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追查问题的原因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追查问题的原因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发布时间:2023-01-09 17:30:50

‘壹’ 质量管理里面,进行问题原因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共七种统计分析方法,另一种是综合运用

在统计过程控制中可以应用各种统计方法,保证并改进质量。其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检查表、分居法,统称为常用的七种工具。本文结合一些实例把部分统计工具在印制板、SMT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些介绍。
一、引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过程控制的概念与实施过程监控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己形成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它是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保证与改进质量的目的。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为主。SPC的精髓是全系统的,要求全员参加,人人有责,强调用科学方法来保证达到目的。质量控制中的统计工具是SPC在现场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重要的统计方法。
二、SPC的理论要点
在SPC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是控制图理论。控制图可用来直接监控过程,是七种工具的核心。SPC理论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它包括两部分内容:(1)产品质量是具有变异性的。(2)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认识了统计规律的特点和性质,我们就可以用来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控制图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
2. 抓住异常因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将质量因素分为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偶然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微小,随生产过程始终存在。难以去除。反之,异常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在生产过程中有时存在,又不难去除。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异常因素,一旦发生,要尽快把它找出来,并采取措施消除,这就是住主要矛盾。控制图是发现异常因素的主要工具。
3.稳定状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而没有异常因素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简称为稳态,也叫作统计控制状态。在稳态下生产,我们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同时,生产过程也是最经济的,所生产的不合格品最少,因此,稳定状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一道工序稳定称为稳定工序,道道工序稳定的生产线称为全稳生产线。建立全稳生产线是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4.预防为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
SPC中的控制图和其他经常采用的统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遵循预防为主这一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
在SPC的进行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即确定关键变量,(关键质量因素),要完成这一工作,要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进行分析,此时我们常用的是因果图。当要找出对最终产品影响最大的关键变量时,我们常采用排列图。下面对排列图和因果图的使用进行举例说明。
三、排列图
现场质量管理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从何入手?怎样抓住关键?一般说来,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客观规律。例如,大多数废品由少数人员造成,大部分设备停顿时间由少数故障引起。排列图即是一种能够反映出这种规律的图。此图是将各种问题按原因或状况分类,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后所作出的累计柱形图。
例一:某厂为降低多层印制板的翘曲度,对98年6月至99年5月期间印制板产生翘曲超标的原因进行统计,列出统计表,做出排列图。
表1翘曲度超标因素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层压产生翘曲 热风整平产生翘曲 布线不匀产生翘曲 其他 合计
频数 82 11 6 3 102
累计频数 82 93 99 102
累计百分比 80.4% 91.2% 97.1% 100%
排列图的作法如下:
步骤1: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收集一定期间的数据,此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统计对象有变动;也不可过短,以免只反映一时情况而不全面。然后将数据按原因、工序、人员、部位或内容等进行分类,并统计各
项目的频数。参见表1。
步骤2:将工序按频数从大到小排列,并计算各自的累计百分比,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
步骤3:以左侧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按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工序,将频数用直方表示,成为挪若干个直方相连由左至右逐个下降的图形,即排列图。见图1所示。
步骤4:以右侧纵坐标为比率,依次将各工序的累计比率用折线表示,参见图1。注意,累计比率100%刻度应对应于不合格品频数102的高度。
排列图是一种频数分布图,用于找出少数关键,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因次,对于排列图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1)哪一项是最主要的?前多少项是包含60%以上内容,?(2)哪些项目采取措施后,可使存在的问题减少百分之几?(3)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各个组成项目的变化。本例由图1可以看出,出现翘曲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层压工序引起的,占总数的80.4%。换句话说,只要解决了这道工序的问题,由翘曲超标产生的不合格率就可以降低80.4%。因果图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首先提出的。在发生质量问题后,为了找出其原因,分析与研究诸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而采用的一种树状图,或鱼刺图,就是因果图。它把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使人们一目了然,便于采取措施解决,因此,因果图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因果图。例二:在上一例里已经提到应用排列图分析多层板翘曲的原因,并己知层压是多层板产生翘曲的主要质量因素。那么,现在希望通过因果图找出层压过程中使多层板产生翘曲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作法如下:
步骤1:将层压为何产生翘曲作为该问题的特性,在它左侧画一个从左到右的粗箭头,
步骤2:将造成板翘曲的原因分为人、设备、工艺、材料四大类,用长箭头表示,见图2。
步骤3:分别对人、设备、工艺、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它们不好的原因,逐类细分,直到能具体采取措施为止。具体参见图2。例三:某研究所为解决SMT表面贴装质量不好的问题,对影响表面贴装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因果图找出表面贴装质量不好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贰’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哪些

