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艾灸贴是贴肚脐眼吗 艾灸贴是直接贴皮肤吗
艾灸贴是一种市面上很常见的药品,很多人都使用过艾灸贴,也都知道艾灸贴的使用方法,有些人还会将艾灸贴贴肚脐眼上,那么艾灸贴是贴肚脐眼吗?艾灸贴是直接贴皮肤吗?
艾灸贴是贴肚脐眼吗
是可以贴肚脐眼的,因为肚脐眼附近是人体的神阙穴,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艾灸肚脐能够具有温阳补肾,化瘀散结,调理肠胃的作用,对身体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一定要注意局部的卫生,平时要注意身体保暖,避免身体受凉。建旦肆议女性如果通过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肚子疼痛的症状仍然没有改善,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艾灸肚脐眼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一些疾病的模斗轿产生,艾灸它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太大的副作用,而且艾灸贴在肚脐眼能够对减肥具有一定的效果。
艾灸贴是直接贴皮肤吗
使用前先清洁局部皮肤,取出温控贴贴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灸贴隔着温控贴贴在穴位上,艾灸贴可保温8h左右,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艾灸贴是一种新型的艾灸疗法,利用远红外加热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人体穴,艾灸贴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深入皮肤,使用非常方便,感觉舒适,能迅速缓解局部疼痛,艾灸贴贴敷穴位,通过热量和药力渗透到体内,调节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可以更好的通过经络将能量输送到病灶,治疗疾病。艾灸贴是提取了艾的有效成分,配合远红外发热技术,可以直接贴在人体穴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销首新型艾灸治疗方式。和传统艾灸一样,要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贴敷,不可盲目跟风。艾灸贴使用方便,使用前先清洁局部皮肤,取出控温贴贴在穴位上,然后把艾灸贴隔着控温贴贴在穴位上即可。每个艾灸贴可持续发热8小时左右。注意控制温度,以免烫伤。
艾灸贴会烫伤皮肤吗
很多人看到艾柱、艾条在皮肤上燃烧,总是带着恐惧感,害怕火星或者是燃烧后的艾柱会烧伤皮肤,引起疼痛。专家提出,如果对燃烧的艾柱有恐惧感,可以选择艾条灸、艾盒灸、艾灸棒灸和隔姜灸,这些都是一些较为安全的灸法,只要严格按照艾灸的要求施灸,一般不会烫伤皮肤。并且专家还有个小建议,艾灸时可以在穴位上涂抹一些万花油,以防止烫伤。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贴可以贴着睡觉吗
不可以的。艾灸贴贴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导致温度太烫,可能会把皮肤烫伤。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自我感觉温度过高时,还要及时取出艾灸贴放入控时袋中,降温后继续使用。睡觉的过程中怎么保证及时控温。再说,睡觉还会盖被子,艾灸贴可能会弄脏床铺或被子。艾灸贴一般是每天取2穴贴敷,每贴用12小时,18贴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B.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祥弯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2)卧龙神灸的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综合作用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着。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模察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
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谨码闷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
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
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
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
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C. 艾灸手法操作视频教程
关于艾灸手法操作视频教程如下:艾灸教程视频
艾灸的基本用具艾炷:由艾绒制成,呈圆锥状。在艾灸疗法中,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相应大小的艾炷。通常来说,较大的艾柱用来灸大面积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腹部。较小的艾炷用来灸四肢或头面部。另外儿童宜用较小的艾炷。
使用艾炷灸时,将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艾条:由艾绒卷材的棒状灸具。判断艾条的好坏主要依据艾绒的纯度。一般艾条的包装上会表明艾绒的等级,如艾绒等级为1:6,表明制成1千克艾绒,所需艾叶为6千克。等级越高,纯度越高,品质也越好。
使用艾条灸时,点燃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烤。艾灸的辅助器具及使用步骤艾灸盒:艾灸盒是艾灸的首选辅助器具,通常为木制或竹制。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艾灸的禁忌症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贫血等。禁用部位:大血管走形的体表区域誉樱拍,黏膜附近,皮肤较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另外,面部、颈部、心前区、大血管以及关节部位不宜用瘢痕灸。
