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水利水电工程集料常用的预冷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集料常用的预冷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4 23:09:58

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先建立控制网,并在施工过程中放样与要求,最后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测量。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提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 篇1

一、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把在设计图纸、文件上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高程以足够的精度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用以指导施工,并检测建筑物的竣工形状;而无论是标定建筑物的位置等,还是检测其竣工形状均是以施工控制网为基准的;因此在施工放样前都需要建立与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网。

1.控制网的布设

首先根据提供的资料:得到水电工程测区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经过现场实地踏勘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的标石、标志现状和现存情况,了解坝区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交通、民情,然后进行了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选择保存较为完好、埋石稳固的三角点起算方位角推算控制网点的大地坐标(及施工坐标);布设一级平面控制网点。控制网确定方案,网点标墩采用1.2米高普通钢标,基础挖到基岩,顶部安装中心开孔直径为16mm的钢板,做为强制归心的仪器平台,在全部埋设工作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外业观测工作。

2、控制网的施测

由于一般水利工程测 区山高林密、通视条件极差,利用常规方法(三角网或导线网)布设控制网无法构成附合或闭合图形,因此,利用GPS采用卫星定位的方法进行布网、施测。根据测区的测绘面积及测区的地理状况,按照二级精度(相当于8秒导线)的要求进行点连式的一次布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GPS观测,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均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选择起始点,不应选过短控制边,用短边控制长边会影响了GPS待定点的精度,另外,如果已知点的数量过少,在坐标系统转换中会影响了转换精度,同时也缺少了已知点间的检核条件。科学的布网方法应该分两级布网,首先在测区的边缘选三个点用三台GPS接收机测一个同步环(该同步环可静态观测2小时以提高其基线向量的解算精度),将这个同步环作为一个E级网(或一级网),然后以同步环中的三个点作为该测区的

已知点进行二级布网,这样不仅已知点的精度较高且均匀,而且二级网的精度也大幅度得以提高,不仅提高了坐标系统的转换精度,同时也增加了已知点间必要检核数量

二、施工放样

为了保证放样数据的准确无误,混凝土的施工放样采用内业与外业分离,立模放样与立模验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内业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绘制样点图,样点图均经过认真校核,未经校核和批准的图纸和样点图不得拿出放样。外业则采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或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在立模放放样的过程中,对整个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其中包括观测员、放样员、标定员、检查员均明确各自的职责,所有的放样过程均实行检核制度。立模验收阶段的检查,立模工人根据放样点把模板立好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模板的位置作检查验收,对不满足立模允许误差要求的进行调整,使之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由于测量技术的进步,仪器设备的数字化;整个工程施工中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放样主要采用极坐标法进行,使用精度高,使用稳定的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仪器精度指标为测距:2mm+2ppm、测角为2”;仪器每年均送相关技术鉴定单位率定一次。

校核角度差保证在±5”左右,设最大为mα=±10”;仪器对中误差m中=±1mm;放样点标定误差致m标=±5mm。放样精度要求,操作简便,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粗差的出现,同时能够满足较快施工进度的需要,保证了放样精度和速度。

放样时,对放样建筑物的轮角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距边线0.5m的放样控制点线和板、梁、柱、小墙体分中放样控制点线,同时在标定样点后,量取上一次砼浇筑后的实际边线桩号,做好放样、检测记录,作为下一次施工工作的控制依据和竣工体形测量资料的原始数据。

在放样过程中,有时还采用了后方交会法放样部分闸墩的样点,均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保证满足规范所规定的精度需要。

