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介绍
1、斜面低温保藏法
这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将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一般PDA)上培养成熟后,选择菌丝生长粗壮,边缘保存。一般保存温度4~6℃,除草菇和银耳菌种外(10~15℃),此方法对其他食用菌都适宜,一般菌种可保藏2~4个月,所以需定时移接。此法保藏虽然方便,但是保藏时间短,需经常转管,也很容易发生衰退变异现象。因此,不能用作长期保藏,最好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保藏。另外,为了减少保藏期间培养基水分蒸发,琼脂最好加到2.5%。为防止菌种在保藏过程中产酸分的积累,应加入0.2%的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等缓冲盐类,同时,培养成熟后,最好将棉塞管口外剪平,并用矿蜡封或换以无菌木塞,这样做也可以减少培养基水分的散失,延长保存时间。在农村如果没有冰箱,可采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种换上无菌橡皮塞,并用矿烛蜡封后密闭的广口瓶中,悬入井底保藏。
2、贮藏室保藏法
原种和栽培种一般只在贮藏室短期保藏,贮藏室温度0~10℃为好。室内应清洁、干燥、无光,应经常检查温度和湿度,以降低其生活力,减少变异退化,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过早出菇。温度越高,保存的时间越短。
Ⅱ 蘑菇怎么保存
1、盐水保存法
用0.6%的淡盐水把新鲜蘑菇浸泡5分钟后捞出,把水沥干,再装入保鲜袋中并密封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这样最少可以保存10天不变质。
2、冷冻保存法
把新鲜蘑菇先直接放进冰箱冷冻一天,取出待其解冻后用厨房纸或者毛巾把水分吸走,然后装入保鲜袋中并密封好后再次放入冰箱冷冻,这样就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不变质,要食用时取出解冻即可。
3、腌制保存法
先把新鲜蘑菇晾干一些,然后一层蘑菇一层盐的顺序码放进干净的容器中,放好后把瓶口密封起来,放置到阴凉的地方,这样的方法最少可以保存1年不变质。
5种常见的蘑菇
1、香菇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的食用菌,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它的香味重,口感非常细腻,有“山珍之王”的美称。
2、金针菇
金针菇因其形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着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
3、平菇
平菇是平时最为常见的菌类,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除青海、西藏、宁夏外,中国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尤以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省最多。
4、茶树菇
茶树菇菌盖细嫩、柄稍脆,因为野生茶树菇生长在油茶树的枯干上而得名。
5、杏鲍菇
杏鲍菇因为具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而得名,其味道清香有嚼劲,营养非常丰富,可以搭配其他食材烹饪出几十种美味。
Ⅲ 食用菌常用的保鲜技术有哪些
食用菌采收后容易失水、衰老、变褐、流汁、自溶、变质或产生异味,故较其他食物的保鲜期短,且技术难度较大。食用菌采收后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蒸腾、衰老以及有酶和无酶褐变等。如草菇在同样贮藏条件下,未包装的贮藏4天后失水达40%~50%,而穿孔聚乙烯袋包装的失水在10%以下。当然,水分损失速度因菇体的组织构造、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外界温度、相对湿度、气流等不同而异。下面以双孢菇、平菇或香菇为例,简要介绍一下食用菌的贮藏保鲜技术。
