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简述盈余管理常用的方法

简述盈余管理常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09 15:18:36

❶ 企业盈余管理手段探究

企业盈余管理手段探究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两方面:第一,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 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 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企业盈余管理手段探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摘要: 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因素。我国自20 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从各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盈余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债务契约

一、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1. 盈余管理的内涵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存在分歧,至今尚无定论。但是从以下比较权威的定义中可以了解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美国会计学家威廉·斯科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认为,只要企业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就是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利润进行的人为调节。

2.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根据前面的讨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两方面:第一,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 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 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第二,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这里所说的经济收益与上段提到的企业实际盈利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尽管人们并不知道企业究竟有多大的经济收益,但盈余管理最终还是离不开经济收益这一基准。更何况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们已开始寻找某些指标,如现金流量等,并试图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反映经济收益。应当注意到,无论是盈余管理在企业的实践,还是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都非常关心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关于盈余管理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国家,由于证券市场的发达和完善程度差异较大,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1. 会计估计变更

主要包括变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其他会计政策的变更等。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最能体现其现实意图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但会计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这是会计准则一致性的要求。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许多上市公司经常通过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与变更获得额外会计收益,原因是其选择、变更成本太低,变更程序太容易。

2. 费用与收益的提前或延迟确认

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变收入的确认时间,一是提前确定收入,即在销售完成之前,还没有完成满足销售确认条件下就记作企业收益,将后期利润转移到本期。二是递延收益,主要发生在企业预期利润减少的情况下。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分为提前确认和延迟确认两种方法。提前确认费用的方法主要有大额计提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次性冲销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等。延迟确认费用的方法有潜亏挂账、费用支出资本化等。

(二)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1.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代理和租赁等。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造成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局面。因此,上市企业与改制前的母公司之间大多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所以,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种种相关规定,但利用关联交易来调节业绩,仍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托管经营、资金占用费用和资产租赁等。

2. 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公司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统计数据显示,资产重组具有使企业一夜之间转亏为盈的神奇功效。企业资产重组分为: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收购兼并、对外转让资产等。一些企业的资产重组实质在于利用交易时间差,在会计年度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或者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垃圾换黄金”的不等价交换,将企业外部巨额利润注入企业内部,以及将亏损输出企业,实现利润转移。统计数据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往往在于资产重组。

3. 虚拟资产调节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会计应计制的规定而暂时列作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费用的“蓄水池”。随意确认计入当期损益的时点,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此外还有会计政策变更,一些会计政策的变更,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合并范围的确定等,与企业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也可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实现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问题出现的成因

1. 筹资原因

我国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直接原因就是筹资。《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2. 避税原因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成因也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3. 获取政治成本原因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四、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1. 完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具有灵活性。上市企业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具有主观性,由于会计行为的特点,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目前我国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因此,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对限制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加强对资产重组资产评估的管理

产业重组并购就是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主营业务相同或相近。这样的并购整合是为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产业发展上的规模效应。实质性重组并购具有较长的产业运作期限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眼光。通过产业重组并购,使企业存量资产和各种资源,从分散的小型企业流向大型企业,从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从传统产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达到产业升级的作用。同时,加强对资产重组、资产评估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透明度,维护市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评估机构向企业化方向发展。

3. 规范关联交易行为

上市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对相关权利、责任和收益的制衡安排。在我国,董事会是代表股东利益的常设机构,监事会和董事会是平行机关,同时对广大股东负责。由于多数非独立董事是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而独立董事只是以挂名方式出现,并不“独立”,这与当时设置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相违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上市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盈余管理,与企业治理结构有关,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

4. 改善证券市场相关制度规定

目前,我国证监会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的有关规定,作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隐含的契约标准,仍使上市公司存在强烈地盈余管理动机。因此,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完善上市及配股的考核条件,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

参考文献:

[1] 魏明海. 盈余管理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2013:85.

[2] 宁亚平.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 会计研究,2012,(9).

[3] 蒋义宏.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98.

[4] 顾兆峰. 论盈余管理[J]. 财经研究,2010,(3).

