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学校管理的8个方面有哪些
学校管理的8个方面有:
一、办学管理。
1、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乱办学,不乱收费,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推行校务公开。
二、教师管理。
4、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持证上岗。组织教师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5、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
三、学生管理。
6、德育为首。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7、规范学生行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8、坚持全员育人。学校有健全的党团和少先队组织,有班主任制度,有与家庭、社会联系与合作制度。
四、教学科研管理。
9、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秩序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随意停课,不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活动。上好体育课、艺术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0、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
12、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中学推行综合素质评定。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1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小学、初中学生兔试入学,不留级,不开除。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不举办复读班。
五、安全管理。
1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16、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校车必须定期经公安交管部门检测。组织学生户外活动有安全措施。
六、校园管理。
17、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内车辆停放整齐,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损。环境布置有文化内涵,体现教育功能。
七、后勤管理。
18、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订食堂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建立学生宿舍值日制度,保证整洁卫生;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坚持夜间值班、巡查;建立发生群体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制度,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19、建立健全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建立校舍定期检查、维修制度,及时消除危房。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设备等分类登记造册,定期清查、检修、维护。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
八、档案管理。
20、建有档案资料室,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教师业务、学生学籍、师生健康、人事、财务、固定资产、荣营实物等各类档案,保管好、使用好档案资料。
⑵ 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
导语:学校管理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的高低。为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目标,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及方法对学校进行和谐管理。
一、学校和谐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主要面对的是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强度大、知识技能老化等原因而引起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和严重的失落感,如何在高压力的环境中保持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而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由独生子女组成,他们知识丰富、见多识广但是同时也有着心理脆弱、责任感低等特点,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难点,因此对学校实行和谐管理,创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对社会、家庭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影响学校和谐管理的几大问题
目前中小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中存在一些影响学校实现和谐管理的问题,首先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下述问题:
1、对中小学教师管得过严、过死,评价体系亟待改进
长期以来,中族差迹小学都是以种种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力求达到整齐划一,使得教师工作中就像履行生产线上的流程一样刻板。而且硬性的规章制度成了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尺度,导致教学考核完全数量化,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个体及学科差庆基异等。
2、激励体制不健全,物质与精神不统一、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激励体制很不健全,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对教师进行激励,以种种高尚的教育信念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部分学校管理者则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而忽视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形成本末倒置的奇怪现象。
除此之外,更有不少学校把学生考试分数的等级作为激励教师的唯一手段。如果学校领导不能真正从教师的内心需求上给予真挚的理解和关怀,仅仅运用单一的行政手段对教师行管理,必然会使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在心理上产生距离,并可能抑制教师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缺少自我发展平台和积极的文化氛围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但由于不少学校经费紧缺、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很多教师无法真正有效地进行“充电”,久而久之,使得学校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最终造成人才严重流失。
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当今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
众所周知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但当今学生多数由独生子女组成,物质条件优越、家长在身后打点好一切,导致超过半数的学生学习缺乏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学生的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缺乏坚持性
独生子女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常不能理智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制定的学习计划常随意更改而不能坚持完成。这种特性导致学校、教师在管理、教学过程中阻力大、效率低下。
(3)现代学生多数缺乏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于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里受到父母过多的溺爱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验,导致他们在学校里难兆并以融入集体,给学校的.种种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二、学校实现和谐管理的措施
若想实现学校的和谐管理仍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推进:
1、对教师进行和谐管理的措施
(1)注重对中小学教师的柔性管理
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对教师实行以柔性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学校管理者应尽力在学校中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使教师们共同发展;校方要把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教师自身行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对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出快捷、灵活的反应。
(2)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全面考核
在实施和谐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改革过去同一化考核标准、仅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做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尺度的做法,重新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可以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的全面评价制度。
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的目的在于确立一个衡量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和改进作用。这个标准应是全面的和谐的;其中一是教师考核评价。教师考核评价的依据应该是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明确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二是教师自我评价。
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自我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拟定出适合自身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以此来改进未来的工作。
2、学生和谐管理的策略
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来看,要实现对学生和谐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
(1)大力开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加大人文主义教育,着重树立良好的校风
人文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心精神、主人翁精神,求实精神、自立精神。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学生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
在现实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贯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来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二是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强化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精髓”,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三是要注意传授新思想,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科技武装头脑,促使人格尽快现代化。
(2)学校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要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心理健康教育”也已被列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当前对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仍令人忧虑,因此,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需要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学校教育只有坚持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才有可能消除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3)学校应建立建全对学生的奖惩规章制度
对独生子女学生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影响过程,教育环境?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使各要素有机地形成一股合力,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需要靠规章制度来提供保障和导向。通过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强化那些社会需要的思想行为,制约或惩罚那些超越社会规范的言行,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明确是非,逐步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三、结束语
和谐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必然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管理是否和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和谐的水平。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和谐的学校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而且对教育行业的全面发展及全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⑶ 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学校管理”。
【参考答案】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租丛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行政管理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改进管理的方针。
(2)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同时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
(4)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模基实施管理的方法。
(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弊码樱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⑷ 学校管理研究方法有哪些
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总结法
这既是研究学校管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学校管理理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类对自我实践的理性认识,其关键环节就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学校管理的应用性价值的体现主要靠这一方法。因此,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理论应该学会用好总结法。
五、行动法
这是教育工作者与科研人员合作,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为教育工作者“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创设了条件,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深受学校管理者普遍欢迎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阅文献、初拟方案、收集资料、试行修正、总结评价共七个步骤。这种研究由于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实践中进行的,所以其行动方案需要借助不断的尝试和调整,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带有一定的经验性,要取得客观可靠的普遍性结论,还需在研究的一定阶段恰当运用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