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护理心理方法

常用的护理心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05 10:40:05

⑴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有哪些

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有1.倾听 2.提问 3.鼓励 4.释义 5.情感反应 6.面质 7.解释 8.非言语性技巧

⑵ 心理养生的心理护理保健方法

1、 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2、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性质、病程长短、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保持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兴趣和爱好可以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康复。
总之,病人的心理和情绪是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疾病,情绪改善了甚至可以不药而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需要患者家属和本人共同努力。

⑶ 在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中,护士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为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用沟通技巧并合理运用十分必要。1倾听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在认真倾听患者谈话内容的同时,要注意通过患者说话的声调、频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移动等,尽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传达的所有信息。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安排一定的时间、环境去倾听患者说话。(2)在沟通过程中全神贯注,不因患者说话的异常发音或语气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3)进行适时、适度的提问,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将患者的谈话听完整,不要急于判断。(4)仔细体会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并确认沟通过程中患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5)注意患者所表达的非语言性信息,同时要采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非语言信息给予响应,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2反映反映是帮助患者控制自己情感的技巧。在护患沟通中,护士除了仔细倾听和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现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并正确运用有关表达情感的词汇。(2)应用引导性的谈话,鼓励患者显露自己的情绪、情感。(3)运用恰当的移情,建立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3提问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恰当地提出问题,能够促进、鼓励患者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3.1提问的方式3.1.1明确性提问问题明确,要求患者给予明确的答复。3.1.2激励性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患者或给予患者勇气。3.1.3征求意见性提问询问患者对护士观点及治疗的意见、建议等。@[email protected]证实性提问用来对患者谈话的一些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提问,以证实其准确性和可靠性。3.2提问的技巧3.2.1善于组织提问内容提问应紧紧围绕谈话内容,不应漫无边际地提问;所提问内容应该少而精并适合患者的理解水平,尽量将术语解释清楚。3.2.2注意提问的时机在沟通中遇到某一问题未能获得明确解释,应在等待对方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避免过早提问打断思路而显得没有礼貌,过晚提问产生误解。3.2.3注意提问的语气、语调、句式提问时话说得过快、语言生硬、语调过高、句式不协调,容易使患者反感,不愿意回答;说得过慢,患者心里焦急,容易不耐烦。3.2.4避免诱导式提问要避免提问一些不愉快的问题,不可以借助提问,强迫患者同意自己的观点。4重复重复包括对患者语言的复述与意述。复述是将患者的话重复一遍,尤其对关键内容,但不做评价;意述是将患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但保持原意。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全神贯注,并恰当地重复可使患者增强对护士的信任。5澄清和阐明澄清是将患者一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够完整的陈述弄清楚。澄清有助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助于增强沟通中的准确性。阐明是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表达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过程,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一个新的观点。6沉默在护患沟通中,沉默可以给患者以思考的时间,也给护士观察患者和调适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运用沉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患者悲伤、焦虑时,患者会感受到护士是在认真地听,在体会他的心情。7触摸在护患沟通中,护士使用适当的触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能表达关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平静下来,触摸也是护士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

⑷ 常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或在预先设计的情境中,对受试的外显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自然观察法:指在不加任何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进行分析,获得行为变化的规律。优点为简便易行,获取材料较真实;缺点为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获得特定资料需较长时间。

(2)控制观察法:是在预先控制观察的情境和条件下进行观察。优点为获取资料快,容易作横向比较;缺点为资料的可靠性差。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被试者会晤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其在访谈时的行为反应,以补充和验证所获得的资料,记录、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优点为简便,较快获得结果;缺点为某些受试者不习惯面对面交谈,导致调查资料失真。

(2)问卷调查法: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或通过信函交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集问卷对其内容逐条进行分析研究。优点为简便,信息量大;缺点为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3、测验法

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心理活动进行测量和评定的一种研究方法。标准化心理测量工具经过信度、效度的检验。心理测验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形式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等。

4、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以研究该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影响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种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情境中进行的实验。优点为自然、方便,结果比较合乎实际;缺点为实验条件较难控制,实验结果准确性不高。

(2)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优点为省时、省力,结果准确;缺点为易受实验情境影响,人为的实验情境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推广。

老年人心理护理常用方法

1、开导劝慰法。

人的行为受个性、态度、信念等认知因素支配,所以要改变老年人群的不良行为,就必须先引导其改变认知。要通过与老年人群的沟通交流,用显而易见的通俗道理,解释其目前身心状况,

告知其“为”不分大小,都能体现人生价值,使生活充实,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益于身心健康。使其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委屈,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解除消极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2、顺从意念法。

要顺从老年人的心理意愿,满足其合理的心身需求,以期改善不良的情感状态,纠正身心异常现状。老年人生平必定有喜欢的物件放置身边,一定能安慰老人身心;如果老年人急需某件物品或者老年人牵挂的子女,如能常看到,胜于吃药。

3、暗示解惑法。

积极采用含蓄的方法对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其不经理智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积极暗示的影响,转移自身负性情绪,及时解除心理上的疑虑及负担。

