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音波疗法详细资料大全
超音波是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将超音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音波疗法。频率500~2500千赫的超音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在理疗中常用的频率一般为800~1000千赫。
简介,本质,传播,声场,产生,作用机理,影响,治疗设备,
治疗方法,治疗剂量,适应症,禁忌症,
简介
超音波疗法 (Ultrasonic therapy) 近年来超音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已远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如超声治癌、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套用等,因此超音波疗法的概念应有广义的(包括各种特殊超声疗法)及狭义的(指理疗科常用的无损伤剂量疗法)两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超音波不仅用于治疗,还已广泛用于诊断、基础及实验医学、因此已有“超声医学”之称。
本质
超音波与声波的本质相同,都是物体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所形成的机械振动波。
传播
1.因声波是物质传播能的一种形式,所以其传播必须依赖介质,而在真空中则不能传播,此与光波、电磁波不同。 2.超音波向周围介质传播时,产生一种疏密的波形。这种连续的压缩层和稀疏层交替形成的弹性波和声源振荡的方向一致,是一种弹性纵波)。由于超音波具有非常短的波长,可以聚集成狭小的发射线束而呈束状直线播散,故传播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传渣顷段播速度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波的频率无关。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在液体中为1500米/秒,在固体中为5000米/秒,人类软组织与在液体中相似,平均约为1540米/秒,人类骨组织约为3380米/秒。声波的传播速度都随介质温度的上升而加快,气温增高1℃,声速增加0.6米/秒。 4.超声的吸收与穿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强度随其传播距离而减弱,这说明超声能量被吸收,超声的吸收与介质的密度、粘滞性、导热性及超声的频率等有关。超声在气体中被吸收最大,液体中被吸收较小,固体中吸收最小,在空气中的吸收系数比在水中约大一千倍。且介质的吸收系数又与超音波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因而高频超声在空气中衰减异常剧烈,所以在治疗中声头下虽是极小的空气光泡,也应避免。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半吸收层来表明一种介质对超音波的吸收能力。半吸收层是指超音波在某种介质中衰减至原来能量的一半时的厚度。半吸收层厚度大,表示吸收能力弱,不同组织对同一频率的超音波其半吸收层值不同,如频率300千赫的超音波,肌肉半吸收层值为3.6厘米,脂肪为6.8厘米,肌肉加脂肪为4.9厘米。同一组织对不同频率的超音波吸收也不同,超声频率愈高吸收愈多,穿透愈浅,如90千周的超声能穿透软组织10厘米,1兆周的超声将穿透5厘米,而4兆周的超声只穿透1厘米深度。因此,目前常用于理疗的超音波选用8000千周/秒,穿透深度为5厘米左右。 5.折射、反射与聚焦超音波由一种介质传播至另一种介质时,将在界面处一部分反射回乎链第一种介质(反射),其余透过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但会发生传播方向的偏转(折射)。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决定于两种介质的声阻差,声阻差越大,反射程度也越大,(介质的密度和声速的乘积叫介质的声阻)。声头与空气间反射近于100%,所以超声治疗时需用石腊油等作接触剂,以减少反射。实验证明,由声头进入组织的超声能量只有35~40%,而60~65%被反射。由于空气与组织间的反射,使大量超声能丧失,所以超音波不能通过肺和充气的胃肠。 基于超声传播的反射、折射原理,采用透镜及弧面反射而将声束聚焦于焦点上以产生强大的能量,而治疗某些疾病,如用集束超音波破坏脑部肿瘤等 几种物质的声速、密度和声阻 名称 声速米/秒 密度克/厘米3 声阻克105/厘米2秒 空气 水 钛酸钡 石蜡油 铝 人体软组织 肌肉 脂肪 骨如誉骼 340 1500 5000 1420 6400 1500 1400 1580 3380 0.00129 1.000 5.4 0.835 2.7 1.06 1.07 0.95 1.80 0.000439 1.500 27.000 1.186 17.28 1.59 1.498 1.501 6.184 超声集束的方法
声场
