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蒙台梭利教具名称图片使用方法及教育意义
蒙台梭利教具有88件套和120件套。这拿枝颂些教具,您如果想了解,可以去找一些淘宝店铺挨着看看。
蒙台梭利教具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使一个孩子做出创造性的选择,必须具备一个能够激活孩子创造性的环境。在一个没有合适教具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意味着有组织的行为,而在一个不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的环境中,自由选择将会导致混乱无序。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
BarrySchwarz(2004)研究表明:拥有太多供选择的东西会有消极的影响,且与人们的控制意识相对抗。虽然孩子们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工作、工作多长时间,但他们的选择仍受许多限制,比如,教具的数量、对教具的了解程度等。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可供选择的数量太多,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孩子前进的步伐。因此,她思考了在蒙台梭利教室中限制孩子选择的方法和途径。
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提供有限的可供选择的物品: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每种教具只有一个,如果另一个孩子或另一组孩子正在操作这个教具,这个时候这一教具就不在选择之列了。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一般而言,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各区域的蒙台梭利教具只有一套是非常重要的。
原因有两点:第一,孩子们需要学会团体合作、学会分享,而学会分享有限的资源是很重要的;第二,既然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是在操作和观察中学习的,那么,观察别人如何使用一种材料也能帮助并鼓励他们用这种教具完成任务。
总之,搭罩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教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此外,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是受限制的消郑。孩子们在工作过程中就已经学会了分享。(节选自《科学的蒙台梭利教育》)
教具的本质
尺寸须配合小孩的身体大小。
天然材质制造-玻璃、木材、金属、编制篮子。
颜色配对一致,以便让教具一眼看过去很清楚是一整套,并且也容易维持其秩序,更可以协助孩子独立。
必须具有美感,才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
Ⅱ 蒙氏教具及其作用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工作。工作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孩子跟成人一样,没有工作心中不安,让孩子去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去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统合,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它给孩子们带来心智空间的拓展、天性的激发和生命健康发展,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装作用: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辨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图;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5、学习守恒。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名族文化,培养名族自豪感。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蒙氏教具88件套包括以下教具:日常生活教具3件、感官教具23件、数学教具41件、语文教具5件、自然科学教具16件。
1、插座圆柱体
由四组圆柱体组成,培养儿童辨别大小、高低、粗细、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以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敏锐观察能力;把握圆柄可做握笔练习和写字前准备。
2、音桶
两个木箱中各有6个木质圆筒组成,圆筒内装有石子、沙子、壳类、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摆动时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发展腕部的肌肉运动。
3、构成三角形
由5盒不同的三角形块组成,透过视觉认识三角形,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4、长棒
由10根方长棒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法人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5、棕色梯
由10块长方体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认知上对等次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发展手、眼、肌肉的动作协调;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形的概念;培养逻辑思考顺序性和专注观察能力。
6、二项式
由木质立方体和长方体共8块组成,培养视觉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可作计算体积(a+b)的平方。
7、色板
由3盒各种颜色的小色板组成,培养幼儿分辨颜色的对比和色彩的色感与组合,共91片色板。
8、几何图形嵌板
一个6层图形嵌板抽屉的木厨,一个木柜示范,几何嵌板36块、几何图形卡片99张组成,通过肌肉和触觉的联合,帮助幼儿视觉认识现面几何图形,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与观察力,平面几何学的预备
9、三项式
由木质立方体和长方体共27块组成,培养视觉对三次元的辨别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可作为三项式(a+b+c)的立方的代数教具使用。
10、重量板
是由重、次重、轻三种板各6块、木盒一个组成,培养幼儿辨别轻重的感觉和判断力。
11、几何立体组
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椭圆体、卵形体、三角体、圆柱、圆锥、三角锥、四角锥,另有11枚与上述几何的一侧面相等的投影版组成,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认识各种几何体,了解其特征,为进入几何学做准备,刺激肌肉的感觉。
12、触觉板
有13块表面粗糙和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组成,培养粗糙与光滑的触觉感和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13、彩色圆柱
