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医学检验常用标本采集有哪些
医学检验常用标本采集有哪些
正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采集标本关系密切。作为标本采集者,护士应了解各种检验的目的,掌握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标准预防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常用标本采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血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配合程度,需空腹取血者了解是否空腹。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1.真空采血法: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将采血针与持针套连接,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真空采血管。
2.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根据采集血标本的种类准确计算采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采集完成后,取下注射器针头,根据不同标本所需血量,分别将血标本沿管壁缓慢注入相应的容器内,轻轻混匀,勿用力震荡。
3.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外周血管通路仅在置入时可用于采血,短期使用或预期使用时间不超过48h的外周导管可专门用于采血,但不能给药。采血后,血管通路要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中的残余血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血标本采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如需空腹采血应提前告知。
2.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
1.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标本。
2.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治疗,应从非输液侧肢体采集。
3.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根据采血管说明书要求依次采集血标本。
4.采血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5.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二、血培养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4.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1.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2.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3.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取1支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备用,另备2支注射器。取下肝素帽,连接1支空注射器,抽出5ml血液弃去;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20s,再抽出5ml血液弃去。另接1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然后以生理盐水20ml用注射器以脉冲式冲洗导管。消毒导管接口,清除残留血迹。连接肝素帽或三通管(或正压接头),如有静脉输液可打开输液通道。
4.成人每次采集10~20ml,婴儿和儿童1~5ml。
5.用75%乙醇消毒培养瓶瓶塞,待干,将血标本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内,迅速轻摇,混合均匀。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3.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4.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5.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注意勿将注射器中空气注入瓶内。
6.2次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1h。
7.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每次至少采集2套血培养,其中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则从导管采集。两套血培养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5min),并做标记。
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二)操作要点。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成人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新生儿宜选择桡动脉)。
2.宜选用血气专用注射器采集血标本。若使用常规注射器,应在穿刺前先抽取肝素钠0.2ml,转动注射器针栓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钠,针尖向上推出多余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的气泡。
3.选择并消毒患者穿刺部位和操作者的食、中指,以两指固定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角刺入动脉。若穿刺成功,可见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采血1ml。
4.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无菌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压迫穿刺点5~10min。
5.轻轻转动血气针,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防止凝血。
6.经动脉测压管取血法:先用注射器抽出冲洗用肝素盐水并丢弃,缓缓抽出约5ml血液,换2ml肝素化的注射器抽取标本1ml。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
1.洗澡、运动后,应休息30min再采血。
2.标本应隔绝空气,避免混入气泡或静脉血。
3.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后应延长按压时间至少10min。
4.采集标本后30min内送检。
四、尿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排尿情况及配合程度。
2.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若在月经期,则不宜留取尿标本。
(二)操作要点。
1.晨尿:留取晨起后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放入清洁容器送检。
2.餐后尿:留取进餐后2h的尿液。
3.尿定量检查:将规定时间内的尿液装入含有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混匀后记录总量,取100~200ml送检。
4.尿胆原检测:以留取14:00~16:00时间段的尿液为宜。
5.尿培养标本检测
(1)中段尿采集法:一般要求在膀胱内存留4~6h或以上的尿液为佳;用清水充分清洗会阴部,再用灭菌水冲洗尿道口。若男性患者包皮过长,应将包皮翻开冲洗。排尿,将前段尿弃去,留取中段尿10ml,置于灭菌容器内。
(2)尿管尿液采集法:尿潴留者用导尿管弃去前段后,留取10~15ml尿液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留置导尿患者应先夹闭尿管30s,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尿管口,用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防止带入消毒剂;长期留置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导尿管后留取尿标本。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留取尿标本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四)注意事项。
1.会阴部分泌物过多时,应先清洁或冲洗会阴后再留取。
2.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或其他异物混入标本。
3.选择在抗生素应用前留取尿培养标本。
4.不能留取尿袋中的尿液标本送检。
5.留取尿标本前不宜过多饮水。
6.尿标本留取后要及时送检。
五、便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排便情况及配合程度。
2.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二)操作要点。
1.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留取便标本。
2.无法排便者:将肛拭子前端用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插入肛门4~125px(幼儿2~75px)处,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沾取直肠内粘液后取出,置于容器内。
3.采集标本时,应选取中央部分或含有黏液、脓血等部分。