超音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空间范围即介质受到超声振动能作用的区域叫超声声场。超声因其频率高,具有类似光线的束射特性,在接近声头的一段为几乎平行的射束,称之为近场区。其后射束开始扩散,称之为远场区。由于超声场的这种特性,为克服能量分布的不均,在治疗时声头应在治疗部位缓慢地移动。 超声声场 描写超声声场的主要物理量有声压和声强。 1.声压即声能的压力,代表超音波的强度。超声传播时在稠密区产生正压,在稀疏区产生负压。 超音波由于其频率甚高,因而声压亦甚大。中等治疗剂量的超音波在组织中产生的附加声压约为±2.6个大气压。(图7.6) 超声治疗时在人体组织中的声压 2. 声强为单位时间内声能的强度,即在每秒内垂直通过每平方厘米面积的声能。常用测量单位是瓦特/厘米2(W/cm2)。临床常用治疗剂量为0.1~2~2.5W/cm2,而震耳欲聋的大炮声声强只相当于0.0.~0.0001W/cm2。可见超音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它的巨大能量会使介质质点产生很大的加速度,一般中等响度的声波通过水时,水分子获得的加速度只有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的百分之几,如在频率为800~1000KHz、声强为0.5~2W/cm2的超音波作用下,水分为得到的加速度可以超过重力加速度5~10万倍。
产生
产生超音波有各种方法,目前主要用压电式超声发生器,它是根据压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具有压电效应性质的晶体受到压缩或伸拉时在其受力面上就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略图 若在晶体两侧加以一定频率的高频电压,晶体薄片就能准确而迅速地随着交变电场频率而周期性地改变其厚度(压缩与伸展)。由此形成超声振动,向周围介质传播。
作用机理
(一)机械作用 机械作用是超音波的一种基本的原发的作用。超音波在介质内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压缩与伸张形成交变声压,不仅可使介质质点受到交变压力(在治疗剂量下,每一细胞均受4-8mg压力变化影响)及获得巨大加速度而剧烈运动,相互摩擦,而且能使组织细胞产生容积和运动的变化,可引起较强的细胞浆运动(原浆微流或称环流),从而促进细胞内容物的移动,改变其中空间的相对位置(据观察,强度不大的超音波能使嗜伊红细胞的原浆颗粒旋转,剂量大时甚至颗粒被抛出细胞外),显示出超音波对组织内物质和微小的细胞结构的一种“微细 *** ”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引起细胞功能的改变,引起生物体的许多反应。可以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细胞膜的弥散过程,从而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所以治疗某些局部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性溃疡效果良好。有人观察在超音波的机械作用下,脊髓反射幅度降低,反射的传递受抑制,神经组织的生物电活性降低,因而超音波有明显镇痛作用。超声的机械作用还能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用于治疗疤痕、粘连及硬皮症等。 可见,超音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 神经系统及细胞功能,因此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在超声治疗机理上占重要地位。
(二)温热作用 超音波作用于机体时可产生热,有些人甚至称为“超声透热疗法”。超音波在机体内热的形成,主要是组织吸收声能的结果。其产热有以下特点: 1.由于人体各组织对声能的吸收量各有差异,因而产热也不同。一般超音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量显着,脂肪与血液为最少。如在超音波5W/cm2,1.5分钟作用时,温度上升在肌肉为1.1℃,在骨质则为5.9℃。 2.超音波热作用的独特之处是除普便吸收之外,还可选择性加热,主要是在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面上生热较多,特别是在骨膜上可产生局部高热。这在关节、韧带等运动创伤的治疗上有很大意义。所以超音波的热作用(不均匀加热)与高频是及其他物理因子所具有的弥漫性热作用(均匀性加热)是不同的。 3.超音波产生的热将有79-82%由血液循环带走,18-21%由邻近组织的热传导散布,因此当超音波作用于缺少血循环的组织时,如眼的角膜、晶体、玻璃体、睾丸等则应十分注意产生过热,以免发生损害。
(三)理化作用 基于超音波的机械作用和温热作用,可继发许多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如: 1.氢离子浓度的改变炎症组织中伴有酸中毒现象时,超音波可使pH值向碱性方面变化,从而使症状减轻,有利于炎症的修复。 2.对酶活性的影响超音波能使复杂的蛋白质解聚为普通的有机分子,能影响到许多酶的活性。如超声作用能使关节内还原酶和水解酶活性增加,目前认为在超声治疗作用中水解酶活性的变化是起重要作用的。 3.近年来对超声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在电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内超微结构中线粒体对超音波的作用最敏感。核酸也很敏感,实验发现低强度超音波作用可使细胞内胸腺核酸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 *** 细胞生长。 4.在高强度的超声作用下,组织内可形成许多高活性的自由基,如HO1、OH、H2O2、O等,它们可加速组织内氧化还原过程,加速生长过程。 目前,关于超音波的生物学作用机理仍有多种争义。但多数学者认为,具有物理学特性的超声机械振动,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分布特殊的“内生热”和必然引起的生物理化改变,是有机联系的。弧立的强调那一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并在上述三方面基本作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治疗疾病的。神经系统的反应和调节在超音波的治疗机理中起着主导作用,而超声作用过程中发生的体液方面的改变,又是作用的物质基础,二者有机结合构成统一的反应过程。