由4盒、每盒10个圆柱组成,培养视觉上识别大小、对应概念,发展手眼动作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培养敏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14、粉红塔
由10块立方体组成,透过视觉正确获得对三维空间的差别变化的知识,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立方体的概念、手眼协调和肌肉运动的控制力,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数学教育(理解十进位法)的间接准备,逻辑思考(顺序性)的能力。
15、嗅觉筒
由12个圆筒组成,桶内装有各种自然香料或咖啡、樟脑等不同香料,通过用鼻去嗅不同产品,让宝宝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气味,培养幼儿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嗅觉筒6组12个,木座2个)
16、铁质几何嵌板
金属几何嵌板是书写能力的直接预备,练习金属嵌板不仅强化三指抓的能力,加强腕肌的协调能力,而且通过描绘的练习,更可增强笔触力道的熟练度,重叠描绘不同的几何图形嵌板使图形变化无穷。
17、味觉瓶
由8个滴瓶组成,品尝各式味道,培养辨别基本味觉的能力。
18、温觉板
由金属、石材、木质、地毯片各2块组成,培养对温度的感觉,辨别温度的差异。
19、手、眼调节掷圈
由5个可以组装的锣口木柱和5个麻绳圈组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0、圆圆板
由100个彩色圆组成,可做颜色的牌勋、对应。
21、几何体支柱
由1个插板盒、3根 圆柱、3个三棱柱、3个四方柱组成,培养儿童对实体的感觉,认识几何体特征,可做颜色分类、高低比较、排序。
22、立体四子棋
23、圆柱体阶梯
由1个插板、25个高低颜色不同的圆柱组成,可做颜色分类、高低比较与排序。
24、数棒
由从短到长10根红、蓝相见的木棒和从1到10的10块数字片组成,数棒是代表连续“量”的教具,认识了解数及数词,记忆1到10,十进位法的预备,导入数的概念。
25、砂数字板
由0到9的数字长板1块,0到9数字单板组成,培养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26、黄色串珠棒
由55根有10颗珠子的珠棒组成,认识10以上的数与量的概念,为进行银行游戏做准备。
27、纺锤棒箱
由2个整理箱、45根纺锤棒、10块数字片组成,指导0的概念,加强数与量几何的概念。
28、灰色串珠棒
熟悉十以内数量、数字与名称,为学习减法运算做准备。
29、黑白串珠棒
加深了解十以内的数量的概念,体会等量交换的概念,可用于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30接龙、减龙游戏
练习加减混合运算,增加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31、二倍数
由7个木块组成,培养2倍的概念,认识简单的倍数关系,导入平方概念。
32、邮票游戏
幼儿通过银行游戏认识十进位法以后,即可进入邮票游戏的操作,熟悉数位的转换关系,并进行大数量的四则运算,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33、加、减法板
加数最大为9的加法练习,熟练后可导入加法运算,用于呈现被减数最大为18的减法运算练习吗,熟悉后可导入减法心算。
34、乘、除法板
进行的数最大为100的乘法题目,熟练后可导入乘法心算;练习被除数最大为81以内除法题目,从感官上认识平均数的概念,熟练之后可导入除法心算。
35、分数小人
由1个木座、小人4组10块组成,知道1个整体(=1)如何分为若干部分,作为进入分数的预备。
36、立方体
由1000颗边长为1厘米的立方体块组成,学习立方的概念。
37、立方珠帘及框架
由1个框架、55串珠帘(385根珠棒)组成,学习立方的概念和学乘法的预备。
38、平方珠链
由10串珠链(55个珠棒)组成,加强以1为单位的数的连续概念;学习平方的概念;乘算的预备。
39、十进位及银行游戏
由10颗单珠、10根珠棒、10个100株板、2个1000珠阵、1套45张卡片组成,了解十进位法的排列与形成,学习交换的规则,可做大数目四则运算。
40、彩色串珠棒
熟悉十以内数量、数字与名称,为学习平方、立方做间接准备。
41、1——100连续数板
儿童将活动数字卡片排列在一定的方格板上,认识1-100的排列并认识数的连续性。
42、塞根板
由4快板、18块数字片组成,对于11到19的数能正确的作名称练习;能把握连续数的排列,体会连续数的顺序关系,了解10位于个位数的关系;学习量与代表数量的符号(数字)的一致性。
43、100串珠帘
培养儿童练习1—100以内连续数,并熟悉十进法,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44、1000串珠帘
由100根(每根10颗珠)珠棒串组成,加强对数的认识,熟悉连续数及其顺序;与100串珠板、1000的立方体块比较,培养差别的印象,加强十进位法的知识,培养专注力与独立性。
45、体积组
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建立不同几何立体的体积可以换算的概念,发展儿童对空间的概念。
46、三倍数
用立方体或长方体等实物来显示三倍数之间的关系。
47、数字与筹码
由55个圆片、10张1到10数字卡片组成,帮助儿童了解数与量的关系,认识奇数与偶数(单双数)。
48、数字拼板
49、加减乘除局阵盘
由10档彩色算珠组成,每当10个算珠,学习加减乘除。
50、不规则拼盘
由不规则几何图形嵌板组成,认识几何图形与锻炼观察能力。
51、数数棒组
学习0—10的概念,10以内的加减法
52、1公分方块组
由刻度为1公分的连接尺组成,学习加减运算方法。
53、彩色小数棒
学习0—10的概念,10以内的加减法。
54、几何图形板
认识几何图形,为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打基础。
55、算术尺
由标有1公分刻度的尺子组成,可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56、称盘组
由天平、称盘与色彩木珠组成,学习数量与平衡的关系。
57、算术天平组
由天平、木棍与彩色串珠组成,学习数量、加减与平衡的关系。
58、十进位组
由1公分方块与10块连接条,以及10平方连接块组成,学习十进位制的关系。
59、圆形分数板
由软性彩色23片圆形分数片、1个双面钉板组成,认识分数,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增进组合概念,利用钉板背面,配二长短、颜色不同的橡皮筋,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60、几何体阶梯
培养儿童感理教育,了解几何体的分级及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61、四方拼盘
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木块组成,学习几何图形与关系。
62、组成几何体盘
由正五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与圆形的面积分解组合,学习分数、面积的关系。
63、分解几何体
由1个木座、9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是进入分数的预备。
64、数数看
由1—5彩色算珠架组成,可进行分类、集合、分解、量的学习。
65、双字母砂字板
熟悉汉语拼音的拼读及书写。
66、活动子母箱
正确判断字母,使读与识别相结合,木箱1个、小写字母26个。
67、砂笔画
认识笔画偏旁。
68、拼音结构练习
练习汉语拼音的正确组合。
69、砂纸字母板
通过触摸认识英文字母,为书写做准备,大小写砂字字母板个26块、木盒2个。
70、中国地图嵌板
