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喉罩置入方法视频图片

喉罩置入方法视频图片

发布时间:2023-01-04 12:29:30

① 真是幸运!又遇到一例“困难气道”。

前些天,有一位患者问我:为什么打“乙肝疫苗”要反复定期注射疫苗?她对此事情表示:感觉很麻烦。

我简单给她解释了一下:

预防接种 :是在健康人群中还没有发生传染病之前,为了防止某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定期有计划地给健康人进行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理论:

发出进攻的警告。

发出无力的攻击。

激发强烈的防御。

回来仔细思考了一下,对于麻醉工作中其实也可以应用到“预防接种理论”,来预防某些困难或危急情况。时不时的出现一些“小困难”,就如同“打疫苗”一样,可以增加个人及组织对“困难或危急事件”的免疫力及对抗能力。

我们过去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是为了预防未来工作中的风险,这才是智慧的。

广告

麻醉科医师900问

当当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困难气道”案例:

患者,女性,55kg,163cm,拟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腰腹部、双大腿吸脂术”。术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气道评估:张口度两个横指(预估3cm);头颈部活动良好;喉结貌似较高;甲颏距离三横指(预估5cm);虽然无明显小下颏,但其做过“假体隆下颏”手术,舌头相对肥厚较大。Mallanpati试验:Ⅲ级。

Mallanpati试验:

1级可见咽峡、软腭和悬雍垂;

Ⅱ级仅见软腭、悬雍垂;

Ⅲ级只能看到软腭;

Ⅳ级只能看到硬腭的难度越大。

术前告知“困难插管”的情况,需要患者给予适当配合在清醒“表面麻醉”下的窥探声门的情况,如果插管失败,需要行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完成手术。

对此例困难气道,本人术前准备了:不同型号气管导管、喉罩、普通喉镜、可视喉镜、光棒。当然喉罩肯定不适合本次手术的体位改变情况,但也是应对困难气道的方法之一。

入室:血压100/60mmHg,窦性心律7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95%,于站位行术区消毒后平卧手术床上。

面罩高流量吸氧5分钟;

吸氧期间给与如下药物:

分别两次在口咽部、咽后壁及会厌及声门方向喷1%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

咪唑1毫克静推;

舒芬20微克分四次推注;

第一次尝试:

患者未入睡,嘱其大张口,置入可视喉镜准备窥探声门情况,刚置入口内时,患者尚能耐受刺激,但准备继续接近会厌谷方向或上提喉镜时,患者无法耐受,此次窥探失败,可视喉镜情况下,无法看到会厌谷及声门。

 第二次尝试: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紧急困难气道(即:面罩通气困难及插管困难的同时出现)。

继续高流量面罩吸氧、辅助通气……

第一次尝试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口腔分泌液增多,给与阿托品0.3毫克静推。

丙泊酚50毫克静推,测试一下是否存在舌后坠及面罩通气是否存在困难的情况?

如果存在面罩通气困难,果断停止继续给与后续药物或者即刻尝试插管一次。

显然,此案例中患者面罩通气良好,在患者意识及呼吸消失后,即刻行可视喉镜进行窥视声门,但依然无法看到声门边缘及会厌谷,喉镜暴露分级:Ⅳ级。窥探动作持续大概有1~2分钟,期间血压心率略有上升。

喉镜暴露分级:

该分级描述了在喉镜暴露下,所能见到的喉部结构并将其分为四级:

I级能完全显露声门;

Ⅱ级能看到杓状软骨(声门入口的后壁和后半部分的声门);

Ⅲ级仅能看到会厌;

Ⅳ级看不到会厌。


第三次尝试:

继续高流量面罩吸氧、正压通气……

请问:

如果换位思考,第三次尝试又失败了!您该怎么办呢?

后续的事情就省略了吧。

拔管时机:患者完全清醒。

由于能力及设备有限,此案例处理的有些方法及用药,虽然存在不足或有分歧的地方,但我还是想给广大基层的麻醉医生提几点建议:

1.患者往往很少死于“插管失败”而且“通气失败”; 时刻警惕 “急性困难气道”的情况出现。

麻醉医师的“噩梦”......“紧急困难气道”

2.遇到“困难气道”时,提前做出必要的评估及准备很重要! 不打无准备之仗。

3.无论何时, 寻求任何可能的帮助

4.禁忌反复多次尝试气管插管的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失出血及周围水肿,使得本已经困难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化。

5.某一种插管的方法,无论是谁,同一原理的插管方式,最好只做一次尝试,一旦失败后,尽可能的换成不同原理的插管方式。

6.对于“困难气道”多一份工具,就多一分成功的希望。没有合适的工具,估计谁也“玩不转”。

7.有些细节真的很重要:比如,表面麻醉其实可以做的更细致些更耐心些,或许表麻的效果会更好些;再比如,提前给予阿托品使得口咽部干燥些,可能表麻的效果会更好些...