三.验收测量

1.工程量验收测量

施工区原始地形线是计算开挖工程量的基准线之一,应该以业主提供的原始地形图或测量监理认可的实测地形图为依据。工程开工前应检查业主提供的原始地形图,在实地测量几条断面或散点,内业展点在图上比对。对有异议的部位应及时书面报告业主或测量监理工程师,协商解决补测方案,实测部分的地形图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如果业主没有提供原始地形图,工程开工前一定要实测原始地形图,并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工程量验收测量一般每月进行一次,遇独立危岩体爆破、深洞溶槽清理回填,应及时测量计算工程量,并报监理签字认可。工程量验收测量时要分别出具土石方开挖、回填工程量。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要区分土、石分层和不同岩性石料的方量。土石方回填要区分各种回填材料的方量。工程量验收测量一般采用地形图法或断面法进行测量。采用全站仪或地面摄影方法 测绘出验收部位的实际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在1:200~1:1000范围内选择,测图范围应超出工程部位边线3m~10m。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架在断面上进行测量,也应测出边线3m~10m,断面间距根据情况在5m~20m范围内选择。测点密度一般以图上间距不大于3cm,地形变化处应加密测点,以正确反映地形形状为原则。 工程量计算时,在地形图上布设断面线位置和间距,应与测量监理工程师协商一致,并使用统一的原始地形图和设计断面线。

2.混凝土浇筑立模检查验收测量

测量人员一般只参与曲线、曲面和变坡部位的验收测量工作。一般利用测量放样的轴线点和边线点进行检查。检查模板面至轴线或边线的距离是否与理论值(或测量交样单中标明的数值)相符,检查方法可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最大偏差允许±5mm。用全站仪或吊垂线检查模板的垂直度,3m高模板至少检查上、中、下三点,钢尺量取偏差允许±5mm。绘制检查验收单,并标明验收数值,检查验收单签名后交质检员或施工员。

3.建筑物形体竣工验收测量

一般过流部位需要形体测量。主要有:溢洪道、泄水坝段溢流面、机组进水口、涡壳锥管、护坦、闸墙和闸室底板等。可采用断面法测量形体,将断面仪或免棱镜全站仪架在断面上进行测量,测量断面点的三维坐标。水平面上的断面点也可用水准仪测量高程,用钢尺量测点间距。测点密度根据建筑物形体特征确定:水平段或垂直段可稀,1m~5m一点;曲线和斜坡段宜密,0.5m~1m一点。形体竣工断面图应绘出设计线,标出实测点及其偏离数值。也可用图表形式列出测点设计值、实测值、偏离值。孔洞的形体竣工验收测量,可根据逐层放样时放样点至建筑物边线所量取的数值汇总整理成图表。形体竣工验收测量资料整编后归档保存,并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

4.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验收测量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验收测量主要指弧形门、人字门、平面闸门的主轨、反轨、侧轨,水轮发电机座环里衬、压力钢管,门、塔机和桥机轨道。安装定位后,需要由测量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应测量仪器且架在安装基准点上进行验收测量。门机、塔机、桥机(天车)主要检查验收轨道的水平度、平行性和两轨间距。弧形门、人字门、平面闸门的主轨和反轨,主要检查验收底坎的水平度,门轨的垂直度及相对于安装轴线的偏差。水轮发电机座环和里衬,主要检查验收水平度和相对机组中心线偏差,相对水平度精度要求高,一般为±0.2mm,因此使用的钢板尺应经过检验并在底部安装球头,上部安装水泡。压力钢管各接口中心相对于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的偏差检查验收,测量偏差一般为±10mm。整理竣工验收测量资料,绘制成必要的图表。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 篇2

一、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一)放样数据准备

1.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2.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轴线点、测站点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部位的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

3.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手簿中。

(二)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选择 ˉ

平面位置放样应根据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适用的放样方法。平面位置放样的基本方法有:直角交会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几种。

(三)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

1.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和现场的作业条件。可分别

采用水准测量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解析三角高程法和视距法等。

2.对于高程放样中误差要求不大于±10mm的部位,应采用水准测量法。

3.采用经纬仪代替水准仪进行土建工程放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放样点离高程控制点不得大于50m;

(2)必须用正倒镜置平法读数,并取正倒镜读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4.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设高程放样控制点时,注意加入地球曲率的改正,并校核相邻点的高程。

(四)仪器、工具的检验

1.施工放样使用的仪器,应定期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和校正:

(1)经纬仪的三轴误差、指标差、光学对中误差,以及水准仪的i角,应经常检验和校正。

(2)光电测距仪的照准误差(相位不均匀误差),偏调误差(三轴平行性)及加常数、乘常数,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2.使用工具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

(1)钢带尺应通过检定,建立尺长方程式。

(2)水准标尺应测定红黑面常数差和标尺零点差。标尺标称常数差与实测常数差超过1.0mm时,应采用实测常数差;标尺的零点差超过0.5mm时,应进行尺底面的修理或在高差中改正。

