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古琴制作方法和图片

古琴制作方法和图片

发布时间:2023-03-11 21:54:39

A. 古琴琴制介绍

古琴琴制介绍

中国音乐纵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实际上从远古至唐末,直接的声音材料(乐谱)极为贫乏。所以研究古代中国音乐史只能从一些间接的资料(如文献、乐器、雕刻、绘画等)入手。古琴是中国乐器中保留有较多声响资料的乐器之一,所以欲了解中国古代及传统的音乐风貌,古琴实在是一不容忽视的音乐宝库。源远流长的古琴音乐已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弹奏法、指法等等体系,故历来有琴道或琴学之称。

1、形制

古琴属于平放弹弦类(zither)的乐器。共鸣箱由两块长约三尺六十的木板胶合而成,头宽尾略收窄,琴面为桐木而琴底为梓木。琴身全部上漆,琴面头部镶有一块称承露的硬木,木上有七孔的贯琴底以便穿琴弦,承露左面另一称岳山以的硬木用架弦。琴尾月牙形缺口处两端用红木镶嵌两片边饰称为焦尾(或称冠角),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焦尾中间为龙龈。琴面镶嵌上十三个螺钿的圆点叫“徽”,用以标记琴的音位。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间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为十二徽,徽位是根据琴面的.长度分成若干等分来排定的。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琴底有两个长方形的孔作为共鸣,位于琴底的中央(约于琴面的四徽与七徽间)长六寸许的为龙池,而再下十寸多(位于琴面十徵与十二徽之间)长约三寸的为凤沼,在凤沼之右另有足池以插上两只雁足。琴面的七条弦的头部系于绒头,绒头再系于琴轸,架在岳山上的弦直伸到龙龈,然后分别缠在琴背的两只雁足上。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

2、琴的制作精神

在明清刊行的古琴专书里,其旨章、题辞或序,多将琴的发明和制作归功于神农、伏羲、舜等上古时期的先贤。琴的发明年代是否真的早至这些传说人物,当然不需要尽信,但是从这些追记的传说中,却可看出琴乃是儒家所推许的圣贤的发明。既然是由圣贤所制,琴当然应该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琴的制作精神是符合儒家思想的,可见其制作的出发点本身已代表着一种高度文化。当然,儒家之名其实是战国才出现的,琴之由上述先贤所发明乃是后来琴书追记的传说。琴制确实可考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不过,由此可见传统读书人对琴寄予的“载道”与“言志”的厚望。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汉·《白虎通》),可见琴本身的命名及其导引的目的亦不外乎儒家所重视的仁德与中正和平的思想。《乐托·魏文侯》篇说:“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就是企图以琴瑟丝弦乐器的温柔音色来联系到正直、敦厚的志义之臣。琴之所以如此命名亦因为它与禁谐音,以“琴”来隐喻禁止淫邪以存正气。所以琴被认为是圣人之乐,圣人之器。明代《神奇秘谱》的序里说:“然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琴还可以正国风兴道德,它应该是读书人每天生活修养的一部份,所以古人有“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上述乃相传造琴之旨,实乃儒家一贯以音乐来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

3、琴制寓意

儒家的世界观为人为的、政治性的世界观,认为人应该善用其聪明来处理各种事物。所以,人首先应该团结,这就是为什么儒家提出仁这个观念,仁就是推己及人。中国人注重和合性,所以更重人伦,即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人伦的基本是要两人和合才成伦的,重视人伦即重血统及尊卑的关系,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观念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从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着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着,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4、音色、音域

古琴共有三种音色。一为散音,即右手弹空弦所发的声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二为按音(实音),即右手弹弦,左手同时按弦所发的声音,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三为泛音,即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而右手同时弹弦时所发清越的声音,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磐。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古琴音域共四组又一个二度,计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和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5、律制

纯律——将弦长以二分法、三分法及五分法算出的泛音音位。简律(三分损益律)——将弦长分别以三分损(减)一、三分益(加)一方法算出的按音音位。

;