8.适当了解与学习一下“经鼻盲探插管”,也是解决困难气道的方法之一。

9.做好“急性困难气道”的处理对策,比如: 应急 的环甲膜穿刺针或者其他设备以及快速气管切开必要的准备。(但要保证能与呼吸回路的有效连接)个人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环甲膜穿刺针(第一图),理论上可以做到穿刺后即刻通气的效果(没有实践过,仅供参考),当然仅适合短时间内使用,为建立更有效更稳定的气道争取时间。(第二图)网上看到的国外一次性快速环甲膜切开装置。

10.在你给麻醉药物之前,你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可以有余地的沟通与协商。如果现有条件不能满足保障“医疗安全”的话, 别纠结与勉强! 待到患者平稳后,送回病房;待有了人力及设备支援的情况下,再择期手术也未尝不可。

......

就犹如下面这本书,不知道大家可否读过?

多数时候,决定成败的因素往往并不是“技术性技能”。

广告

麻醉医生非技术性技能

当当

总结:

患者通过“医疗”的手段来满足其自身的“求美” 欲望 ; 

手术医生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美学”效果的愿景;

麻醉医生通过“管理”与“技能”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

…… 

我们只有运用反醒思维,才能不只是停留在上面表述的内容中,再多的“方法和工具”与“危机意识”相比较,个人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只有时刻提醒自己: 即使是你认为很平常的一个手术麻醉,都可能出现很意外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用心对待每一例手术的麻醉。

医疗的本质是:安全。 

当然,在“医疗安全”的问题上,每个人的态度与认知或者表现出来的,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上述案例,对我来说是:幸运的。

对于“幸运”,我找到几句话分享给大家: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 ——罗兰

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

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

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

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② 为什么建立人工气道前,要关闭简易呼吸器的压力安全阀

为什么建立人工气道前,要关闭简易呼吸器的压力安全阀?这应该是因为在建立人工气道前简易呼吸器和面罩形成的通气体系不是个完全密封的系统,所以不至于导致气压伤,也就不必打开压力安全阀。只有当建立人工气道后,简易呼吸器和人工气道成为了密封的通气体系,发生气压伤的可能大大增加,此时就要打开压力安全阀以进行压力保护。简易呼吸器又称人工呼吸器或给氧气囊,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相比,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供氧,使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简易呼吸器的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简易呼吸器由面罩、球囊、储气袋及氧气连接管组成,而保证简易呼吸器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是它的六个阀门。单向阀(也称鸭嘴阀)、呼气阀、压力安全阀、进气阀、储气阀和储氧安全阀。
一起看一下简易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当挤压球囊时,产生正压,进气阀A活瓣关闭,在内部气体的强力推动下,单向阀B活瓣打开,并堵住呼气阀C活瓣,球囊内气体即由单向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如用氧气,则氧气随球体复原吸气动作暂停,存于球体内,在挤压球囊时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将被挤压的球囊松开,单向阀B即刻向上推,并处于闭合状态,使患者吐出的气体由呼气阀C放出。与此同时,进气阀A受到球体松开所产生的负压,将进气阀活瓣打开,储气袋内氧气送入球体,直到球体完全回复挤压前的状态。
简易呼吸器作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仪器必须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那么对简易呼吸器的日常检测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通过一段视频给大家讲解一下简易呼吸器的检测步骤:
1.面罩:大小适宜,弹性适中,无破损;
2.吸入阀:用一只手压扁球囊,另一只手堵住球囊颈部的开口端,松开挤压球囊的手,球囊快速回弹,说明吸入阀正常工作;
3.球囊、吸入阀:用手堵住球囊颈部开口端,试着挤压球囊,如果用适当的力量不能压扁球囊,说明球囊完好、无破损;吸入阀能防止气体逆流;
4.储气袋、单向阀:将储气袋安装在病人端接口,反复挤压球囊,如果储气袋迅速充盈,说明储气袋完好、无破损,单向阀工作正常,能将氧气顺利输送给患者。
5.呼气阀、单向阀:挤压充满气体的储气袋可以看到单向阀关闭,同时感觉到气体从呼气阀溢出,说明呼气阀、单向阀功能正常。
6.压力安全阀:压力安全阀是一个自动调压装置,能将送气压力自动调节在安全范围内。压力安全阀有两种模式,关闭时,压力安全阀暂时失效,堵住出气口,挤压球囊,球囊不易被压扁,打开压力安全阀,挤压球囊,可看到压力安全阀上下活动,说明压力安全阀功能正常。
7.储氧安全阀:将储气袋充满气,连接于吸入端与储氧袋接口处,一手堵住病人端接口,一手堵住氧气连接口,挤压储气袋,可以看见储氧安全阀活膜翘起,说明储氧安全阀功能正常。