由1套嵌板组成,了解中国的位置,认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省会城市的位置;培养空间思维。
71、亚洲地图嵌板
认识亚洲各国的位置、名称及风土人情,初步认识地理的空间概念。
72、世界地图嵌板
由1套嵌板组成,建立地图概念,从地图上认识世界上7大洲和4大洋的位置,培养空间思维。
73、活动时钟
直观认识时钟的构成,了解事件概念,为看生活中的表打基础。
74、太阳系九大行星
由1套嵌板组成,认识太阳系,了解九大行星位置,培养空间思维。
75、树叶嵌板柜
由14块树叶嵌板、4层木厨组成,学习时报各种树叶、植物、动物。
76、植物卡片
77、动物卡片
78、鸟嵌板
培养眼手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鸟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79、蚂蚁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动物蚂蚁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0、大树叶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植物树叶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1、鱼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动物鱼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2、乌龟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动物乌龟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3、花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植物花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4、马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动物马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5、树嵌板
培养手眼协调及独立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专注力,了解植物树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构造。
86、二指抓
由1个插座板、9个小人组成,锻炼两指抓物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87、地毯(工作毯)
由2块地毯组成,供铺垫操作蒙氏教具使用。(每条长款厚尺寸为120*80*2CM)
88、衣饰架及衣饰
由1个架子、12个框、12件衣饰组成,学会各种绳带、纽扣系法;锻炼手指灵活性;培养适应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Ⅲ 蒙氏教具时钟印章怎么用
蒙氏教具时钟印章使用方法:将印铅高章压在印泥上,在将印章用力压在纸上。印章的目的,将印章压在印泥上,在将印章用力压在纸上。这可以让体验拓印的过程及感受,吵知帮助发展手部力量。蒙氏是指蒙台梭利教育法,其创始人全名升激消是玛利亚·蒙台梭利。
Ⅳ 蒙氏教具操作的原则
蒙氏教具操作的原则如下:
1、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橘拍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
4、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郑伍备,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了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了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Ⅳ 蒙台梭利教具介绍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蒙台梭利教具主要分6大领域,感官教育教具、数学教育教具、语言教育教具、科学文化教育教具、日常生活教育教具及音乐教育教具。
在蒙台梭利教具中,最经典的教具为感官教育教具部分,例如: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等。蒙台梭利教具最大的特点在于,孩子通过自主地操作教具,从中主动地获得大量感官经验及掌握不容易被理解的数理知识。
蒙台梭利教具是依据孩子的年龄段而设计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用不同的教具。20世纪90年代,蒙台梭利教具随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一并,从台湾、香港等地传入我国大陆,并在本世纪初,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及幼儿家长认识了蒙台梭利教具。
教具的特色
编辑语音
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
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是为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可以搬得动。
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 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
Ⅵ 蒙氏教具
活动名称:《色板》
直接目的:
协调、专注、独立、秩序
间接目的:
1、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2、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教育过程:
1、师: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三,请注意看。
2、 到工作架上拿这份工作。
示范色板的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头,或者用拇指和食指分拿色板的两端,手不要直接接触色板。
3、师: 请幼儿选出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将盒中同色的7种色板散放于毯上。
4、询问幼儿:“哪个颜色最暗?”先选出最余哗暗的一枚色板,排在地毯左端。
5、接着在剩余色板中选出最暗的一枚,排在最暗色板的右侧。
如此继续,将7枚色板由暗到明排列。
6、询问幼儿:“要不要试试看?”
7、将色板打乱,请感兴趣的幼儿重新按明度排列。
8、名称练习:取3个同色系色板——最暗色、最明色和中间的一个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关键词是“明的”、“暗的”。
9.将色板放回原处。
活动名称:《插座圆迟首柱体》
活动目的: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辨别高低-大小-粗细-长短的能力
(2)发展幼儿视觉区别体积的判断能力
(3)进行三次元的学习教育
间接目的:
(1)培养逻辑、对应、顺序的能力
(2)培养幼儿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思考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
(4)为学数学作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一起取出卷毯,将卷毯铺好.
