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口服:绝大多数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能为胃肠道粘膜所吸收。因此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服用方便、安全,要求的药物制剂比较简单,易为病人所接受。其缺点是药物易受食物影响,并需经过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才被吸收,发挥作用慢。一般口服半小时后才显效。有些药物如肾上腺素、胰岛素、青霉素6等口服后会被消化酶破坏。卡那霉素口服不易吸收。依米丁等口服刺激性太大,极易造成恶心、呕吐,无法口服给药。
(2)注射:其优点是剂量准确,作用快,但要求严格,要有特殊的给药器械(注射器等),严格消毒以及不同的注射技术。它适用于病情严重或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常用的注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皮下注射:适用于剂量为:毫升以内而没有刺激性的注射剂,比口服给药吸收快而完全。注射后5~15分钟即生效。②肌肉注射:药量在10毫升以内。由于肌肉血管丰富,药物的吸收比皮下更迅速完全。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对注射用药物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和致热原。油溶液和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他溶液或会引起溶血、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脉给药。为了使药液在血液中维持较长时间或不断补充大量液体,可采用静脉滴注法。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打吊针”、“打点滴”、“输液”等。此外还有鞘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就是所说的“打封闭针”。
(3)舌下给药:常用的有硝酸甘油、消心痛。异丙肾上腺素片等。
(4)直肠给药:它比口服给药吸收更快,如治疗细菌性痢疾时,采用大蒜液灌肠。
(5)局部用药:有涂擦、撒粉、喷雾、含漱、薰洗、滴人等。其优点是在用药部位保持较高药物浓度,产生局部作用。但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还有皮下埋藏药物等方法。
(6)雾化吸人:如用于治疗哮喘的喘康速气雾剂、舒喘灵气雾剂等,作用快速,使用方便。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② 什么是常用的施药方法
常用施药方法
1、喷雾法:是防治大田农作物病虫草害最常用的一种施药方法。利用喷雾药械将液状使用的农药制剂,加水稀释后,喷洒到作物表面,形成药膜,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喷雾需要喷雾器、水源和良好的水质。
2、喷粉法:是用喷粉器产生风力将农药粉剂喷撒到农作物表面。适于缺水地区,工效较高,但粉剂粘着力差,飘逸性强,防治效果一般不如喷雾法,易污染环境。 3、泼浇法:是把定量的乳油。可湿性粉剂或水剂等,加水稀释,搅拌均匀,向植物泼浇或用水唧筒进行喷雨。主要用于稻田害虫的防治,用水量比喷雾多出2-3倍不适用于多数病害的防治。
4、撒施法:适用于施用颗粒剂和毒土。制作毒土时,药剂为粉剂时,可直接与细土按一定份数混合均匀;液剂时,先将药剂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到细土上拌匀 撒毒土防治植株上的害虫应在雾水末干时进行,防治地下害虫应在雾水干后进行。对剧毒农药,不能做成毒土撒施。
5、土壤处理法:结合耕翻,将农药利用喷雾、喷粉或撒施的方法施于地面,再翻入土层,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土传性病害和土壤中的虫、蛹,也用于内吸剂施药,由根部吸收,传导到作物的地上分,防治地面上的害虫和病菌。
6、拌种法:将一定量的农药按比例与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可预治附带在种子上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7、种苗浸渍法:利用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渍种苗木的方法,一般应用的农药为水溶剂和乳油,用于防治附带在种子苗木上的病菌。浸渍种苗要严格掌握药液浓度、温度、 浸渍时间,以免产生药害。
8、毒饵、毒谷法:将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与害虫害鼠喜食的饵料、谷物拌匀,施于地面,用于防治地面危害的害虫害鼠,配制毒谷应先将谷物炒香或煮半熟,晾成半干后再拌药。
9、熏蒸法:是利用具有挥发性的农药产生的毒气防治病虫害,主要用于土壤、温室、大棚、仓库等场所的病虫害防治。
10、熏烟法:主要应用烟剂农药,将农药点燃后产生浓烟弥散于空气中,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大棚、仓库等密闭场所的病虫害。
11、涂沫法:将具有内吸性的农药配制成高浓度的药液,涂抹在植物的茎、叶、生长点等部位,主要用于防治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钻蛀性害虫,也可施用具有一定渗透力的杀菌剂来防治果树病害。
③ 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你知道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是怎样的吗?你对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欢迎阅读。
一、宜清晨空腹服用的药品
1、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泼尼松(强地松)、 泼尼松龙(强地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
说明:因为人体内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早晨7-8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品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抑制作用,对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
2、长效降压药:氨氯地平(洛活喜)、依那普利(悦宁定)、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乐息平)、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索他洛尔(施泰可)、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等。