4.检查蛲虫卵:取透明薄膜纸于夜晚12点左右或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口周围拭取,立即镜检。
5.找寄生虫体或虫卵计数:采集24h便。
6.便隐血试验:检查前3天内禁食肉类、肝类、血类食物,并禁服铁剂,按要求采集标本。
7.检查阿米巴原虫,应在采集前将容器用热水加温,便后连同容器立即送检。
8.服驱虫剂或做血吸虫孵化检查时,应留取全部粪便及时送检。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粪便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灌肠后的粪便、粪便过稀及混有油滴等不宜作为检查标本。
2.便标本应新鲜,不可混入尿液及其他杂物。
六、呼吸道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排痰情况及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分层、气味、粘稠度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二)操作要点。
1.自行咳痰采集法:晨痰为佳,用冷开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标本量不少于1ml,痰量少或无痰患者可采用10%盐水加温至45℃左右雾化吸入后,将痰液咳出。
2.难于自然咳嗽、不合作或人工辅助呼吸患者的痰液采集法:患者取适当卧位,先叩击患者背部,然后将集痰器与吸引器连接,抽吸痰液2~5ml于集痰器内。
3.气管镜采集法:协助医生在气管镜引导下,直接采集标本。
4.咽拭子采集法: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无菌拭子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擦拭患者口腔两侧腭弓及咽、扁桃体的分泌物,避免咽拭子触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拭子插入无菌试管内塞紧。
5.24h痰标本采集法:在广口集痰瓶内加少量清水。患者起床后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至次日晨进食前漱口后最后一口痰结束,全部痰液留入集痰瓶内,记录痰标本总量、外观和性状。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对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痰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避免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中。
(四)注意事项。
1.除24h痰标本外,痰液收集时间宜选择在清晨。
2.查痰培养及肿瘤细胞的标本应立即送检。
3.避免在进食后2h内留取咽拭子标本,以防呕吐,棉签不要触及其他部位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和导管局部皮肤情况。
2.了解导管留置时间。
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1.采集血培养标本两套,一套从可疑感染的导管采集,另一套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方法同血标本采集)。
2.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使导管穿刺点位置低于心脏水平。
3.缓慢移出导管,迅速按压穿刺点,检查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4.用灭菌剪刀剪取导管尖端和皮下部分,分别置于无菌试管内塞紧,注明留取时间。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留取标本的重要性。
2.告知患者标本留取的方法及配合方法。
3.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的时机尽可能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2.留取导管标本应与采集血培养标本同时进行,采集时间宜在5min内完成。
;㈡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
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监测酸碱平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电解质情况,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及病情进展程度,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欢迎阅读。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要点
操作步骤:
1.自身准备:
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方法1:使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将动脉采血器针栓推至底部再拉到预设位置1.6mL。
方法2:使用常规注射器,先核对药物,抽取肝素钠0.2mL,转动注射器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钠,针头向上排出多余的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的气泡,把备好的注射器放入治疗盘内。
注意: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均可使用。应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进行穿刺可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明显减轻疼痛。
3.操作过程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检验单;解释采血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评估病情。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点。
桡动脉:将手腕平稳放于一小的面垫卷上,腕部背屈约30°,定位在腕横纹上两横指动脉搏动最强处。桡动脉较为理想,但痛觉敏感,对循环衰竭病人不易成功。
股动脉:向外旋转患者的大腿,选择靠近腹股沟皱褶处的部位,大约在腹股沟韧带下2cm处。股动脉粗大,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及儿童适用。
肱动脉:让手臂伸展,并在肘部下放一面垫卷,将腕部向外选择。
进行桡动脉穿刺时,应进行艾伦(Allen)试验,检查手的侧枝循环情况。
艾伦(Allen)试验的步骤:
抬高患者的手和前臂几秒,嘱患者紧握拳头,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
嘱患者松拳,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而变得苍白
持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对尺动脉的按压,密切观察手和手掌有无立即变红。若手能在10s内立即恢复红色,表明侧支循环丰富,该侧桡动脉可以进行穿刺;若10s后仍处于苍白状态,表明侧支循环不充分,应避免该侧桡动脉的穿刺
艾伦(Allen)量化试验: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不能配合操作,可将患者拇指或食指连接血氧饱和度指套,先记录血氧饱和度数值;检查者以双手按压于患者腕横纹上方动脉搏动处,同时压迫阻断桡动脉和尺动脉,使血氧饱和度描计曲线为直线。
检查者继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尺动脉,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描计曲线恢复正常状态或2s内血氧饱和度下降≤2%,则视为Allen量化试验阴性。
艾伦(Allen)量化试验
4.采血方法
A.触摸动脉,采血者将食指沿患者血管走向,通过“一按一提”感觉动脉搏动,选择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
B.带无菌手套。
C.消毒皮肤2遍,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cm(未带手套时,应同时消毒操作者食指)。
D.左手食指在穿刺点最强处定位。
E.桡动脉采血用斜刺法,使用常规方法把持注射器,操作者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手的大鱼际处,针头斜面向上,以30~45°角进针。还可从解剖学角度定位,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再向肘的方向移动0.5cm作为进针点。
对小儿可在B超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股动脉采血多用直刺法,针头与皮肤呈90°进针。注意动作轻缓,观察回血。
桡动脉斜刺法采血
F.穿刺成功后,血液自动流入针管内,色鲜红,采血量1.6mL(一次性动脉血气针)。
G.采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无菌橡皮塞(或针塞)内,用棉签或注射敷贴压迫穿刺点5~10min。对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不良或高血压的病人,压迫时间应延长。如为动脉采血器,拧好安全针座帽。
H.颠倒混匀动脉血标本5次,手搓5s,让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防止凝血。
注意:进针幅度不应过大,以免刺破对侧动脉壁。用玻璃注射器穿刺时,血液可以靠动脉压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塑料注射器较涩,当观察动脉血液在注射针柄内的乳头处波动时,即可拉针栓抽血。
标本避免混入气泡或静脉血,如有气泡,将针筒直立,用手指轻弹气泡使之到达针筒的顶端,将气泡排出。
5.操作完成
操作后再次核对,采血器上贴条码送检;整理用物,做好宣教;观察有无并发症并记录。
如何判断抽到的是静脉血?