师:“老师现在教小朋友如何取毯、放毯。”
教师教幼儿正确的卷毯方法:轻轻的绕过线外走到放卷毯处,两手上下环抱卷毯,取回后轻轻的放在地上,慢慢的将卷毯铺开。用完后再将毯从一边慢慢的卷起,两只手上下环抱卷毯,将卷毯铺开。用完后再将毯从一边慢慢的卷起,两只手上下环抱卷毯,将卷毯送回存放处。
(2)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3)教师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来认识插座圆柱。”
(4)教师带幼儿到教具柜前拿教具
双手拿住圆柱的座体两端,取回轻轻的放在地毯上。
(5)左手扶住座体,右手轻轻的摸座体四周,说:“这是插座圆柱。”
(6)教师:“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7)教师示范圆柱体正确拿法,
教师:“下面我来教小朋友圆柱体的拿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用拇指、中指、食指拿住圆柱
②从最粗的开始将圆柱抽起
③轻轻的垂直抽起,并慢慢的垂直放下
④圆柱抽起,散放在地毯上
(8)将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左手食指、中指摸柱体侧、底面、洞穴内侧面及外围后一个一个插入对应 圆穴洞中。
(9)教师请幼儿操作,师:“你来试试好吗?”
(10)教师注意幼儿的整个操作过程,如果幼儿有操作不当之处,在幼儿操作之后,教师可再操作一遍,请幼儿观察之后再请幼儿进行练习。
(11)幼儿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之后,教师将教具摆整齐。
(12)教师以三段式名称练习法请幼儿回答。
教师:“这是插座圆柱。”
教师:“哪个是插座圆柱?”
教师:“这是什么?”
(13)练习之后,教师请幼儿将插座圆柱用正确的方法拿好送回教具柜原处。
(14)再请幼儿将卷毯卷起,用正确方法送回原处。
活动名称:《几何立体组》
教具构成:5个原木色的几何立体组一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竖旦行椭圆锥体、小布袋一个。
教育目的:透过视觉和触觉,让孩子感知并了解几何立体组的特征。
操作方法:
1.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几何立体组的工作。
2.取来教具放在桌子的右下角,从中拿出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横行摆在桌子上。
3.指球体说“这是球体”,拿起球体放在两手心中来回滚动,感知球体的外形,也递给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处。
4.同样方法认识正方体和椭圆锥体。
5.进行三阶段教学法。
6.教具归位。
活动名称:《音筒》
活动目的:
活动过程:
(1)找出强度相同的声音.
(拿出最强及最弱的两对音筒,共4个进行配对.)
老师先从12个音筒中找出声音最强和最弱的各对放进木箱中预备着.
1、引导小朋友,介绍音筒,让小朋友把木箱一个一个慢慢地搬到桌子的右上角.
2、从木箱里拿出事先放好的4个音筒.木箱靠好后放在右角.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教师拿起声音最强的红色音筒进行示范.右手握住圆筒,放在耳朵旁边,用手腕慢慢地上下摇动两次,让它发出声音.然后让小朋友练习.
5、老师再摇动最弱音的兰色圆筒,也让小朋友练习一下.
6、请小朋友再摇一次刚才的红色圆筒,问说:"声音一样不一样?"
7、再给他用左手握最强音的兰色圆筒摇摇看.这时小朋友手上握着两个圆筒上下摇动.但是须注意两个音筒不要同时摇动.
8、问小朋友:"这两个声音一样不一样?"
9、把两个声音强度一样的音筒放在一起.
10、再进行其余两个最弱音圆筒练习,试试看声音是不是相同.
11、将这一对相同的最弱音圆筒,按照颜色排在最强音圆筒的前面.
12、将已排列成对的圈筒再确认一次正确与否.
13、问小朋友:"要不要再试一遍呢?"
14、把4个圆筒位置弄乱,再重练习.
15、最后将圆筒放进颜色的木箱中,放回原处。
活动名称:《触觉板》
活动目的:辨别温度差异,认识生活中的材料,隐含意义为不同的材料热传递的速度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报工作名称。
2、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取教具。
二、进行部分:
1、教师双手触摸温觉板不说话,教给幼儿触摸。
2、教师触摸另-块温觉板,幼儿再次摸温觉板。
3、教师再次触摸一块温觉板。 请问它与它们谁触摸的感觉一样?
4、教师配对,并指出毛毡说:温暖的、温暖的、温暖的。幼儿重复。
5、教师再次触摸温觉板。请问它与他们谁触摸起来的感觉一样,
6、教师配对,并指出铁片说:冷的、冷的、冷的。
7、请问触摸起来冷的材料在那里,请问触摸起来暖的材料在哪里。
8、请问这种材料触摸起来的感觉是怎样的,请问这种材料触摸起来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的工作做完了现在请幼儿来操作。2、收回教具并送回教具柜。
活动名称:《温量板》
活动目的:
1、培养触觉的敏感度。
2、感受温度间的差异。
3、认识物品可传导不同的温度。
4、培养配对的概念。
5、认识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
活动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温觉板。
工作要在工作毯上进行,取工作毯,铺工作毯,整理工作毯,取教具。用托盘装教具,向学生介绍,这是“温觉板”。跟老师一起说一遍:“温觉板”。
取一块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摸起来暖暖的。请你来摸一摸~”请幼儿触摸后放在工作毯.上。
取一块钢板触摸后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请幼) L触摸。
取一块木板触摸后说:“这是木板,摸起来比较暖的。”请幼儿触摸。
取一块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比较凉的。”请幼儿触摸。
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摸摸看,这是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触摸毛毡和钢板,教师在幼操作时注意语言指导,如:"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小朋友们真不错,一下就分出来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请幼L触摸木板和大理石,并说如"这是木板,摸起来比较暖。")
刚才小朋友的记忆力都很不错,都能分辨我们的教具,你把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的小朋友的反应能力了,请告诉我哪个是钢板,(幼) L指出钢板,并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以下同上)好,请告诉老师这是什么?
