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01 07:28:57

① 常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哪些

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或在预先设计的情境中,对受试的外显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自然观察法:指在不加任何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直接观察记录,进行分析,获得行为变化的规律。优点为简便易行,获取材料较真实;缺点为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获得特定资料需较长时间。

(2)控制观察法:是在预先控制观察的情境和条件下进行观察。优点为获取资料快,容易作横向比较;缺点为资料的可靠性差。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被试者会晤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其在访谈时的行为反应,以补充和验证所获得的资料,记录、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优点为简便,较快获得结果;缺点为某些受试者不习惯面对面交谈,导致调查资料失真。

(2)问卷调查法:采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或通过信函交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集问卷对其内容逐条进行分析研究。优点为简便,信息量大;缺点为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3、测验法

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心理活动进行测量和评定的一种研究方法。标准化心理测量工具经过信度、效度的检验。心理测验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形式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等。

4、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以研究该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影响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种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情境中进行的实验。优点为自然、方便,结果比较合乎实际;缺点为实验条件较难控制,实验结果准确性不高。

(2)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优点为省时、省力,结果准确;缺点为易受实验情境影响,人为的实验情境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推广。

老年人心理护理常用方法

1、开导劝慰法。

人的行为受个性、态度、信念等认知因素支配,所以要改变老年人群的不良行为,就必须先引导其改变认知。要通过与老年人群的沟通交流,用显而易见的通俗道理,解释其目前身心状况,

告知其“为”不分大小,都能体现人生价值,使生活充实,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益于身心健康。使其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委屈,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解除消极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2、顺从意念法。

要顺从老年人的心理意愿,满足其合理的心身需求,以期改善不良的情感状态,纠正身心异常现状。老年人生平必定有喜欢的物件放置身边,一定能安慰老人身心;如果老年人急需某件物品或者老年人牵挂的子女,如能常看到,胜于吃药。

3、暗示解惑法。

积极采用含蓄的方法对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其不经理智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积极暗示的影响,转移自身负性情绪,及时解除心理上的疑虑及负担。

此法是实施后续心理护理的前奏,只有老年人将自身不良的观点、信念及态度排除,才能建立新的认知。使老年人“无形中”加以消除心因,改善不良情感状态,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

② 想学护理心理学:护士如何为病人心理压力疏导,或为自己疏导心理压力

一下是我在网上帮你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先说一下“护士如何为病人心理压力疏导”。
护理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医护人员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好心理护理。为实现这一任务,护理心理学必须深入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心身交互作用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护理心理学必须深入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对躯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揭示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医护人员只有认识并掌握了这其中的规律,才能自觉地采取恰当措施进行心理护理。在本书的有关篇章中已经就心理因素对健康或疾病的影响作了详细阐述。护理心理学不仅要吸收这方面的内容,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加以运用,还应着重研究人在患病之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
(二)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
深入研究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并依据其心理需要,采取恰当措施实施最佳心理护理是护理心理学需要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显然,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正如南丁格尔说的:“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
(三)研究干预病人心理活动的理论与技术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塑性。病人心理活动寓于每个病人的头脑之中,完全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有困难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自觉地表现在言谈举止等行为活动之中,因而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可能的。病人对疾病和其它事物都有主观见解,有些甚至很难改变,但是,当采取恰当的方法又是可以干预病人心理活动的。因此,护理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干预病人心理活动的理论与技术。例如,权威性的劝说和解释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感人肺腑的温暖和热情可以转变病人的情绪状态;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使病人焕发斗志,振作精神;巧妙的积极暗示又可以使病人按照医护人员的意志行事。类似这些干预病人心理活动的理论和技术,乃是护理心理学的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四)研究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及培养
医护人员通过医疗和护理为病人减轻疾苦,并使之安全与舒适,这是一项崇高的职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对病人要有同情心,尊敬和体贴他们;对病人的需要要认真对待,尽量给予满足;在工作中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甚至连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修饰都应十分讲究,以便给病人带来“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从而使病人在心理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二、再说说自我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也就是你说的“护士如何为自己疏导心理” 。
1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护士积极地进行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培训,掌握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习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对待学习、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2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护士要自尊、自爱、自强,加强自身职业意识,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护士要熟练掌握专科病种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观察要点,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
3保持乐观情绪,知足常乐善待自己、正视不公平,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效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内控感,以及在护理实践中的成功体验和自我成就感,也是保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关键。
4坚持锻炼身体,学会放松心情保持规律的运动,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还可以减轻压力和促进肌肉放松。人处于放松状态时,骨骼肌松弛,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处于低水平活动,有效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
5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别人,遇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和思考问题,使自己保持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就能减轻或消除矛盾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
6善于利用各种支持系统学会倾诉不仅可以使护士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及时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宣泄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得到他们的体谅和安慰,以减少心理负担,取得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减轻其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其身心得到放松。理解和鼓励,可以减轻压力,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消除,从而帮助护士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减少自身疾病发生。
希望能采纳~:)