(1)适时采收
如双孢菇采收的最佳时期是菌伞将开但菌膜未破时;平菇在菇体颜色由深变浅、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孢子未弹时采收最好;香菇要求朵形圆整,菇肉肥厚,边缘内卷,不开伞,菌盖直径3.8厘米以上,无土、无杂、无病害、无缺损,保持菇的自然状态,长至八成熟时采收。采收前24小时停止喷水,采收后精选去杂,在凉棚中将菇分好等级,把不适宜贮藏的开伞菇、病菇和有虫菇选出。
(2)贮藏方法
①低温贮藏 双孢菇采后经挑选分级,用清水冲洗干净,为防止菇色发黄或变褐,可放入0.01%焦亚硫酸钠水溶液中漂洗3~5分钟。迅速用冷水对菇体进行预冷处理,尽快降至0~3℃。沥干水分,装于通气的塑料框中,放入温度0~3℃、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贮藏,注意通风换气。此法可保鲜8~10天。平菇采后去除杂质,放在0.03~0.04毫米厚聚乙烯塑料袋中(最好打几个孔)并扎口,或置于塑料框内并盖一层湿布,放于3~4℃冷库中贮藏,可保鲜7~10天。温度过低,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会产生冷害。此法若与气调或化学药剂处理相结合,效果更好。
②简易脱水低温保鲜 香菇采后可用脱水机排湿,也可自然晾晒排湿。采用脱水机排湿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排风量,以确保品质。脱水后的感观标准是手捏菌柄无湿润感,菌褶稍有收缩。排湿后的鲜香菇按大小分级,一般分为3.8厘米、5厘米、8厘米三个等级。精选时去除开伞、畸形、变色等等外菇,按大小规格分装于专用塑料筐内,每筐10千克,及时送入冷库保鲜,冷库温度为1~4℃。为防止剪口褐变,入库前和入库初期,均不剪菇柄,待确定起运前8~10小时,低温下剪柄修整。在冷库内包装,采用泡沫塑料专用箱,内衬透明无毒薄膜,外用专用纸箱,这种大包装多为每箱5千克或10千克。包装后要及时用冷藏车起运。保鲜期一般10天。
③薄膜袋气调贮藏 双孢菇经漂洗分级后,沥干水分,冷却后每千克分装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内,可自动调整袋内气体组分,使氧气含量为1%左右,二氧化碳含量为2%~5%,此时,菇体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开伞少,菇色洁白。平菇对二氧化碳不敏感,使用普通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即可达到气调贮藏的目的。袋内最好放吸水材料以吸收冷凝水,此法室温下可保鲜7天。如时间过长,袋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菇的风味。可在塑料袋上扎6~8个针眼大的孔,以促进气体交换。
④辐射贮藏 双孢菇装于多孔聚乙烯塑料袋内,用γ-射线照射,使用剂量为2000~3000戈。经照射的蘑菇水分蒸发少,失重率低,明显抑制了蘑菇的褐变和破膜、开伞。照射后的蘑菇放于16~18℃、湿度85%的条件下可贮藏4~5天,低温条件下贮藏时间更长。平菇装袋后,用γ-射线照射,剂量为1000戈,后置于0~3℃冷库中贮藏,可保鲜1个月。
⑤固体保鲜剂贮藏 将鲜菇放在涂膜剂(如甘油或明胶)中浸3~5分钟,捞起沥干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每袋装菇0.5千克。将1克连二亚硫酸钠(脱氧剂)和少量活性炭混合用纸袋包封后一同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置16~18℃下可贮藏6~7天。
⑥化学方法保鲜贮藏 化学保鲜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保鲜程度高等优点。现将常见保鲜方法介绍如下:
氯化钠(食盐)保鲜:将新采的平菇、杏鲍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的食盐水中约10分钟,沥水后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低温储藏,能保鲜8~13天。