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哦~请带上眼罩,我们要看是了。请摸-摸这是什么,感觉怎么样,(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教师将其配对,其他三个教具同上。)好了,请你摘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正确。
自由操作 我的工作做完了,我把它放回教具柜,,如果你喜欢这项工作,请自己去取。
收教具,送教具。(东西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整理工作毯,送工作毯。
接下来,是小朋友们自由操作的时间,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操作。先到这边来领取工作毯,然后去教具柜前选取教具
活动名称:《手眼调节掷圈》
活动目的:
1.对孩子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训练和创造建构的训练
2.培养孩子对颜色、空间方面的认识。
3.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主题一: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训练
1、 每一个立方体均有6个钻孔,小朋友可将透过手眼间的协调顺序的栓进立方体中。
2、 将拴好的圆柱放在适当的距离外,再拿起投掷圈套进圆柱,为变化活动的趣味性,可将距离拉长增加难度,让小朋友以目测衡量距离并偷狗手眼间的协调投掷圈套进圆柱。
主题二:创造建构
请小朋友利用投掷圈、立方体、圆柱以及连接棒做不同的造型变化设计,并配合语言将建构完成的造型表达出来。
延伸一:颜色分类
1、 请小朋友找出形同颜色饿立方体及圆柱,然后将圆柱栓进立方体内。
2、 将拴好的圆柱分别放在适当距离处,请你小朋友将投掷圈投入相同颜色的圆柱内。
3、 也可以使用连接棒将立方体及圆柱串联成各种样式,然后再请小朋友将相同颜色的投掷圈套入。
4、 指导者亦可指示。如(请拿红色投掷圈套入黄色圆柱旁的橙色圆柱内。
延伸二:空间、方向认知
1、把圆柱分别栓进一个立方体的上下两方,介绍上与下的概念。
如图:
2、 以个立方体为中心,然后将连接棒拴在上、下、左、右各一方,再把剩余的立方体栓进各连接棒,而立方体上方再栓进圆柱但是需对照颜色,可利用来介绍上、下、左、右中心的方向。
3、 将一圆柱栓入立方体内作为定点,并串连剩余的连接棒与立方体,串成一直线或曲线说明远、近概念。
5、 若以红色圆柱为定点来说明远、近。
活动名称:《圆柱体阶梯》
活动目的:
1、 幼儿能根据圆柱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 学会进行高矮配对。
3、 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
主题一:颜色分类
1、 将圆柱体阶梯一一拿出散放,每种颜色均找一个排列展示出来。
2、 其余圆柱体依照其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主题二:颜色认识
1、 利用三阶段教学法认识其名称
(1) 这是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请小朋友跟着一起念颜色名称)
(2) 请你拿红色的圆柱体给我.(小朋友拿起放至老师手中)
(3)请问这是什么颜色?(小朋友回答)
主题三:高低比较、排序
1、 先找红色最高的和最矮的作比较,并将最高的放回短桥正盘第一格内,并说:“这是最高的”。
2、 再找剩红色最高的再作比较,并将其放回矫正盘底二格内,并说:“这是第二高的。
3、 其余以此类推(这是第三高的),(这是第四高的),(这是第五高的)。
4、 一个颜色排完再排另一个颜色(可请小朋友排排看)。
主题四:二次元游戏
1、 老师说:“请你拿黄色、第三高的给我,“小朋友找出拿给老师
2、 可变换内容,重复出题,亦可请小朋友试着出题。
主题五:配对游戏
1、 老师任意在盘中拿出一圆柱体出来,请小朋友拿“和我一样高的圆柱体“。
2、 再放在一起比较。
主题六:保留游戏
1、 先拿出一种颜色的圆柱体出来按高矮排列。
2、 请小朋友将眼睛闭上,老师任意抽出一个圆柱体。
3、 再请小朋友带它回家,看是否有按高矮顺序排列。
附注:最后的动作是否收拾工作,按顺序将其排列好在矫正盘中。
活动名称:《立体四子棋》
活动目的:
1、获得空间概念。
2、学习运用观察和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
3、促进手眼协调、提高视觉辨识的能力。
有下列情形才算得分:
1.同一桩柱有同色棋4颗为一直线。
2.四个桩柱有同色棋4颗连成一线。
3.四个桩柱有同色棋4颗连成对角线。
4.四个桩柱有同色棋4颗连成阶梯形一直线。
活动名称:《重量板》
活动目的:
直接目的:养成辨别轻、重的重量感。
间接目的:培养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手眼动作的协调。
活动过程:
1、放舒缓的音乐走线,并结合线上律动。
2、介绍新工作,介绍教具给小朋友们认识,并准备工作毯。
3、老师把重量板连同木盒一起搬到桌子上.
