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使食用菌“爆发出菇”呢
众所周知,科学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的菌种,其自身不会携带任何病毒病菌。并且,在脱毒操作过程中,经过连续不断的高温或者低温锻炼后,结合培养基质的不断变换,使得菌种的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会存在种性退化等问题,而且一般增产效果在10%左右。因此,大多生产户都理智的选择脱毒菌种。菌种的脱毒处理,实际上代表了菌种的一个发展方向。
以平菇为例,一般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即可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喷施型),方法是将三维营养精素对入25~32℃温水中,对子实体直接喷洒,每潮菇喷3遍即可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并同时有提高菇品品质、提高抗性、增加营养和口感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广大菇农朋友的欢迎。
“爆发出菇”的生产效果是已经确定了的,但应和几项措施配合进行,方能显示出该技术的优势,建议今年作为重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以使广大菇农朋友尽快地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尽快发展我们的食用菌产业。
2. 食用菌想增产有哪几种“特效”方法
根据食用菌菌龄的长短选增产肥料大部分菇友,包括一些老菇农们对化肥的增产作用都不甚了解,那么,怎样选择合适的肥料,对低价、低营养成分的主原料进行配制呢?我们利用化肥配制培养基时,就须考虑其菌龄长的特点,给予它们更适口的缓释性肥分。在长菌龄品种的培养基里,添加缓释肥的作用比现流行的磷肥、尿素类的增产效果要理想的多。因为缓释肥大部分为单体肥,主要品种为缓效氮肥,也叫长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缓释肥在配制培养料、灭菌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不释放肥分。它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养分释放速率变慢,在释放时受培养基的pH值、菌丝酶的分解活动、菌丝酶的能量转变运动、菌棒中积蓄的代谢水分含量、菌棒开口料面裸露空气中氧化的幅度,以及料面的喷水量多寡等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缓释肥料的分解,是处于一个逐渐缓慢释放的过程,这正好符合长菌龄品种菌丝积温的生物特性,可满足菌棒在出菇期,子实体对氮源的需求。目前,市场上,香菇类的增产添加剂的配方,就是以这类缓释肥作为主料的。短菌龄品种是指菌棒满袋后,菌丝后熟只需十五天内的品种,譬如:金针菇、杏鲍菇、香灵菇、猴头菇、榆黄菇、平菇、秀珍菇、姬菇类等品种。实际生产中,我们在配制这类菇品种的培养基时,为了增加低价主料,譬如:杂木糠、甘蔗渣、木薯杆木屑、野草粉等原料的产量,往往在配方中添加少量控释肥。从肥分的释放角度上来说,缓释肥与控释肥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但从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的机制和效果来看,控释肥和缓释肥是有区别的。控释肥多为N-P-K复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营养肥。在市场上,各种菇类增产剂的主料配剂就是控释肥。控释肥是通过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内,使养分随包膜外的温度变化而释放。熟料菌棒上的释过程:由培养基调水分开始,当控释肥的包膜颗粒接触湿润的培养基接触后,培养基中的水分透过包膜渗透进入内部,使部分肥料溶解,这部分水溶养分又透过包膜上的微孔缓慢而不断向外扩散,随着菌棒的灭菌温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渗透越快。待菌棒灭菌完毕,膜内的肥分已经随灭菌时,料包内的高温气流循环,密散在整个培养基中,基本解决常规无机肥因份量少,拌料不均匀的问题。生料菌棒上的释放过程:它的释放速度只受菌棒内菌温活动的影响。菌棒培养基的能量转换过程中(生殖期与生长期的互换),随着菌丝体内代谢水的传递运动,菌棒菌温度的升高,控释肥的释放速度与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同步,源源不断地满足子实体伸长期对氮源的需求量。
3. 如何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从弱小到强大,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出口国和主要的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并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加强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
1.根据食用菌种类差异,规划发展主产区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需要的生产资源条件不同。在自然界物种竞争选择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优势种将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其主产区。如我国东北地区着名食用菌为黑木耳、榛蘑,而华北地区多为猴头、平菇,口蘑则生于有牧草的张家口及内蒙地区,福建、广东则以草菇、香菇等居多。然而,就一个省来说,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也较大。如吉林省,其东部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冷资源,比较适合发展平菇、香菇、毛木耳、黑木耳、灵芝、猴头菇、金针菇、滑菇、黄伞等木腐菌,而吉林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作物秸秆,比较适合发展双孢菇、杏鲍菇、白灵菇、草菇、鸡腿菇等草腐菌。因此,“东木西草”是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基本原则。
2.根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战略转移趋势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南方早于北方,但是经过规模扩张和持续生产后,南方生产资源匮乏和生产环境恶化。北方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不可替代的冷资源等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及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和研究人员构成的人力资本,多样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和研究成果构成的科技支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形成食用菌产业由福建、浙江向山东、河南转移,并继续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转移,形成“南菇北移”的产业发展格局。例如在乌兰浩特市建立滑菇生产基地,把滑菇生产由东南向西北推进一大步;在敦化市建立的香菇生产基地、黑木耳及灵芝生产基地,为高寒山区发展食药用菌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等。这样的产业发展布局和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遵从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选择。