焦亚硫酸钠保鲜:将新采收的平菇、双孢菇等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向菇体喷洒0.15%焦亚硫酸钠水溶液,边喷边翻动菇体,以便喷洒均匀。喷后装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储存在阴凉或低温处,在10~25℃下可保鲜8~10天;5~10℃下保鲜10~15天。用清水漂洗后即可食用。
米汤膜保鲜:用做米饭时的稀米汤,加入1%纯碱或5%小苏打,冷却至室温。将采下的鲜蘑菇浸入米汤碱液中,5分钟后捞出,置阴凉干燥处。此时在蘑菇表面形成一层米汤薄膜,可以隔绝空气,5~10℃下保鲜5天。
抗坏血酸保鲜:金针菇、香菇、草菇等采收后,往鲜菇上喷洒0.1%的抗坏血酸液,装入非铁质容器内,可保鲜3~5天,其鲜度、色泽基本不改变。
氯化钠、氯化钙混合液保鲜:用0.2%氯化钠+0.1%氯化钙制成混合浸泡液,将刚采收的鲜菇浸泡于混合液中,上压重物,使菇体浸入液面下30分钟,在15~25℃下可保鲜5天左右,5~10℃下可保鲜10天以上。
抗坏血酸、柠檬酸混合液保鲜:将0.05%抗坏血酸和0.02% 柠檬酸配成混合保鲜液,把鲜菇浸泡在保鲜液中10~20分钟,捞出沥干,用塑料袋包装密封,15~25℃下可保鲜15天。
比久(B9)保鲜:比久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用0.1%比久水溶液浸泡鲜菇10分钟,沥干装袋密封,5~25℃下可保鲜15天以上。
Ⅳ 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有哪些
菌种保藏是食用菌产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保野生种质资源基因留存和现有生产用种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必要手段。菌种保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虽然保藏效果好,但投资高或操作繁杂。在生产实践中,更需要设备投入少,能保障菌种不死亡、不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持优良种性的简便方法,如斜面低温短期保藏和自然基质较长期保藏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对母种进行长期保存,对原种进行短期保存。须保证优良菌种的性状和活力不发生变异,不死亡,不被污染,确保其纯度。因此,保存方法应具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菌种不易退化、长期保存不污染杂菌等优点。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如下:
(一)斜面低温保藏 该法的优点是保藏方便且所占空间较小。具体做法是:菌丝长满斜面后,放在0~5℃保存。以后每隔一定时间(2~3个月)转管一次。转管保存不能长期用PDA培养基,否则种性易退化,灰树花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减弱。因此隔一定时间(1年左右)须把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复壮,之后挑选健壮无污染的菌丝再转回PDA培养基保存。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要防棉塞受潮滋生杂菌。菌种试管口最好用蜡烫封,以防培养基内水分过快蒸发。增加琼脂用量(2.5%~3%)可减缓水分蒸发。还要防止菌种管上的标签脱落而造成种系混杂。
斜面低温保藏方法简便易行,能随时观察保藏菌株的活力和纯度,一旦染杂,肉眼能及时发现。
(二)自然基质保藏 此法是根据灰树花的特性,利用自然基质保藏其菌种的方法。灰树花是木腐菌,可以采用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自然基质营养全面,且大部为缓释养分,不易产生营养过剩或饥饿;其次,培养基理化性状好,可吸收或缓冲菌丝代谢出的有害物质,水分与通气协调平衡,部分菌丝扎入基质内生长,不裸露于空气中,菌丝呼吸强度低,生命力强。