4、老师先拿出重的和轻的木板各两块,共4块,小心地从木盒中一块一块取出来.
5、其余的连盒子放在桌了右上角.
6、请小朋友伸出双手,尽量把手指伸直,手掌张开向上.同时老师也在旁边示范.
7、老师先拿一块轻的木板放在小朋友手上.把木板的大部放在手指上,然后老师说:“这边的手也放在一块.”在另一只下面放一块重的木板.
8、请小朋友将手掌慢慢地上下摆动.老师同时示范.
9、将小朋友手上重的木板拿掉,换一块轻的.
10、再让小朋友双手上下摆动.
11、试一试分辩其余两块重,然后一起叠在轻的木板边.
12、将“轻”“重”字卡与之配对。
13、请多名幼儿练习操作。
14、收拾工作。
活动名称:《长棒》
活动目的:
1.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不同的理解。
2.建立顺序的概念。
3.感知长度的测量方法,为学习数学做准备。
活动过程:
l.取工作毯确定工作范罔。
2.以双手握长棒两端的姿势,由短至长散放至工作毯上。
3.按由长到短,由上至下的顺序整齐摆放。
4.取很短一根红棒稍做展示,先比量一边横切面是否对齐,再将很短的一根放在很次
5.取很长与很短的做“长”“短”三阶段教学法,如(1)命名阶段:“这是长的,请你摸摸看”(2)指认阶段:“请问长的在哪里?“(3)发音阶段:“请问这是什么的?
6.以两手握的姿势,由长至短将红棒收回教具柜上。
活动名称:《铁制几何嵌板》
活动目的:培养孩子视觉敏锐性,学习辨别不同形状形态,提高宝宝的观察事物的能力。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通过组合分解不同的几何形状,更加深入了解了不同形状的形态。既能学习丰富知识,又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做到手眼的协调。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做绘图的工作。”
2.带幼儿到工作架上,拿托盘,并把绘图需要用到的工具都放在托盘里,包括:铅笔、笔座、绘图座、纸夹、圆形金属嵌板。
3.一般先选择三支彩色铅笔,放在笔座上,笔尖向外,然后把托盘拿到桌子上。
4.从托盘里拿出纸放到桌子上,然后把圆形嵌板的外框放在纸的正中央。
5.拿起铅笔,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
6.老师左手按住圆形嵌板的外框,从框上“九点”的标注位置起笔,顺时针方面描画一圈。
7.介绍这个几何图形。
8.将铅笔和外框归位。
9.拿起带钮的圆形嵌板,放到刚才画好的轮廓上。
10.取用另一支彩色铅笔沿着嵌板描绘。
11.将教具归位。
12.取用另一种颜色的铅笔,描绘两个圆形中间的位置。
13.将描绘完的图形放到个人纸张作业箱中。
14.教具全部放回架上。
15.邀请孩子重新操作。
活动名称:《味觉瓶》(主要锻炼感官:鼻子)
活动目的:
了解各式各样的味道,发展幼儿的味觉功能。
活动过程:
1. 引导孩子,介绍教具并准备好工作台。
2. 将装着味觉瓶的托盘搬到桌上(事先准备一块塑料桌布)。
3. 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 把瓶子在桌上摆成两个竖列,顶部为红色的放在左边,顶部为蓝色的放在右边。
5. 把托盘放在桌子的上部。
6. 从托盘里拿一块干净的纸巾放在桌布的中央。
7. 把塑料小勺放在纸巾上。
8. 把两个纸杯放在纸巾的右侧,其中一个盛上温水。
9. 拿起一个顶部为红色的瓶子,将滴管扭下来,在小勺上滴一滴瓶内的液体。再把滴管放回去。
10. 让孩子品尝小勺内液体的味道。
11. 用纸杯内的水冲洗小勺,并让孩子漱口,将脏水倒入空的纸杯中。
12. 把小勺放回到纸巾上。
13. 选择一个顶部是蓝色的瓶子,重复这个过程。
Ⅶ 蒙氏教具算珠小立架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如下:
上面一颗珠子代表数字五,而下面每一颗珠子代表数字灶滚一。算盘每一栏都代表着固定数字,从右开始;第一栏代表个位,第二栏代表十档辩源位,行态第三栏代表百位,以此类推。
蒙氏教育中重点强调的是“实体化”,通俗地讲,一种思想、行为或习惯成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蒙氏教具设计也处处体现这一理念:感官先行,等实现“实体化”了,再给概念,即概念在后。这样两相结合,概念附于感官之上,也成了人身体的一部分,而终生难忘了。
蒙氏教具的表面化教育效果,即认识世界,习得认识世界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蒙氏教具的深层次教育效果是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例如专注能力、动手能力、归类能力等等。
Ⅷ 蒙氏教具
嗅觉筒、棕色梯、彩色圆柱体、几何体支柱、三项式、二项式、构成三角形、粉红塔、几何图形嵌板橱
一、 嗅觉筒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
间接目的:
1.了解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气味.