抽血气时判断抽到的标本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对病情的判断和对疾病的诊治。
1.看颜色:最直观,血液颜色取决于还原性血红蛋白含量多少,一般判断没有问题。但存在各种各样颜色变异的因素,高血色素时候,动脉血变成黑色。
高吸入氧气浓度时候,静脉血像动脉血;针管内混有水分,静脉血稀释后变成动脉血颜色;严重贫血时候,静脉血像动脉血,要结合临床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了。
2.通过血气来判断:如果对颜色没有把握,或者存在上述各种干扰因素,在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可以通过血气来判断。
动静脉血在血气分析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正常人的动脉血PaO2在80~100mmHg之间,SaO2>95%;正常人的静脉血PvO2在40mmHg左右,SvO2在75%左右。
大家可以查看这篇文章,里面有详细说明:动脉血气误抽了静脉血?记住这3点轻松辨别
3.血管内压力的判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抽血气时有回血,然后拔出针管,看针头是否快速喷血,但要注意如果针头贴壁的问题;再就是将针尾接输液,如果快速滴入,就是静脉了;第三就是用专用的血气针,动脉血会自行将血液压入血气针中,静脉血一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最后就是血管B超探头加压时,可以被轻易压瘪的血管就是静脉了,相并行的动脉同样压力下不容易被压瘪。以上对压力的判断都不适用于严重循环衰竭的患者,因为这样的患者动脉压力也极低。
4.通过血管解剖形态和血流判断:这个主要靠彩超,彩超看动静脉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彩超定位下穿刺是最放心的,还可以减少误穿刺。
血气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1.病人状态的稳定性:病人若心理状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可以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pH值、PaCO2、PaO2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采血前应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啼哭患儿待呼吸平稳后30min再行采血。
2.治疗因素:吸氧及吸氧浓度对PaO2有直接的影响。采血前,应停止吸氧30min。如果病情不允许,采血时要记录给氧浓度。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同样,机械通气病人取血前30min呼吸机设置应保持不变。
临床用碱性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钠盐、氨苄青霉素等输入人体后短期内会引起酸碱平衡暂时变化,从而掩盖了体内真实的酸碱紊乱,以致造成误诊,因此采血应在病人用药前30min进行。
含脂肪乳剂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应尽量在输注乳剂之前取血,或在输注完脂肪乳剂12h后,血浆中已不存在乳糜后才能送检,而且血气申请单上必须注明病人使用脂肪乳剂及输注结束时间。
3.抗凝剂的影响:肝素溶液对血气测定值的影响主要是稀释。稀释对PaCO2、HCO3-测定值影响最大。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内含100单位固体肝素锂,无液体稀释效应。
采用肝素钠抗凝时,应将肝素钠与血液样本的比例控制在1∶20以下,即5mL和2mL注射器取血量分别应>3.3mL和2mL,否则误差极大。
4.标本的存放:血液中含有可呼吸的活性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在取样后仍然继续消耗氧气产生CO2。抽血后应立即送检,一般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超过30min。
遇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测定时,应放在含有冰水的容器中,但保存时间不超过2h。测定前要在室温下放置数分钟,因为温度每下降1℃可使pH上升0.014,对PaO2、PaCO2也有影响。
5.体温的影响:温度会影响pH、PaCO2、PaO2的.测定值。必须在化验单上注明患者的实际体温,实验室测定时即可应用仪器中的“温度校正”按钮,校正到患者的实际温度,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拓展:动脉血气采集技术护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一2O11年8月我科行动脉血气分析病人378例,男283例,女95例;年龄25岁~76岁;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1.2采集方法
核对病人,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静状态,如活动后要休息约30min,测量体温。选择动脉搏动明显且穿刺点及穿刺侧肢体无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患的动脉。临床上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进行采血,采血完毕排除针管前端0.1n1L~O.2mI血液,注人血气检测分析片,插入测试片,输入病人相关信息,检测完毕,打印结果。
2、护理
2.1采血前的护理
2.1.1心理护理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静状态,如活动后要休息30min。同时针对病人对动脉采血了解极少,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各种因素致呼吸过度或屏气而引起的血气误差。