3.以产业集群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产业规划 在产业规划过程中,要从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对相关产业(部门)进行整体规划,确保产业的集群发展,以获得产业最佳收益率。如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食用菌产业规划,要考虑产业发展的规模、需要的生产基质数量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能力、运输成本、市场销售能力、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技术服务部门的服务能力、技术研发单位的研发能力、副产物处理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等要素,还要考虑产业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信贷保障体系完善度、各个部门之间关系等方面,以保证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力和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4.协同发展食用菌产业与生产林的培育工作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木腐菌产业规模的扩大,有些地区食用菌生产形成的菌木矛盾日渐突出。据测算,每生产1吨椴木香菇,需消耗阔叶林70立方米,1公斤木屑菇也需耗1.5公斤木屑,导致生产林抚育远跟不上食用菌生产发展,引出生产与生态失衡的矛盾。但是,只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可有效避免,并形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例如,浙江省庆元县1986~1995年共发展袋料香菇5.5亿袋,年均消耗菇木20余万立方米,是该县菇木林年产量11万立方米的1.8倍,对生态平衡产生威胁。由于该县及时认识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食用菌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适时构建起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安全三大体系,使失衡的生态得到及时恢复。据2004年庆元县森林资源补充调查结果表明,到2003年底,该县森林总蓄积达59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3.6%,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121.6万立方米和提高了1.2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环境和产业三者协调发展。
5.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确保遗传基础丰度 食用菌种质资源是指食用菌的基因资源或遗传资源。为了食用菌产业永续发展,在规划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发展外,在推进主产区规模发展同时,还要注重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保护工作,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潜在创新能力。以云南为例,云南的野生食用菌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有代表性地区之一。如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会迅速推广具有出菇齐、转潮快、生物转化率高的优点的改良品种,而传统地方品种会被取代,并使之加速灭绝,导致遗传基础变窄,并向一致性方向发展,降低了新品种对流行病虫害潜在的遗传抵抗性。而随着野生菌资源的减少,地方品种的淘汰,食用菌育种中,遗传改良所需求的广泛遗传基础也将缩小,并进一步降低新品种改良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尽早建立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区,确保遗传基础的丰度,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后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行业执行标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依然是各地的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食用菌种植模式约占99%。21世纪以来,我国虽然被誉为食用菌最大的生产国,其产量占全世界的70%,但由于存在生产设备简陋、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风险高等劣势,我国食用菌的出口创汇能力还是较差的,并屡受贸易“壁垒”、环保、知识产权等“壁垒”。就食用菌而言,欧盟于2007年2月修改了杀菌剂“多菌灵”在新鲜食用菌中的残留限量标准,由原来的1毫克/公斤提高到0.1毫克/公斤。美国也于2008年1月1日起,采用与欧盟相同的标准。而“多菌灵”是发展中国家在园艺作物,特别是食用菌上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因此,这对我国食用菌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需要进一步强化标准化生产,并推进从餐桌—产品—产地—农户的溯源体系,具体包括:产地—投入品—菌种—栽培过程产品—收购—加工—包装—贮存—运输—营销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标准体系,以此约束生产者—技术员—加工者—销售者的行为,避免因质量安全问题而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声誉和贸易额。
三、加大宣传,提高全民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
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相比,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产业,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为满足种植结构调整需要而出现的。食用菌经营专业户、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共同架起栽培与销售、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但是,多数人对食用菌产业还缺乏整体认识,需要采用科普宣传方式,提高公众对食用菌产业的资源保护、产业优势、健康饮食、科学烹饪、生态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认识,使之形成有需求导向和受保护的主导产业。例如2003年,中国食用菌协会举办“全国食用菌烹饪大赛”,推出多款食用菌菜肴,促进大众餐饮消费;2008年,中国食用菌协会组织开展的“小蘑菇大产业健康万里行”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食用菌产业地位的认识;大 三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毛传福同志2009年6月出版的《菇粮时代——说菌菇话健康》,让公众熟知了食用菌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今后,还需借助电视、广播等现代传播媒介,定期播放相关主题的科教篇,并制成光盘,进行广泛宣传。