2.体会气味与味觉之间的关链性。
操作使用:
内容物由老师事先准备(固体或液体),例如:玫瑰、陈皮、紫苏、韭菜、薄荷、圆葱、香菜、大蒜、花椒、大料、榴莲、香水、醋等气味较浓的物品。
两组嗅觉筒里所装的内容物是对应的 。
教师可事先向家长了解孩子对某种气味是否过 敏,避免意外的发生。内容物也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季节、地理环境等)加以替换。嗅觉筒的数目应根据孩子的辨别能力酌情掌握。
1.请幼儿准备好地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嗅觉筒。”
3.拿来嗅觉筒,轻轻地放在毯上。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配对练习——衡旦依气味配对
1.教师先拿出红色标记组中的一瓶嗅觉筒,一手拿筒,另一手轻轻扇动。
2.请幼儿也闻闻看。
3.闻好后马上盖好盖子,记住气味,放到左边。
4.“你能不能从那一组中找出和这个气味一样的嗅觉筒呢?能找到的话,就把它余改们放在一起”。将幼儿选出的嗅觉筒和原先的嗅觉筒放在一起。
5.依此方法,将其他嗅觉筒的气味进行配对。
6.名称练习(以装有玫瑰的嗅觉筒为例):
“闻闻看,这是玫瑰的气味。”
“把装有玫瑰的瓶子递给老师。”
“这个瓶里装的是什么?”
7.依幼儿兴趣,可反复进行,练习时可选择采用戴眼罩练习和伴随记忆的练习(参看“音筒”)。
8.工作结束之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
二、 棕色梯
教育目的:
1. 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方体在高和宽上的差异,培养辨别粗细(高低、厚薄、宽窄)的视觉能力。
2. 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二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取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工作:
(1) 从细到粗取棕色梯,散放在工作毯上。
(2) 教师从粗到细排列,用手触摸棕色梯的面。
(3) 用最细的一根做比对。
(4) 小铃铛的游戏:把铃铛放在最粗的地方,松手让铃铛滚下来。
3. 请幼儿尝试操作。
4.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注意事项:
1. 当幼儿自由搭建时,注意不要搭得太高。
2. 从最窄的开始取,从最粗的开始放回,一次只能拿一个。
三、 彩色圆柱体
工作名称:彩色圆柱体(一)
彩色圆柱体---红色组
活动目的:
1、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视觉上对大小、粗细识别概念的再认识。
2、间接目的: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敏锐的观察及注意力。
活动准备:
1、红色盒一个,(盒里有10个大小不同,颜色与盒盖相同的圆柱),粗细字卡各一张。
2、工作毯一块。
3、已有插座圆柱体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蒙氏线,进行线上游戏。
2、请一幼儿取来工作毯并铺好。
3、老师向幼儿介绍教具,并告诉幼儿拿教具的方法。
4、请一个幼儿上前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5、老师问小朋友:“这个竖拦判盒盖是什么颜色?”打开盖子再问幼儿:“这里面的圆柱体是什么颜色?他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6、老师将10个大小不一的圆柱一一取出,不按顺序放置,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毯子的右上角.
7、老师对一幼儿说:“请你拿出最大的圆柱体放在这里;请你再拿出最小的圆柱体放在这里。”
8、“这是最大的,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最粗的;这是最小的,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最细的。” 说完将字卡与其对应,进行三段式教学。
9、老师询问:“谁来试试把这些圆柱按从粗到细水平排列?”
10、老师:“还可以怎样排列呢?谁来试试看?”(让小朋友试试像粉红塔似的垂直垒高,再让他们试试没有遇过的一些排列方式。)
11、等全部排好后,问小朋友:_“还要不要试试看?”
12、将圆柱一个个慢慢地整理好放回木盒中,放回原处.