(3)塔尺应检查底面及结合处误差。

(4)垂球应检查垂球尖与吊线是否同轴。

二、开挖工程测量

(一)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

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包括:开挖区原始地形图和原始断面图测量;开挖轮廓点放样;开挖竣工地形、断面测量和工程量测算。

(二)开挖工程细部放样

1.开挖工程细部放样,需在实地放出控制开挖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脚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

2.开挖工程细部放样方法有极坐标法,测角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但基本的方法主要是极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法。直接用后方交会法放样开挖轮廓点的情况很少。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宜用三个交会方向,以“半测回”标定即可。用极坐标法放样开挖轮廓点,测站点必须靠近放样点。

3.距离丈量可根据条件和精度要求从下列方法中选择。

(1)用钢尺或经过比长的皮尺丈量,以不超过一尺段为宜。在高差较大地区,可丈量斜距加倾斜改正。

(2)用视距法测定,其视距长度不应大于50m。预裂爆破放样,不宜采用视距法。

(3)用视差法测定,端点法长度不应大于70m。

4.细部点的高程放样,可采用支线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经纬仪置平测高法。

(三)断面测量和工程量计算

1.开挖工程动工前,必须实测开挖区的原始断面图或地形图;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收方断面图或地形图;开挖工程结束后,必须实测竣工断面图或竣工地形图,作为工程量结算的依据。

2.断面间距可根据用途、工程部位和地形复杂程度在5~⒛m范围内选择。有特殊要求的部位按设计要求执行。

3.断面图和地形图比例尺,可根据用途、工程部位范围大小在1:⒛0~1:1000之间选择,主要建筑物的开挖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应选用1:200;收方图以1:500或1:200为宜;大范围的土石覆盖层开挖收方可选用1:1000。

4.断面点间距应以能正确反映断面形状,满足面积计算精度要求为原则。一般为图上l~3cm施测一点。地形变化处应加密测点。断面宽度应超出开挖边线3~10m。

5.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测算开挖完成量和工程剩余量。开挖工程量的结算应以测量收方的成果为依据。开挖工程量的计算中面积计算方法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求积仪)。

6.两次独立测量同一区域的开挖工程量其差值小于5%(岩石)和7%(土方)时,可取中数(或协商确定)作为最后值。

三、立模与填筑放样

(一)立模和填筑放样的内容

立模和填筑放样应包括下列内容:测设各种建筑物的立模,填筑轮廓点;对已架立的模板、预制(埋)件进行形体和位置的检查;测算填筑工程量等。

(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1.混凝土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0.2~0.5m为宜。土石坝填筑点,可按设计位置测设。

2.立模、填筑轮廓点,可直接由等级控制点测设,也可由测设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或测设点)测设。

3.由轴线点或测站点放样细部轮廓点时,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

②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

1总则

1.0.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1.0.2本规范适用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内深度小于70m、墙厚60~100cm防渗墙的施工。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1.0.3范围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凡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施工准备

2.0.1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

(4)水文气象资料;

(5)造浆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

(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2.0.2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

(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织及透水性;

(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

(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

(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2.0.3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

2.0.4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0.5重要或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2.0.6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2.0.7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2.0.8倒浆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2.0.9临时施工道路应畅通无阻,并应确保雨季施工的可靠性。

3.造孔

3.0.1防渗墙的中心线及高程,应依照设计文件,根据测量基准点进行控制。

3.0.2划分槽段时,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部位、造孔方法、机具性能、造孔历时、混凝土供应强度、墙体预留孔的位置、浇筑导管布置原则以及墙体平面形状等因素。

合拢段的槽孔长度以短槽孔为宜,应尽量安排在槽深较浅、条件较好的地方。

3.0.3确定孔口高程,需考虑:

(1)施工期的最高水位;

(2)能顺畅排除废浆、废水、废渣;

(3)尽量减少施工平台的地下水位2.0m。

(4)孔口应高出地下水位2.0m。

3.0.4防渗墙造孔工艺应根据地层情况、钻机类型和其它施工条件选择钻劈法、两钻一抓法或抓取法等。

3.0.5使用钻劈法造槽孔,应注意:

