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叫图像分割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分割(Segmentation)指的是将数字图像细分为多个图像子区域(像素的集合)(也被称作超像素)的过程。图像分割的目的是简化或改变图像的表示形式,使得图像更容易理解和分析。[1]图像分割通常用于定位图像中的物体和边界(线,曲线等)。更精确的,图像分割是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加标签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具有相同标签的像素具有某种共同视觉特性。
图像分割的结果是图像上子区域的集合(这些子区域的全体覆盖了整个图像),或是从图像中提取的轮廓线的集合(例如边缘检测)。一个子区域中的每个像素在某种特性的度量下或是由计算得出的特性都是相似的,例如颜色、亮度、纹理。邻接区域在某种特性的度量下有很大的不同。
② 图像分割最好方法
1.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阈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图像的灰度特征来计算一个或多个灰度阈值,并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阈值作比较,最后将像素根据比较结果分到合适的类别中。因此,该方法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按照某个准则函数来求解最佳灰度阈值。
阈值法特别适用于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图像若只有目标和背景两大类,那么只需要选取一个阈值进行分割,此方法成为单阈值分割;但是如果图像中有多个目标需要提取,单一阈值的分割就会出现作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选取多个阈值将每个目标分隔开,这种分割方法相应的成为多阈值分割。
2.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是以直接寻找区域为基础的分割技术,基于区域提取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区域生长,从单个像素出发,逐步合并以形成所需要的分割区域;另一种是从全局出发,逐步切割至所需的分割区域。
分水岭算法
分水岭算法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算法,它根据分水岭的构成来考虑图像的分割,现实中我们可以想象成有山和湖的景象,那么一定是水绕山山围水的景象。
分水岭分割方法,是一种基于拓扑理论的数学形态学的分割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图像看作是测地学上的拓扑地貌,图像中每一点像素的灰度值表示该点的海拔高度,每一个局部极小值及其影响区域称为集水盆,而集水盆的边界则形成分水岭。分水岭的概念和形成可以通过模拟浸入过程来说明。在每一个局部极小值表面,刺穿一个小孔,然后把整个模型慢慢浸入水中,随着浸入的加深,每一个局部极小值的影响域慢慢向外扩展,在两个集水盆汇合处构筑大坝,即形成分水岭。
③ 图像分割方法
图像分割的方法分为:
1、基于图论的分割方法
2、基于聚类的分割方法
3、基于语义的分割方法
④ 图像分割的介绍
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1998年以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割方法。图像分割后提取出的目标可以用于图像语义识别,图像搜索等等领域。
⑤ 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割
这个很明显的有颜色区别,灰度化后灰度值会有明显的区分,合理设定阈值就可以了么!
⑥ 图像分割
图A的按照图B的直方图进行规定化也只是近似规定化,就是如何将图A中个像素值的灰度值变化得到一幅新图,该图的灰度值按照图B直方图的规律进行分布。这很难得到严格遵守图B的直方图分布规律。这种逼近有很多种算法。
这个就可以了:演示其中一张图
%规定化直方图
clear all
clc
A=imread('girl.png'); %读入图像
A=rgb2gray(A);
imshow(A) %显示出来
title('输入图像')
%绘制直方图
[m,n]=size(A); %测量图像尺寸
B=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B(k+1)=length(find(A==k)); %计算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将其存入B中相应位置
end
figure,bar(0:255,B,'g'); %绘制直方图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axis([0,260,0,0.026])
S1=zeros(1,256);
for i=1:256
for j=1:i
S1(i)=B(j)+S1(i); %计算原灰度图累计直方图
end
end
S3=zeros(1,256);
for i=1:150
S3(i+80)=B(i);
end
S4=zeros(1,256);
for i=81:230
S4(i)=B(i)+S3(i);
end
counts=S4;
S2=zeros(1,256);
for i=1:256
for j=1:i
S2(i)=counts(j)+S2(i);
end
end; %"累计"规定化直方图
%对比直方图,找到相差最小的灰度级
S=zeros(256,256);
for i=1:256
for j=1:256
S(j,i)=abs(S2(j)-S1(i));