四、 几何体支柱
工作名称:几何体支柱 – 按两种特征分类材
料准备:几何体支柱
直接目的:1.在活动中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尝试同时按两种特征
间接目的:1. 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 2. 养成有序整理的好习惯
工作步骤:
1. 取,散放。
2. 选取出红色圆柱体置于工作毯左侧,再取出蓝色长方体,将其与左侧红色圆柱体对对 对比,另取一行置于最左侧放好,如此类推,将它们按颜色分成三排分别放好。
3. 指着一排红色圆柱体,指导用语“③”,指着一排蓝色长方体,指导用语“④”,指着一 指着一排黄色的棱形体,指导用语“⑤”。
4.指着所有几何体支柱,指导用语“⑥”
5. 将红色由高到矮,从上到下排列好,然后将蓝色长方体一一与左侧红色圆柱体进入 进行高矮配对。
6. 重复步骤3
7. 指着第一排,指导用语“⑦”,指着第二排,指导用语“⑦”,指着第三排,指导言学 用语“⑦”
8. 将最高的一排,从左至右依次放入底座当中,其它的同样。
9. 结束语,收工作。
五、 三项式
活动名称.:蒙氏感官— 三项式
教育目的: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操作方法:1、引导小朋友,介绍教具架上三项式的小立方箱子。
2、准备桌子,把教具慢慢地端到桌子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老师拿起箱盖,盖子表面向上,放在木箱旁边。指示小朋友从上
面往下看,箱中立体的表面和盖子上的摸样式相同的。 、打开箱子两侧面,指出看到的侧面图形和箱盖左右旋转90度后的模样相同。
6、将立体一个一个取出。按上层、中层、下层分开放置。
7、将立体放回箱里,现放下层的立体,箱子角落先放进红色立方体,然后依次放红黑色长方体
放进去时立方体侧面的颜色 应与箱盖图形摸样的一边相同。 、上层依相同方法叠在下层下面。 、放完后,再与箱盖的图形摸样比较,以确定放得是否正确。每一个立体同方向相接的面,其颜色、大小均须相等。
10、小朋友练习。后在把教具放回原位。
六、 二项式
活动名称:二项式
活动目标:
1、培养辨别大小、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
2、学习立体的组合分解概念;
3、学习部分和整体的概念;
4、发展潜在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为学习代数(a+b)的立方做准备;
活动过程:
依盖子的图形提示操作 造立方体
1、把盒子放置于桌子上,红色在左上角,蓝色在右下角;
2、把盖子打开盒子的两壁放下并把盖子红色角向上放在盒子打开的两壁中间;
3、参照盖子用三指抓的方法把盒子中的每块积木先对应摆放在盖子上,摆放时要对应着边用手指着边说对应颜色的名称,再将整层积木摆放在工作毯上。第一层在右边,第二层在左边。
4、放好后把手放在每层的上面感觉它们的高矮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
5、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叠放在盒盖上,搭建成一个立方体。
6、参照盖子把第二层放进盒子中,注意从红色的开始。
7、把第一层按同样方法放进盒子。
(操作时,注意取放顺序 取出时从最外侧的积木开始,放回时从最左上方的红色面积积木开始摆放。)
七、 构成三角形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三角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找出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在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
3、对图形感兴趣,喜欢辨认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走三角形。幼儿在三角形线上一边念儿歌《三角形》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感知三角形的构成。给幼儿分别提供三种材料;三条长短不一的贴纸条、三条长短相同的贴纸条、其中两条长短相同,一条与其他两条长短不同的贴纸条。让幼儿操作,将三条纸摆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摆,摆好后撕开粘在白纸上感知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教师出示“构成三角形”;依次拿出白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三角形。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形状。
幼儿拿出学具“构成三角形”自己操作,摸一摸三角形的角和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幼共同小结:虽然这些图形的颜色和样子不同,但它们都是三角形。
找相同的三角形。
请幼儿找一找哪两个是形状安全相同的三角形。如:两个绿色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黄色的钝角三角形;四个红色和一个白色的等边三角形。教师不必将这些名称告诉幼儿,只要幼儿能找出来就行了。
3、分组活动。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八、 粉红塔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辨别物体之大小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
操作过程:
开始部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项粉红塔的工作。
教学部分
1、从教具柜中取出粉红塔散放在工作毯上,从最小的一块开始取。
2、划定范围,从这些粉红塔中选出一个最大的。
3、左手托起粉红塔,右手整个手掌触摸粉红塔,上、后、前、左、右、下
4、触摸完粉红塔放在工作毯上,继续选中其余最大的一块触摸。
5、触摸完把它放在第一块的上面,左上角对齐。
6、右手触摸积高后塔的正面和侧面。
7、依次把其余粉红塔做完
8、最后用最小的一块粉红塔做错误控制,从上到下滑落。
9、把粉红塔一一放在工作毯上,从最大的开始送回去。
结束部分: 我的工作做好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九、 几何图形嵌板橱
活动名称: 几何图形嵌板橱
教具准备:
几何图形嵌板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不等边梯形)及曲线圆形(卵形、椭圆形、花边型、曲线三角形)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3. 加强注意力及观察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 训练坐姿
请所有小朋友们做好,抬头挺胸、目视老师,双腿并拢,小手放在膝盖上。
二、 导入
几何图形橱柜一共有六层,我们一共学习了四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两层。
三、 新授
1. 请两个小朋友取来工作毯并铺好。将第五层的抽屉拉出一点,双手抓住抽屉的两端,轻轻地放在工作毯上。
2. 示范嵌板的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嵌板中的一个四边形,然后放回。
3. 然后用左手的3只手指,拿起四边形、曲线圆形翻转180°。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图形轻轻抚摸,动作要缓慢,左手不动,右手不要离开图形的边,通过触觉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记忆。
4. 操作的同时带领学生学会用“这是……”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5. 用右手食指、中指顺着镂空的框轻轻地抚摸一圈。
6. 把左手中的图形放入相应的框内。
7. 请小朋友们分别上来练习,其他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并指出操作不正确的地方。
8. 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将操作抽屉放回橱柜的原来位置,工作毯放回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