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燕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燕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12 14:14:22

㈠ 有关莲的问题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二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三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一 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
莲的品种
为北京传统栽培品种。单瓣花型。花蕾桃形,绿色,上部红色,花白色。花开较早,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左右。结藕较早。7月下旬,将新藕二次翻盆,花期可延续到10初左右。有自然变异的红娃莲和粉娃莲。

为厦门传统栽培品种。单瓣花型。花蕾桃形,绿色,尖部带红色,花粉白色,初开时类端微红。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其花瓣细长,花托细小,叶茂花繁,极易开花。

为广泛栽培的着名品种。重瓣花型。花蕾圆桃形,紫红色,着花较多,花红色。6月中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花色鲜艳,盆栽易开花。

古老的碗莲品种。重瓣花型。花蕾圆桃形,粉红色,花粉白色,花瓣尖端边缘为红色。着花较繁,6月下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盆栽极易开花。

由浙江杭州花圃选育。植株矮小。单瓣花型。花蕾长桃形,绿色,花小,白色。非常适于在盆、碗中栽培。开花多,群体花期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

莲的历史: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二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三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四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申女士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她的实验室里培育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但是她最珍爱的却是两棵古莲——它们的年龄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几年。”申女士介绍说,“这两棵古莲却大不相同,它们的种子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洗礼,现在居然发芽开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莲醒了

数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访问中国植物研究所;临回美国时,北京的同事送给她7粒莲花种子。“据说这些种子是从东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来的,我知道它们的年龄很老,但是不知道确切的数字。”申女士说,“当时它们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倒是我的实验室同事约翰·萨森发现了它们的价值。”

约翰·萨森利用碳同位素测试仪,对古莲种子的年龄进行鉴定,发现它们竟然是1200年前遗留下来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种子的外壳并把它们浸泡在培养液中后,没过多久它们居然发芽了!

遗憾的是,这些种子发芽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已经被列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够发芽的种子。

千年的种子能够发芽?!这激起了申女士极大的兴趣,她决定再次返回中国寻找这些神秘的生命。当时申女士已经是国际植物学界的知名学者,许多科学家愿意协助她完成此项研究工作。

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

申女士带到美国的第二批古莲种子有21粒,年龄都在200岁到500岁之间。1997年,申女士在德国研究莲花培育技术,通过实施“小手术”,第一粒种子发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个月。

“随后三年中,我在美国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种子,但是它们都没有开花——很明显,我使用的方法不当。”申女士回忆往事说,“后来好像很幸运,这两粒种子都开花了,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两棵,其中一棵的年龄是408岁,另一棵则是466岁。”

尽管古莲开花了,但是它们与现代的莲花有许多不同,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环境。“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

据申女士介绍,莲花能够如此长寿,应该有其特别的原因;如果能发现莲花长寿的内在机制,人类将会受益匪浅,例如可以解决粮食储存问题,减少世界饥饿人口,还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关键问题是:莲花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申女士称,可能与土壤的辐射有关。

盖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学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发现,古莲种子周围的土壤能够发出轻微的辐射。“尽管辐射的强度很低,但是数百年之后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申女士解释说,“这或许是古莲种子为何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

据悉,申女士目前还剩下15粒古莲种子,她准备提供给其他科学家,使得该科研项目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着特殊的意义。”申女士说,“现在我们要找出莲花长寿的秘密,造福于全人类。”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莲怎么还会开花呢?

这与莲子的结构有关。莲子的外种皮坚硬致密,像个小小“密封包”,把种子密闭在里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也可以防止种子内的水分和空气散失,因此莲子的生命活动极为微弱,相当于休眠状态。这是古莲子还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古莲子所埋藏的环境也有关。这些古莲子是被埋在深约30—60厘米的泥炭层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层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因此古莲子几乎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五 莲生长繁殖特别快的原因

六、由莲而来的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七、与莲有关的诗歌
1、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八、莲文化举例
1�我国着名的赏荷胜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是观赏荷花的季节,在神州大地上,有许多赏荷胜地,着名的有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扬州瘦西湖、河北白洋淀、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县白河镇等处。在这些地方,你都可以看到荷花的芳容,领略到“红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

2�莲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莲花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寺庙里通常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通往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引导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净土。
在翻读佛经典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有的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做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3�两则谜语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二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三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四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申女士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她的实验室里培育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但是她最珍爱的却是两棵古莲——它们的年龄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几年。”申女士介绍说,“这两棵古莲却大不相同,它们的种子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洗礼,现在居然发芽开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莲醒了

数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访问中国植物研究所;临回美国时,北京的同事送给她7粒莲花种子。“据说这些种子是从东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来的,我知道它们的年龄很老,但是不知道确切的数字。”申女士说,“当时它们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倒是我的实验室同事约翰•萨森发现了它们的价值。”

约翰•萨森利用碳同位素测试仪,对古莲种子的年龄进行鉴定,发现它们竟然是1200年前遗留下来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种子的外壳并把它们浸泡在培养液中后,没过多久它们居然发芽了!

遗憾的是,这些种子发芽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已经被列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够发芽的种子。

千年的种子能够发芽?!这激起了申女士极大的兴趣,她决定再次返回中国寻找这些神秘的生命。当时申女士已经是国际植物学界的知名学者,许多科学家愿意协助她完成此项研究工作。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莲怎么还会开花呢?

这与莲子的结构有关。莲子的外种皮坚硬致密,像个小小“密封包”,把种子密闭在里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也可以防止种子内的水分和空气散失,因此莲子的生命活动极为微弱,相当于休眠状态。这是古莲子还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古莲子所埋藏的环境也有关。这些古莲子是被埋在深约30—60厘米的泥炭层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层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因此古莲子几乎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六、由莲而来的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概述

莲藕,又名“玉节”。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植物。又称“荷”。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最初细瘦如指,称为密(莲鞭)。密上有节,节再生密。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夏秋生长末期,莲鞭先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可供翌春萌生新株之用。夏季开花,叫“荷花”淡红色或白色,大型,单瓣或重瓣。花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内生多数坚果,叫“莲子”。性喜温暖湿润。

原产亚洲南部。在我国供食用已有3000年历史,不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各省有栽培, 而且踪迹遍及全国。由于莲的地下茎深入水下泥中,可避免外界低温影响,因此 在我国最北的省份(如黑龙江省)有水的地方,也有藕的存在。世界上将莲作为蔬菜来栽培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埃及和前苏联南部地区。欧美一些 国家则作为观赏作物来栽培。以观赏花为目的品种称为花莲;以采收莲籽为主的 品种则称为籽莲;以采收地下茎为主的莲则称为藕莲,藕莲按其淀粉及全糖的含量、食用的目的,可分为果藕、菜藕和加工藕。

阅读全文

与燕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王国维的研究史学方法 浏览:895
电线室内安装方法 浏览:703
飞度遥控器漏电解决方法 浏览:260
菩提树的种植方法 浏览:210
惠普5740濹盒安装方法 浏览:929
制作大礼物盒的方法步骤视频 浏览:771
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治牙疼 浏览:454
佳能80d使用方法 浏览:210
血瘀怎么祛除最快方法 浏览:877
毛笔首次使用方法 浏览:210
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是什么 浏览:655
经痛有什么减痛方法 浏览:245
硫磺产品化验分析方法 浏览:439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何 浏览:376
鞋的裁剪方法图片 浏览:238
快递盒子正确处理方法 浏览:936
研制东西时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浏览:648
构造哈希表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296
紫金红葫芦的鉴别方法 浏览:615
二灰稳定砂砾压实度检测方法 浏览: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