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中医诊断的辨证方法图片

中医诊断的辨证方法图片

发布时间:2023-01-03 04:16:03

1. 中医四诊是什么

中医四诊是指:

四、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证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数等脉;无力则脉象常呈迟细微弱等脉。心脏搏动与脉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络交替收缩与舒张的反映。如果血络松弛则呈孺、缓;紧张则呈弦紧; 痉挛则呈结代等等。只有将固定的心脏、脉络和流动的气、血、津液连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脉象变化的本质,对于何证出现何脉才有理有据,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

2. 中医诊脉为什么那么准确6个图帮你看懂脉象

一说到中医,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把脉。脉诊是中医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世人所公认的中医诊断方法之一。

中医有 “望闻问切” 四诊,而把脉诊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也是有原因的。

脉象,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体现出患者脏腑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判断疾病的 发病位置、性质和邪正盛衰,推断病程进退预后 的重要依据。

一名中医师如果能在脉诊上具备高深的造诣,那么其他三诊也绝不会逊色。

因为 观察患者的面色,听患者的声音和询问患者的情况 ,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而脉诊的难度就要大得多。

它不是随手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了,找对位置很关键!常见脉象:

特点: 脉搏部位表浅。

主病: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特点: 脉搏部位较深,按至肌肉以下。

主病: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 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焰,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特点: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特点: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特点: 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主病: 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脉滑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都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特点: 端直而长,挺然之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症、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总的来说,中医的很多手法都是来源于实践经验,所以中医诊断才能做到又快又准。

如果大家需要调理体质的话, 在用药之前最好找中医师进行辨证,效果才好 。

了解更多可以关注@甲状腺老中医

浏览往期内容:

妙用一个经典古方,4个月的时间,甲状腺结节一次治愈,无复发

脖子上长了1厘米大的甲状腺结节,吓坏了她:不做手术可以吗?

得了甲状腺结节,会减少我的寿命吗?医生建议这样吃对身体好

3. 看中医的时候都会让自己伸舌头,这是看什么呢

主要是看舌体、舌苔、舌质、舌苔,舌下静脉以辅助了解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根据治疗后舌的变化以推测病情进退,次要是伸出舌头更方便观察咽喉左右上下后壁的情况,包括扁桃体(乳蛾)。舌诊是属于望闻问切中望的重要一点,中医则认为,舌是多个器官的外在表现之一,舌尖反应的则是身体的心肺,舌根反应的则是肾,舌中是脾胃,舌边是胆。

舌诊是很重要的中医诊断方法,舌头是人体直观所能找到最多血脉与经络交汇之地。它的形态变化,颜色变化与舌苔变化,都能对应人体器官与代谢的各种机能状况,也就更好地印证患者的病情。人体五脏六腑,从舌头能看出问题来,这也是中华中医五千年文化,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国宝。



4. 中医诊断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

1、诊法

是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的方法。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部病变能够反映于外。这就是说,外部的疾病表现可以反映内在疾病的本质。

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往往通过病人的自我感觉和医生观察到的病人的一些外在表现来推断病人内部的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以表知里……以诊则不失矣”,认为外在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病变。

《灵枢·外揣篇》则提得更为明确:“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应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认为体表的变化会正确地反映出内在的病变。这种“以表知里”的诊法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巨大作用。

2、诊病

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出的概括与抽象。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3、辨证

辨证是中医学的精华,为了弄清辨证的含义,首先要掌握症、证、病、辨证等概念。

4、病案

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4)中医诊断的辨证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中医诊断学原理介绍:

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其关系,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点。

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

因此,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局部的表现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思考,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就是说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采取知己知彼,从外测内,观察事物表现的太过或不及,通过微小的改变看出反常的所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便是中医学诊断病证的基本原理。

5.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是什么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病位的浅深—表里,病邪的性质—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病证的类别—阴阳。

注意:

八纲辨证方法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是中医常用的诊断辨证方法。其中阴和阳是总纲。属阴的病多在里,属寒、属虚;属阳的病多在表,属热、属实。例如,面色苍白、语声低微、饮食减少,身寒足冷、脉弱无力等属阴症;面色潮红、烦而多言、便秘溺赤、身热足暖、脉洪有力等属阳症。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是中医常用的诊断辨证方法表和里是鉴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例如,属表的病在皮毛,四肢酸痛,脉沉苔黄。寒热虚实是鉴别疾病属性的另外四个纲领。

如唇淡舌嫩、小便清长属寒,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属热;体弱气短、头晕盗汗属虚。头痛身痛,腹满气逆属实。八纲辨证方法必须结合脏腑辨证和其他诊断方法才能深入细致地把握病情,做出正确诊断。


6.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哪些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

7. 中医的:虚、实;表、里;寒、热怎么

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等统称为八纲
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通俗就是你身体的元气受损,不够用了,所以你会感觉不想说话,面白,精神萎靡,身倦乏力等。
实是指邪气盛,通俗说就是你身体多出了一些让你生病的东西,就像清水中倒入了脏水,所以你会感觉呼吸气粗,身体各方面都感觉胀,按了会痛等。
寒指寒邪入侵机体,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所以你怕冷,面白,机体自然绻缩等。
热指热邪入侵机体,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你就会觉得怕热,喜冷饮,面红等。
表是指病并没有影响脏腑功能,而里就有侵犯脏腑功能,所以你会感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表并不会,只是流鼻涕,咽喉痒痛、咳嗽等而已····

8.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分别指什么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1、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2、闻诊

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呃逆声。凡气粗声高、重浊的都为寒症;气微声低的都为虚症,闻就是闻气味,包括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凡是恶臭味重的,属热症,有腥味或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3、问诊

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流传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带。

4、切诊

切诊就是切脉、候脉.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于此脉,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一般常见的脉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所以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8)中医诊断的辨证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

由于妇科问诊的专科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临证时,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询问,又要态度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羞涩心理,获悉可靠病情,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望、闻、切诊。

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切脉就能做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宜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切脉能知病变所在,会将学者引人歧途。脉的形态很多,令人难以掌握,兹将常见脉象的病理略述如下。病理描述难免有误。

阅读全文

与中医诊断的辨证方法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cod检测方法 浏览:295
星辰变的种植方法 浏览:602
商品组合需求预测有哪些方法 浏览:962
卷发精油的使用方法 浏览:573
快速识字方法 浏览:185
华为大疆手机云台使用方法 浏览:499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之探析 浏览:559
和田玉白玉项链的鉴别方法 浏览:679
露娜洁面仪mini2使用方法 浏览:916
阉鸡快速止血的方法 浏览:878
苹果微信清理缓存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48
金钢窗安装方法 浏览:125
测排卵什么方法最准确 浏览:851
抒情方法有哪些 浏览:433
青岛梅毒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1000
脸上汗斑的治疗方法 浏览:61
好的教育方法的视频 浏览:60
快速上枕头荷叶边方法 浏览:738
手机拍照的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6
什么方法治口臭 浏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