说明: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因此为有效控制血压,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7时左右,每日服用2次的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一次。
3、抗抑郁药: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瑞泼西汀、氟伏沙明等。
说明: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
4、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
说明: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4~5小时致泻。
二、宜餐前(餐前30-60分钟)服用的药品
1、止泻药:鞣酸蛋白、药用炭等。
说明: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起到收敛和止泻作用。药用炭饭前服,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
2、胃黏膜保护剂: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胃舒平)、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 、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
说明:餐前吃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3、苦味药:龙胆、大黄等。
说明:宜于饭前10分钟左右服,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
4、促进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立(普瑞博思) 、莫沙必利等。
说明:宜于餐前吃,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5、降血糖药: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宁,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说明:小剂量在餐前服用疗效高,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服用短。
6、滋补药:人参、鹿茸等与其他一些对胃无刺激性的滋补药等。
说明:于餐前服用吸收快。
7、抗生素:头孢拉定(泛捷复,克必立)、头孢克洛(希刻劳)、氨苄西林(安比林)、阿莫西林(阿莫仙)、阿奇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说明:与食物同用可延迟吸收。
8、胃肠解痉药: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止吐药(如吐来抗)、内服局麻药(如笨佐卡因)、抗酸药碳酸氢纳等。
说明:使药品有效浓度高,发挥作用快。
9、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说明:因活菌不耐酸,宜餐前30分钟服用,以避免就餐时刺激胃酸的分泌使酸性增加而灭活菌体,也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服。
三、宜餐时服用的药品
1、助消化药:乳酶生、酵母、胰酶、淀粉酶等。
说明:宜在餐中吃,一是与食物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2、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华止)、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波糖(倍欣)、格列美脲(阿迈瑞)等。
说明:宜餐中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非甾体抗炎药:舒林酸(奇诺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奥沙普嗪(诺松)等。
说明:舒林酸(奇诺力)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吡罗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奥沙普嗪、与饭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
四、宜餐后(餐后15-30分钟)服用的药品
1、大部分药品可在饭后服,特别是刺激性药品 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布落芬(芬必得)、盐酸奎宁、硫酸亚铁、金属氯化物(如碘化钾、氯化铵、溴化钠等)、呋喃丙胺、亚砷酸钾溶液、醋酸钠、多西环素、黄连素等。
说明: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2、呋喃妥因、普奈洛尔、苯妥英钠、螺内酯、 氢氯噻嗪等。
说明:以利于吸收。
五、宜睡前服用的药品
1、催眠药:各种催眠药的起效时间有快慢之分,水合氯醛、咪达唑仑(速眠安)、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异戊巴比妥(阿米妥)、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分别约在服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45分钟、或60分钟起效,失眠者可择时选用,服后安然入睡。
说明:使适时入睡。
2、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
说明:哮喘多在凌晨发生,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止喘效果更好。
3、降血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说明:提倡睡前服用,因为肝脏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间,睡前服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4、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特非那定、赛庚啶、酮替芬等。
说明: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用较安全且有助于睡眠。
5、缓泻药:酚酞(果导)、比沙可啶、液状石蜡等。
说明:服后约12小时排便,于次日晨起泻下。
六、不要嚼碎服用的剂型
1、肠溶片 说明:因许多药物在胃液的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只在小肠中能吸收,如把肠溶片嚼碎,就失去了剂型对药物的保护意义。