1.原料与配方 粗、细木屑比例适当,采用板栗树木屑最佳,粗木屑粒径为2毫米左右,细木屑为一般圆盘锯屑,粗、细的比例为1∶2,添加干木屑重量20%的麸皮和1%的糖,含水率为60%左右。这样的基质通气性好,营养丰富且供菌丝分解利用的时间长,长到基质内部的菌丝比包裹在基质外部暴露于空气中的菌丝耐受性强。不同粒径的基质比例适当,还能协调气与水的矛盾。粗粒过多,架空菌丝多;细粒过多,透气性差,菌丝生长慢。应用配方如下:
栗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水65%配料,装入较粗大的试管中,装料量为试管的1/3~1/2,1.5千克/厘米2灭菌1.5小时。冷却后,接入需保藏的菌种,在28℃下培养,待菌丝长满木屑培养基时取出换上无菌橡皮塞,在0~5℃冰箱内保藏1~2年转管一次。
2.容器与装量 采用容量250毫升的葡萄糖玻璃瓶,清洗洁净,装量一般不超过玻璃瓶容量的3/5,填料不能过满,瓶壁所残留的颗粒须擦拭干净,否则保藏的菌种易引起污染。
3.灭菌和冷藏 灭菌时若采用棉塞封口,基质表层易失水,接种成活率低,即使菌丝复活,生长也很缓慢,所以最好采用聚丙烯膜封口,接种后换用无菌棉塞培养,待菌丝长满后再换成有孔灭菌胶塞冰箱保藏。
用上述方法保藏的菌种经3年贮放后,接出成活率均达90%以上,出菇验证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自然基质保藏法具有保存期长,菌种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特点。
(三)木粒PDA斜面保藏 灰树花在自然状态下易发生于栗树根部,这说明其营养需求较为特殊。根据灰树花这种习性,在PDA基础上添加适量的栗树木粒制成母种培养基。在多年的使用中发现,用该培养基培养的母种生长势好,在转接原种时,适应能力强,萌发定植快;用作菌种保藏基质时,保藏时间长,并能很好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
1.木粒PDA的制作 选取栗树边材,加工成0.3~0.5厘米的颗粒,及时烘干或晒干备用。称取葡萄糖10克,KH2PO41克,1溶解于1升清水中配制成营养液。将营养液倒入盛有木粒的小铝锅中,营养液以完全浸没木粒为准。煮沸10分钟,以加快木粒对营养液的吸收速度,起锅静置30分钟让木粒吸足营养液。捞出木粒,沥掉表面的水,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长的1/6,最多不得超过试管长的1/5,否则在摆制斜面时,不易使木粒均匀分散于斜面的表面上。
选取新鲜的马铃薯,去皮并切成薄片,称取200克放入小铝锅中,加入1升清水,文火煮沸30分,趁热过滤取汁,并补足1升的体积。称取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KH2PO4 2克,MgSO47H2O 2克。先将琼脂剪碎,加入到马铃薯滤液中,继续用文火加热,使琼脂溶化。待琼脂完全溶化后,加入称好的其他3种营养成分,搅拌使这些物质溶解均匀,趁热装入已装有木粒的试管中,装至试管长的1/3处,塞上棉塞。
在0.8~1千克/厘米2蒸气压下灭菌40分,待气压降至0时,开盖取出,趁热轻轻抖拍试管,使木粒分散后即可摆制斜面,并使木粒呈半裸状分布于斜面上,待凝固后便制成了木粒PDA培养基。
2.生长及保藏效果 木粒PDA斜面上培养的灰树花母种,菌丝生长迅速、良好,12天即可长满试管,但菌丝的后期生长势更为粗壮、浓密,后劲足。转接原种时,菌种适应力强,定植快。这表明,灰树花菌丝的生长速度、生长势不仅取决于本身的遗传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营养。常规PDA的营养成分,主要是可溶性的速效性营养,前期营养丰富,营养利用直接,因而前期菌丝生长迅速、良好,后期营养则不足,菌丝生长不良,长势欠佳。木粒PDA由于在增添了木粒这一缓效性营养,就木腐性的灰树花而言,营养配伍合理,补充了菌丝生长后期所需的营养,因此后劲足。
菌丝体对基质的分解利用是通过菌丝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营养分解成小分子营养后才被吸收利用的,而这些胞外酶大多为诱导酶,其合成与分泌受基质的诱导和分解产物阻遏机制调节。就纤维素酶而论,许多易代谢碳源(如葡萄糖等)具有引起酶合成阻遏作用,同时伴随着菌丝体的旺盛生长,酶的大量合成则出现在易代谢碳源基本耗尽之后,且受到基质纤维素的诱导,常规PDA基质,到葡萄糖等易代谢碳源基本耗尽的后期,由于营养的缺乏,菌丝生理机能下降,酶的合成量减少。而木粒PDA不仅含有易代谢碳源——葡萄糖,又含有木粒这一缓效性营养,前期葡萄糖促进了菌丝体旺盛生长,获取了大量的菌丝体,表现为菌丝粗壮、浓密。到了易代谢碳源耗尽的后期,木粒一方面补充了后期所需的营养,使菌丝的生埋机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木粒的纤维素激活菌丝细胞纤维素酶的诱导机制,合成了大量的酶,保持了木腐生性灰树花较强的分解木材的能力,因此,用该培养基培养的母种在转接原种时适应力强,萌发定植快。因部分菌丝长入木粒内部,抵抗不良环境的生存能力增强,种质不易退化。木粒PDA灰树花菌种,在0~5℃保藏2~3年再转管活化,成活率仍达到90%左右。此外,木粒PDA应用于木腐性灰树花种的提纯复壮,效果也较理想。