艾灸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方法晕灸:艾灸后偶然出现发热疲倦、口干、头晕、烦躁等现颂老象,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尝试活动活动身体,饮用适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过敏:若出现局部活全身过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艾灸后几天内可自然消退。在此期间应服用抗组胺药和维生素C等,庆羡多饮水。如兼有发热、奇痒、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每天服20~30毫克。情况严重这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D. 中华神灸仪怎么使用说明
中华神灸仪使用方法:
1.连接电源,按下开关;
2.将塞满艾绒的托盘放在加热锅中间位置,盖好凳面和坐垫;
3.设置好温度和时间后,按启动键;(温控到适宜温度坐灸30分钟为最佳)
4.约2分钟热气溢出,闻到淡淡的艾绒药味便可落座。
仪器说明: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使用完一个疗程(或一个用户时)请让仪器关机30分种后,再换取已使用过的艾绒盒子,以防被烫伤手。艾绒使用调节:在使用艾绒时温度调到:4-15之间,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越高,温度就到小,反之调大。风能调到:“9”即可。艾绒在换取的时候不要装太满,留出盒子的透气孔,艾绒压紧即可。
精油、香薰使用调节:在使用精油、香薰时温调到:1-3之间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越高,温度就到小,反之调大。风能调到:“9”即可。
物别提示:在使用艾绒时请把装艾绒的盒子装到透气孔的位置压紧艾绒即可。
在使用精油、香薰时请装盒子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水状物怕使用时不注意碰到撒到用户身上,烫伤用户。
注意事项:
1、在做艾灸时,避免过饥过饱,尽量不要被风吹到,同时做完艾灸后要注意保暖。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5、孕妇禁用;
6、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7、施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艾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
8、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9、注意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甚至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令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
艾灸注意事项】
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在室内使用时要注意通风,防止发生火灾。
1、持续发烧之病人禁灸;
2、孕妇慎用;
3、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4、皮肤过敏者、皮肤超敏感者慎用;
5、激烈运动后禁灸;
6、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7、饭后1小时内不宜温灸(至少半小时不宜);
8、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关于艾灸的时间:这个没有特定,一般一个部位15-20分钟左右,如果是治病的话时间可以长一点,以自己觉得舒服为宜,女性经期禁灸
E. 太极三才神灸怎么用
太极三才神灸前的准备:
艾灸前需安神定志几分钟,包括施灸者和被灸者。(艾灸以治神为目标,整个艾灸过程治神在艾灸之前已经开始,这也是太极三才神灸的神字表现)。
1、太极三才神灸如何点燃呢?点燃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在点燃太极三才神灸艾条的时候,心怀敬意点艾(用打火机,或者蜡烛都可以将其点燃),不要用嘴吹,这是艾最忌讳的事情,大家可以试试效果就知道了,艾有灵性,嘴有浊气,效果会大打折扣的,用艾要用心,方能心艾合一
2、我是小白,没有接触过艾灸知识,太极三才神灸施灸时,应该选取哪些穴位呢?若不懂技术,是否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呢?
太极三才神灸选取千年道医艾灸秘方,具有操作简单,便捷,速效的特点,即使是不懂艾灸的小白,参照以下选穴,也可以达到一气周流,祛除疾病的奇效。选择穴位时,不需要太多辨证,可以简单取穴进行搭配。
常规穴位与治疗:
八髎:能量所存地,男女科,腰腿疼等
大椎:感冒;发烧;咳嗽等
百会:头痛等
中脘:胃酸,胃胀,胃痛
关元:大补,男科,妇科,宫寒
足三里:胃经;补气;身子虚;膝关节 【注;小孩不宜灸足三里】
涌泉(引火归元):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
1,先灸背面,再灸前面腹部
2,取穴不必太多,2-3个即可,灸完后最后灸一下足三里或涌泉,引火归元。
3、每个穴位时间不用太长,20-30分钟即可,灸到皮肤潮红,摸起来微烫即可。
4,灸后多喝温水,半小时内忌接触冷水。当天不要洗澡。
3、艾灸点燃,选取穴位后,应该如何去灸?
1、施灸可让被灸者平卧或者俯卧或者坐位,让神灸在被灸者之上,施灸者与被灸者都需全身放松,全心施术,方能做到一气周流与感同身受的境界。
2、施灸部位可用一层可透烟但稍密的布隔在皮肤上,加布后还会让热更加柔和均匀,身体更容易接受,这样能增加三分之一的效果。
3、施灸时可采用悬灸方式,可以直接用手拿着艾条,在穴位上方15厘米左右(询问对方温热即可,不能太烫,也不能没有热感)。也可以采用回旋灸,即在穴位上方手拿艾条顺时针旋转打圈。
(约每10分钟记得刮弹艾灰,不要让艾灰掉落到对方身上)
4、灸完后,该如何熄灭艾条呢?
