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使用和维护恒温振荡培养箱
恒温振荡培养箱在日常的实验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集恒温培养、振荡于一体,解决了试验中只能培养不能振荡的问题,振荡器与培养箱完美结合,是植物、生物、微生物、生物制品、遗传、病毒、医学、环保等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设备为立式,有钢化玻璃观察窗利于观察,在连续往复振荡工作中平稳可靠。
在日常使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主要以下注意事项:
1.阅读全部使用说明书。
2.用户提供的插座的电气额定参数应不小于本机的电气额定参数并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3.更换恒温振荡培养箱保险丝时,应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
4.电线或电气设备故障后,应有专业人士修理。使用生产厂家未推荐的附件,会造成一定的质量问题。
5.在有儿童的环境中使用恒温振荡培养箱,应严密注意。
6.在使用恒温振荡培养箱过程中,严禁将手指伸入上下运动的间隙中。
7.整机严禁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使用。
8.恒温振荡培养箱在使用制冷时,环境温度应低于32℃,环境温度在25℃以上使用制冷时敏乎,开门次数应尽量减小。
9.加热物体应先在环境温度下冷却后,再放入机器内,严禁将加热物体直接放入制冷培养箱中,以防产生危险。
10.擦洗机器时,应先拔掉电源。
11.在转速范围内中速使用,可延察告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12.在工作台上放置物品时,各试瓶之间应保持适量的间隔,以利于冷、热空气对流循环。
13.在转速范围内中速使用,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14.仪器应放置在较牢固的工作台上,环境应清洁整齐,通风良好。
15.正确地使用和注意仪器的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16.仪器在连续工作期间,每三个月应做一次定期检查;检查保险丝,控制组件及紧固螺钉,及是否有水滴,污物等落入电机和控制元件上。
17.传动部分的轴承在出厂前已填充了适量的润滑脂(1号钙-纳基),仪器在连续工作期间,每六个月应加注一次润滑脂,填充量约占轴承空间的1/3。
18.仪器经常期使用,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仪器在使用一年之后,若发现电机、压缩机有不正常的噪音;传动部分轴承磨损,皮带松动或出现裂纹,电控元败拿明件失效等故障,本企业将继续提供优质服务,予以协助处理。
19.恒温振荡培养箱压缩机应避免连续起动。
20.在工作台上放置物品时,各试瓶之间应保持适量的间隔,以利于冷、热空气对流循环。
恒温振荡培养箱的保养对设备的正常使用时非常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使用保养习惯,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包含哪些具体的方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 法。 直接计数法中常用的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待 测样品制成悬液,然后取一定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图1- 3-1)。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 生物总数。直接计数法所需设备简单,可迅速得到结果,而且在计数 的同时能观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其缺点是难以计数微小的 细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 间接计数法最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 数法,它是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而设计 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在样品中含菌数较 少的情形下,也可以完成计数。 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计数时,需要 将待测样品配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 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再取一 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 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或是将一定量的稀释液,与溶化后冷却至 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倾入无菌培 养皿中,摇匀、静置待凝。经过培养后, 就由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这样 的一个菌落就代表着一个微生物个体。统 计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数,即可推算出检 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FOR EXAMPLE:] 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计数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极其丰富的,这些数量众多的 微生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土壤中的含菌量可以 作为判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器具 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附录二)、无菌水;培养皿、 移液管、天平、锥形瓶、试管、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摇床等。 活动程序 1.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土壤表层5~10 cm 处的土样。准确称取1 g 土样,放入盛有 99 mL 无菌水的锥形瓶(250 mL,放有小玻璃珠)中,用手或摇床振荡 20 min,即制成102 倍的稀释液。 用1 mL无菌移液管,吸取10 2倍稀释液0.5 mL,移入装有4.5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配制成103 倍稀释液。 用同样的方法可制成稀释倍数为104、105、106 的系列稀释菌液 (图1-3-2)。 图 移液时,要将移液管插入液面,吹吸3 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 于前一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并减少稀释中的误差。每配一个稀释度要 换用一支移液管。 2.取样及倒平板 将无菌培养皿编号,依次为104、105、106,每一号码设置三个 重复。 用无菌移液管三支,分别吸取稀释倍数为104、105、106的土壤稀释 液各0.2 mL,注入到相应编号的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倍数各三个培养皿)。 将已灭菌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溶化,待冷却至45~50 ℃左 右,倾入到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15 mL,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土壤 稀释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 3.培养 将上述接种好的平板培养基冷却后,倒置放入28~30 ℃的恒温 培养箱中培养24~36 h,直至长出菌落为止。 4. 观察记录 将实验中得到的菌落数填入表1-3-1。 结果分析 1.选取具有合适菌落数的稀释倍数并计数。 在计算结果时,从接种的3 个稀释度中选择一个合适稀释倍数, 统计出菌落数(图1-3-3)。选择的原则是: 过 (1)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30~300 个菌落为 宜。霉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10~100 个菌落为宜。 (2) 同一稀释倍数各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不太悬殊。 2.将统计出的菌落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出每克样品菌数。 每克土壤样品菌数= 某稀释倍数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3. 恒温振荡培养箱的使用说明
1使用条件:
A、环境温度:10-30℃;含茄
B、无强烈光照、无强烈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相对湿度85%以下;
C、使用电源: 200V±10%,50HZ。容量不小于1KW,备有地线的谈厅察电源插座;
2使用方法:
A、接通电源:将三芯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把面板上电源开关置“开伏轿”的位置,此时仪表出现数字显示,表示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B、按温度设定方法设定好实验温度(温度控制说明书另附),待温度恒定之后即可开始工作。
C、智能式和特种要求另付使用说明书。
D、需要摇床工作时,打开摇床电源开关,调节转速旋钮至所需转速即可。
E、详细设置请参阅仪表说明书。
4. 给细菌染色的方法都有几种,怎么操作,都用复红染色吗麻烦一一讲来,详细点,本人初学者.