一般性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最佳答案实验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5种。
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业务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
(2)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对全体调查对象普遍进行的一次性的全面统计调查。它通过逐个调查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情况,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情况的统计数据。
(3)抽样调查,也称样本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按一定程序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获取数据,并以此对总体的一定目标量(参数)作出推断。
(4)重点调查,是在全体调查对象中整群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这些重点单位虽然为数不多,但其标志总量在整个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因而对这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够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5)典型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初步分析,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一般来说,典型调查不在于取得现象的总体数据,而在于了解与统计数据有关的生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6)科学推算,是利用已有相关资料或通过有关非全面调查取得的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的有关资料为基础,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某些统计指标进行科学测算的方法。在运用科学推算方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各种调查取得丰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二是必须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动向和规律,避免理论值和实际值的严重背离。
我国未来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叁’ 统计推断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抽样过程应独立进行并且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随机抽样不是随便抽取,随便抽取容易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为实现随机化,可采取抽签、掷随机数骰子或查随机数值表等办法。如从10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l0件组成样本,可以把这100件产品从l开始编号直到100号,然后用抓阄的办法任意抽出l0个编号,由这l0个编号代表的产品组成样本。此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是抽样误差小,缺点是手续繁杂。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是不容易的。
(2)周期系统抽样:
周期系统抽样,又叫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将总体按顺序编号,用抽签或查随机数值表的方法确定首件,进而按等距原则依次抽取样本。如从120个零件中取五个做样本,先按生产顺序给产品编号,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确定首件,然后按每隔24(由120÷5=24得)个号码抽取一个,共抽取五个组成样本。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流水线上取样,操作简便,实施起来不易出现差错。但抽样起点一经确定,整个样本就完全固定。对总体质量特性含有某种周期性变化,而当抽样间隔恰好与质量特性变化周期吻合时,就可能得到一个偏差很大的样本。
(3)分层抽样法:
分层抽样法,即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的总体中,按规定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个体的方法。当不同设备、不同环境生产同一种产品时,由于条件差别产品质量可能有较大差异,为了使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可以将不同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组成组,使同一组内产品质量均匀,然后在各组内按比例随机抽取样品合成一个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得到的样本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较小,缺点是抽样手续较繁,常用于产品质量检验。
(4)整群抽样法:
这种方法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方式分成多个群,然后随机地抽取若干群并由这些群中的所有个体组成样本。如按照生产过程将1000个零件分别装入20个箱中,每箱50个,然后随机抽取一箱,此箱中50个零件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实施方便,但样本来自个别群体而不能均匀分布在总体中,因而代表性差,抽样误差较大。

‘肆’ 什么是统计调查_常用方式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 方法 ,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那么你对统计调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统计调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的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如普查。全面调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2)抽样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等。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范围不同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否反映总体特征的全面资料而言的。

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1)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对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全部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

(2)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一次性调查又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调查是每隔一段固定时期进行一次调查,不定期调查是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而且间隔很久才调查一次。

3、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1)统计报表制度:它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

(2)专门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普查

定义: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

意义: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特点:

1、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

1、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

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

4、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7”的年份进行,如2007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

5、基本单位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逢“1”和“6”的年份进行,如2011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基本单位普查。

抽样调查

定义: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是 市场调查 中最常用的调查方式。

特点: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分类

(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指对总体不作任何处理,不进行分类也不进行排除,而是完全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加以观察。从理论上说,是最符合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是抽样调查的最基本形式。具体方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2)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层,而后在各层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若干样本单位,由各层的样本单位组成一个样本。