;

❷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分别通过那些科目实现

应计盈余管理基于权责发生制,针对会计处理,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应计项目调整和会计估计变更等方式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改变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的。盈余管理的测量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目前的方法多通过计算残差的方式来估算盈余管理的程度。

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开始得相对较晚,国内外普遍使用Roychowdhury (2006)提出的方法,从销售操纵、酌量性费用和过度生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异常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酌量性费用。之后的学者多采用将三个指标加总的方式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整体程度。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但应看作是配角。在这里,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❸ 盈余管理手段有哪些

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两类: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实现的。
(一)会计手段
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响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应计项目(应计项目是权责发生制的结果),而不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所以又可称为应计项目管理。这些通常只影响会计盈余在各期的分布,而不影响各期的会计盈余总额。
(1)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各公司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中一种,并且规定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一贯性原则,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如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降低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而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增加折旧费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再如根据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物价上涨时期,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相对提高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
(2)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会计人员在对某些不确定性交易或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很难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判。众所周知,会计估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估计折旧年限和净残值。这使得公司在经营业绩差时延长折旧年限和高估净残值,而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和低估净残值。再如公司利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相应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由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根据判断和估计确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间。公司可在业绩好时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而在业绩差时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平滑利润。

(二)安排真实交易

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制交易发生时间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既影响各期盈余,也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并且通常不会增加公司价值,反而在某些非正常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公司价值。以下对一些主要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1)负债转为股东权益。公司的资金按来源可划分为债务资金和股东权益资金。根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在计算利润时,扣除了债务资金的成本(利息),却不考虑股东权益资金的成本(股利)。同时,公司负债的利息必须按期支付,而股利却可以不支付。因此,当公司经营业绩差时,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将债权人的债权转为股权,可减少财务费用开支和现金流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股票回购。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股票价格包含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因此,当公司公布的业绩没有达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时,股票价格将大幅下跌。每股收益是证券分析师预测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当公司管理者预计公司每股收益水平达不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时,为防止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可通过股票回购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规模,以提高每股收益水平,从而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预期。国外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公司通过股票回购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我国以前不允许公司回购股票,2006年修订后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可回购股票。因此,股票回购是否会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新手段。
(3)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酌量性费用是指费用开支水平可由公司管理者决定的费用项目,如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维修费等。这些费用开支通常是面向未来的开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甚微。当公司经营业绩差,面临亏损或业绩滑坡时,管理者为提高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可以减少当期的酌量性费用开支。国外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很多公司通过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手段虽然可使公司短期利润增加,却削弱了公司长期发展的能力,损害了公司价值。
(4)增加产量。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成本由企业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构成,具体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机器设备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等。在这些生产耗费中,有些费用属于固定费用,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固定费用总额不变。因此,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会下降,并直接导致相同销量的销售成本下降,使利润水平上升。由此可见,在销量无法增加时,仅通过提高产量即可增加利润。但通过增加产量进行盈余管理对公司有害无益。因为公司增加的产量转变为存货,占用了公司资金,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过多的存货还可能面临由于产品过时或毁损而减值的风险。
(5)资产处置。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子公司、经营部门或其他长期资产和投资的所有权有偿让渡给第三方,并以此获取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可通过转让持有的无形资产、已经增值的有价证券或某个经营部门等获取收益,使利润达到预期水平。
(6)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公司在临近年末时,看到当年经营业绩不佳,可能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促进销售,以改善经营业绩。放宽信用政策包括延长客户的付款期、向信用不佳的客户赊销商品等。销售折扣则主要是通过价格优惠吸引客户大量购买。这种年末的促销活动,会暂时性提高公司利润水平,但是会损害公司长期利益。放宽信用政策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而销售折扣促使客户年末大量购货,会导致下一年购货量减少。另外,如果销售折扣后价格再复原,客户的购买意愿可能下降,因为销售折扣使客户对公司商品降价形成预期,会等到下次降价时再购买。
(7)关联方交易。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关联方交易的类型通常包括购销商品、购销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租赁、代理、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存在大量的关联方,因此,关联方交易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如在关联方之间购销商品时,上市公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关联方将自己的优质资产租赁给上市公司经营,收取较低的租赁费,或者租赁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向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租赁费;上市公司将持有的劣质股权转让给关联单位;上市公司将劣质资产或股权与关联单位的优质资产或股权进行置换;上市公司向关联方提供贷款并收取高额利息等。

望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简述盈余管理常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腮腺肿瘤早期治疗方法 浏览:164
中医对中暑治疗方法 浏览:211
pico方法研究问题举例 浏览:304
有优力防水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36
成人快速止痒的方法 浏览:330
红米note3自带内存卡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59
梦妆眼霜使用方法 浏览:674
教案里面过程与方法目标怎么写 浏览:983
猪肉炒制的正确方法 浏览:242
超小变压器的测量方法 浏览:403
木门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浏览:926
姜力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438
恒冠15l钓箱天窗安装方法 浏览:905
台式机电脑截图方法 浏览:460
dj水果机如何破解方法 浏览:162
里美鸡蛋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781
怎么变双眼皮天然方法 浏览:395
霉菌性鼻窦炎的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905
油锯链条连接的方法 浏览:331
魅族魅蓝5返回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