影响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小剂量超音波能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因而对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超音波作用于末梢神经可引起血管麻痹、组织细胞缺氧、继而坏死。 中枢神经对超波显示较高的敏感性,有人指出,即使是用0.1W/cm2的强度直接作用脑组织,也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国外有些人指出“超音波禁用于脑部”。但近年来国内不少单位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强度为1.5W/cm2以下(常用0.6~1.2W/cm2)的脉冲式超音波移动法作用于头部,对脑实质无损害(由于大部分超音波能量被头皮及颅骨吸收和反射,只有2.5-20%透入颅内),并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及其它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房室束对超音波的作用很敏感。超音波主要影响心脏活动能力及其节律。大剂量超音波可使心律减慢,诱发心绞痛,严重时发生心律紊乱,最后导致心跳停止;小剂量超音波使心脏毛细血管充血,对冠心病患者有扩张动脉管腔及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故用1W/cm2以下脉冲式超音波作用心脏,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有一定疗效。 治疗剂量超声对血管无损害作用,通常可见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低强度超声作用下,血管器扩张;在较大剂量作用下,可引起血管收缩。更大剂量的超声可使血管运动神经麻痹,从而造成血液流动停止。用大剂量超声时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肿胀,血循环障碍。
(三)对眼睛的影响 由于眼的解剖结构特点是球体形态,层次多,液体成份和血循环特点等因素容易热积聚致损伤。大剂量超声可引起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甚至眼底改变,对晶体可致热性白内障。还可以引起交感性眼炎。但用小剂量(脉冲式0.4-0.6W/cm23-6分钟以下),可以促进吸收,改善循环,对玻璃体浑浊、眼内出血、视网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等有较好疗效。
(四)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生殖器官对超音波较敏感,治疗剂量超音波虽不足以引起生殖器官形态学改变,但动物实验可致流产,故对孕妇下腹部禁用。睾丸组织对超音波很敏感,高强度作用可有实质性损害和不育症。实验证明适量超音波可以减少人和动物的 *** 产生,因此提出,用超音波作为一种男性可逆性避孕的方法。
(五)对骨骼的影响 小剂量超音波(连续式0.1-0.4W/cm2、脉冲式0.4-1W/cm2)多次投射可以促进骨骼生长,骨痂形成;中等剂量(3W/cm2以下5分钟)超音波作用时可见骨髓充血,温度上升7℃,但未见到骨质的破坏,故可用于骨关节创伤;大剂量超音波作用于未骨化的骨骼,可致骨发育不全,因此对幼儿骨骺处禁用超声。超过3.25W/cm2移动法被认为是危险的剂量。
(六)对结缔组织的作用 结缔组织对超音波的敏感性较差,对有组织损伤的伤口,有 *** 结缔组织增长的作用;当结缔组织过度增长时,超音波又有软化消散的作用,特别对于浓缩的纤维组织作用更显着。因此超音波对疤痕化结缔组织有“分离纤维”作用,有使“凝胶变为溶胶”的作用。在临床上亦可见超音波对疤痕有较明显的软化散作用。
治疗设备
1.超声治疗机 (1)主要结构原理:由高频振荡器和输出声头两部分组成。 (2)输出形式 连续超音波: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声头连续不断地辐射出声能作用于机体。它作用均匀,产热效应较大。 脉冲超音波:是在治疗过程中间断地辐射出声能作用于机体,它的热效应较小。 2.辅助设备是为特殊治疗需要或便于操作面准备的附属档案。如水枕、水袋、水槽、水漏斗等。 3. 接触剂要选择其声阻接近于人体组织者,以减少其与皮肤界面间的反射消耗。常用有煮沸过的水,液体石腊,凡士林油等。
治疗方法
1.直接接触法将超音波头直接和治疗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治疗。此时在皮肤和声头之间应加接触剂,如石腊油,凡士林等。 (1)移动法该法最常用。治疗时声头轻压皮肤,在治疗部位作缓慢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1-2厘米为宜。常用强度0.5-1.5W/cm2。 (2)固定法将超音波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在治疗部位。此法易产生过热而发生“骨膜疼痛反应”。故治疗剂量宜小,常用强度为0.2-0.5W/cm2,时间3-5分钟。 2.间接接触法 (1)水下法治疗时将超音波声头和治疗肢体一起浸入36-38℃温开水中,声头与皮肤距离1-5厘米,剂量要比直接接触法稍大。 此法常用于不规则的体表,局部痛觉敏感的部位或声头不便直接接触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踝、肘、溃疡等。 (2)辅助器治疗法常用有水漏斗法,水枕或水袋法。后者是用薄橡皮膜制成袋,灌满煮沸过的温水,然后再涂接触剂进行治疗,用于面部、颈部、关节、前列腺、牙齿、眼等不平之处。 (3)聚集照射法利用凹面镜和声透镜将超音波高度集中在某一部位而获得大能量超音波的作用,以做特殊治疗。如治疗肿瘤时用。