(1)开孔钻头直径必须大于终孔钻头直径,磨损后应及时补焊;

(2)选择合理的副孔长度;

(3)一、二期槽孔同时虽造孔,其间应留有足够的长度。

3.0.6两钻一抓法应先钻完主孔,后用抓斗抓取副孔土体,两侧主孔的中心距宜等于抓斗的有效抓取长度。

3.0.7抓取法施工应分主孔和副孔,主、副孔长度均应小于抓斗的有效抓取长度。

3.0.8造孔中,孔内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50cm。

3.0.9地层中的孤石在保证孔壁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小钻孔爆破或定向聚能爆破的方法处理。

3.0.10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发现泥浆漏失,应立即堵漏和补浆。

3.0.11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时排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废渣。

3.0.12槽孔孔壁应平整垂直;不应有梅花孔、小墙等。孔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cm;孔斜率不得大于0.4%,含孤石、漂石地层以及基石面倾斜度较大等特情况,孔斜率应控制在0.6%以内;一、二期槽孔接头套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大于设计墙厚的1/3,并应采取措施保证设计墙厚。

3.0.13槽孔嵌入基岩的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岩面需按下列方法确定:

(1)依照防渗墙中心线地质剖面图,当孔深接近预计基岩面时,即应开始取样,然后根据岩样的性质确定基岩面;

(2)对照邻孔基岩面高程,并参考钻进情况确定基岩面;

(3)当上述方法难以确定基岩面,或对基岩面发生怀疑时,应采取岩芯钻机取样,加以确定和验证。

基岩岩样是槽孔嵌入基岩的主要依据,必须真实可靠,并按顺序、深度、位置编号,填好标签,装箱,妥善保管。

3.0.14造孔结束后,应对造孔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合格,方可进行清孔换浆。

3.0.15清孔换浆宜选用泵吸法或气举法。

3.0.16清孔换浆结束后1h,应达到下列清孔标准:

(1)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

(2)当使用粘土泥浆时,孔内泥浆的密度不大于1.30g/cm3,粘度不大于30s,含砂量不大于10%;当使用膨润土泥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清孔换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0.17二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清除接头混凝土孔壁上的泥皮。宜用钢丝刷子钻头进行分段刷洗,刷洗的合格标准是:刷子钻头上基本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3.0.18清孔合格后,应于4h内开浇混凝土,如因下设钢筋笼或其它埋设件,不能按时浇筑,则应由监理或设计单位与承包单位协商,另行提出补充规定。

4泥浆

4.0.1建造槽孔是泥浆的功用是支承孔壁,悬浮、携带钻渣和冷却钻具。。泥浆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稳定性以及抗水泥污染的能力。

4.0.2应根据施工条件、造孔工艺、经济技术指标等因素选择拌制泥浆的土料。选择土料时宜优先选用膨润土。

4.0.3商品膨润土的质量标准可采取原石油工业部部颁标准《钻井液用膨润土》(SY5060—85)。

4.0.4拌制泥浆的粘土,应进行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以选择粘粒含量大于50%,塑性指标大于20,含砂量小于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为3~4的粘土为宜。

