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克服在情感中的焦虑心理
焦虑在年轻人身上比较常见,这是由于人们对环境或事物不适应造成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过度而经常的焦虑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其特征是易兴奋、易激怒,同时又易疲劳、易衰竭;常伴有失眠、头痛、抑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和情感脆弱等。如有的人觉得难以适应新环境生活而懊丧和苦恼;有的由于工作不顺心、工作压力大、生活受挫、失恋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又不能正确对待等,这种长期的心理冲突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消除焦虑心理,主要是平时要调整好心态。你不妨试用以下几种心理疗法:一是暗示疗法。自信是克服焦虑心理的基础。平时应鼓励自己树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各种工作。通过自我暗示,每多一分自信,焦虑心理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又反过来使自己更加自信。若你刚步入新的环境,开始跟不上趟、压力大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树立信心,很快就会适应过来。二是分析疗法。有些焦虑是由于本人将过去的情绪体验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并未在头脑中消失而导致的。此时,应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把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病根”挖出来。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发泄,焦虑情绪一般可以消失。三是刺激疗法。当出现焦虑反应时,头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此时可采用自我刺激、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或进行紧张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缓解烦躁。四是催眠疗法。焦虑情绪严重、带有神经衰弱症状的患者,通常有睡眠障碍,容易梦中惊醒,此时可进行自我催眠,找个合适的体位躺好,尽量不去想容易引起心理紧张或兴奋的事,轻松做腹式呼吸,提高睡眠质量。这是几种常见的心理疗法,希望你能通过自我调适,尽快走出“焦虑心理”的阴影。
‘贰’ 什么是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松弛疗法、放松训练(Relaxation therapy),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治疗原理
放松疗法的原理是,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人们经常要受到各种生活事件的压力和刺激,如工作的紧张、人际关系的紧张、经济结据、婚姻危机、患病、亲人病故、……这一切的压力和刺激,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应激。应激所引起的人体反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能引起心理反应。前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肾上腺能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肌张力增高等;另一为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大量分泌,ACTH等肾上腺素皮质的分泌活动可以起直接效应,主要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抑制炎症反应、对抗过敏反应、血糖升高等。心理反应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于应激为的;另一类是干扰应激能力的,例如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等,由此引起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障碍。
这样,依此类推,将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终,全身松弛处于轻松状态,保持一二分钟。按照此法学会如何使全身肌肉都放松,并记住放松程序。每日照此操作2遍,持之以恒,必会使心情及身体获得轻松,睡前做一遍则有利于入眠。注意事项。放松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做为示范,施治者也应同时做。这样可以减轻求治者的羞涩感,也可以为求治者提供模仿对象。事先得告诉求治者,如果不明白指示语的要求,可以先观察一下施治者的动作,再闭上眼睛继续练。
②会谈时进行的放松训练,最好用施治者的口头指示。以便在遇上问题时,能及时停下来。施治者还可以根据情况,主动控制训练的进程,或者有意重复某些放松环节。
③在放松过程中,为了帮助求治者体验其身体感受,施治者可以在步与步的间隔时,指示病人,如“注意放松状态的沉重、温暖和轻松的感觉”,“感到你身上的肌肉放松”,或者“注意肌肉放松时与紧张的感觉差异”等。
您的心事,我来倾听。您的烦恼,找我咨询。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方文波】
‘叁’ 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1、暗示法
选准最佳时机,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动作、回忆、想象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等对自己实施积极暗示,可以消除负性情绪,减缓心理紧张,使心理保持平静和愉快。如背诵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经历、精心打扮自己等。
2、换境法
固定的环境会使人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适当地变换一下环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如到远方旅游,能够转移精力,寄托情感,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种种困扰。
3、随境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古人云:“随遇而安。”面对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各种各样的负性生活事件,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对待它们,可以使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拥有一片宁静愉快的心灵天地。
4、放松法
选择幽雅的环境,舒适的姿势,排除杂念,闭目养神,尽量放松全身肌肉,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方法,确有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的功效。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过敏性鼻炎症状吸气后稍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确定适合自己的频率来重复呼吸。