③ 检查喉罩置入是否通畅的方法包括哪

检查后照至于是否通畅的方法包括哪些?这是在医院应该医生知道的。

④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有

第一,若患者昏迷,要是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

第二,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异物。

第三,如果以上方法不能奏效,要是要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有三种方法,简易人工气道,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后两种属于气管内导管,简便人工气道主要有,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和喉罩,是气管内导管的临时替代方式。

⑤ 气道管理,你做到了吗

1 、术前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1.1

术前危险因素及其评定标准

术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10项。

1.1.1 年龄≥75 岁同时满足:(1)无吸烟史或吸烟指数<200年支;(2)戒烟时间长于8周。

1.1.2 吸烟史术前戒烟时间至少2周,并具备以下一项条件:(1)吸烟指数≥800年支;(2)吸烟指数≥400年支且年龄≥45岁;(3)吸烟指数≥ 200年支且年龄≥60岁。

1.1.3 致病性气管定植菌符合下面三种情况中任一项:(1)年龄≥75岁;(2)吸烟指数≥800年支;(3)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术前痰培养致病性气管定植菌阳性。

1.1.4 哮喘或气道高反应性符合以下4项中的1项则诊断为气道高反应性(AHR):(1)长期服用激素或抗过敏药物;(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登楼试验前后呼气峰值流量(PEF)下降>15%;(4)心肺运动试验(CPET)过程中出现干啰音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15%。

1.1.5 肺功能临界状态或低肺功能(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0 L;(2)ACOSOG Z4099/RTOG标准:一秒率(FEV1%)50%~60%,年龄>75岁,肺氧弥散量(DLCO)50%~60%;(3)美国临床药学学会(ACCP)标准:预计术后FEV1%<40%或DLCO<40%。

1.1.6 呼气峰值流量PEF<320 L/min。

1.1.7 肥胖体重指数(BMI)≥28 kg/m2或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1.68 m2。

1.1.8 基础疾病及合并疾病COPD、结核及其合并肺部其它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等。

1.1.9 既往史与手术史如术前曾行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二次手术或外伤治疗史。

1.1.10 其它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各种原因所致营养不良或贫血等。

1.2

术前风险评估方法

术前风险评估方法包括4种:

(1)病史及生活、工作习惯;

(2)肺功能测试(PFT)和动脉血气分析;

(3)CPET:若CPET检测中SaO2降低幅度> 15%,则建议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4)PEF:PEF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能较准确预测患者咳痰能力。

1.3

防治措施

1.3.1 术前患者教育

术前对患者就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和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进行集体或个体化宣传教育,由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师和护理人员执行。指导有吸烟史且戒烟时间>2周的患者正确咳嗽及咳痰,有效应用呼吸训练装置(如视频录像)等,并告知患者这些方法的临床重要性;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疼痛及咳嗽等)及处理方法;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实现加速康复。

1.3.2 术前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防治方案

术前肺康复训练包括训练时间及方案(药物康复、物理康复和心理康复)。1.3.2.1训练时间以3 d、7 d、14 d作为参考。也可以PEF值较训练前提高10%作为评价标准来决定肺康复训练时间的长短。

1.3.2.2 药物康复(1)抗生素:根据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用;(2)袪痰药:雾化吸入类(如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口服药类(如乙酰半胱氨酸片或福多斯坦片等),静脉应用(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等);(3)平喘或消炎药:消炎药主要是指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等),平喘类药主要有雾化吸入类(如博利康尼等)等。