2、缓释片(胶囊) 说明:缓释片是在普通药片外层包有一层半透膜,胃液可通过半透膜进入片内溶解部分药物,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药物溶液通过膜上的微孔在一定时间内非恒速地缓慢释放,若嚼碎服用,则破坏了半透膜,不能起到缓慢释放的作用。
3、控释片(胶囊) 说明:控释剂型是用优质的药用辅料制成的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药物剂型,若嚼碎后将起不到恒速和减少用药次数的效果。
七、服药后宜多喝水的药
1、平喘药:茶碱或茶碱控释片、安茶碱、二羟基茶碱等。
说明:由于其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易致脱水;同时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较低。因此宜多喝开水以适量补充体液。
2、抗感染药物:磺胺类药(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酶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说明:因磺胺类药主要经肾排泄,易形成结晶使尿路刺激和阻塞。若大量饮水,碱化尿液,可使结晶溶解而排出;此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的毒性大,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故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速药物排泄。
④ 有哪些常见药物的妙用方法
去痛片的妙用
常用的去痛片也有解热、镇痛、抗风湿及调解大脑皮质活动等作用,同时也有引起颗粒细胞减少以及久用成瘾的副作用。经常服用去痛片的人应当注意检查血象。
去痛片除上述人所共知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场:将1~2片去痛片用一小杯白酒烧化,趁热服下,可使急性胃肠炎、菌痢迅速缓解;身体某部小创伤时,消毒之后敷上研碎的去痛片粉末,再行包扎,创伤可迅速愈合,且不感染;头部遇到小创伤时,消毒之后敷上研碎的去痛片,再行包扎,创伤可速愈,且不感染;酒醉之后,内服一片去痛片,可迅速醒酒。
巧用云南白药
治腮腺炎:用云南白药粉末适量,调食醋或白酒涂患处,二三天见效。
治肋软骨炎:取云南白药0.5~1克,用白酒或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再用胶布或伤湿膏固定,三天更换一次,一般用药1~2次,最多4次可愈。
治复发性口疮:用棉签蘸云南白药粉末涂敷患处或吹入溃疡面,绝大多数病人用药3天后痊愈。
伤湿止痛膏的妙用
伤湿止痛膏除用于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疼外,贴在不同部位,可有新奇效果。
治冻疮裂口:将伤湿止痛膏贴在患处,止痛恢复创面效果较好。
晕车、晕船:取伤湿止痛膏一块,贴在肚脐上,可以预防晕车、晕船、晕飞机。
十滴水的妙用
被鱼刺扎伤后可在创口上先常规消毒,再敷上蘸有十滴水的药棉,包扎处理,常可取得满意疗效。不仅可消肿止痛,促使伤口愈合,还可免受后遗症之苦。
药物牙膏的妙用
夏天蚊虫叮咬,可迅速抹点药物牙膏,轻轻按揉,有降温、抗过敏、解毒消炎的功用;夏天生痱子,可把药物牙膏溶解在水中,用以洗浴可使痱子早退,浑身凉爽舒适;旅途头晕头痛,在太阳穴处涂点药物牙膏可镇痛清脑;粉刺继发感染时,可将药物牙膏与强的松药片研碎调匀擦患处。
⑤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⑥ 农药常用施用方法有什么
1、喷雾法
可供液态使用的农药制剂(超低容量喷雾剂除外)如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均需加水调制成乳液、溶液、悬浮液后才能供喷洒使用,这种施药方法称为喷雾法。
注意事项:一是喷雾器的选择,要性能良好,保证喷雾质量。二是植物表面有较厚蜡质层,不利于液体施展,可加渗透剂等助剂。三是注意使用水的水质,应选清水(井水或河水)。四是注意要避免环境污染。
2、喷粉法
利用喷粉机具或撒粉机具喷粉或撒粉,气流把农药粉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
注意事项:选择质量好的喷粉药械;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风天不适合喷药,粉剂不能受潮等。
3、撒施法
抛施或撒施颗粒状农药的施药方法。主要用于土壤处理、水田施药或作物心叶施药。除颗粒剂外,其他农药需配成毒土或毒肥。
应注意混拌质量,农药和化肥混拌不可堆放过久。撒施时间要掌握好,水田施药要求稻田露水散净,以免毒土粘于稻叶造成药害。撒杀虫剂要求有露水。
4、泼浇法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泼浇到作物上,药液多沉落在作物下部,这是南方防治水稻害虫的一种施药方法。
应注意的是药剂的安全性和扩散性,药剂安全性不好时,不宜用泼浇法施药。水层深浅也是影响杀虫效果的重要因素。
5、灌根法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此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如地下害虫、瓜类枯萎病等。影响因素主要药剂本身的内吸性。
6、拌种法
将药粉或药液与种子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的方法称为拌种法。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和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害。
注意事项:一是药剂与种子必须混拌均匀。二是药剂必须能较牢固地粘着在种子表面并能快速干燥,或很少脱落。
7、种苗浸渍法
是用一定浓度的药剂浸渍种子或苗木,是防治某些种传病害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常用的用药方法。
应当注意温度、药液浓度、处理时间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次,刚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对药剂一般都很敏感,尤其是根部反应*为明显,处理时格外慎重,避免发生药害。
8、毒饵法
利用能引诱有害生物取食的饵料,加上一定比例的胃毒剂混配成有毒饵料或毒土诱杀有害生物的施药方法。在使用上经常更换饵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9、涂抹法
利用药剂内吸传导性,把高浓度药液通过一定装置涂抹到植物上的施药方法。注意选择药剂必须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其次涂抹部位要有利于植物吸收。
10、熏蒸法
利用董蒸剂在常温密闭或较密闭的场所产生毒气或气化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用在仓库、车厢、温室大棚等场所。
⑦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最安全也最方便,但口服给药属于血管外给药需要一个吸收的过程不适合重大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