end
end
[Y,T]=min(S);
%确定变换关系,重组直方图
for j=1:256
H(j)=sum(B(find(T==j)));
end
figure,bar(0:255,H,'g') %显示规定化后的直方图
title('规定化后的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axis([0,260,0,0.03])
%显示规定图
PA=A;
for i=0:255
PA(find(A==i))=T(i+1); %将各个像素归一化后的灰度值赋给这个像素
end
figure,imshow(PA) %显示均衡化后的图像
title('规定化后图像')
⑦ 图象分割有哪三种不同的途径
图象分割有三种不同的途径,其一是将各象素划归到相应物体或区域的象素聚类方法即区域法,其二是通过直接确定区域间的边界来实现分割的边界方法,其三是首先检测边缘象素再将边缘象素连接起来构成边界形成分割。早期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边界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在原来图像中一定会有边缘存在;一类是区域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图像分割结果的某个子区域一定会有相同的性质,而不同区域的像素则没有共同的性质。这两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学者考虑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现在,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很多方法不断涌现,如基于彩色分量分割、纹理图像分割。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和分析手段也是不断的扩展,从时域信号到频域信号处理,小波变换等等。
图像分割主要包括4种技术:并行边界分割技术、串行边界分割技术、并行区域分割技术和串行区域分割技术。下面是分别对每一项做简单的介绍。
⑧ 图像分割算法那么多 如何正确的使用适合的算法
从学术角度讲图像分割主要分成3大类,一是基于边缘的,二是基于区域的,三是基于纹理的。由于基于纹理的也可以看成是基于区域的,所以有些专家也把分割方法分成基于边缘和基于区域两大类。
选择算法的时候主要参考你要分割的图像样本的特点。
如果图像的边界特别分明,比如绿叶和红花,在边界处红绿明显不同,可以精确提取到边界,这时候用基于边缘的方法就可行。但如果是像医学图像一样,轮廓不是特别明显,比如心脏图像,左心房和左心室颜色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隔膜仅仅是颜色比它们深一些,但是色彩上来说很接近,这时候用基于边缘的方法就不合适了,用基于区域的方法更好。再比如带纹理的图像,例如条纹衫,如果用基于边缘的方法很可能就把每一条纹都分割成一个物体,但实际上衣服是一个整体,这时候用基于纹理的方法就能把纹理相同或相似的区域分成一个整体。
不过总体来说,基于区域的方法近些年更热一些,如Meanshift分割方法、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JSEG等。
⑨ 图像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哪几个
1、图像变换:
由于图像阵列比较大,如果直接在空间域中进行图像处理,这样涉及的计算量会比较大。因此,我们一般采用各种图像变换的方法,如沃尔什变换、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一些间接处理技术,将空间域的处理转变为变换域处理,不仅可减少计算量,而且可获得更有效的处理(如傅立叶变换可在频域中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2、图像编码压缩:
图像编码压缩技术能够减少描述图像的数据量,从而可以节省图像传输、处理时间和减少所占用的存储器容量。图像编码压缩能够在不失真的基础上获得,同时也可以在允许的失真条件下开始。编码是压缩技术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在图像处理技术中是发展最早且比较成熟的技术。
3、图像增强和复原:
图像增强和复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如去除噪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等。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突出图像中所感兴趣的部分。如强化图像高频分量,可使图像中物体轮廓清晰,细节明显;如强化低频分量可减少图像中噪声影响。图像复原要求对图像降质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一般讲应根据降质过程建立“降质模型”,再采用某种滤波方法,恢复或重建原来的图像。
4、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其有意义的特征有图像中的边缘、区域等,这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虽然目前已研究出不少边缘提取、区域分割的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图像的有效方法。
关于图像处理的常用方法,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图片处理、网站设计等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平面设计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