1.3.2.3物理康复常用方法包括爬楼训练、呼气/吸气训练器、功率自行车训练和呼吸康复训练器。

1.3.2.4心理康复明显焦虑或抑郁患者,请心理师协助进行。

2、术中危险因素评估及防治

2.1

术中危险因素

2.1.1 麻醉操作(1)困难气管插管易导致组织水肿、出血,反复插管致低氧、呼吸暂停,处理不当易形成紧急气道。 (2)气管内插管由于插管尺寸不当、操作不娴熟、麻醉不稳定致呛咳或气道内或气囊压力过大等,致使气道黏膜受损、环杓关节脱位、喉神经麻痹、声门区受压水肿甚至气道膜部撕裂伤等损伤。 (3)麻醉药物会降低肺水清除率、抑制肺泡 Ⅱ型、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增加肺内分流而造成肺泡细胞 DNA 损伤、肺顺应性降低、肺水肿、肺容积减少等肺损伤。肌松药代谢不完全影响肺功能恢复,麻醉性镇痛药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4)机械通气由于潮气量或吸入氧浓度不正确,可能导致肺不张、生物损伤、肺容积伤和肺气压伤。 (5)单肺通气时,由于无通气侧肺血流未经氧合,从而增加了静脉血掺杂及通气侧灌注,加之肺反复萎陷复张、通气过程中的过度牵拉引起机械牵张性和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导致系列气道并发症发生。 (6)小儿氧储备差,对低氧血症敏感,插管过程极易造成气管损伤和喉水肿,插管后导管位置易移位或扭折,单肺通气时易出现低氧、高碳酸血症、肺不张、肺水肿等并发症。 2.1.2 体液平衡体液失衡会损害组织灌注、破坏内环境。术中输液量、种类及速度控制不当可加重肺损伤。输液量不足或过分利尿导致过度脱水、气道干燥、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弱,痰液潴留甚至发生肺不张。

2.1.3 手术因素(1)体位及开胸(2)手术操作(3)术中并发症:包括术中大出血、喉返神经、膈神经和迷走神经损伤等。(4)手术时间:超过3 h手术的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

围术期气道管理

作者:皋源

2.2

防治措施

2.2.1 麻醉操作

(1)困难气道在遇到既不能插管又不能面罩通气的紧急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喉罩,越来越多的胸科手术可在喉罩全身麻醉下完成。困难气道宜用最熟悉的气道方法,维持气道通畅和氧合为首要任务。

(2)气管内插管:选择合适的双腔支气管导管,避免插管或套囊过度充气的气道损伤。在肌松药充分作用时轻柔插管,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后喉罩,保持SpO2在90%以上,自主呼吸频率12~20次/分钟,辅以迷走神经阻滞的非插管麻醉可减轻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及肺损伤。术中气道压升高,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拔管前推荐吸引口咽部分泌物、血液及手术碎片污染,用细的支气管镜吸引气道内的血液、凝血块、分泌物等。

(3)自主呼吸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已成为主流麻醉方法,适合需气道开放、单肺通气的手术。对Mallampati分级1~2级、BMI<23 kg/m2的患者,推荐行仅抑制术侧肺和支气管的神经反射的自主呼吸麻醉。自主呼吸麻醉推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等时-量相关半衰期短的麻醉药维持,对高龄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用依托咪酯或分次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瑞芬太尼停药前给予长效镇痛药。

(4)麻醉药物尽可能使用短效药物,麻醉药物选择对肺分流无明显影响,能改善氧合的药物,老年患者对肌松药代谢慢,推荐用肌松监测指导用药,缩短麻醉药使用时间及减少使用总量。

(5)机械通气以小潮气量为基础,复合肺复张和低水平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气道压力控制在20 cm H2O,COPD患者可控制在30 cm H2O。单肺通气时,保持通气侧肺通畅,保持充分肌松使通气侧肺及胸壁顺应性增大,气道压力应维持在≤30 cm H2O,3~6 ml/kg的小潮气量,低PEEP,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避免过大氧流量,肺泡征募通气可提高全身麻醉状态下氧合,非通气侧肺给予2~5 cm H2O的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或高频通气可提高动脉血氧合。

(6)容量控制通气适用于体重>15 kg小儿,压力控制通气多用于小儿。吸入氧浓度0.8~1.0时一般不超过6 h。小儿呼吸频率20~25次/分,潮气量10~15 ml/kg,每分通气量100~200 ml/kg,呼吸时间比值1∶1.5(新生儿可调至1∶1)。