5、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6、音乐法
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听一听音乐,做一次心理“按摩”,优美动听的旋律,可以起到调适心理和转换情绪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谐,《步步高》的欢快,《秋日私语》的宁静等,会让你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心情愉悦。
7、观赏法
阅读精彩的图书,观赏优美的影视剧,容易唤起愉快的生活体验,释放紧张,排解忧郁,驱赶无聊。
8、自嘲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嘲,来调适一下鼻子干燥怎么办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9、宣泄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抑郁时不妨向朋友倾诉;也可以进行一项你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10、逃避法
这是使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不妨采取逃避措施,假装“糊涂”,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有了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肆’ 如何放松压力
放松压力可按以下方式来进行:
一、参加体育活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有益。运动有助大脑分泌内啡肽,稳定情绪,降低压力水平。
二、安排好时间,按事务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安排优先等级,然后逐一完成,这样能让人产生掌控感,减小压力。
三、吃对食物。饮食习惯对压力水平有明显影响,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乳制品、鱼、禽肉等食物,有助于人体获得充足营养,更好应对身心承受的压力。
四、确保充足睡眠。睡眠对压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睡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应对压力,不利于健康。成年人每晚宜保证7至8小时睡眠,以充沛精力应对白天挑战。
(4)心理放松治疗方法与图片扩展阅读:
压力大对身体的伤害
一、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会导致与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容量减小,进而伤害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出现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二、面对压力,人们会本能地进入一种应激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人体除了会自动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压变化,也会造成心率变快等。
三、胃肠变弱,身体进行压力反应的第一步,就是促使血液从消化系统转向主要肌肉群。肠胃可能会清空内部物质,使身体做好迅速反应的准备。
四、皮肤老化。粉刺等皮肤问题通常与激素失调有关,而压力正是造成激素紊乱的重要因素。
‘伍’ 怎么训练自己的情绪心理精神让它变好 不焦躁焦虑不安烦躁
1
快乐驱动力——多巴胺
多巴胺,相当于脑内信息的传递者,它会让人产生欲望,驱动人们去干某件事,从而获得相应的快感。
1 多巴胺是把“双刃剑”
多巴胺既能使人快乐,也会令人依赖、上瘾。比如说,你吃糖获得了快乐,但糖很快被消化(或被储存为脂肪),快感就会很快消失。此时你又想要更多糖,以能继续快乐。
这样的多巴胺刺激,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伤害你的大脑、身体。因此,获取多巴胺也要讲究方法。
2 4个方法,健康补充多巴胺
① 摄取酪氨酸
多巴胺是由一种称为酪氨酸的氨基酸,通过酶转化而成。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酪氨酸,多巴胺水平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是抑制。
因此,平时适当增加富含酪氨酸食物的摄入,可以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正常化,比如:海带、豆类(豆腐、豆浆等)、鱼类、奶制品等。
②增加B族维生素
如果说酪氨酸是合成多巴胺的原料,那么B族维生素就是辅助因子,它能帮助加速多巴胺的合成。而小麦胚芽、大豆、花生、黑米等都是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③增加抗氧化物质
多巴胺很容易被氧化,而富含天然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防止多巴胺受体受损。所以像富含花青素的葡萄、紫甘蓝、蓝莓;富含维生素C的柳橙、草莓、花椰菜;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等都可以常吃。
④听轻音乐
这里是指没有歌词的音乐。
有研究扫描了大脑在听轻音乐时的状态,发现大脑中的“快乐奖赏”区域会变得活跃起来,这块区域主要就是多巴胺反射区。而且人们在听轻音乐时,多巴胺可提升9%。
3
天然镇痛剂——内啡肽
内啡肽能产生类似于吗啡的止痛和欣快感,所以又被称为“天然镇痛剂”。当大脑受到伤痛刺激时,内啡肽就会进入工作模式,舒缓疼痛,这也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
1刺激内啡肽分泌的方法
①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
内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现在一般认为,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如游泳、骑单车、健身操、球类运动、跑步、登山等,坚持30分钟以上才能更好地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②吃辣椒
辛辣刺激约等于疼痛刺激,机体为了缓解辛辣带来的“痛感”,大脑就会不自觉地分泌内啡肽。
尝试吃些辣椒,当最初的火辣痛感消退后,你应该会开始感到兴奋。
‘陆’ 怎么调整焦虑心理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以下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不妨一试。
●准备一条冷毛巾,随时擦脸,以助清醒。
●脱掉鞋袜,用脚尖走路,走上几分钟,心中的烦恼便会跟着走掉了。
●找一位乐观的朋友或同事倾诉,发泄一下情绪。
●喝一杯酸梅汤或果汁醋,疏通肝气。
●闭上眼睛,尽力想身体后面的景物,平衡前后脑的压力。
●读你最崇拜人的格言,并认真思考,有镇定的作用。
●多赞美及鼓励自己,不要遇到挫折就苛责自己。
●做到晚上十点前睡觉,早上六点起床。
●多看喜剧片,开怀大笑一番。
●简化自己生活及欲望,因为生活越复杂,压力就越大。
●自己动手做东西,会使你更满足,更快乐,如可以烹饪或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不要总是抱怨麻烦事情落在自己头上,而是要想老天让我与日俱增经验和智慧,生活因此更丰富。
●经常到书店走走,读一些励志的书籍、漫画及幽默文选。
●不断告诉自己,要能容纳别人不同的观念或行为。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会使人们的观点、态度、希望也随之变化,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出现情绪上波动和生理上变化,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承受压力,不防问问下面这几个问题:
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焦虑、易怒。
睡眠品质较差、失眠,经常打哈欠、发困。
健康指数明显下滑,经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感冒、头痛、胃痛、消化不良、溃疡、记忆力下降等。
经常体验到神经性抽搐或肌肉痉挛,很难放松,腰酸背痛。
情绪容易沮丧、低落,波动大、情感倒错,对现状与未来常感到无能为力,有挫折、空虚的感受。
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快。说话冷言冷语,感情迟钝,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谈话都倾向负面的描述。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压力,如果以上判断持肯定的占多数时,那就是一个警钟,是在压力下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下列的方法舒缓情绪,排解积累的压力。(1)面对现实,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有所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实际的、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人们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就感到自卑失望,过高的期望只会使人误以为自己总是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客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所长所短,别人不会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别人的要求一样。对别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满情绪会越大。如果对别人的要求较低的话,那么稍微符合你的愿望,你就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别人。
(2)宣泄法:
宣泄法是一种将内心的压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法,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和悲痛,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喜怒不形于色”不仅会加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是导致某些心身疾病。因此,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与宣泄是自我调节的一种好办法。一位运动员受到教练训斥后很沮丧,不久引发了胃病,药物治疗也不见效。心理学家建议他在训练中把球当教练员的脸狠狠地打,采用此法后他的胃病果然好多了。这种不损害他人,又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绪的自我宣泄法,可以借鉴。
不过这种宣泄应该是合理的。简单的打打砸砸,吼吼叫叫,迁怒于人,找替罪羊(丈夫、妻子、孩子、同事),或发牢骚、说怪话等都是不可取的。宣泄应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有人说:“一份快乐由两个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把心中的忧愁、烦恼、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即使他无法替你解决,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烦恼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个了,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该哭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释放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的平衡,大雨过后有晴空,心中的不良情绪会一扫而光。
(3)注意转移:
其原理是在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兴奋中心,通过相互诱导、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中心(即原来的不良情绪中心)。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遗忘掉,可以消忧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理到缓解。例如,司马迁惨受宫刑而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因遭遇失恋才写出世界名着《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应该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与其“不懈奋斗、孜孜以求”,最后“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不如潇洒一些,干点快乐的事。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前,有个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天不下雨,她就挂念卖雨伞的大儿子没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忧心开染房的二儿子不能晒布。后来,有个邻居对她说:“你怎么就不反过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儿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儿子就可晒布。”老太太一听恍然大悟,从此不再愁眉不展。这个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极好诠释。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讲得更为明确。曾有一名记者问萧伯纳:“请问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在何在?”萧伯纳回答:“这很简单,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见这瓶酒的人如果说:‘太好了,还有一半。’这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有人对这瓶酒叹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观主义者。”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厄运的时候,运用一下反向心理调节,从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绪由“山穷水尽”转向“柳暗花明”摆脱烦恼。
压力无所不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心理压力问题,并及时地、适当地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为它找个出口,它就不会给精神带来太重太大的伤害。希望上述方法能帮助你用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