治疗剂量
1.治疗强度以0.4-1.5W/cm2为宜,水下法、水枕法时强度可稍大,实际使用时可参阅表7.2,临床多采用低、中等强度。 表7.2 超声强度等级表 治疗方法 固定法 移动法 强度等级 低 中 高 代 中 高 连续式 W/cm2 0.1-0.2 0.3-0.4 0.5-0.6 0.6-0.8 1-1.2 1.2 -2 脉冲式 W/cm2 0.3-0.4 0.5-0.7 0.8-1.0 1.0-1.5 1.5-2 2-2.5 2.治疗时间一般固定法3-5分钟,移动法为5-10分钟,大面积移动可适当延长至10-20分钟。 3.疗程一般治疗次数6-8次,慢性病10-15次或更多。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间隔1-2周。
适应症
1.运动支撑器官创伤性疾病腰痛、肌痛,挫伤,扭伤,肩关节周围炎,增生性脊柱炎,颞颌关节炎,腱鞘炎等。 2.疤痕,粘连,注射后硬结,硬皮症,血肿机化。 3.作用于局部及相应的神经节段时可治疗神经炎,神经痛,幻肢痛,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湿疹,搔痒症,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胃肠功能紊乱。 4.其他脑血管病偏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眼视网膜炎,玻璃体混浊,营养不良性溃疡。 附处方举例: 1.超音波,连续式,慢移法,脊柱或骶髂病损区,0.4-0.8W/cm2,6-8分钟,每天一次,6-12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腰骶劳损,骶髂劳损,棘间韧带劳损。 2.超音波慢移法,连续式0.8W/cm2或脉冲式1-1.5W/cm2,疤痕,粘连部位,6-10分钟,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增生性疤痕,注射后硬结,局限性硬皮症。 3. 超音波脉冲式,慢移法,相应的神经节段或神经疼痛区域,0.6-1.2W/cm2,4-10分钟,每日一次,6-12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神经痛,溃疡病,搔痒症,湿疹,慢性荨麻疹。 4. 超音波:水枕法,慢移法,连续式,0.4-1.0W/cm2或脉冲式0.4-1.5W/cm2,病损区5-8分钟,每日一次,6-12次为一疗程。 适应证某些眼病,小关节扭伤挫伤。
禁忌症
1.凡恶性肿瘤(大剂量聚集可治),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星状神经节,出血倾向,静脉血栓之病区均禁用。 2.孕妇(早期)腹部及小儿骨骼处最好选用其它疗法。在头部、眼睛、心脏、生殖器部位治疗时剂量要严格掌握。
B. 什么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70年代由美国人Kelman发明后,经临床验证和学术论证后,在全世界推广。这项技术是使用进口手 术显微镜和美国更新的超声乳化治疗系统摘除白内障,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程序。手术时,在术眼角膜缘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和皮质 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超声乳化术真正实现了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 短,不需住院,快速复明的手术理想
保定新视眼科医院提示,老年蚂宏禅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均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且无论成熟与否,视力在 0.3—0.4以下,无明显手术禁忌者宜及早治疗。摘除白内障后,眼球内就丧失了晶体这一必不可少的结构,而配戴无晶体眼镜(框架式)及角膜接触镜又有很多缺点或不足,所以更理想的方法是安装人工晶体,使视力及视野恢复到正常,正常情况下,植入人工晶体后可受用一辈子。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优点:
1、手术切口小,传统手术切口12mm,此手术切口小于3mm(特别是折叠晶体);
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闷尘快;
2、视力恢复快而好;
3、术后散光小;
4、安全稳定;
5、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5-10分钟左右绝坦;
6、未成熟性白内障,治疗效果更佳。
保定新视眼科医院
C. 医学超声的超声治疗