2.2.2 液体失衡建议采用客观监控策略下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以1~2 ml/(kg·h)平衡盐溶液作为基础补液,可维持持续输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来对抗麻醉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以减少液体的输注。监测维持心率和收缩压不低于术前的20%,中心静脉压(CVP)6~8 mm Hg,尿量≥0.5 ml/(kg·h),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75%,血乳酸≤2 mmol/L,每搏量变异度(SVV)≤13%。

3、术后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3.1

术后危险因素

3.1.1 麻醉苏醒时间长麻醉苏醒时间延迟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及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1.2 疼痛术后疼痛最常见,不仅导致患者术后咳嗽困难,也限制患者下床活动,从而不能充分排出痰液及气道内分泌物,提高了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限制患者肺通气功能和早期活动。

3.1.3 痰潴留各种原因导致的痰潴留和肺不张,进而引起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肺部并症发生率显着增加。

3.1.4 引流管堵塞或不畅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不通畅或堵塞引起胸腔积气和/或积液,中量以上胸腔积液或积气则导致出现呼吸困难及呼吸道相关症状。

3.2

防治措施

3.2.1 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选用麻醉诱导和苏醒迅速、代谢快、蓄积少的药物,手术结束前提前停用肌肉松弛药;患者意识恢复,肌松作用消除后,尽快拔除气管插管。

3.2.2 有效镇痛疼痛管理是保证术后镇痛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实施时应强调个体化治疗,提倡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以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多模式镇痛基础方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可以联合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伤口局部浸润、肋间神经阻滞和椎旁阻滞。

3.2.3 保持气道通畅尽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合理使用粘液溶解剂促使痰液充分排出,必要时采用支气管镜辅助吸痰。

3.2.4 胸腔引流管管理大部分胸部手术可以采用单根胸腔引流管,对于手术创伤小、肺组织无明显漏气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以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或留置较细的引流管,对于胸腔广泛粘连患者术后推荐留置两根闭式引流管;术后不推荐常规进行负压吸引;术后在无肺部漏气情况下,应尽早拔除胸腔引流管,建议引流24 h后引流量<300 ml即可拔管(需排除乳糜液及出血)。

3.2.5 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强度应逐步增加,充分镇痛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前提。

3.2.6 加强液体管理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饮食,减少静脉液体入量。

4、气道管理常用药物治疗方案

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和粘液溶解剂等是气道管理常用药物。

4.1

抗感染药物

有重度吸烟史或中重度肺气肿的患者,术前口、咽部及上下呼吸道可能存在致病性气道定植菌,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增加,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减少相关并发症。若发生术后肺炎,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4.2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术前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改善AHR,利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提高肺功能;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术中应用可降低气管插管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应用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每天2~3次)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剂量小,起效快并能降低全身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在围手术期持续使用。若与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联合能协同增效,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治疗的核心用药。

4.3

支气管舒张剂

患者若有合并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危因素,术前则应进行肺康复训练,预防性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能降低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沙和丁胺醇)以及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异丙托溴铵)是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吸入制剂。

4.4

粘液溶解剂

围手术期常用粘液溶解剂有雾化吸入类(如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口服类(如乙酰半胱氨酸片和福多斯坦片),静脉输注类(如盐酸氨溴索溶液)。粘液溶解剂的围术期应用能够明显改善由于手术因素导致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下降,并降低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比例,加速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康复,改善呼吸症状。对于合并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术前给予预防性应用直至患者恢复出院。麻醉时间长或术中肺挫裂伤重的患者,建议围术期连续使用(如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3 ml/次,每天2次)。需要注意的是,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为雾化吸入制剂,而盐酸氨溴索为静脉制剂,不能雾化吸入使用。

5、结语

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目的是加速患者术后安全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围术期气道管理措施的施行必须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下进行,以“问题为导向”,需要医护一体化和呼吸科、麻醉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以患者为中心”,重点在于经过合理的处理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加速康复。同时也应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疾病、不同手术、不同患者的气道管理方案的差异性。总之,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⑥ 建立人工气道的最主要手段是