(3)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而后按固定的顺序和相等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样本单位,构成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3)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被抽中的群内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整群抽样对总体划分群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群与群之间不重叠,即总体中的任一单位只能属于某个群;第二,全部总体单位毫无遗漏,即总体中的任一单位必须属于某个群。

(4)多阶段抽样:当总体很大时,可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过渡阶段,到最后才具体抽到样本单位。
统计调查的方案
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主要包括: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选择调查方式方法,规定调查地点、时间及调查的具体 措施 。

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确定调查项目要注意三个问题:

(1)调查项目的涵义必须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2)设计调查项目时,既要考虑调查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是否能够取得答案,必要的内容不能遗漏,不必要的或不可能得到的资料不要列入调查项目中;

(3)调查项目应尽可能作到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使取得资料相互对照,以便了解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条件和后果,便于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4、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 报告 法等。

(1)访问法:就是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口头询问法、开调查会、被调查者自填法。

(2)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3)报告法:是报告单位以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如统计报表。

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伍’ 有哪些统计方法

统计法有: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

1、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参数检验法主要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即F检验)等,两组间均数比较时常用t检验和u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时常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等。

2、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针对四格表和R×C表利用检验进行分析。

3、等级资料(有序变量)是对性质和类别的等级进行分组,再清点每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

4、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统计方法是一种从微观结构上来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及其规律的独特的方法。

‘陆’ 统计调查方法有哪些

问题一:统计中的调查方式都有哪些 朋友,你好!统计的调查方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又称普查,是指对每一个调查单位都要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是指仅对总体中的一部分总体单位进行调查。包括:1、重点调查,2、典型调查,3、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是指只对总体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是指(1)、工作中的重点。(2)、这些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绝大部分。
典型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预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典型既有好的典型,也有坏的典型。
抽样调查简称抽查,是指按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推断全及总体的数量特征。抽查的主要特点是随机性、推断性。
(二)、按调查的连续性来分,可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是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例如;我国全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经常性调查是指每天都要登记,例如,各单位考勤。
(三)、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专门调查包括: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是由国家定期地从上往下布置,下级一级一级向上填报的报告制度,也是国家定期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专门调查是指对一些专门问题进行调查,例如:海洋普查,是专门调查海洋的,农业普查是专门调查农业的
(四)、按调查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询问法。询问法又分为书面询问法和口头询问法。直接观察法是指统计人员直接到现场,报告法就是提供报表。

问题二: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统计数据的具体搜集方法有:
访问调查。访问调查又称派员调查,它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地交谈从而得到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访问调查的方式有标准式访问和非标准式访问两种。前者是按一个事先设计好的访问结构,如固定格式的标准化问卷,有顺序地依次提问,并由受访者做出回答。非标准式访问则事先不做统一的问卷或表格,也没有统一的提问顺序,有的只是一个题目或提纲,由调查人员和受访者自由交谈,以获得所需的资料。
邮寄调查。它是通过邮寄或宣传媒体等方式将调查表或调查问卷送至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将调查表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点的一种调查方法。
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是调查人员利用电话同受访者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获得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电话调查具有时效快、费用低等特点。
电脑辅助调查。它也称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system,cati)。该系统使电话调查更加便利和快捷,也使调查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座谈会。它也称为集体访谈法,它是将一组被调查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让他们对调查的主题(如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其他话题)发表意见,从而获取调查资料的方法。
个别深度访问。它是一种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的特殊的定性研究。“深访”是一种无结构的个人访问,调查人员运用大量的追问技巧,尽可能让受访者自由发挥,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
观察法。它是指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调查人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集信息的方法。
实验法。它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调查方法,它是在所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其中前六种方法属于询问调查,后两种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问题三: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哪些? 统计调查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按组织方式分成以下五种:
1.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它是根据国家的统-规定,按统一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统计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具备统一性、时效性、全面性、可靠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级管理层次的需要。
2.普 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一般是调查-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但也可以调查某些时期现象的总量,乃至调查一些并非总量的指标。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2)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作出数学上的说明。
4.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少数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是省时、省力,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能否开展重点调查是由调查任务和调查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而且调查对象中又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方可实施。
5.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它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在有些情况下,可用典型调查估算总体数字或验证全面调查数字的真实性。
以上统计调查方法中统计报表制度和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是非全面调查。
谢谢采纳为最佳答案并给分。