此法是实施后续心理护理的前奏,只有老年人将自身不良的观点、信念及态度排除,才能建立新的认知。使老年人“无形中”加以消除心因,改善不良情感状态,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

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一旦生了病,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精神病人有心理障碍是人所共知的,而身体生了病也会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使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性降低,暗示性增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反应。
病人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心理活动也是错综复杂的,可因人、因病、身体状况、个性特征不同而异。常见的主要有急躁心理、自尊心理、忧虑心理、依赖心理、焦虑恐惧与愤怒心理、消极被动心理、悲观与绝望心理、羞愧心理、同情心理、择优心理、退行心理、习惯心理、猜疑与顾虑心理等。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解释与指导、鼓励与安慰、教育与疏导等良好的言语、态度、行为去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变不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
心理护理的方法:
①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②家属要支持配合,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③启发和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配合治疗护理。
④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性质、病程长短、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保持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兴趣和爱好可以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康复。
总之,在做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调整病人的情绪这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疾病,情绪改善了可以不药而愈。

⑹ 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 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的素质和良好的医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结果 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痊愈。结论 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能够缩短病程,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士 患者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预防、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 一、心理护理的意义 除生物致病因素(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如高温、放射线、各种毒物)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导致疾病因素中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从医院临床范围来说,要求护士能通过护理措施,使病员处于一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使病员在心理、生理两方面都和治疗手段相适应。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护士良好的语言、举止、态度能解除病员的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例如忧虑、焦急、怀疑、消极、睡眠状态等)。使之转变为积极的、乐意合作的有利于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 当病人住进医院里,护理人员日夜守候在他们身边,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却,对患者的影响也最大。良好的心理护理工作常常可以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创造良好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 慢性病如脑血栓、心脏病高血压、溃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多数病性顽固、容易复发,药物疗效较差,故患者多有焦虑不安,治疗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世思想。做好心理护理应注意以下两点: ⑴关心体贴患者: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对自己病情缺乏了解,造成的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佳的状况。通过交谈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更多,能适应医院的生活,是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性格、家庭状况及社会背景的患者实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收到一定效果。 例1.患者,女、58岁,患有脑血栓。症状是左上肢和左下肢活动不便入院,患者因在家中承担家务,因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经常哭泣,食欲极差。我们考虑到患者这样下去将出现营养不良。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劝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入康复,及早能自理,以免拖累家人。帮助病人做功能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上肢和下肢都能活动了,患者能自理了。患者很开心。心理疏导对度治疗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例2.患者,男,38岁,患肺结核多年,本次以咳嗽、反复咯血入院。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觉得自己濒临死亡。我们一方面给予积极的止血治疗;一方面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对疾病的好转产生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一天后咳血解除,患者的恐惧解除,病情一天天的好转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护士的素质要求 要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另外,护士还应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医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善于敏锐地观察和分析病员的心身两方面的动态变化。不断地掌握和解除病员的心理压力。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彬彬有礼的谈吐,文雅的风度,这样的护士在患者中必得到信任与尊重。他们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必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患者入院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而大量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所以要想得到患者对治疗的主动配合,消除恐惧心理,除去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解释和劝慰外,护士掌握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对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护士必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各种治疗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对患者最有效的精神慰藉。 四、心理护理与医院管理 ⑴积极创建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休养的场所。病房中的各种噪音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而且给患者带来烦躁和不安,是极其有害的。尤其是医护人员间的谈笑声音,更易引起患者的反感和消极情绪,对疾病的转归十分不利。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减少噪音。做到说话轻、放物轻、走路轻、关门轻。 ⑵为患者提供可口的饮食 患者一般食欲较差,对饮食要求更差,护士要了解每个患者的饮食爱好和个人习惯,为了保证供应患者组织细胞修复所需的能量及疾病消耗的热量,患者饮食应从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为宜。对不同疾病患者的特殊饮食需求及不同地区,患者的特殊饮食习惯,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给与照顾,可有助于增进食欲,使患者能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疗。

⑺ 临床护理心理评估最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通过录像设备等)的观察或观测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
2、会谈法:从表面意思来看也就是交谈。其基本形式就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相互进行交流。

⑻ 心理护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加强护理宣教,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合理使用心理疗法。

原则:

1、交往的原则

2、启迪的原则

3、针对性的原则

4、自我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的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阅读全文

与常用的护理心理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测排卵什么方法最准确 浏览: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浏览:432
青岛梅毒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998
脸上汗斑的治疗方法 浏览: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视频 浏览:58
快速上枕头荷叶边方法 浏览:736
手机拍照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4
什么方法治口臭 浏览:173
幼儿美术活动教学方法 浏览:126
瑞典轻症治疗方法 浏览:616
原始股退出计算方法 浏览:409
水泵间隙的测量方法 浏览:520
材料分析方法视频 浏览:332
杜兰特真正的训练方法 浏览:319
网上买床安装方法 浏览:782
奶奶教裁剪方法简单好用 浏览:449
老人机短信中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7
化肥中氮的含量检测方法视频 浏览:79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浏览:536
有点打呼噜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