4.0.5泥浆的性能指标和配合比,必须根据地层特性、造孔方法、泥浆用途,通过实验加以选定。

4.0.6膨润土泥浆新制浆液性能以满足表4.0.6指标为宜。

表4.0.6新制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用仪器 备注

浓度 % >4.5 指100㎏水所用膨润土重量

密度 g/cm3 <1.1 泥浆比重秤

漏斗粘度 30~90 946/1500mL马氏漏斗

塑性粘度 CP <20 旋转粘度计

10分钟静切力 N/m2 1.4~10 静切力计

PH值 9.5~12 pH试纸或电子pH计

4.0.7粘土泥浆新制浆液性能以满足表4.0.7所列指标为宜。

4.0.8测定泥浆性能指标的项目,可根据不同情况按表4.0.8所列项目确定。

表4.0.7新制粘土泥浆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用仪器 备注

密度 g/cm3 1.1~1.2 泥浆比重秤

漏斗粘度 S 18~25 500/700mL漏斗

含砂量 % ≥5 含砂量测量器

胶体率 % ≤96 量筒

稳定性 0.03 量筒、泥浆比重秤

失水量 ml/30min <30 失水量仪 又称为滤失量

泥饼厚 mm 2~4 失水量仪

1分钟静切力 N/m2 2.0~5.0 静切力计

PH 7~9 试纸或电子pH计

表4.0.8不同阶段泥浆性能测定项目

土料种类/阶段 膨润土 粘土

鉴定土料造浆性能时 密度、漏斗粘度计、失水量、静切力、塑性粘度 密度、漏斗粘度、含砂量、胶体率、稳定性

确定泥浆配合比时 密度、漏斗粘度、失水量、泥饼厚、动切力、pH值 密度、漏斗粘度、含砂量、胶体率、稳定性、失水量、泥饼厚、静切力、pH值

施工过程中 密度、漏斗粘度、含砂量 密度、漏斗粘度、含砂量

4.0.9应选用新鲜洁净的淡水配制泥浆。必要时可进行水质分析,判别标准可参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4.0.10泥浆处理剂的品种和掺加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4.0.11拌制泥浆的方法及时间均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按规定配合比配制泥浆,加量误差值不得大于5%。

拌制膨润土泥浆应用高速搅拌机,新浆经24h水化溶胀后方能使用。

储浆池内泥浆应经常搅动,保持泥浆性能指标均一。

4.0.12海水或地下水可能对泥浆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应进行水质分析并采取保证泥浆质量的措施。

5墙体材料及其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防渗墙的墙体材料可采取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固化灰浆等。

5.1.2墙体材料应达到下列要求:

(1)设计提出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及弹性模量等指标;

(2)墙体材料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5.1.3配制墙体材料的水泥、骨料、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配合比及配制方法应通过试验决定。

5.1.4浇筑槽孔前,必须拟定浇筑方案,其主要内容有:

(1)绘制槽孔纵剖面图;

(2)计划浇筑方量、供应强度、浇筑高程;

(3)混凝土导管等浇筑器具及埋设件的布置、组合;

(4)浇筑方法、开浇顺序、主要技术措施;

(5)墙体材料配合比、原材料品种及用量。

5.1.5防渗墙体应均匀完整,不得有混浆、夹浆、断墙、孔洞等。

5.1.6墙体施工的质量事故,承包单位除应按规定及时处理和补救外,并应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位置、原因、补救措施、处理经过等资料。

5.2墙体材料

5.2.1混凝土墙体材料,入孔坍落度应为18~22cm,扩散度应为34~40cm,坍落度保持15cm以上的时间应不小于1h;初凝时间应不小于6h,终凝时间不宜大于24h;混凝土的密度不宜小于2100㎏/m3。当采用钻凿法施工接头孔时,一期槽段混凝土早期强度不宜过高。

5.2.2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不宜少于350㎏/m3。水胶比不宜大于0.65。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号。

5.2.3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宜优先选用天然卵石、砾石和中、粗砂;最大骨粒径应不大于40mm,且不得大于钢筋净间距的1/4。

5.2.4墙体采用固化灰浆,需遵守下列规定:

(1)配制固化灰浆的泥浆,漏斗粘度宜为25~45s,密度应根据固化灰浆的配合比控制;

(2)新拌合浆液失去流动性的时间不宜小于5h,固化时间不宜大于24h;

(3)原位搅拌法施工时固化灰浆的密度宜为1.3~1.5g/cm。

5.3混凝土拌和及运输

5.3.1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能力应不小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的1.5倍。

5.3.2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应保证浇筑能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

5.3.3应保证运至孔口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5.4泥浆下混凝土浇筑

5.4.1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以200~250mm为宜。

5.4.2槽孔内使用二套以上导管时,间距不得大于3.5m,一期槽端的导管距孔端或接头管宜为1.0~1.5m。二期槽端的导管距孔端宜为1.0m.当槽底高差大于25cm时,导管应布置在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

5.4.3导管的连续和密封必须可靠。应在每套导管的顶部和底节管以上设置数节长度为0.3~1.0m的短管。导管底口距槽底应控制在15~25cm范围内。5.4.4开浇前,导管内应置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开浇时,应先注入水泥砂浆,随即浇入足够的混凝土,挤出塞球并埋住导管底端。