问题四: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 调查项目: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 调查表: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 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 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 组织计划: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问题五: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定义: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意义: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特点:1、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4、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1、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4、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7”的年份进行,如2007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5、基本单位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逢“1”和“6”的年份进行,如2011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基本单位普查。 定义: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是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式。特点: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分类(1)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指对总体不作任何处理,不进行分类也不进行排除,而是完全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加以观察。从理论上说,是最符合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是抽样调查的最基本形式。具体方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2)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层,而后在各层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若干样本单位,由各层的样本单位组成一个样本。(3)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某一标志排队,而后按固定的顺序和相等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样本单位,构成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3)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被抽中的群内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整群抽样对总体划分群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群与群之间不重叠,即总体中的任一单位只能属于某个群;第二,全部总体单位毫无遗漏,即总体中的任一单位必须属于某个群。(4)多阶段抽样:当总体很大时,可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过渡阶段,到最后才具体抽到样本单位。 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信息的报告制度。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 *** 主管部门根据统计法规,以条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字上而下布置,而后由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资料的搜集,不......>>

问题六:统计调查有哪些组织方式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柒’ 统计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1、普查

指专门组织的、全国性的、对全体调查对象普遍进行的一次性全面统计调查。

2、抽样调查

指根据概率理论,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取得样本统计调查数据,并据以推断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报表

是指在统计调查活动中用以对调查对象进行登记、搜集原始统计资料的表格。

4、重点调查

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其中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

5、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7)追查问题的原因常用的统计方法是扩展阅读: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的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如普查。全面调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2)抽样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等。

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1)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对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全部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

(2)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捌’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统计方法有:
1、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
参数检验法主要为t检验和 方差分析(ANOVN,即F检验)等,两组间均数比较时常用t检验和u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时常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等。t检验可分为单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当两个小 样本比较时要求两 总体分布为 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若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宜用t 检验或非参数方法( 秩和检验)。 方差分析可用于两个以上 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该方法时,要求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各处理组总体方差齐性。根据设计类型不同,方差分析中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于 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 单因素方差分析。
2、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针对四格表和R×C表利用检验进行分析。
检验或u检验,若不能满足 检验:当计数资料呈配对设计时,获得的四格表为配对四格表,其用到的检验公式和校正公式可参考书籍。 R×C表可以分为双向无序,单向有序、双向有序属性相同和双向有序属性不同四类,不同类的行列表根据其研究目的,其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
3、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有序变量)是对性质和类别的等级进行分组,再清点每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在临床医学资料中,常遇到一些定性指标,如临床疗效的评价、疾病的临床分期、病症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等,对这些指标常采用分成若干个等级然后分类计数的办法来解决它的量化问题,这样的资料统计上称为等级资料。
统计方法的选择:
统计资料丰富且错综复杂,要想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并非易事。对于同一 个资料,若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有时其结论是截然不同的。
正确选择统计方法的依据是:
①根据研究的目的,明确研究试验设计类型、研究因素与水平数;
②确定数据特征(是否正态分布等)和样本量大小;
③ 正确判断统计资料所对应的类型(计量、计数和等级资料),同时应根据统计方法的适宜条件进行正确的统计量值计算;
最后,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玖’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哪几种

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观察计量和登记

阅读全文

与追查问题的原因常用的统计方法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治疗湿尤有效方法 浏览:909
小米的快捷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70
用底线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浏览:277
检测方法elisa法 浏览:191
远离口臭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684
中药及其制剂常用的纯化方法 浏览:151
充电机使用方法步骤12V 浏览:1001
正确怀孕的方法 浏览:50
iphone6跳屏解决方法 浏览:895
怎么鉴定玉的真假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0
椰子鞋带交叉方法视频 浏览:528
画轴力图的简便方法 浏览:902
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学手段 浏览:345
妈妈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957
齿痕舌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浏览:759
高里程数计算方法 浏览:869
15x120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57
成武白酥鸡的食用方法 浏览:866
农村打灶方法视频 浏览:116
让皮肤快速变白的方法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