要侵害法氏囊。病初法氏囊肿胀,一般在发病后第4天肿至最大,约为原来的2倍。在肿胀的同时,法氏囊的外面有淡黄色胶样渗出物,纵行条纹变得明显,法氏囊内黏膜水肿、充血、出血、坏死。法氏囊腔蓄有奶油样或棕色果酱样渗出物。严重病例,因法氏囊大量出血,其外观呈紫黑色,质脆,法氏囊腔内充满血液凝块。发病后第5天法氏囊开始萎缩,第8天以后仅为原来的1/3左右。萎缩后黏膜失去光泽,较干燥,呈灰白色或土黄色,渗出物大多消失。
胸腿肌肉有条片状出血斑,肌肉颜色变淡。腺胃黏膜充血潮红,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黏膜有出血斑点,排列略呈带状,但腺胃乳头无出血点。病后期肾脏肿胀,肾小管因蓄积尿酸盐而扩张变粗,胸腺与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脾肿胀,胰脏呈白垩样变性,心冠脂肪呈点状出血,肠腔内黏液增多。
以上病理变化,在诊断上比较重要的是法氏囊、胸腿肌及腺胃病变,肾脏等器官的病变因为其他鸡病也常出现,只能作为综合分析的参考。
(4)鉴别诊断
①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许多急性传染病以及接种法氏囊炎弱毒苗都能引起法氏囊轻度充血和有少量渗出物,某些健康鸡也有这种现象,对此要积累解剖经验,防止误诊为法氏囊病。②鸡传染法性氏囊病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嗜睡,减食,腹泻等临床症状;剖检时均可见法氏囊肿大等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原是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该病进行性消瘦,腹部膨大(肝脾均肿大),剖检可见肝、脾肿大3~4倍,皮下毛囊局部或广泛出血,法氏囊切开可见小结节病灶。脾有针尖至鸡蛋大的肿瘤。肝肿大几倍,呈灰白色且质脆。用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PA-ELISA)阳性。③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白痢的鉴别:二者均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闭眼缩颈,翅下垂,毛松乱,排白色稀便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白痢的病原为白痢沙门氏菌。出壳后即现有病,有时出壳10多天才出现白痢,幼雏因肛门周围绒毛与粪便干结封住肛门不能排粪而鸣叫,人工剥去干结物粪便即喷射而出。幸存者发育不良,有气喘和关节炎。剖检可见早期死亡的肝肿大充血,有条纹出血,卵黄囊吸收不好。病程长的,心、肝、肺、盲肠、大肠和肌胃有坏死灶,盲肠有干酪样物。用马丁肉汤培养基培养,根据菌落和生化特性可以鉴别鸡白痢菌落和本菌。
(5)防治措施
①疫苗接种:法氏囊炎弱毒苗对本病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母源抗体的影响及亚型的出现,其效果不理想。最好是在种鸡产蛋前注射一次油佐剂苗,使其雏鸡在20日龄内能抵抗病毒的感染。雏鸡分别于14日龄和32日龄用弱毒苗饮水免疫。为了解决母源抗体在一个鸡群中不平衡问题,据报道可间隔4~5天采用多次免疫。②加强消毒工作:在本病流行期间要经常对舍内地面及房舍周围进行严格消毒,并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对饮水和饲料消毒。③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在饲料中可添加0.75%的禽菌灵粉(由穿心莲、甘草、吴茱萸、苦参、白芷、板蓝根、大黄组成)进行预防。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成年鸡的一种慢性淋巴样肿瘤性传染病。本病有多种病型,如淋巴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骨石化病、血管瘤等,其中以淋巴白血病较常见。淋巴白血病多发于性成熟期的鸡,特征是在肝、脾、肾、法氏囊等器官中有大小不等的肿瘤。本病主要是经蛋传递,也可水平传播。
(1)流行特点
鸡白血病的病毒包括淋巴性白细胞增生病病毒、成红细胞增生病病毒、成髓细胞增生病病毒等。本病只发生于鸡,不同日龄、品种、性别的鸡发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唾液和粪便向外排毒。在自然条件下,垂直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可水平传播,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球虫感染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14周龄以上开始发病,患病鸡精神沉郁,少食,进行性消瘦,贫血,冠髯苍白、萎缩、偶见发绀。颈部、翅及背侧等处皮肤常有出血点。腹部膨大,产蛋停止,行走时呈企鹅状,最后多因衰竭而死亡。
(3)病理变化
病鸡最明显的剖检变化是肝脏、脾脏显着肿大,肿大的肝脏可占据整个腹腔,在肝脏、脾脏中有大小不等灰白色肿瘤结节,有时看不到肿瘤节,而是肝、脾等器官弥漫性肿大,色泽变淡,呈灰白色,俗称“大肝病”。其他器官如肾脏、卵巢、法氏囊、心、肺、胸腺、胰腺、肠道等也可发生肿瘤。
(4)诊断
根据鸡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诊断。鉴别诊断:易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混淆,应注意区分。
(5)防治措施
目前本病既无药物治疗,也无疫苗预防,建议采用以下预防措施。①对产蛋种鸡群严格检疫,坚决淘汰阳性鸡,以切断经蛋传播。②孵化用的种蛋应来自无白血病的健康鸡场,孵化和育雏设施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③不从有白血病的鸡群引进鸡。雏鸡易感染此病,应严格与成年鸡隔离饲养。
坚持经常性的兽医卫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