5.4.5浇筑过程需遵守下列规定:

(1)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不宜大于6m;

(2)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应小于2m/h;

(3)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各处高差应控制在0.5m以内,在有钢筋笼和埋设件时尤应注意;

(4)至少每隔30min测量一次槽孔内混凝土面深度,至少每隔2h测量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深度,并及时填绘混凝土浇筑指示图,以便核对浇筑方量;

(5)槽孔口应设置盖板,避免混凝土散落槽孔内;

(6)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严禁浇入槽孔内;

(7)应防止入管的混凝土将空气压入导管内。

5.4.6混凝土终浇顶面宜高于设计高程50cm。

5.5泥浆固化施工

5.5.1原位搅拌法施工,固化材料加入槽内前,应将孔内泥浆搅拌均匀,水泥宜搅拌成水泥砂浆加入,水泥砂浆的密度不宜小于1.8g/cm3。

5.5.2原位搅拌法应根据设计选择搅拌方式。

5.5.3原位搅拌法气拌方式,空压机的额定压力不小于孔内最大浆柱压力的1.5倍;每根风管均应下到槽底,风管底部应安装水平出风花管;加料应在2h内结束,中途不得停风,结束后继续气拌至少30min。

5.5.4原位搅拌结束前,应从槽内2~4个不同部位取样装模成型试件。

5.5.5槽孔内混合浆液固化后,应用湿土覆盖墙顶。

6墙段连接

6.0.1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减少墙段连接缝。

6.0.2墙段连接可选用接头管(板)法、钻凿法、双反弧桩柱法等。

6.0.3接头管9板)法施工,需遵守下列规定:

(1)接头管(板)应能承受最大的混凝土压力和起拔力,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其节间连接方式应简便、可靠、易操作;

(2)应根据预计的最大拔管(板)阻力,选用有足够起拔能力的吊车或液压拔管机起拔接头管;

(3)开始拔管的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4)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活动接头管(板);

(5)起拔接头管(板)过程中,必须做好混凝土浇筑和起拔记录;

(6)液压拔管(板)机起拔接头管,应验算地基及导墙的承载能力,并采取措施防止孔口坍塌。

6.0.4双反弧桩柱法施工,需遵守下列规定:

(1)用于防渗墙槽段(或圆柱)连接的双反弧桩柱,其弧顶间距为墙厚的1.1~1.5倍;

(2)钻凿双反弧桩孔,钻头不得扭转,桩孔孔斜应符合3.0.12条的规定;

(3)钻完桩孔后,需用专用的机具将其两端一期槽(或圆桩)混凝土上所附泥皮及地层残留物全部清除。清除结束标准是作业后孔底淤积不再。

7槽孔内钢筋笼及埋设件

7.1钢筋笼

7.1.1结合防渗墙施工工艺,钢筋笼的结构设计需满足以下规定:

(1)钢筋笼的外形尺寸应根据糙段长度、接头形式及具备的起重能力等因素确定;

(2)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80mm;

(3)垂直钢筋净间距应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直径的4倍,尤应注意分节钢筋笼搭接段的钢筋间距;应尽量减少水平配置的钢筋,其中心距宜大于150mm;加强筋与箍筋不得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

(4)混凝土导管接头外缘至最近处钢筋的间距应大于100mm;

7.1.2钢筋笼制作最大允许偏差规定为:

(1)主筋间距为10mm;

(2)箍筋和加强筋间距为20mm;

(3)钢筋笼长度为50mm;

(4)钢筋笼弯曲度不大于1%。

7.1.3应采取措施使钢筋笼在存放和调运过程中不致扭曲变形。

7.1.4应在钢筋笼上安装定位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7.1.5钢筋笼底端垂直钢筋应加工成微闭合形状。

7.1.6钢筋笼分节长度应按孔深、起吊高度、重量、在孔口总连接时间、出厂钢筋长度等综合考虑选定。

7.1.7钢筋笼下设起吊应选择合适起吊点。钢筋笼较长时,应采用两点法起吊。下设钢筋笼,应对准槽段中轴线,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避免碰撞孔壁,如遇阻碍,不可强行下沉。