B. 古琴制作流程

历代古琴制作首重选择良材。面板宜选天然干燥的桐木或几百年的杉木,底板选用坚硬的梓木。主要是形制和面板曲率。古琴的造型称为形制,即规范的形状制度。将古琴的面板和底板通过用生漆粘合而结合在一起,传统方式是用绳子均匀紧密的捆扎,待底板完全粘合,这样就构成了可以发音的共鸣箱。

C. 古琴制作流程

古琴制作方法

一台古筝是由一块面板、一块底板、两块侧板、一块筝头板、一块筝尾板、一块弦轴板、三块音梁板组合而成的。蒸煮,断料,开凿,等程序。具体方法如下:

1、选木料,主要为紫檀、红木、楠木、色木、椴木、松木、桐木等

2、木材表面经过刨光后,分清材质的好坏,不达标准的予以报废,达到标准的再按照筝的等级区分出高中低档。

3、下料、刨光。

4、抽湿、烘干。就是制作前的最后一道木材处理。

5、筝体制作,打磨定型。

6、开凿内部空间,不要用力过度,否则会裂开。

7、观察是否开裂,进行涂漆处理,然后进行晾晒。

8、开始装琴码(雁柱)对音质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琴弦的质地偏柔或者偏硬、发出噪音或容易断弦、脱丝等,都与弦本身的质量有关的。

9、对琴体进行装饰,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

10、装琴弦固定器。

11、装琴弦并进行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主要是区分音色。

D. 制作一把上品古琴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制作一把上品古琴需要经过选材、制底面、挖槽腹、合琴、灰漆等步骤,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技术问题。

4.古琴制作有相对简单的工序,如镶嵌钢琴徽章、龙龈和布料,以及油灰等复杂工序。腻子需要10次以上,持续3个月至1年左右。枣庄古琴选材严格,工艺复杂严谨。所有生产技术均采用传统技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E. 古琴制作方法

古琴制作方法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古琴制作方法,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琴的制作方法-选材

选材是个古老的话题,东汉蔡邕识良材制焦尾琴的故事被传为美谈。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把琴弦绷在书桌及餐桌上,照样弹出宫商角徽羽,弹出散、泛、按之音。取自不同部位,得出不同音质,此实验说明任何一种木材(或金属)都可拿来制琴,木质再劣,做得再差,绷上弦也不至于弹不出声音,但这声音的品质甚是悬殊。怎样得到好的音质,选材是重要环节。古人斫琴上取桐木(阳),下取梓木(阴),以桐之柔配梓之刚,以材之阴阳相合得音之刚柔相济。但我发现,制琴选材不一定拘泥于上桐下梓,好的杉木就胜过一般的.桐木,好的硬杂木同样胜过梓木。如今虽然良材难觅,但时刻留意必有所发现,我斫琴面板大都选自古旧老屋之梁枋,底板则采用陈年色木、栎木、柳木及其它适合做乐器底板的硬树材。

怎样选材,依阴阳之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琴的制作方法-选材六究:

一究质地,桐是桐,杉是杉。

二究尺寸,宜大不宜小,宜厚不宜薄。

三究生材令长(生材令:即树木生长年龄)。

四究熟材令长(熟材令:即树木砍下或做成物品的年龄)。

五究木纹,不取水云纹,当取木性条直者。

六究品质,腐朽、霉烂、虫蚀、疤节、木心、边材均不入选。

古琴的制作方法-辨材之阴阳

(1)原材纵面辨天地(阴阳):原材(园木)辨天地较易,细头(天部即树梢)为阳,粗头(地部即树根)为阴。

(2)木材截面辨阴阳:观年轮早晚材,宽松色淡者为阳,紧密色深者为阴。

(3)木材两端(两边)辨阴阳。

A 入水:仰者为阳,覆者为阴。

B 水湿:吸水多者为阴,少者为阳。

C 吹晾:先干者为阳,后干者为阴。

D 日晒片刻,取回室内,两手各按一头试之,温者为阳,凉者为阴。

E 叩声:清者为阳,浊者为阴。

F 观色:浅者为阳,深者为阴。

G 闻气:轻者为阳,重者为阴。

H 尝味:淡者为阳,浓者为阴。

I 甲按:松者为阳,紧者为阴,

将以上数法综合辨材,材之阴阳层层展开一目了然。

古琴的制作方法-备材

任何旧材所剖之面均为新面,开得琴材毛胚置干燥处搁之一年,待木性稳定,方可古琴的制作方法。我曾得三百余年前之古宅门槛木一断,麻栎质地,弦切材,将其制琴底,挖好腹腔后,搁之二月有余,板材中部竟隆起6--7厘米的驼峰。细究木纹,此材原为一弯树,驼峰朝阳而长。我根据阴阳之理,将驼面(阳)朝地(阴),晚上置露于家园中(白天取回),不加压力,观其动静,五、六天后果然回复平坦。此实为三百余年木性未改之证明,也是以阴矫阳之明证。(反之以阳克阴同样适用)

二、古琴的制作方法-选琴型

琴谱中所见古琴式样达五十余种,现今我们所见琴型多数为仲尼式。目前造琴之式样(细部)一般仿古代名琴,但仿名琴应该考虑名琴其型适其材之因素。我们手中的材料与所仿之琴的材料品质,是接近还是悬殊很大,不得不细究。仿象外型只能说是形似,关键还是音质。选琴型首先要注意自身材料的软硬松紧,疤节纹理,因材赋型,此方为选琴之真谛。

三、古琴的制作方法-髹漆

古琴的制作方法的后道工序是髹中国大漆(生漆)。千年来古琴的髹漆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工艺目前我们见到的唐宋元明琴,其漆色浑如鸟木,虽历千年百年漆层大都坚固完整,而离我们比较近的清琴却大都漆灰剥落,不能下指。究其原因,所见明及明前琴,绝大多数均施鹿角霜及配以其它材料的底漆层。友人处所藏明琴《古虞南风》,我代其修理时,发现底漆是以铜末、鹿角霜混合成的。徐中伟先gu-qin.net生藏明琴《虎啸》,漆层则混以碧玉之屑。而清琴所铺底漆大都以瓦灰为主,如同清及后期漆工髹家具之法。我看这也是清琴退步的一个方面。

生漆属阴,性坚质硬,配以一定的底漆料,成琴后按之难成凹槽,音质音量更优,这是中国古琴底漆的奥妙所在。可惜古琴底漆古老的传统配方奥秘恐怕已被遗忘了。我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视不同质地,不同音质音量的白胚琴,施以我研制的不同配方成分的底漆,或保持或改善或提高了古琴的音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同琴施不同配方尤如医生看病对症下药。本人藏一张无款之清琴,面为桐木,底为杉木,琴体极轻,称得仅1.45公斤,剖琴观之,面板腹腔挖得最薄处测得0.4毫米,此琴原来发音空洞,我将其重新施以合适的底漆后,重量增到2.2公斤,音质大为改观。目前厂家及个人髹琴漆往往忽略了底漆这个问题,很少考虑琴体先决条件如何,以自己的条件,习惯或降低古琴的制作方法成本来施一二种底漆,孰不知,有些本来条件不错的琴,就此穿错了衣裳,损坏了音质,功亏一篑,真正怨哉。

;
阅读全文

与古琴制作方法和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厚度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方法 浏览:572
如何消灭衰老的方法 浏览:454
不同体温测量方法适用范围 浏览:42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和方法 浏览:409
正确的供奉摆放方法 浏览:648
耳机转接器连接方法 浏览:761
40头干鲍的正确泡发方法 浏览:239
波纹管接口施工方法视频 浏览:615
菌种的正确接种方法和步骤 浏览:864
土方法如何驱虫 浏览:721
修理换手机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778
如何教小孩擦鼻涕的正确方法 浏览:841
春季跑步减肥的正确方法 浏览:58
环境监测依据及分析方法 浏览:458
短期减肥最快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46
无线网卡怎么安装设置方法 浏览:42
最简单的省油方法 浏览:60
老年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71
java类的构造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628
提高手机照片质量的方法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