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言语理解和表达有哪些技巧
言语理解之广义主旨题 : 主要的提问方式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言语理解之推论题 : 推论题的类型也是较为常见的题型,一般提问方式是这样的:“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 解题思路: 1、先看提问方式,究竟是属于概括、意图、细节、语病,每种类型的侧重点不同,做题的对策也不尽相同。 2、再看选项,结合提问方式,先确定(或是排除)一些选项。 3、然后看文章脉络,注意 重点词汇。汉语的结构,侧重点在后面,比如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是……而是……等等,可以跳过但是,所以,而是之前的句子。 主旨概括题解题方法: 1) 首尾句原则。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转折原则。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强调原则。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首段疑问原则。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注意:要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原则:表示因果、递进、转折、弱转折(ex:其实,实际上,事实上) 这类词语尤其要引起重视,这类题型比较常见。 一.而且,更,甚至,并,并且,也,还。 二.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三.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四.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要总之: 一.主旨题避免以偏概全。 二.推理题避免就事论事。 三.词义句意题避免张冠李戴。 四.细节题避免偷梁换柱
② 言语理解答题技巧有哪些
1、能组词就组词,不能组词找对象。
两个相似的词语,各有一个字的区别,比如“品行、品性”“年龄,年纪”分别有一个字不同,第一个品行的“行”,组词为行动,行为,侧重做事行动;第二个品性的“性”,组词为性格,性情,形容一个人的内在。
而且“龄”和“纪”都不好组词,但年龄适用对象没有限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而年纪就有限定对象,它只能指人。
2、善用排除法,巧用固定搭配。
公务员考试过程中,题量大,时间有限,善用排除法和固定搭配,可以提高解题速度,排除不必要的选项,提高准确率。比如文段有一个空格,而四个选项意思相近又不符合题目中心的,可以直接排除。
另外,在汉语中,有一些长时间形成的、较为固定的、习惯性的搭配,这类题目没有技巧,记忆积累即可。比如透过……现象;探寻……原因;营造……氛围;精神慰藉;文化积淀;道德情操等等,每天抽出5-10分钟,阅读党报党刊,或者收看新闻联播,积累一些类似词汇。
3、抓住关键词这个关键线索
关联词,是解题的关键线索。常用的关联词有表转折、因果、递进、并列、条件、让步。一般情况下,解题时根据关联词的提示,判断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选出正确选项。
并列关系:比如“或、且、和、与、同样、此外”等,中间用分号、顿号、逗号等分隔,前后内容地位一致,内容相近或相反。
转折关系:比如然后,然而,但是,相反等前后意思相反的词。
递进关系:比如“尤其、竟然、更、更有甚至者”即等前后文语义一致,后文程度更深。
因果关系:比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于是,故,导致”等,这些前后文在语义上存在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4、联系语境信息解题。
同样一段话,有不同的语气、感情色彩、风格等,不同的语境,往往隐藏着答案的指向。分析语境信息时,先分辨容易选出的词,然后排除必然错误的选项;接着再运用逻辑关系、预警信息等,排除选择,最后得出正确的唯一选项。
(2)言语理解常用的方法扩展阅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有三部分考察内容,考察理解能力,考察选项中不同词语、成语的细微区别,理解中心思想。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点语感的考察。其实,言语理解题型,也就是汉语的一个方便,就好比英语考试中的选词填空,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正式开始学习之前,一定要先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推荐做一两套之前国考的真题,答案在网上都能找到,对比一下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的水平,找出自己的薄弱与强项方便后面针对性的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