7.1.8分节制作的钢筋笼,应保证上、下节连接后的垂直度。

钢筋笼下端槽底一般不宜小于20cm。应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上浮。

7.1.9钢筋笼入槽后,其定位允许最大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标高为50mm;

(2)垂直墙轴线方向为20mm;

(3)沿墙轴线方向为75mm。

7.2预埋管或管模

7.2.1墙体内可采用预埋管或预留孔法(拔管法)成孔。

7.2.2预埋管或预留孔所使用的拔管管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管模的结构应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起拔阻力,并保证在已成孔段不出现负压。管接头应牢固。下设前,应先在地面上试组装,检查其是否顺直,其弯曲度应下于1%。

7.2.3预埋管或预留孔孔位应布置在两相邻混凝土导管间的中心位置或槽孔端头。

7.2.4预埋管底部和上端应予以固定。

7.2.5预留孔应注意:(1)混凝土开浇后,适时地将管模插入混凝土内以固定其下端;(2)确定最佳拔管时间。

7.2.6应保护好预埋管和预留孔,防止异物坠入。

7.3仪器埋设

7.3.1防止墙内埋设的观测仪器主要有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图压力盒、墙体变形测斜导管等,均应使用合适的埋设方法。

7.3.2仪器埋设断面,应在相邻混凝土导管间的中心位置上。仪器埋设断面处的造孔质量必须合格。

7.3.3仪器埋设前应完成仪器的力学率定、温度率定、绝缘气密性率定,并进行电缆绝缘的气密性检查和芯线电阻检查,电缆硫化接头强度和绝缘情况检查。

7.3.4仪器埋设,应按设计严格控制其位置和方向,注意对电缆的保护,防止从槽口掉入异物。

7.3.5承包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防渗墙竣工,应妥善保护仪器电缆。

8特除处理

8.0.1导墙严重变形或底部坍塌,宜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破坏部位应重新修筑导墙或采取其它安全施工措施;

(2)改善地级条件和槽内泥浆性能。

8.02地层严重漏浆,应迅速填入堵漏材料,必要时可回填槽孔。

8.0.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堵塞、拔脱或漏浆需重新下设时,必须需采用下列方法:

(1)将导管全部拔出、冲洗、并重新下设,抽净导管内泥浆继续浇筑;

(2)继续浇筑前必须核对混凝土面高程及导管长度,确认导管的安全插入深度。

8.0.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需采取以下措施:

(1)应及时调整导管买入深度并适当降低混凝土面上升速度;

(2)对笼体锚固或压重。

8.0.5一、二期槽孔套接接头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最下墙厚时,可选择下列处理办法:

(1)在接缝上游侧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或灌浆处理;

(2)在最小套接断面处加打一钻,钻头直径根据接头孔孔斜和设计墙厚选择,成孔后再浇筑混凝土。

8.0.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可选取以下办法进行处理:

(1)凿除已浇入孔内的混凝土,重新浇筑;

(2)在需要处理墙段上游侧补贴一段新墙;

(3)地层可灌性较好时,宜在需要处理的墙段上游面进行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9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

9.0.1承包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质量检查机构,配合质检人员、并制订质量检查制度及实施办法等。

9.0.2质检人员应对槽孔建造、泥浆配置及使用、清孔换浆、钢筋笼加工运输及下设、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

9.0.3检查墙身质量应在成墙一个月后进行,检查内容为墙体的均匀性、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墙段接缝。检查可采用钻孔取芯和其它无损检测等方法。检查孔的位置和数量,由发包单位、监理单位会同有关单位研究确定。

9.0.4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验收,分工序质量验收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工序质量验收包括终孔验收,、清孔验收、钢筋笼制造及下设质量验收,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

各工序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单位或发包单位签发合格证。

9.0.5槽孔的清孔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孔位、孔深、孔斜、槽宽;

(2)基岩岩样与槽孔嵌入深度;

(3)一、二期槽孔间接头的套接厚度。

9.0.6槽孔的清孔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孔内泥浆性能;

(2)孔底淤积厚度;

(3)接头孔壁刷洗质量。

9.0.7钢筋笼制造及下设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1)钢筋笼的尺寸,导向装置及加工质量;

(2)钢筋笼的下设位置及节间连接质量。

9.08混凝土浇筑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导管间距;