应用超声对人体组织的几种效应,引起病变组织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些效应主要是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超声在传播过程中,声强随传播的距离增大而发生衰减。原因之一是由于媒质的粘滞性、导热性等引起部分的声能被媒质所吸收,结果转化为热能,并导致局部温度上升。组织受到这种热效应后,产生了某些反应。如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增高,从而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消散;超声传播时,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机械效应引起某些细微组织的加速度、旋转、冲流等振动,从而起到按摩的作用,并增强了半透膜的弥散(即增强了通透性)、细胞的代谢功能和细胞的活力。对细胞的物质交换、组织营养也产生了较良好的影响;足够的超声强度遇到人体中某些液性组织时,将产生空化。空化气泡崩溃时能产生强度很高的微冲击波,可以改变或者破坏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值得十分注意的是,超声强度或剂量必须严格选择和控制,否则过高的超声强度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在超声治疗采用的连续波辐射和脉冲波辐射两种方式中,较多的是采用脉冲波辐射,脉冲重复频率为50~150Hz。这样,减少了超声辐射在组织中的积累效应,如热积累导致温度升高过快。至于超声强度或剂量,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一般分为三级,即低强度(小剂量)、中强度(中剂量)、高强度(大剂量)。例如脉冲波辐射的剂量,如附表所示。近年来根据大量实践和分析,趋向于使用小剂量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也有所提高。多数人认为移动式声辐射法的最大剂量不要超过1.5~2W/cm2。固定式声辐射法不要超过0.5~0.6W/cm2。当然人体每次承受的总超声剂量还与治疗的时间有关。随着医学超声的迅速发展,超声安全剂量的深入探讨也日趋重要。
通过临床实践,超声治疗目前用于:神经痛,骨、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的创伤、劳损和炎症,疤痕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某些疾病,粉碎尿路结石,白内障手术,洁齿,人工肾等。对于垂体病、美尼尔氏症也有所试用。大功率聚焦超声(500W/cm2以上)已试用于恶性脑瘤的破坏性治疗。
超声生物效应 研究超声在人体中的传播特性和超声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传播特性包括超声的传播速度、反射、透射、吸收衰减、干涉、衍射等。对于声速,如纵波已积累了一些数据。例如水为1410m/s,海水(30℃)为1545m/s,人体软组织为1540m/s,颅骨为3360m/s。这些数据是平均值。随着超声在医疗应用上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对声速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测量。针对离体与活体、儿童与老年、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等区别所引起的速度差异,结合组织成分探讨新的测量方法,借以获得精确的数值。对于衰减系数,例如血液为0.4dB/cm,肌肉为0.90dB/cm,头盖骨为15dB/cm。这些量一般与超声频率的二次方成线性关系;但频率过高时则有变化。如新鲜的头盖骨当频率在3.5MHz以上时,幂指数即下降。儿童与老年又各有不同。当声束辐照血液时,血球引起声波的散射,各血球的散射波合成接收波,并出现多普勒频移。
超声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例如超声引起组织大分子结构的变化、组织的电离、细胞原浆的微流、细胞内容物的转移、酶的加速活化等,这些都随着所用超声频段的不同、超声强度的大小而产生不同效果。有的是有益的,有的则能造成损害。例如对初生小鼠在其脊神经施加频率为1MHz的超声辐照,当强度达到1W/cm2,作用2小时;或300W/cm2作用0.2秒;它的后肢即发生瘫痪。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损伤组织的细胞核、线粒体及细胞内的网状蛋白都已发生形态上的变化。
超声处理 在医疗卫生中超声处理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超声除直接用于人体治疗外,还可以间接以超声为手段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如超声透入疗法。利用了超声的振动作用而不需要穿刺皮肤,即能把药物送入人体内。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强,药物集中,局部浓度大,不损伤肌体完整的优点。现在透入的药物有激素、维生素、抗菌素、组织胺、菸酸等。还有通过超声把药物雾化成微粒,通过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达到吸入治疗的目的。药物微粒的直径约为2~20μm,可深达微小支气管甚至肺泡中。故比一般吸入疗法效果好。
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可将细胞粉碎,或灭菌进行病理分析;清除放射性污染的器件;清洗难以用常规方法清洗的医疗器械;外科医生洗手消毒等。
除了上述各种在医学上的应用外,超声还能对病残人进行功能辅助,如超声导盲。可制成手电筒式或眼镜式的导盲器。
D. 超声波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检查方逗慧面:B超 、彩超多纯搜普勒
治疗方面:超声穴做指历位疗法、超声雾化仪、高强度超声聚焦系统(海扶刀)
E.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超声诊断法是
您好!
多普勒彩迟桥色血流显像诊断法是近年来在多普勒二维显像的基础上,以实时彩色编码显示血流的颤旦码方法,即茄哪于显示屏上以不同色彩显示不同的血流方向,从而增强了对血流的直观感,这种方法称为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