1、艾灸结束后,先用手在施灸处轻轻按压几下进行封穴。
2、用密封的容器,将艾条放置其中,密封好隔绝氧气,即可熄灭艾条。如茶叶罐,罐头瓶,奶粉罐,以及专业灭艾器等。
3、切忌用水浇灭,以防艾条复燃,浪费艾条。
此道医太极三才神灸,秉承道医“惠泽苍生”的大愿和使命而来,艾灸时,静心体会,尊重艾条,无我利他,祈盼对方身体得到健康,内心获得喜悦。惠泽苍生,无我、无私、感恩、奉献,心中有爱,心中有善!艾灸时怀此正念,会使艾灸效果增强!
注意事项:
1、点燃时不要用嘴吹艾条
2、 留意艾灰,不要让其过多而掉落烫伤
3、艾灸一个小时内不能接触凉水,24小时内最好不要洗澡
4、房间内忌过堂风,对流风
5、晚上9点以后少灸
6、小心用火,避免艾条复燃
F. 养生知识 三伏天艾灸的方法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
一、无瘢痕灸: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二、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知颤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薯猛孝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部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天换敷贴一次。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三、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拨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至于要施灸的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之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
隔盐灸:又叫神阙灸。用纯净的数稿食盐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患者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艾条的常用艾灸方法: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温馨提示:各种艾灸操作应避开禁忌部位与禁忌症患者,并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或在获得专业中医师认可后,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操作,如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出现不适,请尽速就医。
G. 针灸推拿之刺灸指导:针灸法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扒镇镇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操作方法:
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旅棚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艾炷间接灸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①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② 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春粗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③ 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④ 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H. 如何正确艾灸
自己在家艾灸的话,一定要做到关闭空调,避开风扇,千万不要坐在当风口。这个时候选择一种比较舒适的方式,比如说做好或者躺好,然后听点轻音乐,让自己平静下来,再专心致志的找到要艾灸的穴位,然后开始艾灸。
要明确艾灸并不是单纯的只是正确选择穴位进行艾灸,还可以结合推拿、泡脚以及热敷等这样的方法来一起施治,这样获得的针灸效果会更理想。
03
选择正确的艾灸方式。目前艾灸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说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以及温灸器灸等这五种常见的方式。大家要懂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艾灸方法。
04
如果想要直接灸的话,要记得选购大小适宜的艾柱,这类艾柱可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就是有的如果将皮肤给烧伤的话,过后会留疤,就叫做瘢痕灸;如无烧伤化脓不留疤的话,叫做无瘢痕灸。
05
如果想要间接灸的话,需要借助外物或者药物等,将艾柱跟施灸穴位的皮肤进行隔开,然后才开始施灸。这类办法可以是用生姜来隔开,或者用盐,或者用蒜等来隔开,我们分别称之为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
06
如果是要用到温针灸的话,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到针刺跟艾灸一起结合的办法来实施了。我们可以用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点燃施灸。等到艾条烧完了,灰烬去除了,就可以取出针了。
做完艾灸后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说施灸后要尽量保持饮食清淡,还不能过度操劳,建议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同时还要让心情持续在开朗的状态。
08
另外,开始艾灸后一般是无不良反应的,若发现有不良反应的话,比如说发热、疲倦、口干或者全身不适等,这些情况问题不算严重,通常情况下继续施灸的话会让症状消失的。
I. 艾灸治失眠,经常失眠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失眠常表蚂搏缺现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深,在睡眠中易惊醒,醒后入睡困难,严重的甚至出现彻夜不眠。长期失眠会导致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者对人的精神状态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艾灸银吵对于治疗失眠见效快,养心安神效果非常好。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神门穴、心俞穴、安眠穴。
1、神门穴
【取穴方法】掌心向上,在小指侧的腕横纹处可摸到一条筋,神门穴就在这条筋外侧的凹陷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神门穴可以自行施灸,施灸时取坐姿,一手执点燃的艾条,火头对准神门穴,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养心安神。
2、心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从颈部突起最高的大椎开始,向下数第五个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心俞穴。
【施灸方法】心俞穴位于背部,须由他人辅助施灸。施灸时,被施灸者取俯卧姿态,施灸者站于一旁,将艾条的火头垂直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厘米,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施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理气宁心。
3、安眠穴
【取穴方法】安眠穴在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先在耳后找到头骨的突出部分,在该骨下方可触摸到头骨与肌肉间的凹陷处就是安眠穴,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安眠穴位于后脑处,需由他人辅助施灸。施灸时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姿,施灸者一手执点燃的艾条,另一手拨开并按住头发,艾灸的火头水平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镇惊安神。闷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