(2)浇筑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及导管埋深;

(3)混凝土的终浇高程;

(4)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

(5)混凝土机口取样的物理理学指标及其数理统计分析结果。

9.0.9固化灰浆防渗墙泥浆固化的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固化灰浆原材料的检验;

(2)槽孔内固化浆液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墙体的均匀性及抗渗性能。

9.0.10防渗墙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资料:

(1)设计图纸、说明书、技术要求、变更及补充文件;

(2)竣工报告、竣工总平面图及剖面图、每个槽孔的竣工资料;

(3)施工原始记录、质量检查及工序验收资料、各种原材料试验资料、墙体材料及泥浆试验资料、施工期地下水位和坝体观测资料、墙身检查孔成果资料、重大质量事故报告;

(4)有关专题试验研究报告。

9.0.11经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认为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时,应签发合格证,如不符合要求,承包单位应根据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意见进行处理,达到合格再进行验收。

10施工记录和观测工作

10.0.1承包单位必须做好防渗墙施工记录和资料分析工作。主要图表可采用附录B的格式。

10.0.2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宜对槽口沉陷和位移进行观测。

10.0.3在土石坝坝体内建造防渗墙时,发包单位应定期观测坝体的沉陷、移位、裂缝、测压管水位等。

10.0.4工程交付使用后,运行管理部门应对防渗墙进行系统观测,及时整理分析观测资料,监视防渗墙的运行情况。

附录A

术语A1混凝土防渗墙(1.0.1)——于地面上进行造孔施工,在地基中以泥浆固壁,开凿成槽形孔或联锁桩柱孔,回填防渗材料,筑成具有防渗性能的地下连续墙。

A2松散透水地基(1.0.2)——泛指覆盖层或由覆盖层和粉状或块状全风化基岩组成的地基。

A3导墙(2.0.6)——沿防渗墙轴线方向,在设计槽孔宽度以外一定深度内建造的平行防身墙轴线的平整、垂直的挡土墙。

A4合拢段的槽孔(3.0.2)——全墙最后施工的一个槽孔。

A5副孔长度(3.0.5)——当槽孔分为主、副孔时,副孔长度为相邻的两主孔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A6定向聚能爆破(3.0.9)——在造孔过程中,将具有定向聚能装置的爆破筒下至孤石表面进行爆破。

A7梅花孔(3.0.12)——冲击钻进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孔形不圆整的孔。

A8小墙(3.0.12)——相邻单孔之间两侧孔壁及孔底未钻净的残留部位。

A9孔斜率(3.0.12)——某一孔深处的施工孔位中心相对于孔口处的施工孔位中心的偏差值与该处孔深的比值。

A10孔位允许偏差(3.0.12)——在孔口水平面上,单孔施工与设计中心位置在任意方向上的偏差值。

A11孔底淤积厚度(3.0.16)——清孔后1h,泥浆中的钻渣淤积在孔底的厚度。

后面的附录图表只有图片格式的,我不会插图片呀

③ 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了哪些主要技术手段

在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工程需要采取引进、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方法实施了许多新的技术,如混凝土建筑原材料、水平及垂直输送技术、模板技术、钢筋连接技术、温控防裂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均获得了提高质量、加快进度等综合效益,也是近年来水利水电行业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典型成果,可为今后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提供借鉴。

阅读全文

与水利水电工程集料常用的预冷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后二复式计算方法 浏览:200
台湾101小药使用方法 浏览:232
基站用电分析的方法 浏览:24
婴儿灌药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970
常用方法治肾阳虚无效咋办 浏览:761
如何用懒方法画哆啦a梦 浏览:718
同样的方法只说一遍用日语怎么说 浏览:738
图片转PDF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68
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方法和使用 浏览:414
溶脂针的使用方法 浏览:680
过去免费快速挣钱方法 浏览:951
经济学实训报告方法与步骤 浏览:109
常用的健康风险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浏览:848
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计算方法 浏览:527
油珠的拍摄方法视频 浏览:259
乘公共汽车的教学方法 浏览:127
期货利润计算方法 浏览:993
手机电脑大文件传输用什么方法 浏览:64
宝宝手指发育锻炼方法 浏览:745
审计案例分析的方法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