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科技研究为先导,实现研究与应用的协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要抓具体环节,如生产环节的菌种开发、病害管理、生产设施创新、生产模式创新等,而且要将食用菌产业链条看作一个系统工程,用市场和产业化的眼光来做研究。
1.促进研发实用小型机械 我国生产模式落后,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以农户为单元的生产模式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主流。随着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丧失,新生代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快。为了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组织能工巧匠和研究力量,进行实用小型机械等劳动力替代技术的研发。
2.加强生产设施改造 目前,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大棚均来自于蔬菜生产。由于蔬菜生产与食用菌生产需要的条件不同,前者要求形成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温、光、二氧化碳等条件,而后者则需有利于子实体生长的微光和温度条件。因此,需要根据食用菌生产对大棚设施功能进行技术改造。
3.研发安全健康的灭菌技术 在食用菌生产的多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然而,灭菌剂的大量重复使用,会导致有些菌农产生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严重影响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灭菌效果和生产环境安全的同时,也要关心生产者的健康,即研究开发更安全更健康的灭菌产品。
五、产业发展需国家“惠菌” 政策助力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难以回避国际竞争的大环境。日本、韩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食用菌产业政策支持,如政府为农民提供40%~50%的食用菌生产固定资产投入补贴以及出口补贴等。我国要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也需要国家给与配套的“惠菌”政策支持,根据国情,适度发展,推进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进程,确保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4. 食用菌想要实现高产,追肥要点要掌握哪些呢
切碎10公斤胡萝卜,加水15公斤,煮15分钟,过滤汁液,加水40倍,细菌床300平方米至400平方米,蘑菇产量增加10%至15%。采集蘑菇,加工后的蘑菇脚和切碎的蘑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公斤放入1.5公斤,煮15分钟,过滤后加水稀释到10公斤。喷洒蘑菇菌相30平方米。蘑菇达到高峰时使用,会使子实体肥大,蘑菇达到高峰。
豆浆果汁也是可取的。取2公斤大豆,加入水泡,轻轻研磨,制成草,过滤渣,加入80-100公斤清水,可喷洒80-100平方米蘑菇床,使小蘑菇生长结实洁白。蘑菇根汤加工技术收获和加工蘑菇时,集中洗净切好的蘑菇脚和切碎的蘑菇,切成薄片,每公斤放入1-1.5公斤,煮15分钟,涂抹过滤汁至10-15公斤,稀释至10-15公斤,即可喷洒蘑菇菌相30-40平方米。用在蘑菇的旺季可以使蘑菇的子实体肥大,延长蘑菇的旺季。
浸泡方法主要用于袋装食用真菌。收获L~2株蘑菇后,如果种植袋出现严重缺水状态,可以浸泡在调配的营养液中,直到接近原来的重量。冠血法主要用于菌相,可在菌相出蘑菇多,水分和养分消耗大时使用。具体方法是将细菌床与10厘米的血距对齐,睁开眼睛,填满细菌床配制的营养液,添加营养液后盖上土。
5. 大棚平菇高产种植技术,平菇如何栽培可获高产
平菇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形成发育阶段,每天给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整齐。具体方法是:白天盖好薄膜保温,于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风降温,使温差加大;并结合高湿档顷管理诱导出菇。
(2)高湿刺激法先将菌床(或菌块)敞开干燥1~2天,然后每天喷水2~3次,连喷2-3天让菌块慢慢吸收水分,使菌块表面培养基含水量达到手握时有水滴下落。喷水期间可将菌床敞开通风;喷水后用棉布吸干培养料面上积水,盖上薄膜保温,几天后便可现蕾。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并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必须结块,不能松散。
(3)震菌刺激法 当培养基长满菌丝后,用弹性较强的木条挤压、拍打,震动培养料表面,能促使菌丝加速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从纳蠢清而起到增产的作用。震菌时用力要匀,以防破坏料面。
(4)光照诱导法 室内栽培平菇,子实体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洞前,待菌丝发育好之后再进行曝光,可诱导出菇。菇房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光照射补充,也有较好的诱导作用,可加快出菇速度。喷施植物激素法:在幼蕾期用三十烷醇溶液喷洒一次,可促使子实体肥壮和菇色洁白,一般可增产10%~15%;在菇蕾期、幼菇期和菌盖扩展期各喷施一次0.05%的乙烯利溶液,每次每平方米床面喷液50毫升,可使菇体壮实。
(5)喷施草木灰液法 在每潮菇采收结束后,每100千克水中加入5千克草木灰,浸泡,然后取其澄清液均匀喷洒在床面上,可促使出菇壮实,并且能预防菇体发红,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6)喷洒复合剂法用调节剂5克,配硫酸镁20克、硫酸锌10克、硼酸5克、维生素B-250克、尿素50克,加水50千克稀释配制成复合液剂,在菇蕾形成期均匀喷洒在培养料上,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与肥大,增产效果显着。
(7)施用恩肥法恩肥是一种新型高浓缩有机复合液肥,可加速食用菌菇体生长及菌丝的复壮,并能抑制杂菌生长。在平菇上施用恩肥,可使出菇提早3-4天,并加快转潮,多采收2~3茬菇。使用方法:在平菇子实体进入桑椹期后,每平方米床面喷洒0.1%的恩肥水溶液100毫升,隔两天再喷一次,每次喷两遍,共喷4遍。
6. 食用菌种植生产过程中,怎样才能刺激菌丝快速生长
食用菌栽培种是食用菌菌种中三级菌种也被称为生产种。是经过扩大培养(原种)的锻炼,菌丝分解基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直接用于食用菌生产或菌床接种物,或段木打孔接种物母种的获得方法是:找一株你想得到栽培种的蘑菇实体,从株体上用镊子提取一块组织,放入装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这样在试管中培养出的菌丝体就是母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管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