③ 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有哪些

你好,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志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
1、言语: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交谈,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况。通过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行动: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3、神情: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惊慌失措。
4、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④ 在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中,护士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为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用沟通技巧并合理运用十分必要。1倾听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在认真倾听患者谈话内容的同时,要注意通过患者说话的声调、频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移动等,尽可能捕捉、理解患者所传达的所有信息。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安排一定的时间、环境去倾听患者说话。(2)在沟通过程中全神贯注,不因患者说话的异常发音或语气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3)进行适时、适度的提问,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将患者的谈话听完整,不要急于判断。(4)仔细体会患者的“弦外之音”,了解并确认沟通过程中患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5)注意患者所表达的非语言性信息,同时要采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非语言信息给予响应,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2反映反映是帮助患者控制自己情感的技巧。在护患沟通中,护士除了仔细倾听和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现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并正确运用有关表达情感的词汇。(2)应用引导性的谈话,鼓励患者显露自己的情绪、情感。(3)运用恰当的移情,建立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3提问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恰当地提出问题,能够促进、鼓励患者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3.1提问的方式3.1.1明确性提问问题明确,要求患者给予明确的答复。3.1.2激励性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患者或给予患者勇气。3.1.3征求意见性提问询问患者对护士观点及治疗的意见、建议等。@[email protected]证实性提问用来对患者谈话的一些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提问,以证实其准确性和可靠性。3.2提问的技巧3.2.1善于组织提问内容提问应紧紧围绕谈话内容,不应漫无边际地提问;所提问内容应该少而精并适合患者的理解水平,尽量将术语解释清楚。3.2.2注意提问的时机在沟通中遇到某一问题未能获得明确解释,应在等待对方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避免过早提问打断思路而显得没有礼貌,过晚提问产生误解。3.2.3注意提问的语气、语调、句式提问时话说得过快、语言生硬、语调过高、句式不协调,容易使患者反感,不愿意回答;说得过慢,患者心里焦急,容易不耐烦。3.2.4避免诱导式提问要避免提问一些不愉快的问题,不可以借助提问,强迫患者同意自己的观点。4重复重复包括对患者语言的复述与意述。复述是将患者的话重复一遍,尤其对关键内容,但不做评价;意述是将患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但保持原意。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全神贯注,并恰当地重复可使患者增强对护士的信任。5澄清和阐明澄清是将患者一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够完整的陈述弄清楚。澄清有助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助于增强沟通中的准确性。阐明是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表达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过程,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一个新的观点。6沉默在护患沟通中,沉默可以给患者以思考的时间,也给护士观察患者和调适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运用沉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患者悲伤、焦虑时,患者会感受到护士是在认真地听,在体会他的心情。7触摸在护患沟通中,护士使用适当的触摸可以起到治疗作用,能表达关心、理解和支持,使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平静下来,触摸也是护士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

阅读全文

与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8天锻炼腹肌最快的方法 浏览:199
简单练翘臀方法视频 浏览:756
心理诊断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41
什么方法能让手机不黑屏 浏览:719
电脑开机慢的处理方法视频 浏览:722
后天形成内斜视训练方法有哪些 浏览:359
羊脂白的鉴别方法 浏览:621
家常腌酸菜方法视频 浏览:254
黄安伦的教学方法 浏览:961
做糖最简便的方法 浏览:638
草酸的检测方法国标 浏览:846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有哪些方法 浏览:502
最简单的温柔方法 浏览:362
oppor4耗电快解决方法 浏览:607
尘埃粒子计数器使用方法 浏览:767
打鼓方法与技巧 浏览:876
阴部按摩器使用方法 浏览:877
迷迭香的使用方法 浏览:84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浏览:619
如何除湿疹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528