2.1.2血气分析仪的检测我科选用的是美国雅培公司旗下i—STAT公司生产的i~STAT系列便携式血气分析仪与与之配套的7+血气分析检测片。快速、简便、床边测定无需抗凝剂,且采血量少,全血检测,无需分离血浆或血清,结果精确,3min出检测结果。可同时测定电解质、血糖等。
2.1.3测量体温和计算吸氧浓度
采血前需要测量病人的体温,因为温度会影响动脉血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动脉血氧分压(PaO)的测定值,体温>37。C,每增加1C,PaCO2增加4.4、PaO2增加7.2,pH值降低0.015;体温下降时对pH值、PaCO。影响不大,主要影响Pa0。。吸氧和吸氧浓度会影响结果,所以采血前要停止吸氧30rain,如病情不允许,则检测时要输入实际吸氧浓度。含脂肪乳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的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应尽量在输注脂肪乳前采血或者在输注完脂肪乳后12h后,血液中不含乳糜才可采血检测。
2.1.4动脉选择
选用搏动明显且穿刺点及穿刺侧肢体无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病的动脉。临床上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本组病例选择的是桡动脉和肱动脉。
2.2采血的护理
2.2.1桡动脉采血
上肢外展、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手心朝上,病人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规消毒,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动脉搏动明显处为进针点。
2.2.2肱动脉采血
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病人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规消毒,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定标点进行穿刺。
2.2.3根据进针角度分为垂直法和斜刺法应用垂直法采桡动脉血时,食指、中指在挠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端,相距1.5cm~2.0cm固定桡动脉,食指、中指应都能摸到桡动脉的搏动,中间是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注射器,对准桡动脉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抽取血液。肱动脉取血时,在搏动明显处压一指印,做进针点的标志,余下步骤同桡动脉。斜刺法: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拿注射器与皮肤呈近4O。~5O。,在动脉搏动明显处进针,快速刺人动脉,见回血后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快速抽取所需血量0.6mL~0.8mL。若无回血,可稍退针,左手食指摸着动脉搏动后,使针头向搏动方向,再次进针。
2.3采血完毕后的护理
采血后要立即去除针管前端0.1InI~0.2mL血液,立即进行检测。按压穿刺点15min,根据血凝情况可适当再延长,注意观察局部出血情况。
3、结果
本组病人均采血成功,其中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4、讨论
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所以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气分析对标本的敏感度最高,如何正确采集血标本,将标本的误差降到最低,是保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保证。若病人心理状态不稳定,短时间内会影响病人的呼吸状态,从而影响血液中的pH值、PaCOz、PaO。等不稳定参数的结果。如由于害怕采血,有些病人会呼吸急促,引起pH值、PaCO2增加,PaO减少;而瞬间憋气则会使pH值、PaCO减少,PaO增加。采血前一定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指导其配合方法,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减少痛苦,使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
操作前先检查血气分析仪,确定无故障方可使用。血气分析片保管于2。C~4C冰箱中,保质期6个月,过期不可用,以免影响结果。取出的血气分析检测片需置于室温中15rain后方可使用,取血气分析检测片时不可挤压血气片的正面,做到轻拿轻放。肝素浓度直接影响血气分析结果,肝素过多会造成稀释性误差,动脉血稀释达5时,使得PaCO下降,碳酸氢根浓度、碱剩余(BE)值减少,PaO增加,pH值无影响。肝素过少又会容易引起血液标本凝固,如果能立即检测,可以不需要肝素的稀释,我科室自备血气分析仪,采血后能立即进行检测,所以我们所做的血气分析检测标本不含肝素,其准确度有所提高。
目前临床上对不同部位行动脉穿刺采血的定位方法、采血方式及采集效果都进行了一定研究。由于采血对象不同,如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生理条件等不同,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在确保病人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如何快速、有效的采集动脉血,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从而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感染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