细菌染色分为活菌染色跟死菌染色两种。其中死菌染色分为正染色跟负染色。正染色又包括普通染色与特殊染色两种。普通染色有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分为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和细胞壁染色法。一般都只用革兰氏染色法跟抗酸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法。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蓝色。革兰氏染色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密,染料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蓝色。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G-)细胞壁脂类含量多,肽聚糖层数少,且肽聚糖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细菌被脱色为无色,再经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复染成红色。
①将结晶紫染液加于涂膜上,染色(初染)1min。②水洗后加芦戈氏碘液处理(媒染)1min。③水洗后用95%酒精脱色,脱色时频频摇动玻片,直至流下的液体无色为止(约需0.5min)。④水洗后加石炭酸复红稀释液染色(复染)0.5min。⑤水洗,用滤纸轻轻吸干,待标本充分干燥后进行镜检。染色过程中,水洗要用自来水的细流徐徐冲洗,冲洗涂膜的背面,勿使强水流直接冲到涂膜上。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对分枝杆菌属等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的抗酸性细菌染色。要注意:1)涂片要略厚;2)加温染色或延长染色时间,加温时随时补加染色液;3)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为蓝色。
①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8~10分钟。②3%的盐酸酒精脱色约1~2分钟,脱色是轻摇玻片,直到涂片颜色脱去为止。③水洗后,用碱性美蓝复染1分钟。④再次水洗,印干。
芽孢染色法是专门给细菌芽孢染色的。要注意:1)芽孢染色用的菌种应控制菌龄,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体上为宜;2)染色加热过程要及时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①孔雀绿加热染色5分钟。②水洗。③番红染色2~3分钟。④水洗,干燥。
荚膜染色法是专门给与染料亲和性弱的细菌荚膜染色。由于荚膜很薄,且含水量高(90%以上),易变形,所以制片和染色时一般不用热固定。这个包括黑素负染色法、Leifson染色法跟Tyler染色法。
黑素负染色法:
1.制菌液:在洁净载破片一端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环取少量斜面试管培养物于蒸馏水中,轻轻混匀。
2.涂片(推片法):取另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使之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迅速均匀地将菌液推向玻片的另一端,使菌液涂成一薄层。置空气中自然干燥。注意:勿热固定。
3.复红染色: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液覆盖涂布面,染色4~5分钟后,除去多余染液(勿用水洗)。干燥时间不要太长,防荚膜脱水。
4.黑素染色:在玻片一端加一滴1%黑素液,再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裁玻片,当边缘与黑素液接触后,迅速均匀地推向玻片另一端,使成一薄层。置空气中自然干燥。
5. 镜检(油镜):菌体呈红色,背景呈黑色,荚膜无色。
注意事项:滴黑色素要量少;取菌要适量。
Leifson染色法
1.制备涂片同前,自然干燥。
2.滴加Leifson’s染色液覆盖涂布面,染色10分钟,倾去多余染料(勿用水洗)。
3.滴加硼酸钠美蓝染色液,染色5分钟,轻轻用水冲洗,置空气中自然干燥。
4.油镜下镜检,菌体呈蓝色,荚膜呈红色。
Tyler染色法
1.制备涂片同前,自然干燥。
2.滴加结晶紫冰醋酸染色液覆盖涂布面,染色5~7分钟。倾去多余染料(勿用水洗)。
3.用20%CuS04水溶液轻轻冲去染料,用吸水纸印干后,置空气中自然干燥。
4.油镜下检查,菌体呈紫色,荚膜呈浅紫色或浅蓝色。
细胞壁染色法是观察细菌细胞壁时采用的染色法。细菌细胞壁很薄,它与染料结合的能力差,不易着色,在细菌的染色过程中,一般情况染料都是通过细胞壁的渗透、扩散等作用而进入细胞,细胞壁本身并未染色,因此,欲通过染色来观察细胞壁,必须设法使细胞壁能着色,而细胞质则不易着色,常用的方法有单宁酸法和磷钼酸法。单宁酸和磷钼酸都是起媒染作用,它们使细胞壁形成可着色的复合物,而使细胞质不易被着色,经结晶紫或甲基绿染色后,便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壁。
根据细菌细胞在高渗溶液中或用乙醚蒸气处理后,会产生质壁分离这一现象,经染色后也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区分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1.单宁酸法
(1)将培养16—18小时的巨大芽孢杆菌按常法制成涂片。
(2)用5%单宁酸染5分钟后,水洗。
(3)用0.2%结晶紫染3—5分钟,水洗,吹干。用油镜观察,细胞壁呈紫色,细胞质呈淡紫色。
2.磷钼酸法
(1)制备浓厚的涂片,在未干时浸入1%磷钼酸水溶液3—5分钟。
(2)用1%甲基绿水溶液染3—5分钟。
(3)水洗后,吹干,用油镜观察。细胞壁为绿色,细胞质无色。
3.区分细胞壁与细胞质膜
(1)乙醚蒸气法
(a)将巨大芽孢杆菌涂布于盖玻片上,翻转盖玻片使其放在乙醚蒸气瓶的瓶口上蒸3分钟。
(b)取下盖玻片置Bouin氏固定液中30分钟后取出,水洗。
(c)用硫堇染色30秒钟。
(d)水洗,水封,置油镜下观察。
(2)NaCl法
(a)取一滴25%NaCl溶液于洁净的载玻片上。
(b)挑一小环培养6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在25%NaCl水滴中涂布均匀,待自然干燥。
(c)滴加0.01%结晶紫于其上,使盖满有菌部分,30秒钟后水洗,干燥,用油镜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