(1)手法开放气道:可以快速地开放气道,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仰头抬颌法、托颌法等。
(2)口咽、鼻咽通气管:可以有效缓解舌后坠,但患者耐受性差,且不利于口腔清洁。
(3)面罩和简易呼吸器:简便、快捷,进行无创通气。缺点在于不宜密封,使有效通气量减少,昏迷患者使用正压通气,易使气体进入胃肠道,随之引起反流和误吸。
(4)喉罩:易于操作,适用于没有插管经验的非专业医护人员。
(5)食管一气管联合通气管:可以用于多种场合,易于掌握,但不适用于儿童。
(6)经口气管插管:插入较容易,易于抢救,但是容易移位、易脱出,不宜长期耐受。
(7)经鼻气管插管:易耐受,留置时间长,易固定,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宜迅速实施且易诱发鼻部并发症,如鼻窦炎。
(8)气管切开术:可以有效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或因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但是损伤性较大。

⑦ 解除舌根后坠堵塞气道的简便方法

舌下坠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的患者,病情急而重,需紧急抢救,在急救和治疗过程中,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通气和气体交换,争取抢救时间。把病人的头向后仰,抬起下颌,打开气道;还可以托住下颌向前移动,使上颌前部向下门牙移动,使患者张口保持呼吸道通畅。若这些措施未能及时开放气道,并缓解症状,可用大针头或环甲膜穿刺套针,并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⑧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时,如何判断通气有效

判断有效通气:
开始正压通气时即刻连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并观察胸廓是否起伏。有效的正压通气表现为胸廓起伏良好,心率迅速增快。

矫正通气步骤:
如达不到有效通气,需矫正通气步骤,包括:
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是否密闭,再次通畅气道(可调整头位为鼻吸气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及增加气道压力。
矫正通气后如心率< 100 次 /min,可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气道。
正压通气
⑦评估及处理:经 30 s 有效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 100 次 /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根据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决定是否常压给氧;如心率< 60 次 /min,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⑧其他: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2 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经口插入 8F 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并保持胃管远端处于开放状态。
胸外按压
① 1. 指征:有效正压通气 30 s 后心率< 60 次/min。在正压通气同时须进行胸外按压。
②要求:此时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配合胸外按压,以使通气更有效。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增加至 100%。
③方法:胸外按压的位置为胸骨下 1/3(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避开剑突。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不离开胸壁。
按压的方法有拇指法和双指法:
①拇指法:双手拇指的指端按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②双指法:右手食指和中指 2 个指尖放在胸骨上进行按压,左手支撑背部。

⑨ 麻醉面罩跟喉罩的区别

虽然都是辅助通气的工具,但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差别大着呢。

面罩是在体外应用,扣在面部罩住口鼻的,一个大概十几块钱;喉罩是需要置入喉部,罩住声门的,一个得好几百。

⑩ 抽脂手术的麻醉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看吸脂部位及求美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如果不为少面积小,比如面部吸脂,局麻即可。
对于大面积吸脂,如果求美者能够耐受,局麻即可。这种局麻指的是肿胀麻醉,即将大容量低浓度的局麻药和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按比例配成肿胀液,打入皮下脂肪层,刚开始打入的时候肯定会疼一点,等到肿胀液起效了就不会疼了。
腹部、臀部、下肢吸脂或全身大面积吸脂一般采用肿胀麻醉+全身麻醉或肿胀麻醉+椎管内麻醉,看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加全麻的话最好是插管/喉罩全麻,这样子便于管理呼吸,不插管的话风险较大,对麻醉医生要求较高。
吸脂手术属于医疗美容,必须要到正规的医院--是医院而不是美容院或美容诊所--去接受手术,美容院和美容诊所没有做这种手术的资质,而且手术者和麻醉者都是游医,一旦出问题效果不好到还好说,把小命搭进去可就不值了。

阅读全文

与喉罩置入方法视频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cod检测方法 浏览:295
星辰变的种植方法 浏览:602
商品组合需求预测有哪些方法 浏览:962
卷发精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573
快速识字方法 浏览:185
华为大疆手机云台使用方法 浏览:499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之探析 浏览:559
和田玉白玉项链的鉴别方法 浏览:679
露娜洁面仪mini2使用方法 浏览:916
阉鸡快速止血的方法 浏览:878
苹果微信清理缓存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48
金钢窗安装方法 浏览:124
测排卵什么方法最准确 浏览: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浏览:432
青岛梅毒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998
脸上汗斑的治疗方法 浏览:61
好的教育方法的视频 浏览:58
快速上枕头荷叶边方法 浏览:737
手机拍照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5
什么方法治口臭 浏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