(四)石蜡隔氧封藏 具体做法是将液态石蜡分装入三角瓶内,装量达瓶空间的1/3,塞好棉塞,于121℃灭菌2小时,然后置40℃温箱中,使其水分蒸发,或置于干燥器内数日以除去水分,石蜡呈透明状为宜。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装入已长好菌丝的斜面试管,使液面高出斜面顶部1厘米左右。塞上无菌橡皮塞,竖直保存。此法可使菌种存活3年以上,但以1~2年移植一次为好。移植时不必倒出石蜡,用接种钩取一块菌丝即可。因转移时带有石蜡,菌丝生长弱,需要再转管1~2次,方能复壮。
Ⅳ 蘑菇的保存方法
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蘑菇含有大量丰富的营养素,和胡萝卜素,享有维生素A之王的美誉。一把蘑菇,包含了太多大自然的精华,并且有助于心脏的健康,提高免疫力。蘑菇好吃难保存,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食用菌菇体易褐变腐烂,这就影响了食用菌的商品价值。那么,蘑菇都有哪些保鲜的方法和小窍门呢?本篇我们就来说一说。
3、香菇的保鲜
选择新鲜香菇,采用热风吹干或日晒的方法将菇体含水量降至75%左右,然后去掉菇柄基部的杂质。在冷库中将经上述处理的香菇装入特制的塑料袋内,抽真空包装,使菇体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下,配合适当的贮藏温度0—3℃,延缓呼吸作用和生理变化,从而有效地延长菇体贮藏寿命,保持良好品质。
4、金针菇焦亚硫酸钠保鲜法
将采收的金针菇漂洗后,用0.1%一0.25%焦亚硫酸钠浸泡10—20分钟,捞出沥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室温下可贮存6一l0天,仍可较好地保持原始风味和色泽。
以上各种蘑菇的各种保鲜小方法,都是在力求尽量保持蘑菇本身的新鲜和美味。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现买现吃。可以少放一些在冰箱保鲜,但是也不能放很久。蘑菇是很娇气的食物,所以为了保持相对的新鲜度,尽快食用比较好。
Ⅵ 食用菌储存方法,食用菌怎么保存方法
1.麸皮保存法称取一定量的麸皮,加水或营养液后拌匀即可使用。
2.湿麸皮装入试管,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放在适温下培养。
3.菌丝体发育好后,将试管放入干燥室温下进行干燥。
4.干燥后放在20℃以下干燥处保存,可保存3-5年。
5. 液体石蜡保存法选用液体石蜡,高压灭菌后放入恒温箱中数小时,或干燥器中数日,用无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取液体石蜡,注入菌种试管。
6.注入量应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
7.塞上棉塞,用蜡封好,直立保藏在低温处,可保存5年。
8. 生理盐水保存法将菌种接入马铃薯培养液中,250毫升三角瓶装60毫升培养液,振荡培养或每天摇动5—10次,培养5—7天,然后将形成的菌丝球移入装有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每管约移入4—5个菌丝球,塞上棉塞,用蜡封好管口。
9.置低温下,可保存1年。
10. 麦粒保存法取优质小麦,淘洗后浸入20℃水中泡5小时,稍加晾干,装管。
11.装入量以管长的1/4—1/3为宜。
12.灭菌,趁热摇散,冷却后接入菌丝体。
13.适温培养,至大多数麦粒上出现稀疏菌丝时终止培养。
14.置于25℃以下干燥处,可保存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